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被告的概念

行政訴訟法被告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1-03-04 09:46:08

A. 行政訴訟法中,怎樣確定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被告主體的確認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作被告。

2、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內作被告。

3、由法律、法規容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4、委託某一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5、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1)行政訴訟法被告的概念擴展閱讀:

如果派出機構得到法律、法規、規章的授權,原則上,派出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以派出機構為被告。但是在越權方面要分兩種情況:

①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幅度,以派出機構為被告。

②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種類,以派出機構所在機關為被告。以派出所為例,其職權為500元以下罰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罰款10000元的決定,派出所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決定,公安局為被告。

B. 簡述行政訴訟被告的法律特徵

行政訴訟被告的法律特徵。

1、被告只能是行使行政管理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內和法容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2、被告是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被原告指控侵犯其合法權益。
3、被告程序特徵:以自己名義應訴;並受法院裁判拘束。

C. 案例分析 行政訴訟的被告

行抄政訴訟的被告只襲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告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D. 行政訴訟法規定哪些機關可成為被告 詳細

行政訴訟法規定哪些機關可成為被告? 當下制度的設計:行政主體理論與行政訴訟被告資格的對應 1.行政主體概念以及我國的法律規定 自從行政主體理論在上世紀80 年代末提出以來,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現在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對促進和推動行政法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主體多元化,行政主體理論中主體范圍過窄、不利於相對人訴訟等弊端不斷顯現,已經落後於甚至阻礙了司法實踐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對現在的行政主體理論的價值、功能進行重新定位,通過對行政主體概念的新的理解來重新構建行政主體理論。關於行政主體的概念,學者們的表述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大同小異,基本一致。(5)有的學者認為行政主體特指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國家行政權(表現為行政管理活動),並對行為效果承擔責任的組織。有的學者認為行政主體是享有實施行政活動的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活動,並因此而承擔實施行政活動所產生責任的組織。人們普遍認可的說法是: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能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由其本身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組織。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我國行政主體具有以下四個特徵:第一,行政主體只能是組織,而不是個人。盡管行政主體的各種行政管理活動都是由公務員做出的,但公務員是以行政主體的名義行使職權,公務員本身並不是行政主體。公務員以自己名義實施的活動屬於個人行為。第二,行政主體是實施國家行政權的組織。不是社會中的所有組織都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只有那些享有行政職權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第三,行政主體是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能夠在做出行政決定的法律文書上署名。行政機關的某些內設機構、派出機構和臨時機構以及受委託的組織雖然也能做出具體行政行為,但他們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不是行政主體。根據上述特徵,在我國,只有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予某種特定行政職權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 2、當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的法律規定 而關於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的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行政訴訟被告包括兩種,即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6)從理論上來看,有關行政訴訟被告條件的說法雖然不少,但實質條件有三:1、必須是行政行為主體;2、必須是行政職權主體;3、必須是責任主體。按照行政法的理論,行政主體的法律資格要件一般有三:1、主體必須是享有行政職權的組織;2、主體必須是能夠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3、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行政責任的組織。所以,筆者認為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權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能獨立地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對行政訴訟主體最基本的概括,也是比較確切的一個定義。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確認行政訴訟被告,二者聯系的紐帶就是責任承擔問題。因為根據現在的行政主體理論,必須是能夠對自己的行政行為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而「獨立承擔責任」的表現就是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也就是說行政主體承擔的是形式上的責任。二者聯系太過緊密又直接造成兩個弊病:一是不便於相對人訴訟。我國的行政組織系統龐雜,哪些是行政機關,哪些是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還有行政機關的各種內設機構、派出機構、臨時機構以及受委託的組織,甚至連專業人士也往往理不清頭緒,普通的相對人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辨清誰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因此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連應當起訴誰都無從知道。二是為法官討好政府,明哲保身提供了口實。行政系統一般是實行首長負責制,出於他們政績著想,官員們是非常不希望自己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因此當他們受到起訴時,往往會通過各種渠道給法官實行壓力。由於我國司法組織體制的不健全,法官甚至法院的命運一般掌握在當地政府手裡,法官們迫於各種壓力和為了自己前途,就會抓住被訴機關不是行政主體,不能成為行政訴訟被告這根「救命稻草」,對相關案件不予受理。這是我國行政訴訟受到很大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E. 行政訴訟被告的法律特徵

行政訴訟被復告的法律特製征。

1、被告只能是行使行政管理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2、被告是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被原告指控侵犯其合法權益。

3、被告程序特徵:以自己名義應訴;並受法院裁判拘束。

F. 新《行政訴訟法》對被告出庭應訴有哪些具體規定

新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因特殊情況不內能應訴的,也容應當指派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應訴。這里的負責人指正職和副職,這里的指派實質應當出具書面的授權委託書,也就是說,在以後的行政訴訟中不得出現只有代理律師的情況。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G. 行政訴訟法的概念是什麼

H. 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被告包括哪些情況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回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答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I. 行政訴訟法中的被告必須是什麼

來行政訴訟的被告源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告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J. 請問有誰知道我國行政訴訟法中的起訴和審判,究竟是怎樣定義的拜託各位了 3Q

行政訴訟的起訴和審判: 一、起訴 (一)起訴的概念和特徵 起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內認為自己的容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國家審判權,依法予以保護的訴訟行為。 (二)起訴的條件 (1)必須是針對具體行政行為起訴。 (2)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3)必須有明確的被告。 (4)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法律根據。 (5)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6)依照法定程序起訴。 (7)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55條規定,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但是,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例外。 (7)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被告拒絕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有以下三種: 第一,符合法定的許可申請條件,而行政機關拒絕核發或不予答復的; 第二,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該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不予答復的; 第三,被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在上述情況下,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

熱點內容
刑法二題 發布:2025-09-23 05:53:54 瀏覽:305
省級條例 發布:2025-09-23 05:49:36 瀏覽:842
企業法律援助工作站簡介 發布:2025-09-23 05:42:24 瀏覽:751
巴克與法官 發布:2025-09-23 05:26:42 瀏覽:773
行政法上的行政的特徵和分類 發布:2025-09-23 05:04:51 瀏覽:364
司法社區夢 發布:2025-09-23 05:02:34 瀏覽:957
經濟法地位和體系 發布:2025-09-23 04:58:13 瀏覽:399
公司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3 04:36:43 瀏覽:840
農大經濟法在線作業2 發布:2025-09-23 04:29:34 瀏覽:761
法官進牛圈 發布:2025-09-23 04:29:24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