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民事訴訟法
⑴ 求一篇文章,李龍寫的,名字叫民事訴訟當事人適格芻論
訴訟當事人是在具體訴訟中作為訴訟標的擁有實體法律關系的主體,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應訴,本文對適格當事人在不同訴中的分析,闡述了非爭議的民事實體法律關系的人也可以成為適格當事人。
一、當事人適格的概述
所謂當事人,是指因私權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受法院生效裁判約束的人。當事人是民事訴訟程序得以運行的必備要素,沒有當事人的參與,民事訴訟程序也就無法啟動,它對民事訴訟程序的發生、變更和消滅有著重大的影響。其特徵是(1)因私權發生糾紛,當事人之間肯定有訴訟標的爭議的存在;(2)當事人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這一點區別於代理人;(3)受法院生效裁判的約束。當事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當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義要求法院裁判民事爭議的人及其相對人,即原告和被告。廣義的當事人在我國民事訴訟中除原告和被告外包括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當事人能
⑵ 中國版權 2005年 第02期,誰有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4)高民終字第627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北路45號。
法定代表人趙亞林,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王俊彥,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李振合,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路190號粵海凱旋大廈1211房。
法定代表人李燕,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謝建東,廣東天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住所地北京市東四南大街85號。
法定代表人王立平,主席。
委託代理人劉平,北京市天為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住所地貴州省貴陽市遵義路270號。
法定代表人余惠英,社長。
委託代理人謝建東,廣東天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侯銘昊,男,漢族,1978年8月30日出生,北京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職員,住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北里2號樓3單元202號。
原審被告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17號。
法定代表人魯傑民,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李龍,男,漢族,1964年8月12日出生,該公司市場信息中心業務部副經理,住北京市海淀區馬甸電信局宿舍北樓5門402號。
委託代理人張紅燕,女,漢族,1952年11月14日出生,該公司音像營銷中心主任,住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西街8號院52號。
上訴人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安影視公司)、上訴人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俏佳人公司)因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3)一中民初字第233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4年4月27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4年6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長安影視公司的委託代理人李振合、王俊彥,上訴人廣州俏佳人公司的委託代理人謝建東,被上訴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音著協)的委託代理人劉平,原審被告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以下簡稱貴州東方出版社)的委託代理人謝建東、侯銘昊,原審被告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圖書大廈)的委託代理人張紅燕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1993年4月5日至1995年8月1日期間,賀敬之就《北風吹》的歌詞,張敬安、歐陽謙叔就《洪湖水,浪打浪》的詞曲,婁生茂、吳洪源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詞曲,光未然就《保衛黃河》的歌詞,瑪拉沁夫就《敖包相會》的歌詞分別與音著協簽訂音樂著作權轉讓合同或著作權合同,將上述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錄制發行權在合同規定的條件下信託給音著協。2003年1月20日,音著協在北京圖書大廈處購得22集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以下簡稱《激》劇)VCD光碟一套。該光碟套封上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話劇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話劇團、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錄制,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總經銷,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及出版文號。在該劇中,製作方未經音著協同意,使用了涉案九首音樂作品。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音著協作為依法成立的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依據其與本案所涉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簽訂的合同,有權對本案涉及的音樂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錄制發行權進行管理,並以自己的名義提起侵權訴訟。長安影視公司錄制《激》劇,未經《北風吹》的詞作者賀敬之,《保衛黃河》的詞作者光未然,《洪湖水,浪打浪》的曲作者張敬安、歐陽謙叔,《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詞作者吳洪源、曲作者婁生茂,《敖包相會》的詞作者瑪拉沁夫或上述著作權人委託授權的機構或個人的許可,在該劇中以演唱的方式使用了上述音樂作品,其行為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作為《激》劇VCD光碟的出版發行方和製作總經銷方,貴州東方出版社和廣州俏佳人公司應就長安影視公司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判決:(一)駁迴音著協就《解放區的天》、《北風吹》、《雄雞高叫》、《保衛黃河》、《延安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敖包相會》七首音樂作品樂曲對北京圖書大廈、長安影視公司、貴州東方出版社、廣州俏佳人公司的起訴;(二)長安影視公司賠償音著協人民幣71 150元,貴州東方出版社、廣州俏佳人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三)駁迴音著協的其他訴訟請求。
