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精要與依據指引

刑事訴訟法精要與依據指引

發布時間: 2021-03-05 01:45:55

❶ 法律英語

您既然是英語專業的同學,優勢自不必說。劣勢在於對於法律體系不熟悉。「想往法律英語翻譯之類的方向發展」的話,個人覺得必須熟稔法律,然後才能得心應手,所以「在法律英語的教材選擇應充分考慮到法律英語是專業英語以及中國法律體系屬於大陸法系的特點。從文體來講,應包括法律條文、法律著作、法庭審理與辯護、司法文書寫作以及案例分析等;從內容與結構來講,應依次包括法律英語語言特點的分析及法律英語的中英互譯技巧、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比較、英美律師職業介紹、英美主要部門法、國際經貿法律以及中國基本法律制度等。」
推薦課外閱讀材料

教材類:
1.沙麗金:《研究生英語教程——法律英語分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2.何家弘:《法律英語》,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齊筠: 《法律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董世忠、趙建:《法律英語》,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5.陳慶柏:《涉外經濟法律英語》,法律出版社,1995。
6.杜金榜、張新紅:《法律英語核心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7.陳莉萍,專門用途英語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8.楊穎浩,略論英美法律語言中的求同型近義詞,上海科技翻譯,1998,(4)。

專著類:
1.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梅因,《古代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4. [法]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漆竹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邵景春著《歐洲聯盟的法律與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郭成偉著《外國法系精神》,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版
[德]馬迪亞斯·赫蒂根著《歐洲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 潘維大等編:《英美法導讀》,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潘國和, 《中外法學教育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0. 戴維•S•克拉克,《美國法律概論》,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1. 麥高偉,傑弗里•威爾遜,《英國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 麥克爾•H•格萊姆,《聯邦證據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 卞建林等,《外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14. 傑羅德•H•以茲瑞等,《刑事程序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 《民事程序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 《侵權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 克勞德•D•柔沃,喬登•D•沙博,《合同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 羅伯特•W•漢密爾頓,《公司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原版參考書:

1. Debra S. Lee, American Legal Englis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9.
2. G. Gunther, Cases and Marterials on Constitutional Law, 1975.
3.Mark W. Janis, An Intro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Aspen Publishers, 2003
4.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5. John Makdisi, Introction to the Study of Law, Cincinnati: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0.

6. William Burnham, Introction to the Law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ition, West Group, 2002

❷ 司法程序怎麼走

司法程序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專有期徒刑、拘役或屬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八條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司法程序精義 《司法程序

❸ 刑事案件起訴意見書怎麼寫

那是公安的格式化文書

❹ 談我國刑事偵查制度存在的問題,應如何完善

試論我國刑事訴訟中偵查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意見_司法制度論文作者:佚名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07-9-25 17:32:11 發布人:lsy1chj2wdh3

