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行政法誰制定
『壹』 美國行政法是由哪一個機構頒布的
最高法院。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憲法規定的聯邦法院。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組成,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國首席大法官,其產生過程與另外8位大法官一樣。法官均由美國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另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薪水不能被裁減。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聯邦最高法院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 。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
『貳』 美國聯邦法律由誰制定
由美國國會制定。
聯邦的制定法包括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內律。按照聯邦憲法容第10條修正案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皆有各州保留。
聯邦法律是指適用於全國各州的法律。而各州也保留了自己的立法權。
『叄』 美國的政府(主要指聯邦政府)是否可以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請簡述具體程序
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的行使有著版嚴格的界限。同時權,美國又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各州根據憲法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權力。國家的這種制度,決定了美國立法體制的主要內容:國會和州議會分別是行使聯邦和州立法權的主體。具體的 程序如下:
1.國會議員向本院(參議院或眾議院)提出立法議案。
2.參議院或眾議院將議案列入議程。
3.參議院或眾議院對議案進行審議。
4.議案在本院通過則提交另一院進行審議。
5.國會另一院審議後如果對議案有修改意見,則將修改後的議案提交原審議議院再次審議並表決。
6.原議院審議修改議案之後再次向另一議院提交審議。5-6的過程可以無限反復直到兩院達成一致,全都通過議案。
7.兩院通過議案之後交由總統簽署生效。
8.總統如拒絕簽署,則經過兩院全體會議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則法案自動生效,無需總統簽署。
『肆』 在美國,政府或者法官有權利制定法律嗎
沒有。
美國最高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是什麼?
三權分立是美國的一項重要制度。三權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這三權各司其職,相對獨立,但又保持制衡。
國會掌握立法權,制定法律。國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為了保障國會能夠獨立的行使權力,不受總統的干預,憲法還設定了保障機制: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不能決定議員的工資待遇。在國會內部又進一步對權力進行了分配,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國會的權力體現在:制定法律權、修改憲法權、對總統、副總統的復選權及彈劾權等。
行政權由總統行使。總統由選民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國會負責。國會不得增減總統的報酬,非經審判定罪不得罷免總統。總統的主要權力體現在:統領陸海軍,對外締結條約,宣布緩刑和特赦,任命大使、公使、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等官員,簽署或拒絕簽署國會通過的法案。最後一項權力是司法權。
司法權由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來行使,最高法院有終審權。聯邦法院的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進行任命,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以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能被免職。另外,作為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一項重要權力——司法監督權。
為了保障三個權力行使的獨立性,美國憲法還規定,這三個機關的官員在任職上應保持彼此的獨立:任何一個機關的官員不得在任職期間擔任另一機關的職務。
『伍』 美國憲法的制定人是誰
漢密爾頓
『陸』 美國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關系
