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並非是一部經典

行政法並非是一部經典

發布時間: 2021-03-12 05:14:17

1.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

唐代 《唐六典》
《唐六典》是記載唐代封建國家職官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獻。唐玄宗於開元十年(公元772年)命令大臣以當時的國家行政體制為基礎,仿照西周〈周官〉一書依官職分類的體例編纂《唐六典》,至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完成,其內容主要記載了唐朝國家機構的設置、官員的編制、品級及職責、官員的選拔、任用、考核、監督、獎懲、俸祿、退休等制度和規定。[1]關於《唐六典》的編纂體例,尤其是《唐六典》的性質即《唐六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書,歷來為學者所爭議。律、令是中國古代傳統法制中的兩種基本文本,自戰國時代開始,歷經演變,至唐漸趨定製,成為唐代的主要法律文件。

2. 行政法的問題。

請參考以下文章:

今天在閱讀葉堅學者所寫的「關於行政行為的幾個問題的界定」一文,認為其對「行政事實行為」的這一概念產生了誤解。其引用方世榮教授所說的「所以沒有必要採用行政行為(行政法律行為)與行政事實行為這樣的二分法,現有的所謂事實行為完全可以為行政行為所涵蓋。行政事實行為是一個內涵很不確切的詞語,應予廢棄。」 對於行政行為這一概念的認識,最早出現在法國行政法學,直到1895年,德國行政法學鼻祖奧托•邁耶教授在其論述德國行政法的鴻篇巨著中把行政行為權威性的定義為:行政行為是關於「個別的條件下決定某個權利主體的權威性宣告」。[1]此後,行政行為這一概念成為各國行政法學的一個核心范疇。我國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行政行為是指「享有行政權能的組織或個人運用行政權對行政相對人所作的法律行為。」並且分析出行政行為具有單方性、無償性、強制性的法律特徵。[2]從這一定義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是將行政行為理解為是法律行為的一種。而就法律行為這一概念而言,是指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上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其所對應的范疇應是「非法律行為」,如純粹的經濟行為、政治行為、道德行為、宗教行為等。[3]這樣看來,法律行為並非對應的是事實行為。而事實行為被認定為是法律行為中的一種非意思表示行為,是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於某種事實狀態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民法上的先佔、遺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發現等。[4]從而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法律行為則是行政行為和事實行為二者共同的上位概念。那麼我們還需要弄清楚的是,什麼是行政事實行為?行政事實行為與行政行為、事實行為之間是一種什麼關系?行政事實行為和事實行為是否是同一概念呢?根據學者們的考察和研究,行政事實行為這一概念最早是從德國著名行政法學家耶律納克所提出的「單純公權力行政」一詞所演變而來的。所謂「單純公權力行政」是指「類似市政有關的都市房屋、街道、公園、水庫等的建築,及其他技術方面的行為以及行政機關用文字發行的『指導』文件,如公安為避免車禍所發行宣導交通安全之別針、小冊子,以及社會服務性的工作指南、民眾 調解與法律咨詢的說明書等,都是屬於這種類型的行為。」[5]對於行政事實行為這一概念的進一步分析和理解,中外行政法學界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要代表的觀點有:德國法學家毛雷爾認為行政事實行為是指某種事實結果而不是法律後果的所有行政措施。[6]著名的印度公法學者賽夫教授在其著作中將行政事實行為表述為「是旨在產生事實上結果而不是法律結果的行為」,這一點與毛雷爾的認識是相同的。繼而他又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或行政機關的其他法律行為均屬於行政事實行為。[7]針對其這種理解,顯然是值得商榷的。因為行政行為必然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這是由行政行為的性質所決定的,而與行政事實行為不會產生法律後果而是事實結果相比較,與其所稱的行政行為屬於行政事實行為的認識產生了矛盾,因為法律後果與事實結果應是一對相對應的范疇,它們之間不存在隸屬性。因而行政行為當然不屬於行政事實行為。但是,無論學者們對行政事實行為與行政行為的關系如何認定,對行政事實行為法律屬性和特徵的認定是明確的,即行政事實行為是行政主體依據行政職權所實施的一種行為,具有行政性的特點,這一點是不容否認的。再者,就目前各國的立法例當中,都表明行政事實行為不會產生法律約束力,但實際上它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仍可能產生實際上的損害。經過上述對行政事實行為特性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行政事實行為並不是簡單的從事實行為這一法理概念中推演出來的,而其表現出自身產生的基礎和獨特的法律意義,其實二者是兩個不具有同質性的概念。就行政事實行為而言,根據其性質和特徵,有學者將其歸納為補充性行政事實行為、即時性行政事實行為、建議性行政事實行為和服務性行政事實行為。