偵查與公訴是源與流的關系,長期以來,刑事檢察工作中存在重公訴而輕偵查監督的現象,雖然原因諸多,但偵查與公訴分別由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承擔的分工,使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兼顧二者的偵查監督方面,一直處於相對薄弱的境地。
造成偵查監督被動局面的表層原因是立法不完善、缺乏操作性,而深層的原因是偵查監督的基礎理論不明確,為什麼要設置偵查監督制度?偵查監督的本質是什麼?現有的理論研究,以憲法設置了法律監督機關和刑訴法設置了刑事訴訟監督制度為前提,只討論如何實施偵查監督的問題,很少涉及偵查監督的基礎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一基礎理論的「缺席」,導致了偵查監督立法中的程序缺陷。
偵查是刑事訴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它處於刑事訴訟程序的起始環節,也是重要的環節,關繫到整個刑事訴訟的進程和結果,所以,對偵查權的監督也顯得尤為重要。從廣義上說,對偵查權的監督是來自各個方面、各種途徑的,有依照刑事訴訟體制而產生的監督,也有來自國家權力機關以及偵查機關內部的監督,其中,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應該是最具權威性、適法性和現實性的。但是,由於各個方面的局限,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機制未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一、刑事偵查監督的概念特徵及偵查監督的范圍
(一)偵查監督的概念
關於偵查監督的概念,有不少的觀點。筆者認為,偵查監督應指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的案件的審查以及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的監督。
(二)偵查監督的范圍
關於偵查監督的范圍,除了偵查活動監督之外,是否還包括刑事立案監督以及對偵查機關移送案件的審查,有各種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工作包括刑事立案監督和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另有觀點認為,偵查監督就是偵查活動監督,不包括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還有觀點認為,偵查監督包括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和偵查活動監督。筆者認為,偵查監督包括刑事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以及對偵查過程中偵查機關移送的案件的審查等三項內容。刑事立案監督和審查案件都應該是偵查監督的內容。因為立案是對偵查權的發動和偵查程序的開啟,它與偵查過程緊密相聯,而且實踐中確實存在刑事立案的違法操作現象,所以對刑事立案進行監督,不僅是程序上的必然,也是司法實踐的要求。另外,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移送的提請批捕和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不但是檢察機關的職責范圍,而且是進行偵查監督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審查案件與偵查活動監督是相互聯系,不能絕對脫離的。
(二)偵查監督的對象
關於偵查監督的對象,多數觀點認為,偵查監督針對的對象是公安機關;也有觀點認為,國家安全機關承擔了一部分的偵查任務,所以偵查監督的對象除公安機關外,還應包括國家安全機關;還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直接受理自行偵查的案件,實行偵查活動,所以對檢察機關自身也應進行偵查監督。筆者認為,盡管實踐中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對象主要是公安機關,但是從理論上講,一切享有偵查權力的機關和部門都應該是偵查監督的對象,它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海關走私犯罪偵查部門、監管部門以及檢察機關的自偵部門等等。
二、我國現行刑事偵查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及缺陷
(一)刑事訴訟立法上的缺陷
1.對偵查監督的內容、范圍規定不夠具體、明確,缺乏可操作性。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都規定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的合法性可以進行監督,但這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監督的階段范圍、具體內容都沒有明確,如哪些情況應當適用偵查監督手段,哪些情況只能適用提出檢察建議的方式等也沒有加以規定,導致進行監督時缺乏可操作性,繼而出現監督的程度、寬嚴把握不一,監督的方式不規范、難以統一的情況。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以下問題:(1)監督與不監督的隨意性。由於法律對監督的情形規定得不明確,所以遇到情況時是否進行監督,往往取決於辦案人員的責任心和主觀認識;(2)監督方式的隨意性。《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了偵查活動監督的方法有口頭通知糾正和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兩者的區別在於情節的輕重。但哪些情況屬於情節較輕,哪些情況屬於情節較重又未作規定,所以在偵查監督方式的選擇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3)監督期限的不確定性。《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對刑事立案監督的程序和期限作了較簡單的規定,但對偵查活動監督卻未作出任何期限上的規定,這就可能出現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偵查監督的無限拖延,以及公安機關對檢察機關的監督不及時予以回復的情況;(4)監督效果的盲目性。由於法律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處分權,所以檢察機關在進行監督以後,對監督效果能否實現,總是處於盲目的狀態。以上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只有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明確偵查監督卯具體操作規程和具體內容,才能為偵查監督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才能保證偵查監督的順利實施,達到監督的目的和效果。
2.法律規定公檢兩家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的機制使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難以充分發揮。由於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家在刑事訴訟中是「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這表明公、檢、法三家行使刑事職能時處於平行的位置,各自分享權力,三機關的結構不具有層次性,這就決定了檢察機關很難深人到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中去,對偵查活動進行監督;另外,盡管法律規定了檢察機關享有法律監督權,但公檢兩家處於相互制約的關系,監督的職能具有逆向性和交錯性(如刑訴法賦予了檢察機關具有決定逮捕的權力,同時又賦予了公安機關可以變更逮捕決定的權力),這大大削弱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從而導致偵查權力在某些方面的失控,使偵查監督工作步履維艱。如批准逮捕權雖然在檢察機關,而對檢察機關已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可以在不徵得檢察機關同意的情況下對其變更強制措施(只是事後告知),檢察機關發現情況後,即使對公安機關的行為採取監督,也只是一種事後的、不具有強制性的監督。
3.立法上缺少確保監督效果實現的權力條款或責任條款。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偵查行為的監督權,但是如果出現偵查機關不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的情況時,卻沒有相應的條款來保證檢察機關監督權的實現。如刑訴法第8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倘若公安機關既不說明理由也不予以立案,經檢察機關多次監督仍不立案的,檢察機關也就沒有法定的有效手段來保證監督效果的實現。偵查活動監督也是如此,在檢察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以後,盡管一直進行跟蹤監督,但對監督效果能否實現,卻始終處於盲目之中。
(二)刑事司法中存在的問題
1.對偵查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如果說偵查監督立法上的缺陷是導致偵查監督工作效果不明顯的客觀原因,那麼一些檢察機關對偵查監督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則是一個重要的主觀原因。如有的檢察機關考慮到與偵查機關工作上的長期配合關系,出現了寧可放棄一部分偵查監督工作,也要處理好與偵查機關之間的關系的想法;有的考慮到偵查監督立法上的缺陷,監督起來法律依據不足,困難重重,從而出現了畏難情緒。這些情況都不同程度地妨礙了偵查監督工作的進展。
2.監督方式滯後、被動,難以預防和及時糾正偵查中的違法行為。目前,實踐中偵查監督的做法主要表現為事後監督的形式,即在偵查機關的偵查工作中出現了違法情況後,才予以口頭或書面的監督,很少也很難針對偵查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的監督。而且監督的渠道主要是從偵查機關報送的案件材料中發現線索,但偵查中的違法情況一般很少反映在案件材料中,即使有所反映,待檢察機關審查發現時,有的也是時過境遷,監督難以達到實效。
3.偵查行為所涉及的當事人對偵查行為的監督力度還不夠。在刑事偵查中,很大程度地涉及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公民的人身以及其他權利的限制和剝奪等情況,國家法律賦予了偵查機關較大的偵查權能,以求案件得以迅速偵破,相對來說,對涉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就比較弱化。實踐中,由於當事人法律意識欠缺,當偵查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力時(如違法取證或刑訊逼供等),很少有人行使監督的權力,對之提出申告。
4.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公訴、監所檢察等部門在監督中缺少必要的溝通,沒有形成監督的完整體系。一些地方的檢察機關由於內部各部門在工作中缺乏聯系和溝通,相互脫節,各自為政,沒有從大局考慮及時互通信息,從而導致監督不到位或監督達不到實效。
三、完善我國刑事偵查監督機制的建議
(一)完善立法