長安影視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為:音著協有權管理的權利僅限於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錄制發行權,而長安影視公司是以攝制電影、電視的方式使用音樂作品的,且《激》劇中以演唱的方式使用音樂作品不應視為公開表演,故長安影視公司未侵犯音著協管理的權利;《激》劇拍攝完成時間為2001年3月,2001年7月27日獲電視劇發行許可證,2001年9月播出,本案應適用2001年10月27日修正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適用法律錯誤;原審法院判決賠償數額過重,沒有法律依據。據此,長安影視公司要求撤銷原判第二項,駁迴音著協全部訴訟請求。
廣州俏佳人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為:《激》劇已經取得了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其詳細審查了該劇的有關政府批准文件,已盡到法律要求審查義務,而該劇中使用音樂作品是否侵權並非其作為發行方應承擔的審查義務。原審法院判決其承擔法律責任不當;部分作者與音著協簽訂的是音樂著作權轉讓合同,不是信託合同,並不屬於音著協信託管理的權利范圍,原審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第五十二條理解有誤;有些涉案音樂作品詞曲作者著作權權屬存在瑕疵,一些歌曲音著協盡管獲得歌詞著作權人的授權,未經曲作者的授權,不能行使相應權利;既然原審判決對《激》劇的著作權及其合法性予以了認可,且認為北京圖書大廈的銷售行為不存在侵權,作為發行方的上訴人亦不應構成侵權;其既未侵犯音著協管理的表演權,也未侵犯發行權,原審法院判令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不足,且賠償數額過高。綜上,廣州俏佳人公司請求依法撤銷原審判決,駁迴音著協的訴訟請求。
音著協和貴州東方出版社、北京圖書大廈服從原審判決。
本院經審理查明:1993年4月5日至1995年8月1日期間,張魯就《北風吹》的樂曲,賀敬之就《白毛女》歌詞,張敬安就《洪湖水,浪打浪》的詞曲,歐陽謙叔就《洪湖赤衛隊歌劇、劇本、作曲》的樂曲,婁生茂、吳洪源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詞曲,劉西林、胡守雲就《解放區的天》的詞曲,光未然、冼妮娜就《黃河大合唱》的詞曲,瑪拉沁夫、都魯瑪就《敖包相會》的詞曲、鄭小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延安頌》的樂曲、劉嘉媛就《兄妹開荒》樂曲分別與音著協簽訂音樂著作權轉讓合同或著作權合同,將上述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錄制發行權在合同規定的條件下信託給音著協。
音著協為證明所涉及作品詞曲作者的真實性提交了兩本載有所涉及作品的公開出版物: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歌聲飄過80年》和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優秀歌曲2000首 歷史歌曲1904-1978》。其中,《歌聲飄過80年》一書中載有:《北風吹》(歌劇《白毛女》選曲)署名為賀敬之詞,馬可、張魯等曲;《解放區的天》署名為河北民歌、劉西林記譜填詞。《中國現代優秀歌曲2000首 歷史歌曲1904-1978》一書中載有:《洪湖水,浪打浪》(歌劇《洪湖赤衛隊》選曲),署名為湖北省歌舞劇團《洪湖赤衛隊》創作組詞,張敬安、歐陽謙叔曲;《學習雷鋒好榜樣》,署名為洪源詞、生茂曲;《保衛黃河》(選自《黃河大合唱》),署名為光未然詞、冼星海曲;《敖包相會》署名為瑪拉沁夫詞、通福編曲;《雄雞高叫》署名為路由詞、安波曲;《延安頌》署名為莫耶詞、鄭律成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署名為公木詞、鄭律成曲。
2001年7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藝術局簽發(軍)劇審字(2001)第004號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同意《激》劇在全國發行。9月29日,《激》劇的錄制方之一長安影視公司與廣州俏佳人公司簽訂《激》劇版權轉讓協議。次日,長安影視公司出具授權書,將《激》劇VCD光碟、DVD光碟等音像製品版權授予廣州俏佳人公司,授權期限為2001年10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10月10日,貴州東方出版社出具銷售委託書委託廣州俏佳人公司總經銷該社出版發行的《激》劇。
2003年1月20日,音著協在北京圖書大廈處以150元的價格購得《激》劇VCD光碟一套。該光碟套封上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話劇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話劇團、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錄制,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總經銷,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及出版文號。在該劇中,製作方未經音著協同意,使用了前述9首音樂作品。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在該劇第一集中出現了長度為2分22秒的器樂演奏的《解放區的天》,長度為1分30秒的演員演唱的《北風吹》,長度為56秒的演員演唱的《保衛黃河》,長度為1分30秒的演員演唱的《延安頌》,長度為1分10秒的演員演唱的《雄雞高唱》;第四集中出現了長度為21秒的演員演唱的《延安頌》,長度為20秒的演員演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第七集中出現了長度為25秒的演員演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第十三集中出現了長度為17秒的演員演唱的《北風吹》,長度為17秒的演員演唱的《學習雷鋒好榜樣》;第十四集中出現了長度為8秒的演員演唱的《敖包相會》;第十七集中出現了長度為4秒的演員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第二十集中出現了長度為10秒的演員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長度為1分5秒的演員演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第二十一集中出現了長度為6秒的演員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第二十二集中出現了長度為28秒的演員演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音著協請求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為:按照音著協所訂收費標准,使用其管理的音樂作品攝制電視劇並出版發行音像製品,使用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的,按照每首作品每分鍾500-1500元計算著作權使用費,將拍攝的電視劇出版發行音像製品的,按照每千套每分鍾100元計算著作權使用費;使用歌曲在劇中演唱或演奏的,按照每首作品每分鍾1000-3000元計算著作權使用費,不足30秒的按照標准減半計算著作權使用費,將拍攝的電視劇出版發行音像製品的,按照每千套每分鍾150元計算著作權使用費。此外,音著協為本案支付的律師費5000元。
貴州東方出版社和廣州俏佳人公司均認為自己不構成侵權,拒絕提供涉案VCD、DVD光碟等錄像製品的發行數量。
在二審庭審過程中,長安影視公司提出音著協與《保衛黃河》詞作者光未然簽訂的著作權合同確定的受益人僅是光未然本人。現光未然於2002年去世,根據信託法的規定,信託合同應當終止。但長安影視公司在二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未提交證據,僅在庭審結束後提交了一份戶籍證明信,內容為一位名為張光年的男性居民於2002年1月28日死亡,已注銷戶口。長安影視公司在說明中稱張光年即光未然。
