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管轄制度去地方化

行政訴訟法管轄制度去地方化

發布時間: 2021-03-04 03:53:58

⑴ 行政訴訟法中,可以由原告所在地管轄的情形的疑問

只要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就可以適用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其中,包括單純限制人身版自由的情權況,也包括即限制人身自由又給予財產處罰的情況。
行政拘留就是限制人身自由,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但刑事拘留不可以。

⑵ 新行政訴訟法跨區域管轄制度對西藏地區的實施

行政訴訟法是我國當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排頭兵,當前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的一些理論上的設想以及實踐上的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總而言之,積極推進我國行政訴訟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是構建和諧社會、維持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舉措。
跨區域的集中管轄規定屬於任意性條款
「高級人民法院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僅僅是個任意性規定,不具有制度的剛性效能。該條款中的「可以」兩字,表明《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僅僅賦予了高級法院對是否實施相對集中管轄制度的一種裁量權,即高級法院既可以實施這一制度,也可以不實施。在實踐中,有可能會發生高級法院為和政府部門保持良好關系,不採取「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的措施,而如果這樣也並不違法。某些高級法院完全可以認為該條款的規定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從而導致該條款規定在實際上的被虛置。那麼,基層人民法院的行政審判困境還是難以得到改觀。更重要的是,既然屬於自由裁量性質的條款。有可能導致各地執行不一,有的地方可以執行,有的地方可以不執行,將會導致公民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平等的保護,同時也導致法律在不同的地區的執行效果大相徑庭,這將不利於法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⑶ 行政訴訟的管轄制度怎麼保證法院的獨立審判

在行政訴訟中,法律來已經明源文規定,法院的獨立審判權不受干涉。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⑷ 我國行政訴訟法確立管轄制度的基本原則

現行《行政訴訟法》確定管轄所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一,便於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原則。二,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公正、有效行使審判權的原則。三,人民法院均衡負擔原則。

⑸ 根據《行政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分析行政干預存在的缺陷

4月30日 13:38 <<行政訴訟抄法>>特殊襲地域管轄: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解釋>>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司法去行政化去地方化是什麼會提出的

我國司法面臨的困境 當今我國司法活動在以下幾個方面面臨嚴重困境。 1、司法的專地方化 在目前的國家權力分配製屬度下,行政權力從中央到省到市到縣,基本上可以維持政令的高效、集中、統一。另一方面,我們的司法卻是高度分散的,因為我們的司法機...