我國刑事訴訟法中關於偵查監督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第76條、第87條、第137條。第7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過程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第8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第137條針對提起公訴程序規定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偵查活動是否合法。以上條款是檢察機關進行偵查監督的法律依據。另外,《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71條至390條規定了刑事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的內容、方式和程序等。但實踐中仍然存在應當監督的情形沒有法律依據或者監督達不到效果的被動局面,所以,筆者建議將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在立法中加以規定。
1.確立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的刑事立案、撤案權以及對違法偵查行為的直接糾正權。根據刑事訴訟法以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等有關規定,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只有建議偵查機關立案或建議糾正違法偵查行為的權力,而沒有直接的處分和糾正權。如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公安機關接到檢察機關的立案通知書後應當立案。但在實踐中,由於對案件的事實、證據以及案件性質認識上的不同,在公安機關接通知後仍不予立案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也只能以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的形式予以督促。在公安機關堅持己見,拖而不立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沒有更有效的法定方式予以監督成案。偵查活動監督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筆者建議在刑事訴訟法中要確立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的直接立案、撤案權以及對違法偵查行為的直接糾正權。如在刑事訴訟法第87條後面增加「如果公安機關仍不立案的,檢察機關可以直接決定立案」的內容,以確保檢察機關偵查監督職能的發揮。在偵查階段,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監督、引導的關系,通過有效的監督、引導這種司法控制的手段,使偵查機關的偵查權始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而檢察機關始終是要站在公正的法律立場上,為被追訴者和被害者提供一種實質上的法律保護。[3]設立檢察機關在刑事立案程序中的最終立案權,就是對偵查行為的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可以充分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
2.立法或司法解釋中,明確偵查監督的原則、主體、對象、范圍、內容、途徑、期限等。(1)原則。偵查監督的原則是偵查監督工作必須把握的靈魂和重心,所以明確偵查監督的原則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偵查監督工作應遵循以下三項原則:第一,依法原則。偵查監督是檢察機關依法而實行的法律監督行為、是檢察司法職能的一種體現,所以,檢察機關進行偵查監督時,必須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必須遵循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不能超越法律進行監督。第二,公正和效率原則。公正和效率是司法行為永遠的主題和追求的目標。偵查監督工作的目標也是如此,通過監督,不但使立案和偵查活動依法進行,還要力求案件在實體上公正處理。另外,強調偵查監督的效率,目的是為了使違法偵查行為及時得以糾正,是為了追求更大程度上的公平和正義,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效果。第三,配合與引導原則。與偵查機關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所要求的,而檢察機關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偵查機關收集證據,提出偵查建議則是為了共同的訴訟目的的需要,檢察引導偵查的方式可以說是偵查監督所要達到的較理想的模式。(2)主體和對象。偵查監督的主體是檢察機關,而監督的對象是一切有偵查權力的機關和部門。只有對監督的主體和對象(尤其是對象)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那麼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才顯得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力。(3)范圍和內容。偵查監督的范圍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刑事立案是否合法的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移送的案件的審查。對偵查監督的內容範圍加以法律規定,不僅能使一些檢察人員克服畏難情緒,也使檢察機關開展偵查監督工作更具有適法性。(4)途徑和期限。要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檢察機關進行監督的具體手段、方式,並且規定檢察機關進行監督的期限以及偵查機關和部門對監督的反饋和糾正的期限,這不但有利於監督效果的實現,也有利於避免檢察機關濫用偵查監督權。
(二)與公安機關建立「互相配合、引導偵查」的合理關系
偵查監督制度涉及到公、檢兩家的工作,如何對公檢兩家在偵查監督中的關系予以合理定位,是關繫到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能否發揮其應有作用的關鍵。從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檢警關系來看,大體有指揮偵查和監督偵查兩種模式,而我國的檢警關系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平等的制約關系,檢警之間制約有餘,而協作不足。隨著對偵查監督職能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及工作觀念的轉變,加強監督已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大重點,偵查監督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糾正和減少偵查機關在偵查中的違法和違規行為,引導偵查工作沿著合法、規范的軌道進行。但是,傳統的事後監督的方式不可能完全預防和防止違法現象的發生。當前,與公安機關建立互相配合、引導偵查的關系可能是轉變偵查監督方式的一種較合理的方法。它可以打破以往偵查監督只局限於靜態的、事後的監督和糾正的格局,而對偵查活動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監督和引導,並且變被動為主動,一定程度地預防偵查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發生。建立這種合理關系,不僅與我國的刑事訴訟目的是一致的,而且也是司法實踐所需要的。筆者認為,「互相配合、引導偵查」其著重點在於引導,這是由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所決定的。「引導偵查」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監督形式出現的引導,目的是為了引導公安機關規范立案以及偵查活動,保證訴訟過程依法進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體內容有(1)對刑事立案和不應當立案的監督;(2)對偵查過程中違法決定、執行、變更強制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3)對刑訊逼供等侵犯當事人權益的違法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4)對偵查過程中違反法定的羈押和辦案期限以及錯誤撤案的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 二是引導具體案件的偵查,主要內容是(1)適時介人公安機關的具體偵查活動,參與重特大案件的討論,為收集和固定證據提出建議;(2)對偵查中的違法取證行為進行監督並及時提出糾正意見;(3)做好退查案件的《補充偵查提綱》以及審查批捕案件的《提供法庭證據意見書》工作,引導偵查機關補充證據時的取證方向。
(三)完善制度,落實措施
制度和措施是偵查監督不斷加強的有效保障,當前,要深人開展偵查監督,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檢察機關要與公安機關建立切實可行的適時介人偵查的具體制度。適時介人偵查是檢察引導偵查的一個重要的切人點,是做好偵查監督工作的重要環節。由於法律沒有對檢察機關適時介人偵查工作做出明確規定,所以,檢察機關有必要與公安機關建立可具操作性的適時介人偵查的制度。(1)明確適時介人偵查活動的范圍,主要是重大、疑難的案件以及一些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涉黑涉惡和邪教組織的犯罪的案件;(2)明確檢察機關介人偵查活動的工作內容,主要是了解案情,參與勘查、討論和分析案情,為偵查機關在收集和固定證據方面提出建議,履行監督職能,及時糾正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3)明確適時介人偵查的原則、程序和時間等。
2.檢察機關內部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形成監督合力。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公訴、監所檢察、控申、讀職偵查等部門要經常聯系和溝通,及時通報偵查監督的線索和信息,並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形成監督合力。如控申、公訴部門可將在來信來訪和辦案中發現的立案監督線索提供給偵查監督部門,由偵查監督部門審查後決定是否進行立案監督;監所檢察、公訴等部門可對在工作中發現的偵查過程中的超期羈押、違法取證、刑訊逼供等情況進行監督,也可將線索移送給偵查監督部門進行監督;偵查監督部門也可將在偵查監督中發現的偵查人員讀職犯罪的線索移送給讀職偵查部門進行立案偵查。各部門之間還要建立一定的線索、信息聯系、登記和反饋制度,定期進行溝通,偵查監督部門掌握信息後及時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形成監督的合力,使偵查監督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3.建立跟蹤監督制度。(1)建立刑事立案監督案件的跟蹤監督制度。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經過立案監督而成案後,應當進行跟蹤監督,防止立而不偵、偵而不結的情況發生。
首先,偵查監督部門要建立立案監督動態流程表,並由專人負責對監督成案的案件進行定期跟蹤監督,及時掌握信息。其次,檢察人員應多與公安辦案人員進行聯系、溝通,對監督成案的案件的偵查情況及時了解並在必要時提出偵查取證的建議,引導和配合公安機關偵破案件。(2)建立審查逮捕案件的跟蹤監督制度。檢察機關對已批捕或不捕案件進行跟蹤,對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情況以及對不捕案件的辦理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首先,建立偵查活動監督流程表,將批捕案件執行的監督、捕後變更強制措施的監督、不捕案件的監督以及其他情況的監督均及時輸人表格,掌握情況。其次,規范不捕退查案件的辦理和監督程序。由於對不捕退查案件的辦理程序和監督程序,法律未作明確規定,所以有必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予以規范:規定公安機關辦理不捕退查案件的相對期限;規定檢察人員在案件退查期間的監督職責;規定檢察機關對退查案件的監督程序。