以上事實有音著協與張魯、賀敬之、張敬安、歐陽謙叔、婁生茂、吳洪源、劉西林、光未然、瑪拉沁夫、冼妮娜、都魯瑪、鄭小提、劉嘉媛、胡守雲簽訂的音樂著作權合同,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歌聲飄過80年》一書,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優秀歌曲2000首歷史歌曲1904-1978》一書,(軍)劇審字(2001)第004號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長安影視公司與廣州俏佳人公司簽訂的版權轉讓協議,長安影視公司出具的授權書,貴州東方出版社出具的銷售委託書、《激情燃燒的歲月》VCD光碟實物及套封、音著協購買被控侵權VCD光碟發票及小票復印件、律師費發票復印件、被控侵權出版物使用音樂作品名錄與著作權人對照表以及勘驗筆錄、北京市公安局崇文門派出所出具的(2004)崇公崇文門所戶證字014號戶籍證明信、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涉案電視劇《激》劇在2001年7月27日獲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 9月29日長安影視公司與廣州俏佳人公司簽訂版權轉讓協議,次日,長安影視公司出具授權書給廣州俏佳人公司。10月10日,貴州東方出版社出具銷售委託書委託廣州俏佳人公司總經銷涉案作品。上述行為均發生在2001年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之前,但廣州俏佳人公司的發行行為延續至2001年10月27日之後,而2003年1月20日北京圖書大廈依然在出售涉案作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 [2002]31號)第31條之規定,長安影視公司製作完成《激》劇及貴州東方出版社出版《激》劇的時間均在2001年10月27日前,應適用2001年10月27日修正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廣州俏佳人公司發行《激》劇VCD製品的時間雖然在2001年10月27日前,但其行為延續至2001年10月27日之後,因此,廣州俏佳人公司與北京圖書大廈的發行和銷售行為均應適用2001年10月27日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原審法院適用法律有誤,上訴人長安影視公司關於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上訴請求有理,本院予以支持。
1991年5月3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2002年9月15日前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涉案九首音樂作品均已在正規出版物上公開發表,並為我國公眾廣為熟知,其應受著作權法保護是勿庸置疑的,相關作者亦應依法享有著作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音著協作為依法成立的音樂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依據與涉案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簽訂的合同,有權對這些音樂作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錄制發行權進行管理,並以自己的名義提起侵權訴訟。結合音著協與音樂著作權人簽訂合同的內容,雖然部分作者與音著協簽訂的著作權合同的形式是音樂著作權轉讓合同,但從合同內容看,可以認定是雙方建立了一種帶有信託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故上訴人廣州俏佳人公司主張部分作者與音著協簽訂的是音樂著作權轉讓合同,不是信託合同,並不屬於音著協信託管理的權利范圍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鑒於上訴人長安影視公司和廣州俏佳人公司針對原審判決關於其侵犯《北風吹》、《保衛黃河》、《洪湖水,浪打浪》、《學習雷鋒好榜樣》和《敖包相會》五首音樂作品著作權的認定提出上訴,本院亦應針對該五首音樂作品是否構成侵權進行審理。由於長安影視公司在製作《激》劇中均未完整使用該五首音樂作品,因此,本案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認定長安影視公司在劇中使用上述作品的性質。對於此問題,應當結合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判斷,既要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激發其繼續創作的熱情,又要維護社會公眾對作品正當合理的使用,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和傳播。
首先,對於比較完整的使用作品的一段歌詞或樂曲,盡管時間較短,但是所使用的歌詞部分已經完整地表現了作者希望通過作品表達出的思想內容,所使用的樂曲部分體現了作者在音樂作品中具有藝術個性的旋律、節奏、和聲、復調的安排和設計,而且被使用部分在整個作品中所佔比例較大,應屬於實質性地使用了音樂作品。在《激》劇中音樂作品《保衛黃河》的使用是將完整的歌詞演唱兩遍共56秒,該作品的使用方式屬於實質性地使用了作品。具體而言,長安影視公司將該音樂作品製作並固定在載體上的行為構成復制,廣州俏佳人公司和貴州東方出版社製作發行《激》劇VCD 光碟的行為是對該音樂作品的復制和發行,北京圖書大廈銷售《激》劇VCD 光碟的行為構成對該音樂作品的發行。這些行為在未得到音著協許可的情況下,侵犯了音著協管理的音樂作品《保衛黃河》的復制權和發行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其次,對於使用音樂作品僅涉及作品的幾個小節或幾句歌詞,未完整地使用整段歌詞或樂譜的情況,考慮到被使用部分在整個音樂作品所佔比例較小,沒有實質性地再現作品的完整表達方式和作者表達出的思想內容及作者在樂曲方面的獨特構思;使用的形式和內容非常有限,沒有對音樂作品的市場價值造成不利的影響,也不會對音樂作品的發行傳播構成威脅,即未對著作權人的利益構成實質損害,因此,這種方式的使用應當是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長安影視公司在製作《激》劇中使用《北風吹》、《洪湖水,浪打浪》、《學習雷鋒好榜樣》和《敖包相會》四首音樂作品中,僅涉及該作品的幾個小節或幾句歌詞,盡管個別音樂作品使用時間較長,但均未完整地使用整段歌詞或樂譜,應當屬於合理使用。雖然長安影視公司均未給相關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合理署名,存在過失,但此項權利並非音著協管理范圍,故不屬本案審理范圍。
上訴人長安影視公司提出涉案音樂作品《保衛黃河》詞作者光未然已經去世,由於其與音著協簽訂的著作權合同約定其為唯一的受益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第15條之規定,信託關系終止,音著協無權就音樂作品《保衛黃河》主張詞作者的有關權利。由於長安影視公司當庭沒有提交任何證據,其在庭後補交的戶籍證明信提交的時間已過舉證期限,亦不屬於二審出現的新證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於廣州俏佳人公司上訴稱其詳細審查了該劇的有關政府批准文件,且《激》劇即便存在侵權事實,非法使用音樂作品或應支付使用費的當事人應是該劇的製片人,有些涉案音樂作品詞曲作者著作權權屬存在瑕疵一節,本院認為,《激》劇獲得的有關政府批准文件只是國家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應《激》劇製作方的申請根據有關規定在《激》劇進入市場前進行行政審批的行政許可行為。行政主管部門僅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進行形式審查,《激》劇中是否存在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內容並非行政主管部門審查范圍。因此,《激》劇獲得有關政府的批准這一事實並不代表《激》劇不存在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內容。而在先的製作行為存在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內容,導致在後的出版、發行和銷售行為均構成侵權行為。長安影視公司在《激》劇中實質上使用了音樂作品《保衛黃河》的詞曲內容。作為合作作品的歌曲,其歌詞和樂曲均可分割使用,分別由詞曲作者享有著作權。因此,只要音著協與音樂作品詞曲作者任何一方簽訂的著作權合同合法有效,長安影視公司未經許可在《激》劇中的使用便構成侵權。故廣州俏佳人公司的前述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法院認為,音著協主張權利的音樂作品已與如導演、演員等其他民事主體的智力創作成果不可分割,並形成了新的作品,即《激》劇,而該劇的出版發行,滿足了社會公眾欣賞該劇的精神需求,體現了社會公共利益,據此,原審法院駁回了音著協就北京圖書大廈應當停止銷售的主張。