3. 行政法是一部法律的名稱,對嗎

我們國家沒有一部法律的名稱叫行政法,所謂行政法是國家進行行政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

4. 行政法是一部法律的名稱是否正確

不正確,行政法嚴格來說是一個部門法的名稱,我國沒有單獨的行政法典,版他是好多行政法律權的集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都是行政法。

5. 為什麼行政法不是我國法律淵源

2.我國法律淵源的種類
⑴ 憲法 憲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立法工作的依據。

⑵ 法律 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所規定的通常是社會主義社會關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是制定法規和規章的依據。
⑶ 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法律。行政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做出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
⑷ 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局、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法律效力僅次於行政法規。
⑸ 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種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且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相抵觸,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本題目是將好幾個概念摻和在一起進行考核. 首先是作為法律源源的判例法和制定法.在我國是以制定法作為主要的法律淵源的.其次是部門法和法的形式.行政法和民法\刑法同屬於具體的部門法,而上邊提到的行政規章才是法律的表現形式.

6. 為什麼說行政法不僅是管理老百姓的法,更是控制,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法

凡掌權者,必濫用權力!國家行政機關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更是如此.國家為了規范行政機關的行為,使行政行為規范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下,通過法律法規的授權,確定每一個職能部門的具體職權和義務.明確各個行政智能部門的分工.從源頭上杜絕權利的濫用.使之行政行為公正透明!

與民事法律行為的法無禁止即可為之不同,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講的是授權.法無授權不得為之.這也是和行政法的最高原則行政法治原則相同統一的,具體表現就是依法行政!

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分析題

這是法律的吧!
第一個應該是行政合同
第二個性質應該是借款還貸一樣,還是屬於行政性質,應該是這樣的

8. 行政法和刑法、民法一樣,有一部系統、完整、統一的法典。錯在哪裡啊

該說法錯誤來,行政自法和刑法、民法不一樣,沒有一部系統、完整、統一的法典。
行政法形式上的特點有兩點:
(1)行政法賴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數量眾多,居各部門法之首。
(2)行政法沒有統一的法典形式。行政法內容之繁雜,變化之快速,導致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典,基本都是以部門法的分散性規定存在。

9. 行政法規的內容屬於行政法部門,行政法內容都來源於行政法規~~~對嗎

不是!來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自首先不是行政法規,而是行政法律。行政法律又分為普遍適用的「一般行政法」與針對一定領域的」部門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等;部門行政法有《海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鐵路法》等。
行政法規的效力及於全國,但是效力低於行政法律。行政法規只能由國務院制定,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叫做」部門規章「,效力也及於全國,但是效力低於行政法規。

熱點內容
怎樣取消法律咨詢提交信息 發布:2025-09-21 18:34:50 瀏覽:554
自律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1 18:33:59 瀏覽:347
浙大民商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9-21 18:33:51 瀏覽:151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紀檢 發布:2025-09-21 18:32:35 瀏覽:451
深圳金牌律師 發布:2025-09-21 18:32:21 瀏覽:116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下列 發布:2025-09-21 18:28:25 瀏覽:638
民事訴訟法第20條 發布:2025-09-21 18:27:45 瀏覽:777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 發布:2025-09-21 18:09:26 瀏覽:633
中國勞動法關於辭退員工 發布:2025-09-21 18:02:34 瀏覽:369
萊陽政府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1 18:01:16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