參考文獻:

1、《刑事審判原理》,陳瑞華,1997年北大出版社;
2、《刑事訴訟目的論》,宋英輝,1995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3、《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最高人民檢察院;
4、《刑事訴訟的理念》,左為民、周長軍,法律出版社;
5、《刑事訴訟法精要與依據指引》,邱俊芳,2005年人民出版社;
6、《刑事訴訟法學》,孫長永,2004年內部文獻。

❺ 如何准備司法考試

物質方面的准備主要是指司考復習資料的選擇。當前市場上司考資料品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考生在選擇時最好徵求一下有經驗者的意見,不可盲目。司法考試指定

❻ 您知道關於法律的書有哪些嗎

刑法:
刑法學(第六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百罪通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外國刑法學總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 公安大學出版社
中日共同犯罪比較研究 武漢大學出版社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 清華大學出版社

民法:
民法總論 法律出版社
裁判的方法 法律出版社
讀條文 學民法 人民法院出版社
生活在民法中 法律出版社
當代民事立法評說:民法典、物權法、侵權責任法

行政法
行政訴訟法 法律出版社

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 法律出版社

人權二十講 天津人民出版社

刑訴:
刑事訴訟法(第五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家建議稿與論證 中國法制出版社

民訴:
2015新民訴法解釋法義精要與實務指引(上下冊) 法律出版社

國際公法:
國際公法(第三版) 法律出版社

國際公法理論和實踐 清華大學出版社

國際私法:
國際私法(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國際私法案例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際法評論 中國法制出版社

