刑事訴訟法175
『壹』 修改後的新的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3款的內容是什麼
修改後的新的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3款的內容是: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根據巜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1)刑事訴訟法175擴展閱讀:
被不起訴人的自我救濟途徑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6條規定:「對於人民檢察院的依照本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的不起訴決定,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復查決定,通知被不起訴人,同時抄送公安機關。」由此,我們可以了解被不起訴人自我救濟的具體法律程序:
1、檢察機關在向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情形的被不起訴人送達不起訴決定書時,應當告知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該決定,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訴,同時這些告知事項必須在不起訴決定書中載明。
2、被不起訴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由作出決定的審查起訴部門辦理。這里所說的「可以」,說明被不起訴人就算在七日之內不提出申訴,並不意味其申訴權當然消滅。法律規定任何公民具有申訴權,同樣,被不起訴人如果在七日之外,照樣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只是,這時候受理的部門是人民檢察院的控告申訴部門。至於人民檢察院什麼時候作出復查決定,法律並沒有規定期限,這屬於立法上的缺陷。
3、被不起訴人申訴應提交申訴書,寫明申訴理由。若沒有書寫能力的,也可以口頭提出申訴,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其口頭提出的申訴製作比例進行復查。復查認為要維持的,報請檢察長作出復查決定。復查認為要撤銷的,則需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4、復查決定書應當送達被不起訴人,並同時抄送移送審查起訴的公安機關。若撤銷原不起訴決定,則案件應及時交由審查起訴部門審查。
被害人的自我救濟途徑
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48被害人的地位和被不起訴人顯然不同,司法實踐中,依法被檢察機關作相對不起訴決定的被不起訴人提出申訴的極少,因為一般而言,不起訴案件「總是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處分」49,而被害人被人作為刑事案件中被侵害的一方,具有追究犯罪的強烈願望,因此被害人不服不起訴決定的卻屢見不鮮。
因此,法律在被害人自我救濟方面規定的更詳細更全面。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
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於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此申訴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由此可見,中國被害人對被不起訴決定的救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另一種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被害人的申訴和自訴不僅是對自己權益的積極維護,也是對不起訴的一種制約。
被害人申訴的法律程序基本上和被不起訴人申訴的一致,筆者在這里就不再贅述。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的,也就是把原來有檢察機關的公訴變成自己參與的「自訴」。
刑事訴訟法第170條在規定自訴案件適用范圍也明確:「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法律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在確實受到侵害時在國家公訴方面得不能得到保護時另一種救濟方式。
但由此也圈定了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訴案件的范圍,即只有在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受到被告人侵犯的案件才可以轉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這里的被害人不但可以是自然人,而且也可以是單位。在實踐中,單位作為被害人的主體出現,其所受到的損失一般要比自然人大得多,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另外,如果被害人系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或喪失訴訟行為能力,或死亡、失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應允許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被害人的名義向法院起訴。
『貳』 刑法第175條第四款是什麼
第一百七十五條 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內,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容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 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二款規定
第二款是關於人民檢察院可以決定不起訴的情形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其中「不需要判處刑罰」是指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即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免除刑罰」則是指刑法各種法定免除刑罰的規定的情形,如自首、立功、未成年人犯罪、中止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規定中關於免除處罰的規定。必須著重指出的是,本款所說的「犯罪情節輕微」中關於犯罪的認定,只是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工作中的認識,而不是確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一旦依照本款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從法律意義上講,被決定不起訴的人是作為無罪處理的。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肆』 檢查院不起訴決定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嗎
一、檢查院不起訴決定不是屬於免除刑事法律責任
二、存在以下4種情況,可以免於起訴。
1.法定不起訴,又稱絕對不起訴或應當不起訴。法定不起訴,是指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法定不起訴是法律規定的應當不起訴,刑事訴訟法第173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里規定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是指人民檢察院遇到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時,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沒有自由裁量的餘地。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不起訴有以下七種情形:
(1)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
(2)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4)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5)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規定免予刑事責任的。
以上七種情形,有的沒有犯罪事實,有的不認為是犯罪,有的是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或無法追究刑事責任,都不具備起訴的法定條件。因此,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對予具有上述七種情形之一的,都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法定不起訴不同於酌定不起訴的重要特徵。
2.酌定不起訴,又稱相對不起訴。酌定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根據這一規定,酌定不起訴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觸犯了刑律,符合犯罪構成的要件,已經構成犯罪。二是犯罪行為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這是刑法規定的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形。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的情形主要是指:
(1)犯罪嫌疑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在外國已經受過刑事處罰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聾又啞,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衛過當或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並造成不應有危害而犯罪的;