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三個機關獨立行使,並相互制衡的制度。版三權分立制度是根據近權代分權學說建立起來的。三權分立制度為絕大多數的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國國情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制度的典型國家。美國憲法規定,立法權屬於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屬於美國總統;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的下級法院。根據三種權力相互制衡的原則,美國憲法還規定,國會有權要求總統條陳政策以備審議,批准總統對外締結的條約,建議和批准總統對其所屬行政官員的任命,通過彈劾案撤換總統,有權建議和批准總統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宣告懲治叛國罪,彈劾審判最高法院法官;總統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擁有有限的否決權,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總統還擁有特赦權、對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權;最高法院法官在總統因彈劾案受審時擔任審判庭主席。此外,根據慣例,最高法院有權解釋法律,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憲無效。實行總統制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採用這種形式。
『柒』 美國早期制定了哪些法律
【圖書簡介】 - 美國法律發達史
本書的前兩章對自殖民地以來美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作出系統描述,從第三章起依次對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立法、刑法、訴訟法、移民法以及國際貿易法等各個部門法的內容作出比較系統的介紹,對當前美國遇到的各種法律難題以及其所採取的對策進行分析和評價,並對美國法律在一些主要的領域中的發展趨勢作些預測和展望。本書旨在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供借鑒和啟示。
【作者簡介】 - 美國法律發達史
何勤華,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12月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自1984年起居華東政法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法律史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其間曾兩次赴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進修。現為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法學會學務理事、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帶回會長。1992年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著和合作的成果主要有:《東京審判始末》(1986年)《法學新學科手冊》(1988)、《當代中國法學新思潮》(1991年)、《法學史研究I·當代日本法學·人與作品》(1991年)、《比較犯罪學》(1992年)、《中西法律文化通論》(1994年)、《日本破產法》(譯著,1995年)、《法學史研究II·西方法學史》(1996年)等。另發表論文100餘篇。
【圖書目錄】 - 美國法律發達史
第一章殖民地時期的法律
第一節新大陸的發現與殖民地的建立
第二節殖民地時期的法律制度
一、憲政制度
二、私法
三、刑法
四、司法制度
第三節殖民地時期法律文化的特徵
第二章合眾國的建立與美國法的發達
第一節獨立戰爭及其歷史意義
第二節近代以後美國法的發展
一、從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1776—1861年)
二、從南北戰爭到「新政」時期(1861—1933年)
三、「新政」時期(1933—1935年)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5—)美國法律的發展
第三節法律教育的展開
第四節法學家的作用
一、傑斐遜
二、漢密爾頓
三、麥迪遜
四、利文斯頓
五、菲爾德
六、馬歇爾
七、肯特
八、斯托里
九、惠頓
十、蘭德爾
十一、威格摩爾
十二、龐德
十三、盧埃林
第五節美國近代法律文化的特徵
第三章憲法
第一節美國憲法概述
一、美國憲法的法律淵源
二、美國憲法的社會根源
第二節憲法的制定
一、獨立宣言
二、邦聯條例
三、各州州憲
四、聯邦憲法的制定、頒布
第三節聯邦憲法的內容與特徵
一、聯邦憲法的內容
二、聯邦憲法的特徵
第四節聯邦憲法的實施與修改
一、《權利法案》
二、第11至第29條憲法修正案提案
第五節憲法理論與判例
一、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
二、漢密爾頓和麥迪遜的憲法理論
三、馬歇爾對美國憲法的貢獻
四、美國憲法史上的重大判例
第六節美國憲法對世界各國的影響
一、總統制
二、聯邦制
三、權力分立與制衡
四、違憲審查制
第四章行政法
第一節美國行政法概述
一、美國行政法的界定
二、美國行政法的法律淵源
三、美國行政法的目的
第二節建國後的行政立法
一、英國法的影響
二、建國初期美國的行政立法
第三節南北戰爭後的行政立法
一、《州際商業法》
二、《海普明法》
三、《塔克法》
四、沃爾特——勞根法案
第四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行政立法
一、《聯邦行政程序法》
二、《聯邦侵權行為賠償法》
三、《情報自由法》
四、《聯邦咨詢委員會法》
五、《隱私權法》
六、《陽光下的政府法》
第五節美國行政法的特點
一、美國不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
二、美國行政救濟設立專門的程序法
三、美國行政法不構成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
第六節美國行政法理論與判例
一、美國行政法理論
二、美國行政法的判例
第五章民商法
第一節財產法
一、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美國財產法的起步
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美國財產法的發展
三、20世紀以後美國財產法的變化
第二節契約法