憲法:
憲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
憲法的守護者 商務印書館
憲法學的世界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法理學:
法理學導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法理學階梯 清華大學出版社
法哲學沉思錄 北京大學出版社

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中國法制史原理及案例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外國法制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純手打,望採納

❼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意見書怎麼寫

人民檢察院起訴意見書是公安機關對偵查終結的案件,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並且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定、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時製作的法律文書。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這是製作起訴意見書的法律依據。

起訴意見書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對案件偵查預審結果的最精要總結,是提起公訴和審理案件的重要基礎,也為法律監督機關對偵查活動的監督提供了依據。

起訴意見書的結構由以下三部分內容組成:
一、首部
依次寫明下列內容:1.標題。在文書頂端正中,由機關名稱+文種「組成,分兩行行文。2.編號。在標題右下方,由公安機關代稱、程序及文書簡稱、年度、案件排列序碼號等組成。公預起字[年度]第×號」。3.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及違法犯罪經歷等內容。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及住址。以及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有無被勞動教養及其時間和事由;是否在押,如在押,應分別寫明被拘留、逮捕的時間和羈押的處所。共同犯罪案件有幾個犯罪嫌疑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時,
犯罪嫌疑人的違法犯罪經歷要分別敘述,按照首犯、主犯、從犯、協從犯的順序排列。單位犯罪的,應當寫明單位的名稱,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別和職務。4.過渡語。在以上內容寫畢後,為領起下文,另起一行寫明如下一段固定用語:「經我局偵查終結,證實犯罪嫌疑人×××有下列犯罪事實。」

二、正文
這部分內容是起訴意見書的寫作重點,要寫清楚犯罪事實和提出起訴意見的理由及法律依據。1.犯罪事實。對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的敘述要列出已經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經過,包括何時、何地、何動機、何目的、何方法手段,何犯罪行為、何結果、何證據證明等。其內容必須是屬於本次要求起訴范圍的事實,劃清罪與非罪界限,不能將非罪材料混入其中,若為共同犯罪,
要寫明共同犯罪的性質、目的、作案時間、地點、成員數目,以及每一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各自所處的地位、作用及應負的具體法律責任。總之,要做到既不漏寫犯罪嫌疑人,不漏寫犯罪事實,也不張冠李戴。對於認定犯罪事實的主要犯罪證據的表述要求寫明基本的或主要的證據。引述要具體、准確、客觀、真實、既要與案件有密切的關聯性,又要反映證據的連續性。一般先寫犯罪事實,後列舉證據。也可以寓證據於事實之中,以增強事實的可靠程度。2.提出起訴的理由和法律根據。這部分內容的寫作應根據犯罪事實和相應的法律規定,寫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質,即觸犯了我國《刑法》的具體條款,同時寫明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規定,特將本案移送審查,依法起訴。如果起訴公共犯罪案件中的數名犯罪嫌疑人時,可合寫一份起訴意見書,分別提出起訴意見。

三、尾部
首先寫明受文機關名稱。然後由縣以上公安局長簽發並於文書尾部署明職務、
姓名、印章。局長簽名之下注出制發文書的年月日,並在日期上加蓋公安局公章。最後,在左下角分條寫明附項。如犯罪嫌疑人現羈押處所;本案預審卷宗頁數、證物、贓物名稱、數量及存放地點;證人的姓名、職業、住址;鑒定人的姓名、職務、單位、住址等。