本院認為,以體現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可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的理由沒有法律依據,原審法院的此項認定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長安影視公司未經許可在《激》劇中使用了音樂作品《保衛黃河》,侵犯了音著協依法享有的合法權利,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廣州俏佳人公司和貴州東方出版社製作發行含有侵權內容的《激》劇VCD 光碟,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北京圖書大廈銷售《激》劇VCD 光碟,雖然其辯稱是從廣州俏佳人公司進貨,但未提供進貨合法來源的證據,應當同長安影視公司、廣州俏佳人公司和貴州東方出版社一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音著協主張賠償的標準是其對外許可使用音樂作品的收費標准,該標準的制定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本院予以認可。由於廣州俏佳人公司和貴州東方出版社拒絕提供《激》劇VCD光碟的發行數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33號)第75條之規定,原審法院認可音著協主張的3萬套的數量的做法有法律依據,本院予以認定。本院將綜合侵權的事實、情節、使用方式、使用時間等因素,並考慮音著協為本案支出的合理費用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
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應予改判。本院根據2001年10月27日修正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五)項、第四十五條第(五)項、第四十六條第(二)項,2001年10月27日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十條第一款第(五)、(六)項、第四十七條第(一)項,第四十八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3)一中民初字第2336號民事判決;
二、未經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許可,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不得出版、發行、銷售含有本案所涉音樂作品《保衛黃河》的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VCD、DVD光碟及其他錄像製品;
三、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賠償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人民幣二萬零一百五十元,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
四、駁回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0 110元,由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承擔9000元(已繳納),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負擔1110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繳納);二審案件受理費10 110元,由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負擔1110元(已繳納),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負擔9000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繳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張魯民
代理審判員 張雪松
代理審判員 焦 彥
二○○四 年 十 月 十九 日
書 記 員 孫 娜
⑶ 李龍的學術成就
論文 論生存權 法學評論 1992年2期 021-
商品經濟法律觀初探 法學評論 1989年2期 課
中國民法沿革考略 法學研究 1986年4期 共濟網
論民事訴訟客觀的訴的合並 浙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1999年2期 與常怡、李龍合著 業
論民事判決的既判力 法律科學 1999年4期 200092
民事訴訟標的基本概念與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現代法學 1999年1期 共
各類民事訴訟的訴訟標的淺析 現代法學 1999年3期 同濟
物權公示及公信原則:土地登記制度的法學理論基礎 中國土地科學(京) 1998年2期 與李龍浩、張春雨合著 正門
論我國民事訴訟標的理論的基本框架 法學 1999年7期 同濟大學四平路 著作 中國現代保險理論與實務 中山大學出版社
⑷ 武漢大學法學院考研參考書籍
武漢大學的考研參考書在各院系的網頁可以查看。給你發下法學院的。
法學院2011年法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更新)
綜合知識(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學):
李龍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周葉中主編:《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俊駒、余延滿著:《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秦前紅主編:《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版)
馬克昌主編:《刑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論》(第二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洪浩著:《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林莉紅著:《行政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修訂三版
趙鋼、占善剛、劉學在:《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版)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法理學:
李龍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張文顯著:《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
中國法律思想史及外國法制史:
張國華主編:《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6月版
楊鴻烈著:《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一版),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何勤華主編:《外國法制史》(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憲法學:
周葉中主編:《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秦前紅主編:《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行政法學: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論》(第二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法學:
馬克昌主編:《刑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第四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李希慧主編,康均心、黃明儒副主編:《中國刑法總論》(創新思維法學教材)、《中國刑法各論》(創新思維法學教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版)