一、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美國契約法的起步
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美國契約法的發達
三、20世紀以後美國契約法的發展
第三節侵權行為法
一、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美國侵權行為法的起步
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美國侵權行為法的發展
三、現代侵權行為法的系統發展
第四節公司法
一、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美國公司法的起步
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公司法的發展
三、20世紀以後公司法的發展
一、19世紀上半葉買賣的起步
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買賣法的發展
三、20世紀以後買賣法的變化
第六節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
一、婚姻家庭法
二、繼承法
第七節近現代美國民商法的特點
第六章經濟與社會立法
第一節概述
一、美國經濟和社會立法的起步
二、新政立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社會立法
第二節金融、證券法
一、美國金融、證券法的歷史發展
二、美國金融、證券法的未來走向
第三節稅法
一、美國的稅務機構
二、美國稅法的淵源及組成內容
三、美國稅法的歷史演進
四、里根的稅制改革與新稅法
第四節知識產權法
一、專利法
二、商標法
三、版權法
第五節消費者保護法
一、美國消費者保護法的歷史演進
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聯邦機構
三、美國解決消費糾紛的途徑
第六節產品責任法
一、契約責任關系時期
二、過失責任與擔保責任時期
三、嚴格產品責任時期
四、美國產品責任法中的免責條款
五、美國產品責任法的發展趨勢
第七節反托拉斯法
一、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歷史演變
二、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基本原則
三、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執法機關
四、美國反托拉斯法所規范的托拉斯
第八節破產法
一、美國早期破產法的歷史發展
二、從1898年破產法到1978年破產改革法案
三、現代美國破產法的立法宗旨
四、美國破產法典的集體內容
第九節勞動法
一、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勞動立法
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勞動立法
三、現代美國勞動法的主要內容
第十節環境法
一、美國環境法的歷史發展
二、美國環保法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七章刑法
第一節美國刑法的歷史發展
一、獨立戰爭至南北戰爭時期的刑事立法
二、南北戰爭後至19世紀末期的刑事立法
三、20世紀刑事立法的發展
第二節當代美國的犯罪及其對策
一、少年犯罪
二、有組織犯罪
三、毒品犯罪
四、職業犯罪
五、法人犯罪
第三節美國刑法的理論與判例
一、刑法緒論
一、犯罪論
三、刑事責任論
四、刑列論
第八章司法制度和訴訟法
第一節美國司法制度概述
一、美國的司法機關
二、美國的警察機關和檢察機關
二、律師
第二節美國的刑事訴訟
一、一般原則
二、陪審制度和保釋制度
二、偵查
四、起訴程序
五、法院的審理前程序
六、附帶民事訴訟
七、刑事初審程序
八、上訴審程序
第三節美國的民事訴訟
一、概述
二、民事訴訟管轄
三、民事訴訟參加人
四、民事審前程序
五、民事初審程序
六、民事執行程序
七、民事上訴程序
第四節美國的行政訴訟
一、概述
二、司法審查的范圍
三、司法審查的當事人
四、司法審查的原則
五、行政侵權賠償責任
第九章移民法
第一節美國移民法的歷史
一、美國移民法的起源
二、移民限額政策及其法律規定
三、1952年移民法及其修正案
二、1986年的IRCA法案
五、1990年以後美國的移民法
第二節美國政府的移民管理
一、美國聯邦政府移民管轄權的依據及其范圍
二、移民法的實施機構
三、移民程序中美國國會的作用
第三節美國的簽證制度
一、移民簽證
二、非移民簽證
第十章美國國際貿易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美國進口貿易法律制度
一、進口關稅
二、進口限制和配額
三、退稅
四、對外貿易區
第三節美國出口貿易法律制度
一、出口管制
二、出口鼓勵
三、禁止對外賄賂法
四、反抵製法
第四節美國反不公平貿易法律制度
一、反傾銷法
一、反補貼法
三、關稅法第337節
四、在外國市場的反不公平貿易實踐(第301節)
附錄1美國歷屆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附錄2美國法律年表
『捌』 歐美國家如何制定法律
以美國為例
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的行使有著嚴格的界限。同時,美國又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各州根據憲法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權力。國家的這種制度,決定了美國立法體制的主要內容:國會和州議會分別是行使聯邦和州立法權的主體。
美國的議會及其立法許可權