❽ 當代我國刑事偵查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試論我國刑事訴訟中偵查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意見
偵查與公訴是源與流的關系,長期以來,刑事檢察工作中存在重公訴而輕偵查監督的現象,雖然原因諸多,但偵查與公訴分別由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承擔的分工,使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兼顧二者的偵查監督方面,一直處於相對薄弱的境地。
造成偵查監督被動局面的表層原因是立法不完善、缺乏操作性,而深層的原因是偵查監督的基礎理論不明確,為什麼要設置偵查監督制度?偵查監督的本質是什麼?現有的理論研究,以憲法設置了法律監督機關和刑訴法設置了刑事訴訟監督制度為前提,只討論如何實施偵查監督的問題,很少涉及偵查監督的基礎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一基礎理論的「缺席」,導致了偵查監督立法中的程序缺陷。
偵查是刑事訴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它處於刑事訴訟程序的起始環節,也是重要的環節,關繫到整個刑事訴訟的進程和結果,所以,對偵查權的監督也顯得尤為重要。從廣義上說,對偵查權的監督是來自各個方面、各種途徑的,有依照刑事訴訟體制而產生的監督,也有來自國家權力機關以及偵查機關內部的監督,其中,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應該是最具權威性、適法性和現實性的。但是,由於各個方面的局限,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機制未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一、刑事偵查監督的概念特徵及偵查監督的范圍
(一)偵查監督的概念
關於偵查監督的概念,有不少的觀點。筆者認為,偵查監督應指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的案件的審查以及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的監督。
(二)偵查監督的范圍
關於偵查監督的范圍,除了偵查活動監督之外,是否還包括刑事立案監督以及對偵查機關移送案件的審查,有各種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工作包括刑事立案監督和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另有觀點認為,偵查監督就是偵查活動監督,不包括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還有觀點認為,偵查監督包括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和偵查活動監督。筆者認為,偵查監督包括刑事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以及對偵查過程中偵查機關移送的案件的審查等三項內容。刑事立案監督和審查案件都應該是偵查監督的內容。因為立案是對偵查權的發動和偵查程序的開啟,它與偵查過程緊密相聯,而且實踐中確實存在刑事立案的違法操作現象,所以對刑事立案進行監督,不僅是程序上的必然,也是司法實踐的要求。另外,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移送的提請批捕和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不但是檢察機關的職責范圍,而且是進行偵查監督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審查案件與偵查活動監督是相互聯系,不能絕對脫離的。
(二)偵查監督的對象
關於偵查監督的對象,多數觀點認為,偵查監督針對的對象是公安機關;也有觀點認為,國家安全機關承擔了一部分的偵查任務,所以偵查監督的對象除公安機關外,還應包括國家安全機關;還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直接受理自行偵查的案件,實行偵查活動,所以對檢察機關自身也應進行偵查監督。筆者認為,盡管實踐中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對象主要是公安機關,但是從理論上講,一切享有偵查權力的機關和部門都應該是偵查監督的對象,它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海關走私犯罪偵查部門、監管部門以及檢察機關的自偵部門等等。
二、我國現行刑事偵查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及缺陷
(一)刑事訴訟立法上的缺陷
1.對偵查監督的內容、范圍規定不夠具體、明確,缺乏可操作性。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都規定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的合法性可以進行監督,但這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監督的階段范圍、具體內容都沒有明確,如哪些情況應當適用偵查監督手段,哪些情況只能適用提出檢察建議的方式等也沒有加以規定,導致進行監督時缺乏可操作性,繼而出現監督的程度、寬嚴把握不一,監督的方式不規范、難以統一的情況。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以下問題:(1)監督與不監督的隨意性。由於法律對監督的情形規定得不明確,所以遇到情況時是否進行監督,往往取決於辦案人員的責任心和主觀認識;(2)監督方式的隨意性。《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了偵查活動監督的方法有口頭通知糾正和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兩者的區別在於情節的輕重。但哪些情況屬於情節較輕,哪些情況屬於情節較重又未作規定,所以在偵查監督方式的選擇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3)監督期限的不確定性。《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對刑事立案監督的程序和期限作了較簡單的規定,但對偵查活動監督卻未作出任何期限上的規定,這就可能出現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偵查監督的無限拖延,以及公安機關對檢察機關的監督不及時予以回復的情況;(4)監督效果的盲目性。由於法律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處分權,所以檢察機關在進行監督以後,對監督效果能否實現,總是處於盲目的狀態。以上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只有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明確偵查監督卯具體操作規程和具體內容,才能為偵查監督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才能保證偵查監督的順利實施,達到監督的目的和效果。
2.法律規定公檢兩家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的機制使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難以充分發揮。由於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家在刑事訴訟中是「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這表明公、檢、法三家行使刑事職能時處於平行的位置,各自分享權力,三機關的結構不具有層次性,這就決定了檢察機關很難深人到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中去,對偵查活動進行監督;另外,盡管法律規定了檢察機關享有法律監督權,但公檢兩家處於相互制約的關系,監督的職能具有逆向性和交錯性(如刑訴法賦予了檢察機關具有決定逮捕的權力,同時又賦予了公安機關可以變更逮捕決定的權力),這大大削弱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從而導致偵查權力在某些方面的失控,使偵查監督工作步履維艱。如批准逮捕權雖然在檢察機關,而對檢察機關已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可以在不徵得檢察機關同意的情況下對其變更強制措施(只是事後告知),檢察機關發現情況後,即使對公安機關的行為採取監督,也只是一種事後的、不具有強制性的監督。