(4)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
(5)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
(7)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後有立功表現的。
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檢察院在確認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時,還必須在其犯罪情節輕微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要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犯罪動機和目的、手段、危害後果等情節以及一貫表現進行綜合考慮,在確實認為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更為有利時,才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3.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存疑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規定: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1條規定的精神,補充偵查的案件應在1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兩次為限。因此,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對於事實仍未查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案件經過兩次補充偵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屬於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1)據以定案的證據存在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
(2)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的;
(3)證據之間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據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而無法排除的。
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情形作出不起訴決定後,如果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案件符合起訴條件時,可以撤銷不起訴決定,提起公訴。
對於存疑不起訴應當注意的是,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存疑不起訴的規定,徹底杜絕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現象,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4.附條件不起訴。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71條的規定,附條件不起訴是指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對於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符合起訴條件,但有悔罪表現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6個月以上1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3)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4)按照考察機關的要求接受矯治和教育。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提起復核或者被害人申訴的,適用本法第175條、第176條的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提起公訴:(1)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決定附條件不起訴以前還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訴的;(2)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或者考察機關有關附條件不起訴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形,考驗期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伍』 刑事案件已發生5個月,嫌疑人在看守所,案發就已經請了律師,現在律師想申請走簡易程序,想問下簡易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的法庭審判,同普通程序之法庭審判相比,基本區別就在於其庭審程序的簡化。
(一)簡易程序法庭審判的特點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4條,第175條,第176條,和第177條的規定,簡易程序法庭審判具有以下特點:(1)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2)公訴案件檢察人員可以出庭,也可以不出庭。
(3)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程序簡化。刑事訴訟法第177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關於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法庭辯論程序規定的限制。
(4)簡易程序可以變更為第一審普通程序。刑事訴訟法第179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的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按照本章第一節或第二節的規定重新審理。
(二)適用簡易程序的法庭審判程序適用簡易程序的法庭審判,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再嚴格遵循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後陳述、評議和宣判5個階段;而是遵照簡便、靈活的原則進行審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175條、176條、177條的規定:在公訴人出庭的公訴案件中,被告人針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和辯護,在自訴案件中,自訴人宣讀起訴書後,經審判長許可,原被告雙方就可以互相辯論,由於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法庭調查可以省略,經雙方陳述後,即時轉入雙方辯論,對有爭議的事實和證據進行辯論後,法庭應當聽取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意見。簡易審理之後,作出判決。
(三)適用簡易程序的辦案期限刑事訴訟法第178條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期限,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應當在受理後20日內審結,這比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的期限要短一些,比較符合審判特點,同時,對於及時化解公民之間的矛盾,提高辦案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陸』 刑訴法對公安機關不立案決定不服應向哪級檢察院申訴
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依據如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規定: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2、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規定:
1、第三百二十三條 對公安機關要求復議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應當另行指派辦案人員復議,並在收到提請復議書和案卷材料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公安機關。
2、第三百二十四條 對公安機關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復核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應當在收到提請復核意見書和案卷材料 後的十五日以內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3、如果需要改變原決定,應當通知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撤銷原不批准逮捕決定,另行製作批准逮捕決定書。必要時,上級人民檢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批准逮捕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送達公安機關執行。
(6)刑事訴訟法175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關於公安機關與人民檢察院的規定如下:
1、第八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於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2、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3、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4、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