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

發布時間: 2025-09-21 18:09:26

1. 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

法律分析: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現象,如,火災、旱災、地震、風災、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會原因引起的社會現象,如,戰爭、動亂、政府幹預、徵收、徵用、罷工、禁運、市場行情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 合同法規定的不可抗力因素有哪些

法律分析:合同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閉茄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襪態哪況。告碼

3.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區分如下: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當不可抗力影響合同履行時,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除非法律有其他規定。如果當事人因遲延履行而發生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責任。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明確了情勢變更的定義:合同成立後,若發生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非不可抗力造成且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明顯不公平或無法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請求法院變更或解除合同。法院應根據公平原則和案件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變更或解除。
3.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主要區別包括:
- 履行障礙的程度:不可抗力導致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雖可能導致履行困難,但未達到履行不能的程度。
- 免責事由: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責事由,當事人只需證明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或產生損失,即可免責,法院無權裁量。情勢變更不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有請求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法院具有裁量權。
- 效力發生:不可抗力的效力自然發生,無需人為介入。情勢變更的效力發生取決於法院的裁量。
- 出發點:不可抗力從違約責任角度考慮,解決是否需要承擔責任的問題。情勢變更從合同效力角度考慮,解決合同是否繼續有效的問題。

4. 合同法規定的不可抗力因素

1.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的定義: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成立時無法預見、避免且克服的客觀情況。
2. 不可抗力事件的分類: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災,如火災、旱災、地震、風暴、大雪、山崩等。第二類是由社會原因導致的社會現象,包括戰爭、動亂、政府幹預、徵收徵用、罷工、禁運、市場行情變化等。
3.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規定,若因不可抗力無法履行民事義務,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若有其他相關法律規定,應遵循其規定。在此法律框架下,不可抗力被理解為無法預見、避免且克服的客觀情況。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簽定勞動合問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8:05 瀏覽:641
拖欠工資屬於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9-21 21:26:44 瀏覽:861
勞動法關於僱傭臨時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4:53 瀏覽:778
河南全國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21 21:24:51 瀏覽:724
有工商法嗎 發布:2025-09-21 21:18:09 瀏覽:613
勞動法休息日 發布:2025-09-21 21:12:13 瀏覽:501
各法規的備案 發布:2025-09-21 21:07:21 瀏覽:447
反貪污立法提出 發布:2025-09-21 20:59:23 瀏覽:787
勞動法能考什麼證 發布:2025-09-21 20:57:07 瀏覽:604
未入額法官怎麼辦 發布:2025-09-21 20:54:33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