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四版)
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民商法學:
余延滿、馬俊駒著:《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李雙元、溫世揚主編:《比較民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陳本寒主編:《商法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
洪浩著:《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行政訴訟法學:
林莉紅著:《行政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修訂三版
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林莉紅著:《中國行政救濟理論與實務》,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
民事訴訟法學:
趙鋼、占善剛、劉學在:《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版)
占善剛、劉顯鵬著:《證據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版
《民事訴訟法教學法規》(最新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經濟法與商法學:
漆多俊主編:《經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漆多俊著:《經濟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覃有土主編:《商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范健著:《商法》(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蔡守秋主編:《環境資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金瑞林主編:《環境法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史(1917年以後)或國際法與法理學(二選一):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梁西主編:《國際組織法總論》(修訂第五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劉德斌主編:《國際關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龍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國際私法與國際法: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梁西主編:《國際組織法總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黃進主編:《國際私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肖永平著:《肖永平論沖突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肖永平著:《國際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郭玉軍編著:《沖突法導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經濟法:
余勁松主編:《國際投資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版)
漆彤主編:《國際貿易法新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版)
梁西主編:《國際組織法總論》(修訂第五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書目:
曾憲義主編:《中國法制史》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⑸ 郭敬明當年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一官司,結果如何
2006年5月,北京市抄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郭敬明所著《夢里花落知多少》對庄羽的《圈裡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
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庄羽經濟損失20萬元,春風文藝出版社與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
(5)李龍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夢里花落知多少》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的愈演愈烈,文學閱讀主體結構也隨之進一步的更新,年輕的學生群體成為讀者中主力軍,由此市場上書籍出版導向也發生較大的變化。
大量的年輕作家在這股風潮中成長,變成作品創作中的一支新的生力軍。郭敬明正是在這種市場趨勢下成長起來,2003年出版了《幻城》獲得市場與評論界的雙豐收,2004年他又出版了這部《夢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雖然有抄襲嫌疑,飽受爭議,但還是帶有時代性格,能反映出時代特性和青春感,仍然能夠成為「80後」生活代言的一篇力作。
身為「80後」的代表,作者郭敬明有著屬於這個時代特有的憂傷,那就是來自獨生子女的孤獨。這種孤單反映在作者的文學中,就變成了一種不合群的敏感和孤單的憂郁。
⑹ 法學碩士重點院校有哪些
學界通常將訴訟法分成三塊: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由於這三
「訴」本身差別很大,其中我國行政訴訟法跟行政法歸為一體,故應放在行政法里討論。而
民事訴訟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放在一起籠統評價,有失科學和精準。故下面分而評之。首先
推出民事訴訟法學大陸高校學科排名,稍後推出刑事訴訟法學排名。
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學:代表人物:常怡 田平安
西南政法大學整個訴訟法學科擁有悠久的傳統和光輝的過去。毫不誇張的說,新中國訴訟法
學能發展到今天,西南政法居功至偉。常怡自就不必說,王錫三教授是上個世紀80年代大陸
唯一通曉大陸法系民事訴訟法學的教授(張衛平語)。在王、常之後緊跟而上的田平安教授
,很快成為西政民訴的中流砥柱之一。遍覽當今大陸各高校,曾經和現今活躍在訴訟法學科
研教學一線的教授,有多少出身西南。僅就民訴而言,北大劉家興(已退休)、清華張衛平
、海南大學譚兵、湘潭大學陳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學博士黃松有、中山大學教授法學
博士劉榮軍和蔡彥敏、還有正在那攻讀博士學位的河北高院院長,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景
漢朝,廈門大學訴訟法領頭人齊樹潔。由於偏安西南,他們在官方成立的訴訟法學會里不能
擁有客觀准確的位置,也是因為他們偏僻的地理位置,一個個名師出走西南(及至後來,竟
然發展成為一批批的出走!)。這固然在客觀上帶動了其他高校訴訟法學的發展,卻給西南
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無論在學術實力還是從士氣上,以至於西南學子喊出了「西南不死,生
生不息」這般充滿悲壯的口號。現今的西南,雖然少了那麼多名師,但那塊土壤還在默默的
為未來的中國訴訟法學不斷培養著新的力量。為首的園丁便是常怡、田平安。經他們帶的博
士生就蔚為大觀,有興趣者可翻閱由常怡領銜主編的《比較民事訴訟法學》,其中的著者,
幾乎所有的博士生皆為先生高足,現在都十分了得。現如今,李祖軍、李龍和彭世忠等年輕
一代也漸成為西南民事訴訟法學的中堅力量。而且以我之見,他們確是在為中國的「民訴法
學」奠基和施肥,而不是充當什麼「環中南海學派」(陳瑞華語),葆有學術最為可貴的獨
