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法律行為的是

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法律行為的是

發布時間: 2021-03-12 05:49:01

① 下列各項中,屬於行政行為的是( )

【答案】D。解析:行政行為是指具有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組織、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並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選項A中,派出所傳喚公民,是行使偵查職能,而非公共管理職能。選項 BC 中,購買房屋和委託印製文件,沒有行使職權,是民事行為。選項 D 中,消防局發出整改通知,是根據職權行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表現,並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故選 D。

② 下列活動,()形成的關系不屬於行政法律關系。

正確答案:C
解析:A項屬於行政處分;B項屬於抽象行政行為;C項屬於民事行為,形成的是贈與的民事法律關系;D項屬於行政監督。故答案為C。

③ 下列行為不屬於行政事實行為的是()

A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優質產品的推薦
這不是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可以推薦,也可以不去推薦。
而其它三項都是這些部門的職權所在,他們有權這么做,國家也要求他們這樣做。

④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下列各項法律、法規中不屬於行政法的是

行政法 是調整國抄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行政法包括行政實體法和行政程序法兩部分:
1、實體法包括: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等。
2、程序法包括:行政訴訟法等。

⑤ 下列行為不屬於行政行為的是

行政行為的法律特徵:
1.主體是行政機關,以及得到法律、法規或規章授權的非行內政機關組織體。容
2.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
3.行政行為必須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法律影響的行為。
所以選C.調整機關內部人員工組分工
屬於單位內部管理.

⑥ 下列要件中,不屬於行政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的是( )。

B
答案解析:行政違法,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內護的行政關系,對容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行政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或不履行法律義務而依法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1)
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已經構成了違法;
(2)
行為人必須具備責任能力;
(3)
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有過錯;
(4)
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必須以法定的職責或法定義務為前提;
(5)
只有構成行政法律責任的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責任。

⑦ 下列行為中不屬於行政行為的是

下列行為中不屬於行政行為的是A。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構使用行政權力與其他方發生聯系。機關蓋房子與建築公司簽合同時是以商業身份而不是行政身份。

行政行為,行政主體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7)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法律行為的是擴展閱讀:

人民日報治理之道:健全行政行為容錯糾錯機制

職權與職責相統一,是建設現代責任政府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職權的政府工作人員應恪盡職守、夙夜在公,主動作為、善謀勇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幹事。這就需要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勇於改革創新的幹部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干成事。

明確問責標准。我國現行法律中的行政問責,主要是指領導成員或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因決策嚴重失誤、工作失職、管理或監督不力。

在行政活動中濫用職權和實施違法行政行為,對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失當,用人失察或失誤,造成惡劣影響或重大損失等行為,承擔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免職的法律後果。

相關行政責任包含兩類:一類是內容較為明確、由直接責任人員承擔的法律責任,另一類是內容概括不明確、通常由部門或地區行政長官承擔的領導責任。實踐中,行政問責主要以後者為主,問責機制也主要以政治責任的形式啟動。

在以往的相關規定中,對這一責任的追究,要求責任人主觀上有過錯。如200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中有「決策嚴重失誤」「因工作失職」等表述。

但實際上,因主觀過錯標准不明,基本實行無過錯的嚴格責任模式。這種模式難免使幹部有所顧忌、束縛手腳。

為了鼓勵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干成事,需要作出三個區分: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以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幹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也就是說,應建立健全容錯機制,為「試錯」者留出免責空間。但「容錯」並不是對亂作為的寬容,紀律和法律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設置責任清單。如何界定「工作失職」,是實行問責制度的難點。目前,許多地方正在推行政府責任清單制度,將其作為權力清單制度的配套制度,旨在全面梳理政府部門行使的職責,以清單方式列舉並公之於眾。

在實踐中,這一清單制度對責任主體規定比較多,在實施依據、責任事項和追責情形等方面還沒有清晰的梳理。作為「一張寫著政府部門責任的紙」,責任清單制度應兼具組織規范和行為規范的雙重屬性,完善規則內容,使其成為保證政府工作人員恪盡職守、有所作為的制度基礎。

對行政行為的過錯標准,需要科學設置、詳細規定,否則一方面會造成官員在行政決策中無從避險,另一方面會造成「嚴」制度「虛」落實。

此外,應建立在責任事故發生之前對行政行為實行日常監督的制度,對可能造成事故的失職不當行為進行追究,讓行政問責發揮風險預警作用。

堅持有錯必糾。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些地方不敢容錯是因為政府自身動態糾錯能力不足。實際上,敢於承認過錯、敢於糾正過錯,不但是責任政府理念下權責一致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對領導幹部加強從政修養的要求。

如果已發現決策失誤,就應重新履行科學論證、徵求民意等法定程序,把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以真誠取得人民的諒解。如果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將錯就錯甚至搪塞推責,其危害比錯誤本身更嚴重。

應對政府權力行使的程序、環節、過程、責任進行分解細化,並制定相應的行使標准、運行流程、監督制約制度。

這不僅是為了使問責有法可依,更是為了及時糾正政府權力行使的隨意、異化和濫用。加強行政問責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增強行政問責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目的是為了提高政府法治化建設水平,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⑧ 下列事項中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有(多選題)

選項為:A,B,C,D。

四個選項都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

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8)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法律行為的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⑨ 下列行為中,屬於行政行為的有()

(一)先來分析一下,到底何為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的定義一直是我國學界爭議的焦點,但有些東西卻是有共識的。
看一下應松年教授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特徵:
1.主體是行政機關,以及得到法律、法規或規章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組織體。
2.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
3.行政行為必須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法律影響的行為。

(二)現在對照題目選項分析:
A。購買辦公用品顯然屬於民事行為,這一點,你也是同意的,不再分析

B。制定規范性文件。
這屬於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了抽象行政行為的可訴性。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也作了規定。
需要特別說明的,這不屬於立法法的調整范疇,可以查閱立法法。
因此可選。

C。對照以上三個條件可知,街道辦與居委會的衛生管理合同明顯具有行政的性質,雖然具有協商的性質,但更關鍵還是行政性質,屬於行政合同。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之不同關鍵表現在標的內容。衛生管理顯然不可能屬於民事類。
因此可選。

D。天氣預報,顯然不符合以上第三點的規定。天氣預報並不產生法律效果,其本身不具有法律意義。

綜上,提示答案是正確的。而你的選擇是錯誤的。不好意思,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⑩ 下行為中不屬於行政行為的是( ).

下行為中不屬於行政行為的是(D發布天氣預報 )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發布天氣預報的行為不產生具體的行政法律效果,不屬於行政行為,故選D。‍

熱點內容
怎樣取消法律咨詢提交信息 發布:2025-09-21 18:34:50 瀏覽:554
自律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1 18:33:59 瀏覽:347
浙大民商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9-21 18:33:51 瀏覽:151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紀檢 發布:2025-09-21 18:32:35 瀏覽:451
深圳金牌律師 發布:2025-09-21 18:32:21 瀏覽:116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下列 發布:2025-09-21 18:28:25 瀏覽:638
民事訴訟法第20條 發布:2025-09-21 18:27:45 瀏覽:777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 發布:2025-09-21 18:09:26 瀏覽:633
中國勞動法關於辭退員工 發布:2025-09-21 18:02:34 瀏覽:369
萊陽政府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1 18:01:16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