3.立法上缺少確保監督效果實現的權力條款或責任條款。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偵查行為的監督權,但是如果出現偵查機關不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的情況時,卻沒有相應的條款來保證檢察機關監督權的實現。如刑訴法第8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倘若公安機關既不說明理由也不予以立案,經檢察機關多次監督仍不立案的,檢察機關也就沒有法定的有效手段來保證監督效果的實現。偵查活動監督也是如此,在檢察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以後,盡管一直進行跟蹤監督,但對監督效果能否實現,卻始終處於盲目之中。
(二)刑事司法中存在的問題
1.對偵查監督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如果說偵查監督立法上的缺陷是導致偵查監督工作效果不明顯的客觀原因,那麼一些檢察機關對偵查監督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則是一個重要的主觀原因。如有的檢察機關考慮到與偵查機關工作上的長期配合關系,出現了寧可放棄一部分偵查監督工作,也要處理好與偵查機關之間的關系的想法;有的考慮到偵查監督立法上的缺陷,監督起來法律依據不足,困難重重,從而出現了畏難情緒。這些情況都不同程度地妨礙了偵查監督工作的進展。
2.監督方式滯後、被動,難以預防和及時糾正偵查中的違法行為。目前,實踐中偵查監督的做法主要表現為事後監督的形式,即在偵查機關的偵查工作中出現了違法情況後,才予以口頭或書面的監督,很少也很難針對偵查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的監督。而且監督的渠道主要是從偵查機關報送的案件材料中發現線索,但偵查中的違法情況一般很少反映在案件材料中,即使有所反映,待檢察機關審查發現時,有的也是時過境遷,監督難以達到實效。
3.偵查行為所涉及的當事人對偵查行為的監督力度還不夠。在刑事偵查中,很大程度地涉及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公民的人身以及其他權利的限制和剝奪等情況,國家法律賦予了偵查機關較大的偵查權能,以求案件得以迅速偵破,相對來說,對涉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就比較弱化。實踐中,由於當事人法律意識欠缺,當偵查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力時(如違法取證或刑訊逼供等),很少有人行使監督的權力,對之提出申告。
4.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公訴、監所檢察等部門在監督中缺少必要的溝通,沒有形成監督的完整體系。一些地方的檢察機關由於內部各部門在工作中缺乏聯系和溝通,相互脫節,各自為政,沒有從大局考慮及時互通信息,從而導致監督不到位或監督達不到實效。
三、完善我國刑事偵查監督機制的建議
(一)完善立法
我國刑事訴訟法中關於偵查監督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第76條、第87條、第137條。第7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過程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第87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第137條針對提起公訴程序規定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偵查活動是否合法。以上條款是檢察機關進行偵查監督的法律依據。另外,《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71條至390條規定了刑事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的內容、方式和程序等。但實踐中仍然存在應當監督的情形沒有法律依據或者監督達不到效果的被動局面,所以,筆者建議將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在立法中加以規定。
1.確立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的刑事立案、撤案權以及對違法偵查行為的直接糾正權。根據刑事訴訟法以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等有關規定,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只有建議偵查機關立案或建議糾正違法偵查行為的權力,而沒有直接的處分和糾正權。如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公安機關接到檢察機關的立案通知書後應當立案。但在實踐中,由於對案件的事實、證據以及案件性質認識上的不同,在公安機關接通知後仍不予立案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也只能以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的形式予以督促。在公安機關堅持己見,拖而不立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沒有更有效的法定方式予以監督成案。偵查活動監督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筆者建議在刑事訴訟法中要確立檢察機關在偵查監督過程中的直接立案、撤案權以及對違法偵查行為的直接糾正權。如在刑事訴訟法第87條後面增加「如果公安機關仍不立案的,檢察機關可以直接決定立案」的內容,以確保檢察機關偵查監督職能的發揮。在偵查階段,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監督、引導的關系,通過有效的監督、引導這種司法控制的手段,使偵查機關的偵查權始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而檢察機關始終是要站在公正的法律立場上,為被追訴者和被害者提供一種實質上的法律保護。[3]設立檢察機關在刑事立案程序中的最終立案權,就是對偵查行為的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可以充分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
2.立法或司法解釋中,明確偵查監督的原則、主體、對象、范圍、內容、途徑、期限等。(1)原則。偵查監督的原則是偵查監督工作必須把握的靈魂和重心,所以明確偵查監督的原則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偵查監督工作應遵循以下三項原則:第一,依法原則。偵查監督是檢察機關依法而實行的法律監督行為、是檢察司法職能的一種體現,所以,檢察機關進行偵查監督時,必須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必須遵循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不能超越法律進行監督。第二,公正和效率原則。公正和效率是司法行為永遠的主題和追求的目標。偵查監督工作的目標也是如此,通過監督,不但使立案和偵查活動依法進行,還要力求案件在實體上公正處理。另外,強調偵查監督的效率,目的是為了使違法偵查行為及時得以糾正,是為了追求更大程度上的公平和正義,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效果。第三,配合與引導原則。