立自主的品格。由西南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以優秀的專業水準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廣受、廣
東、北京、上海等各地各級法院、檢察院的歡迎(對比西南,我們學校連上海的法院檢察院
都慢慢失掉了。真應該感到汗顏!)。瞻望未來,西南只要不再出現新的人才流失,則西南
民訴這塊金字招牌還會在陽光下發出奪目的光彩,依然為民訴法學的聖地。
第二名:人民大學法學院: 帶頭人:江偉 湯維建 邵明
提到民事訴訟法,很多人就想到人民大學,想到江偉。的確,江偉堪稱民訴法學一代宗師。
論學術影響力,可以說至少不遜於西南,不遜於常怡。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人民大學只
有江偉這一桿大旗,但是人大法學院的民訴卻不可輕覷,這首先當然歸因於江偉本人治學嚴
謹、思路開闊以及其數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也不要忘記人大地處北京,擁有得天獨厚的地
理優勢和學術氛圍,從而,使人大的民訴倍受學界注目。除了江偉外,可以提到的還有湯維
建,這位中國大陸第一位民事訴訟博士後,如今也晉升為博導,有望在江偉之後,再造人大
民訴輝煌。邵明,江偉得意門生,此君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很有研究,經常發文染指訴權、
訴訟標的、既判力等一類民事訴訟高深問題。人大法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博士,比較知
名有肖建國、邵明、吳澤勇等。現在,人大也成為培養中國未來民訴法學者的又一所「黃埔
軍校」。
第三名:清華大學法學院:帶頭人:王亞新 張衛平
清華法學院的迅猛發展早為學界所矚目。就民訴法學,他們從西南挖來了張衛平,引來了王
亞新。張衛平已為大家所熟悉,自從西南轉會至清華,學術影響倍增,近年來更以每年2-
5本學術著作(包括合著主編)的速度向前推進,很是勤奮。此人曾於去年我校50周年校慶
期間在大禮堂作過一場精彩的報告。妙語迭出,笑聲掌聲不斷。其中最為經典的便是建議我
校「改名為聖約翰法學大學,請個外國佬做校長,保准比清華還牛」。此言一出,全場反響
強烈。
言歸正傳,王亞新此人甚為了得,遠渡重洋留學日本N年,取得真經而歸。偶覺得他的學術
水準不下於張。只是回國沒多久,還沒有「發力」而已。遙想多年前,筆者的一位業師僅憑
他給〈程序的正義與訴訟〉一書所作的代譯序,就斷定此人將來必為中國民訴法學的NO.1。
其現今有〈社會變革中的民事訴訟〉、〈對抗與判定〉兩本著作出版,學界影響日甚。偶曾
在「訴訟法學」版轉貼了他的一篇論文,其深厚的學術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清華民訴碩博士開招沒有幾年,但個個身手不凡,其中首推徐昕,其專攻英國民事訴訟法學
,在讀博士期間著述甚豐(待後面再做交代)可惜由於清華不留自產博士的「鐵律」,徐昕
未能留校,而轉至海南大學法學院。
我們曾試圖將清華民訴排至第二,但考慮到清華民訴法學傳統較短,加之老師的功力還未得
以完全的施展,論據不夠充分,恐難服眾,故而屈居第三。但筆者深信,清華民訴超越人大
,只是時間問題。
第四名:中國政法大學:楊榮新 陳桂明 肖建華
中國政法大學雖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政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在國內
訴訟法學界權傾一時,但此校強於刑訴而短於民訴。為首的也就楊榮新和陳桂明兩位教授,
前者系與江偉、常怡等齊名的老一輩民訴元老級人物,後者則是民事訴訟青年一代的精英,
199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代表作:〈程序的保障與訴訟〉、〈程序的理念與
規則〉等。青年學者肖建華,是另外一位值得關注的人物,近年來著作頗豐,尤其對當事人
制度有一定研究。其他諸如常英,現專攻司法考試(律考)培訓,無意於學術。故不在討論
之列。因此,從整體上看,中政民訴實力遜於前三者,其後發之勢亦顯不足。
第五名:中山大學法學院 代表人物:劉榮軍 蔡彥敏
地處南國學術沙漠之地的中山大學法學院能得此盛譽,全依仗有劉蔡二君,二君年輕有為堪
稱中國大陸民事訴訟楷模。劉榮軍,系日本一橋大學民事訴訟法學博士,此君系早年日本海
龜。歸國後,著作頗豐,與王亞新南北呼應,給傳統民事訴訟法學界帶來相當大的沖擊,代
表作:《程序的正義與訴訟》(與王亞新合譯),《程序保障的理論視角》(專著);代表
論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理論的再構築〉等。蔡彥敏,女,教授,西南政法民事訴訟法學
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亦有多篇論文見諸〈法學研究〉等刊物。
第六名: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代表人物:李浩 劉敏
李浩,早年系安徽省委黨校法律教研室教授。能在彼處作出大學問,讓偶感佩不已。李浩教
授學術貢獻在於他幾乎是大陸最早理清證明責任這個民事證據法脊樑問題的學者。南師大將
李浩請至本校,使得該校民訴一下子成為華東地區民事訴訟法學的最高地。今年南師大也拿
到了訴訟法學博點,跟李浩有莫大關聯。劉敏,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師從江偉,小
有建樹。
第七名:湘潭大學法學院 代表人物:顧培東 陳剛
湘潭大學強於法學,法學之中又強於訴訟法學。今年更是舉全校乃至全省之力,拿下訴訟法
學博士點。但不必諱言,其教授多為外來戶,從西南花重金挖來的。民訴便是陳剛。同時不
可忽視的是,湘潭大學還重金請來早期(90年代初期)顯赫民事訴訟界的中青年學者,顧培
東,此人曾入主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對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有一定的造詣,尤其對
訴權理論頗有研究。在此外還有湘潭本校的民訴老將何文燕,新生代當紅小生廖永安(在讀
江偉博士)。湘潭法學顯赫一時,但能維持多久,有待觀察。筆者以為,眾多教授皆待不長
遠,原因很簡單,湘潭地處偏僻,比重慶好不了那去。博士點拿下了,任務也就完成了。
第八名:復旦大學法學院:代表人物:章武生
章武生早年發跡於沒什麼名氣的河南大學,但卻為中原地帶罕見的通曉民事訴訟機理的學者
。此君系中國民事訴訟中青年界的領頭羊,主持編寫中國民事訴訟九五規劃研究項目,影響
頗大,最近剛剛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民事訴訟法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民事訴訟簡易程序
研究〉已經出版,頗有學術價值。章武生現投身復旦大學,他的到來使上海民訴在大陸的地
位有了一席之地。
第九名:北京大學法學院 代表人物:潘劍峰 傅鬱林博士後
北大法學院堪稱中國第一,但其民訴毫無疑問是其短項,尤其跟刑訴相比。自劉家興退休後
,北大民訴的領頭人便是潘劍鋒。客觀的說,潘前幾年並不投入,要不然不至於在很長時間
里還是副教授。直到近些年他才用起功來,也如願晉升教授,博導。除潘外,筆者還注意到
現在北大法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的傅鬱林,甚是厲害。此人博士畢業於人大,後進入北大
做博士後,近兩年她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高端雜志上發表強文若干篇,風頭正勁。若不意
外,留教北大應該沒有問題。倘若傅鬱林留校,北大民訴很快便會有出頭之日。
第十名:海南大學法學院: 帶頭人: 譚兵 徐昕
海南大學法學能發展至今天,全應該感謝西南政法的「幫忙」,他們的校長譚世貴,法
學院院長譚兵皆出自西南,就連徐昕選擇去海大,也是奔著業師而去。譚兵作為海大民訴的
領頭人,有明日黃花之勢,但徐昕的到來,為他們大大增輝。徐昕在清華讀博士期間,推出
〈英國民事訴訟規則〉〈英國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司法改革〉等英國民訴三步曲,另有〈公共
知識分子〉(譯著)、〈證據法的經濟分析〉(譯著)、〈當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權與未來的
民事訴訟〉(譯著),〈外國證據法選譯〉(合著),〈外國證據法研究〉(合著),〈民
事證據法專論〉(合著)等等。可惜由於清華不留自產博士的「鐵律」,徐忻未能留校,而
轉至海南大學法學院,現任副教授。評教授指日可待。
客觀的講,中國大陸民事訴訟學研究較之刑事訴訟學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這透過各高校從事
民訴法學研究學者及碩博士點的數量便可見一斑。除上列學校外,其他學校比如中南財經政
法大學(蔡虹,李漢昌),武漢大學法學院(趙鋼),廈門大學法學院(齊樹潔),西北政