⑺ 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案件的級別管轄與地域管轄作了哪些

一)管轄在法律上的分類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在各自的法律條文中對管轄作了專門規定,三類訴訟法均將管轄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移送管轄、指定管轄四大類,其中,地域管轄又進一步分為四小類,即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和共同管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1)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中的管轄只解決人民法院系統內受理第一審民事、行政案件的許可權分工,而刑事訴訟中的管轄除了要解決各人民法院之間的審判管轄之外,還要解決公、檢、法三機關之間立案受理刑事案件的職權分工,即刑事訴訟中的職能管轄。因此,我國的刑事訴訟管轄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大類審判管轄外,還包括職能管轄。職能管轄將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受理、偵查權交給公安機關和檢察院。但是,對這些刑事案件的審判權還是在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完畢後,認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將刑事案件交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審判。(2)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對某些案件的管轄有一定的選擇權。因此,在其地區管轄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小類外,還包括協議管轄和選擇管轄。這兩類管轄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領域的運用,這意味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使他們能夠尋求最為信賴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有利於糾紛的徹底解決。但刑事訴訟中無論是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當事人對案件管轄都不具有選擇權和處分權,這是由刑事訴訟追究、懲罰犯罪的活動特點所決定的。(二)管轄在訴訟理論上的分類1、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根據管轄的確定是否由法律規定為標准,可以將管轄分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1)法定管轄。是法律明確規定哪些案件由哪一級人民法院中的哪一個法院行使管轄權。因此,在法定管轄中,依據法院對案件的縱橫管轄關系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2)裁定管轄。是由享有相應許可權的法院作出裁定或決定,以確定具體的管轄法院。在裁定管轄中,依據管轄的決定方式不同,又可以分為指定管轄、移送管轄和管轄權的轉移。從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的關系來看,法定管轄是針對訴訟管轄的一般情形作出的,而裁定管轄則是針對特殊政策情形而規定的。設定裁定管轄,或者是為了落實法定管轄的規定,或者是為了對法定管轄進行個別調整。2、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以管轄是否由法律強制規定,是否允許當事人協議變更為標准,可以將管轄分為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1)專屬管轄。是指法律規定某類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管轄權,當事人也不得以協議方式變更管轄。(2)協議管轄。是指盡管法律已經對管轄作出了規定,但同時法律又允許當事人以書面協議方式選擇其他管轄法院,人民法院在確定案件糾紛的管轄權時,以當事人的約定為先。3、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根據訴訟主體、訴訟客體與法院轄區之間的關系不同,可以將管轄分為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1)共同管轄。是指兩個以上的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對共同管轄的訴訟,法律要求只能作單一的選擇,即選擇管轄,共同管轄與選擇管轄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是選擇管轄在不同的訴訟法中有不同的表現。在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這個選擇權在原告一方,由原告方在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范圍內自由選擇。但在刑事訴訟法中,這個選擇權已由法律作了決定,即由最先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審判。(2)合並管轄。亦即牽連管轄,是指對某一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為另一案件與該案件存在著牽連關系,而對兩個案件一並管轄和審理。其實質是對某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基於牽連關系而對另一原本無管轄權的案件並歸自己管轄。如果人民法院對另一訴訟案件原本就有管轄權的,則不發生合並管轄問題。

⑻ 最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中,關於管轄權的轉移,是取消了行政案件由上級人民法院移交至下級人民法院這一規定

行政案件都是先復由下級人民法院開庭制審理,比如起訴先從所轄區的人民法院開始如一方不服判決需上訴就會上升到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是一級一級的民事糾紛,經濟糾紛等都是先從下開始的不能越級,一般的刑事案件十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都是從下級法院審理,如不服在至上級法院上訴,大案要案從十三起步至死刑案件一般區人民法院就沒有這個權利是直接到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⑼ 行政訴訟的管轄制度是什麼

一般說來,行來政訴訟管轄自製度包括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是哪些行政法律爭議可以納入到行政訴訟之中,由法院行使司法管轄之權力;二是在默認行政法律爭議可以納入法院的前提下,探討「同種類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⑽ 誰知道什麼是地域管轄行政訴訟法是怎麼規定的

0202020202020202地域管轄就是根據人民法院的轄區劃分行使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審判權。從人民專法院的轄區來看,屬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人民法院只能在本轄區內行使審判權。級別管轄是解決案件由哪一級人民法院管轄,而地域管轄則進一步解決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之間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0202020202020202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另外,行政訴訟法還對特殊情況的地域管轄作出了規定。

熱點內容
刑法二題 發布:2025-09-23 05:53:54 瀏覽:305
省級條例 發布:2025-09-23 05:49:36 瀏覽:842
企業法律援助工作站簡介 發布:2025-09-23 05:42:24 瀏覽:751
巴克與法官 發布:2025-09-23 05:26:42 瀏覽:773
行政法上的行政的特徵和分類 發布:2025-09-23 05:04:51 瀏覽:364
司法社區夢 發布:2025-09-23 05:02:34 瀏覽:957
經濟法地位和體系 發布:2025-09-23 04:58:13 瀏覽:399
公司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3 04:36:43 瀏覽:840
農大經濟法在線作業2 發布:2025-09-23 04:29:34 瀏覽:761
法官進牛圈 發布:2025-09-23 04:29:24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