與偵查機關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所要求的,而檢察機關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偵查機關收集證據,提出偵查建議則是為了共同的訴訟目的的需要,檢察引導偵查的方式可以說是偵查監督所要達到的較理想的模式。(2)主體和對象。偵查監督的主體是檢察機關,而監督的對象是一切有偵查權力的機關和部門。只有對監督的主體和對象(尤其是對象)作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那麼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才顯得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力。(3)范圍和內容。偵查監督的范圍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刑事立案是否合法的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對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移送的案件的審查。對偵查監督的內容範圍加以法律規定,不僅能使一些檢察人員克服畏難情緒,也使檢察機關開展偵查監督工作更具有適法性。(4)途徑和期限。要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檢察機關進行監督的具體手段、方式,並且規定檢察機關進行監督的期限以及偵查機關和部門對監督的反饋和糾正的期限,這不但有利於監督效果的實現,也有利於避免檢察機關濫用偵查監督權。
(二)與公安機關建立「互相配合、引導偵查」的合理關系
偵查監督制度涉及到公、檢兩家的工作,如何對公檢兩家在偵查監督中的關系予以合理定位,是關繫到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能否發揮其應有作用的關鍵。筆者認為,「互相配合、引導偵查」其著重點在於引導,這是由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所決定的。「引導偵查」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監督形式出現的引導,目的是為了引導公安機關規范立案以及偵查活動,保證訴訟過程依法進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體內容有(1)對刑事立案和不應當立案的監督;(2)對偵查過程中違法決定、執行、變更強制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3)對刑訊逼供等侵犯當事人權益的違法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4)對偵查過程中違反法定的羈押和辦案期限以及錯誤撤案的情況進行監督和糾正。 二是引導具體案件的偵查,主要內容是(1)適時介人公安機關的具體偵查活動,參與重特大案件的討論,為收集和固定證據提出建議;(2)對偵查中的違法取證行為進行監督並及時提出糾正意見;(3)做好退查案件的《補充偵查提綱》以及審查批捕案件的《提供法庭證據意見書》工作,引導偵查機關補充證據時的取證方向。
(三)完善制度,落實措施
制度和措施是偵查監督不斷加強的有效保障,當前,要深人開展偵查監督,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檢察機關要與公安機關建立切實可行的適時介人偵查的具體制度。適時介人偵查是檢察引導偵查的一個重要的切人點,是做好偵查監督工作的重要環節。由於法律沒有對檢察機關適時介人偵查工作做出明確規定,所以,檢察機關有必要與公安機關建立可具操作性的適時介人偵查的制度。(1)明確適時介人偵查活動的范圍,主要是重大、疑難的案件以及一些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涉黑涉惡和邪教組織的犯罪的案件;(2)明確檢察機關介人偵查活動的工作內容,主要是了解案情,參與勘查、討論和分析案情,為偵查機關在收集和固定證據方面提出建議,履行監督職能,及時糾正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3)明確適時介人偵查的原則、程序和時間等。
2.檢察機關內部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形成監督合力。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公訴、監所檢察、控申、讀職偵查等部門要經常聯系和溝通,及時通報偵查監督的線索和信息,並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形成監督合力。如控申、公訴部門可將在來信來訪和辦案中發現的立案監督線索提供給偵查監督部門,由偵查監督部門審查後決定是否進行立案監督;監所檢察、公訴等部門可對在工作中發現的偵查過程中的超期羈押、違法取證、刑訊逼供等情況進行監督,也可將線索移送給偵查監督部門進行監督;偵查監督部門也可將在偵查監督中發現的偵查人員讀職犯罪的線索移送給讀職偵查部門進行立案偵查。各部門之間還要建立一定的線索、信息聯系、登記和反饋制度,定期進行溝通,偵查監督部門掌握信息後及時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形成監督的合力,使偵查監督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3.建立跟蹤監督制度。(1)建立刑事立案監督案件的跟蹤監督制度。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經過立案監督而成案後,應當進行跟蹤監督,防止立而不偵、偵而不結的情況發生。
(2)建立審查逮捕案件的跟蹤監督制度。檢察機關對已批捕或不捕案件進行跟蹤,對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情況以及對不捕案件的辦理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首先,建立偵查活動監督流程表,將批捕案件執行的監督、捕後變更強制措施的監督、不捕案件的監督以及其他情況的監督均及時輸人表格,掌握情況。其次,規范不捕退查案件的辦理和監督程序。由於對不捕退查案件的辦理程序和監督程序,法律未作明確規定,所以有必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予以規范:規定公安機關辦理不捕退查案件的相對期限;規定檢察人員在案件退查期間的監督職責;規定檢察機關對退查案件的監督程序。
參考文獻:
1、《刑事審判原理》,陳瑞華,1997年北大出版社;
2、《刑事訴訟目的論》,宋英輝,1995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3、《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最高人民檢察院;
4、《刑事訴訟的理念》,左為民、周長軍,法律出版社;
5、《刑事訴訟法精要與依據指引》,邱俊芳,2005年人民出版社;
6、《刑事訴訟法學》,孫長永,2004年內部文獻。

❾ 本人工傷5級,犯罪了,還可享受傷殘津貼

工傷認定和犯罪沒有關系的,可以認定工傷。只要你不是因為犯罪才工傷的。孫學龍律師希望能夠幫到你。

❿ 什麼書適合準備司考用

上網路搜搜一下就可以拉拉。要麼你可以去看看書店 問下書店老闆就可以啦 不過不要去書攤 去那種正版的新華書店樓買才有

熱點內容
社會保障法實施年份 發布:2025-09-23 02:44:42 瀏覽:162
13歲兒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02:37:23 瀏覽:53
依法治鎮工作領導小組 發布:2025-09-23 02:36:41 瀏覽:434
婚姻法司法解釋里財物 發布:2025-09-23 02:32:50 瀏覽:839
規章制度包邊視頻 發布:2025-09-23 02:29:16 瀏覽:99
范冰冰魔法學院性感ol 發布:2025-09-23 02:20:57 瀏覽:453
社會與法頻道10月18日節目 發布:2025-09-23 02:16:50 瀏覽:563
趙雷律師 發布:2025-09-23 02:14:31 瀏覽:241
詢證涵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3 01:48:13 瀏覽:505
青海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23 01:47:24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