法學院(吳明童),廣東商學院(張晉紅)亦有一定實力(上述排名不分先後)。
做博士後,近兩年她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高端雜志上發表強文若干篇,風頭正勁。若不意
外,留教北大應該沒有問題。倘若傅鬱林留校,北大民訴很快便會有出頭之日。
第十名:海南大學法學院: 帶頭人: 譚兵 徐昕
海南大學法學能發展至今天,全應該感謝西南政法的「幫忙」,他們的校長譚世貴,法
學院院長譚兵皆出自西南,就連徐昕選擇去海大,也是奔著業師而去。譚兵作為海大民訴的
領頭人,有明日黃花之勢,但徐昕的到來,為他們大大增輝。徐昕在清華讀博士期間,推出
〈英國民事訴訟規則〉〈英國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司法改革〉等英國民訴三步曲,另有〈公共
知識分子〉(譯著)、〈證據法的經濟分析〉(譯著)、〈當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權與未來的
民事訴訟〉(譯著),〈外國證據法選譯〉(合著),〈外國證據法研究〉(合著),〈民
事證據法專論〉(合著)等等。可惜由於清華不留自產博士的「鐵律」,徐忻未能留校,而
轉至海南大學法學院,現任副教授。評教授指日可待。
客觀的講,中國大陸民事訴訟學研究較之刑事訴訟學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這透過各高校從事
民訴法學研究學者及碩博士點的數量便可見一斑。除上列學校外,其他學校比如中南財經政
法大學(蔡虹,李漢昌),武漢大學法學院(趙鋼),廈門大學法學院(齊樹潔),西北政
法學院(吳明童),廣東商學院(張晉紅)亦有一定實力(上述排名不分先後)。
⑺ 李龍的個人介紹
李龍,祖籍重慶市江北區,在重慶一直念完小學、初中、高中(至今講普通話帶有濃重的重慶地方口音,愛吃重慶火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從四川師范大學政教系本科畢業後,參加四川省委講師團,在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鍛煉;此後有短暫的公安工作經歷並在四川瀘州醫學院德育教研室任教,講授《衛生法學基礎》課;1992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部攻讀碩士學位,1995年5月研究生畢業並獲得訴訟法碩士學位;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留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教研室任教,講授《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律師與公證》、《仲裁法》等課程;1996年9月以優異成績考上該校訴訟法博士研究生,1999年7月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此後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被評聘為教授,有許多社會兼職但無任何行政職務。學習、工作期間,廣泛涉獵歷史、文學、政治、法律、經濟、哲學、管理等學科,並培養形成了對多學科的興趣,但僅僅對法學(訴訟法學)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曾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參編教材五部,教輔材料兩部,共計160餘萬字。其中多篇學術論文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學術價值,並多次獲得各類獎勵,並被重慶市教委確定為重慶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生性樂觀幽默、記憶力好、抗干擾能力強,能靜能動。為人真誠、仁義,善於與各種人溝通,朋友較多;但學術與人格均鋒芒畢露,容易製造新聞和惹人爭議。精通電腦、能夠熟練駕駛各類汽車,喜歡嘗試各種新鮮的東西,超前消費。
1987華7月四川師范大學政教系畢業並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95年5月西南政法人學訴訟法專業研究生華業並獲得訴訟法碩士學位;1999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民事訴訟法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在多年的學習、研究過程中,廣泛涉獵了文學、政治、法律、經濟、智學、管理等學科,並都取得了—」定質和量的成果:尤其對法學,特別是對訴訟法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曾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教材三部,教輔材料兩部,共計100餘萬字。其中關於「民事訴訟標的」的多篇學術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填補了訴訟法學科中的許多理論空內,並多次獲得不同級別、類型的獎勵。教學方面,對於擔任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律師與公證》和《證據學》等幾門課的教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較為獨特的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幾門課的講授都深受學生的歡迎,1999年3月在西南政法大學組織的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以92分的成績被評為第—名。
⑻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的著名教授
1、孫長永
孫長永,男,1964年8月生,安徽壽縣人。曾任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內、博士生導師。重容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和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咨詢專家、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刑事訴訟法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唐力
唐力,男,漢族,1964年1月生,四川富順人,中共黨員,研究生,法學博士,法學教授,民事訴訟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研究領域主要為民事訴訟法、仲裁法、行政訴訟法。
⑼ 鐵礦采選承包合同糾紛起訴書
本律師根據類似的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給你提供個起訴狀模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民事起訴狀(林業承包合同)
原告:;
被告:;
第三人:;
訴訟請求:
一、依法確認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的樹木買賣合同為無效合同;
二、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告系被告方所屬村民。一九九六年春,原告村民在被告村委組織下,在全村村外所有的道路及生產路上栽植楊樹兩千餘棵,幾乎遍及全村所有的農業用地。當時我村村主任是陳丹,村支部書記是宋丹華。該楊樹栽植後,長勢良好,村委曾聘任六名專職人員負責看管及照顧楊樹。到二00四年,全部楊樹的價值已經近三十萬元,是全村集體所有的主要財產之一。
二00三年四、五月份,當時的村委想賣涉案樹木,便向部分黨員及個別村民(即所謂的村民代表)徵求意見,當時的村主任李龍提議想賣二十一萬元,說是用來修路。參與意見的部分人後來說,對該方案,當時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根本就沒有形成可行的賣樹方案。針對此事,由於大部分村民議論紛紛,就沒有結果,樹沒有賣成。
二00四年春節之後,被告村委在當時的村委主任劉清福及黨委委派的掛職書記的策劃下,既未召開村民會議,又未採取任何方式向全體村民徵求意見,就自作主張的以村委的名義將涉案樹木及涉案樹木所有路段兩側的土地承包和賣給了並不是我村村民的本案第三人風箏縣河上村村民張三好。所涉及的土地承包金和賣樹款僅為二十萬元,所包日期為十年。事實上,涉案全部楊樹,如果長到合同期滿的話,其價值至少得二百餘萬元。該合同簽訂後,其合同內容,當時村委亦是採取了秘密封鎖的方式,其內容只是在我們村民中悄悄流傳,且說法不一。直到第三人派人對涉案樹木加以管理、看護、在樹上刷漆等,我們才知道涉案土地及樹木承包和賣給了第三人,才知道所賣及承包的價格及年限。
