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刑事訴訟法的性質
㈠ 刑事訴訟法——簡答題
1、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專程序、第二審程序、死刑復屬核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
2、刑事訴訟的證據種類和證據分類,各自包括哪些證據?
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
證據分類: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言辭證據與實物證據、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3、刑事訴訟國際准則包括哪幾項內容?
刑事訴訟國際標准,是指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為各國刑事訴訟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權利保障標准。它們一般以「基本原則」、「標准」或「准則」的形式存在於一系列由聯合國通過的有關刑事司法活動的國際法律文書之中。包括:
(一)平等原則。(二)司法補救原則。(三)程序人道性原則。(四)強制措施法定原則。五)司法獨立原則。(六)控審分離原則。(七)公開審判原則。(八)無罪推定原則。(九)有效辯護原則。(十)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特權規則。(十一)有權上訴原則。(十二)未成年人特別程序保障原則。(十三)刑事錯案國家賠償原則。(十四)一事不再理原則。(十五)訴訟及時原則。(十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㈡ 請高手簡述刑事訴訟基本特徵
一、刑事證據的概念抄
刑事訴訟法第42條規襲定:「 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證據有下列七種:(一)物證、書證;(二)證人證言;(三)被害人陳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五)鑒定結論;(六)勘驗、檢查筆錄;(七)視聽資料。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刑事訴訟證據是指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
二、刑事證據的基本特徵
證據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三個特徵。
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訴訟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證據的關聯性,又稱為相關性,是指作為證據的事實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某種客觀的聯系,從而使其對案件事實具有證明作用。正是由於證據的關聯性,才使證據具有證明力。
證據的合法性,又稱證據的法律性,是指證據必須具有法定的形式、由法定的人員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的合法性又被稱為證據資格、證據能力或可采性。
㈢ 刑事訴訟法是什麼
規定司法機關與訴訟參與人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原則、程度和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專。是一國法律體系的重屬要組成部分,國家基本法律之一。作用是從程序上保證刑事實體法的實施。具體規定刑事訴訟的性質、任務、基本原則、制度、案件管轄;國家專門機關在追訴犯罪中的職責及相互關系;訴訟參與人的范圍及其權利義務;收集、審查和判斷證據的規則;強制措施的種類和適用;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具體程序和步驟。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刑事訴訟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訴訟法典。廣義的刑事訴訟法是有關刑事訴訟的一切法律規范,包括刑事訴訟法典和其他有關刑事訴訟的法規、法令、條例、規則、決議、決定等,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刑事訴訟程序的規范性文件。
㈣ 談談對刑事訴訟法的認識
刑事訴訟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新律師法的出台,應該進行必要修改了
㈤ 刑事訴訟法的性質
刑事訴訟法的性質是由國家的性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事版訴訟法,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權料私有制的基礎上,為維護剝削制度、維護少數剝削者的利益服務的,是對廣大勞動人民實行專政的工具。社會主義國家的刑事訴訟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的體現,是為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服務的,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
㈥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性質與地位
刑事訴來訟法是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基木源組成部分,根據法的一般分類,刑事訴訟法在性質上屬於:
1.公法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最早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來的,「公法是關於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調整國家與訴訟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關系的法律,屬於公法范疇。
2.基本法
按法律的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等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根本法、基木法和一般法。在我國,根本法指的是在國家中占據最高法律地位的憲法;基本法指的是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除憲法以外的重要法律;一般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及修改都必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因此刑事訴訟法是國家重要的基木法律之一。
3.程序法
按照法規定的具體內容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主要是指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法律;程序法是指為保證權利、義務的實現所必須遵循的程序規則。刑事訴訟法是保障國家實現刑罰權的程序法。
㈦ 簡述刑事訴訟法的意義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版、法機關在當事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相互關系,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進行刑事訴訟的具體程序等。
㈧ 刑事訴訟法的性質是什麼
所謂訴訟,就是平時所講的「打官司」,訴訟法就是關於如何打官司方面的法律規定。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訴訟,主要有民事訴訟(即民事糾紛方面的官司)、行政訴訟(即公民與有關國家機關之間的糾紛方面的官司)和刑事訴訟。刑事訴訟則是有關犯罪方面的官司。大家知道,中國刑法規定了哪些行為是犯罪行為,犯了罪又應當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判什麼刑。關於刑法規定的這些有關犯罪的案件,一旦發生了,要找哪些部門告狀,怎樣告狀,需要什麼樣的證據,如何請律師,哪些案件當事人可以自己到司法機關告狀,哪些案件則是由有關的司法機關直接調查辦案,公安機關如何立案偵查,檢察機關對偵查、審判如何進行法律監督,法院又如何對這些有關犯罪的案件進行審理以及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這些司法機關之間在辦理犯罪案件時如何進行分工等等,這涉及到從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到執行刑罰等一系列訴訟程序如何具體操作。這樣就需要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作詳細、明確的規定,才能確保刑法的實施。刑事訴訟法就是這樣一部確保刑法實施的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有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害當事人告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所聘請的律師和辯護人如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就有了行為規范,整個刑事訴訟過程就有章可循。
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刑事訴訟法單指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的刑事訴訟法典。在中國是指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廣義的刑事訴訟法指一切與刑事訴訟有關的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