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國會行使聯邦立法權。美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100名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參議院的立法職權主要是:行使聯邦立法權,批准國際條約和協定;批准總統的任命;審判彈劾案。參議院設有17個常設委員會:農業、食品營養及森林委員會;撥款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銀行,住宅及都市事務委員會;預算委員會;商業,科學及交通委員會;能源及天然資源委員會;環境及公共工程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政府事務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健康,教育,勞工及養老金委員會;規則委員會;中小企業委員會;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印第安事務委員會。常設委員會根據法律、本院規則、決議設立,跨越國會屆別而長期存在,擁有長期不變的職責范圍,配有固定的辦公經費和助手經費,享有審議權和監督政府部門的權力。
眾議院435名議員,任期2年。眾議院的立法職權主要是:行使聯邦立法職權,提出聯邦財政法案;提出彈劾;選舉總統。眾議院設有19個常設委員會:農業委員會;撥款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銀行及財政委員會;預算委員會;商業委員會;教育及勞動力委員會;政府改革與監督委員會;眾議院行政委員會;國際關系委員會;司法委員會;資源委員會;程序委員會;科學委員會;中小企業委員會;公務行為准則(紀律)委員會;交通及基礎建設委員會;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籌款委員會。
國會兩院在權力上相當,但職責各有側重,又相互制約。例如,提出征稅議案的權力屬於眾議院,參議院不得提出征稅議案,只能審議和修正眾議院提出的征稅議案。此外,綜合撥款議案也由眾議院提出,參議院只審議和修正眾議院提出的綜合撥款議案。外交條約和總統提出的人事任命的認可權屬於參議院,參議院因而掌握了代表國會控制總統的外交政策和人事的決定性權力;眾議院只能藉助它的撥款權,對政府的外交政策和人事施加間接的影響。依據憲法,總統缺位時,第一繼任人為副總統兼參議長,第二繼任人為眾議長。依據憲法,彈劾權屬於眾議院,參議院則享有審判權。眾議院對總統的彈劾,須經參議院參加審判的參議員中的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方能定罪。
聯邦立法需經國會兩院通過方可移送總統批准。
美國各州議會是其立法機關,行使州的立法權。各州議會除一個州(內布拉斯加州)外,其餘都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的議員通常為30-40名,也有少的如阿拉斯加州,只有20名。眾議院通常為100名左右,也有少的如特拉華州僅為39名。美國50個州目前共有議員7400多人。州議會最常見的委員會是:財政或籌款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市政委員會、鐵路委員會、貿易和航運委員會、法規委員會、保險委員會、稅收委員會、銀行委員會、樹林委員會、野生動物委員會、市鎮和縣內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公司委員會、公共教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刑事機構委員會、修改委員會、農村事務委員會、農業委員會、議案定稿委員會、貿易和製造委員會、勞工委員會、特權和選舉委員會、公共印刷委員會、道路橋梁委員會等。州議會的立法許可權比較寬泛,凡不是聯邦專屬立法權的事項以及不屬於聯邦和州憲法明文禁止的立法事項,州議會都可以行使立法權。美國州議會的主要立法職權是:
1、制定、修改或者廢除法律;
2、通過決議和財政法案;
3、審議法案;
4、對州憲法提出修正案,等等。
州議會一般每年開常會一次,會期通常不超過2個月。有17個州是隔年開常會一次。在一些州,公民還享有創制權和復決權。徵集一定數量的公民簽名同意後,就可以將公民自行提出的法案交付全體公民表決,如獲通過,即可成為法律。在有的州,議會通過法案後還主動地或者應公民的要求,將法案交付公民復決,以多數最後通過。在華盛頓、加利福尼亞、密執安、佛羅里達、密西西比等24個州,憲法規定有公民立法的內容,即公民通過一定程序直接制定、修改法律,甚至可以修改州憲法。「據統計,一百年中美國各州通過公民立法共制定法律2003個,包括對憲法和法律的修改。
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允許包括非議員個人和團體選民等都可以提出法案,因此在國會提出法案與通過法案的數量之間,往往存在較大反差。美國第93屆國會提出法案18872件,獲得通過923件;第95屆國會提出法案15587件,獲得通過1027件;第97屆國會提出法案8094件,獲得通過704件;第99屆國會提出法案6499件,獲得通過973件;第101屆國會提出法案6683件,獲得通過964件;第103屆國會提出法案8544件,獲得通過1431件。[09]第105屆國會期間,提出法案9143件(其中眾議院提出5568件,獲得通過1148件;參議院提出3575件,獲得通過929件),最終成為法律的只有343件。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機構多年的統計,能夠成為法律的法案不到法案總數的5%。
『玖』 誰主持制訂了美國憲法
有啊。抄第二部憲法是華盛頓主持的。
最近在看《美國的民主》 ,第八章里有講:「但他們覺得第一部聯邦憲法有缺點時,昔日鼓舞他們起來革命的那股政治激情只是部分地消沉下去,而且制定先發的所有偉大任務仍然健在。這對美國來說是兩件幸事。負責起草第二部憲法的制憲會議雖然人數很少,但卻薈萃了新大陸當時的最精明 最高尚人物,而喬治華盛頓就是它的主席。」
『拾』 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是通過哪一法律文件制定的
美國的抄三權分立制度是通過襲1787年憲法制定的。
1787年憲法強調加強國家權利,又在權利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的原則,以避免權力過於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內容是:立法、司法與行政權三權分立。分權制衡的核心精神在於權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