涉案樹木現均已成材,其遮蔭、根系、落葉等對沿途農業用地造成極大的減產,致使每年我們所種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大幅度下降,有些地塊甚至顆粒無收,所謂事倍功半,的確恰如其分。由於涉案樹木遍及全村所有的承包地,全村各家各戶都受其影響,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鑒於涉案樹木均已成材,我們一致認為,應該對其有計劃地進行伐舊更新。具體的方案依法應由我們全體村民決定。被告的非法處分是作為原告的我們所不能認可的,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年限上我們都是堅決不能同意的。
在知道了被告擅自處分集體財產,損害集體及全體村民利益後,我村村民多次派代表向省、市、縣、鄉上訪等反映,至今未能得到合理、合法、公正的妥善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第五條、第六條也規定了村民委員會的應當的義務。第十九條規定:「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二) 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准;(三) 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四) 村辦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等集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六) 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七) 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八) 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第二十一條規定:「 人數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選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戶至十五戶推選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組推選若幹人。」第十七條規定:「 村民會議由本村十八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召開村民會議,應當有本村十八周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參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駐在本村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群眾組織派代表列席村民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條規定:「土地承包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按照規定統一組織承包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權利,也可以自願放棄承包土地的權利;(二)民主協商,公平合理;(三)承包方案應當按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四)承包程序合法。」第十九條規定:「土地承包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一)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二)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並公布承包方案;(三)依法召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四)公開組織實施承包方案;(五)簽訂承包合同。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規定:「國有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 訂立承包合同,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大會或者村民會議決議,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第四條規定:「 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和集體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國家資源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發包方)發包。發包方案(包括項目及發包方式、指標、期限、承包經營者等)應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經村集體經濟組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九條規定:「 訂立承包合同,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大會或者村民會議決議,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包合同無效:(一)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二)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三)違反本條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四)惡意串通或者採取欺詐、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簽訂的;(五)發包方無權發包的。」第十四條規定:「 無效承包合同從訂立時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承包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無效承包合同的確認權,歸縣級以上承包合同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二條規定:「 發包方所屬的半數以上村民,以簽訂承包合同時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原則,或者其所簽合同內容違背多數村民意志,損害集體和村民利益為由,以發包方為被告,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的效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並可通知承包方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第二十五條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依本規定第二條所起訴的案件中,對發包方違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決議, 越權發包的,應當認定該承包合同為無效合同,並根據當事人的過錯,確定其應承擔的相應責任。屬本條前款規定的情形,自承包合同簽訂之日起超過一年,或者雖未超過一年,但承包人已實際做了大量的投入的,對原告方要求確認該承包合同無效或者要求終止該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可根據實際情況,依照公平原則,對該承包合同的有關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綜合上述事實及有關規定,原告方認為:被告與第三人所簽訂的《土地承包及樹木買賣合同》本質上系農業承包合同中的「林業承包合同」。該合同系被告在未經法律和行政法規所強制性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的情況下,違背全體村民的所有者意志,把我村集體現實的全部林木及適合植樹的所有沿路地,承包給了不屬於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第三人。其合同內容把本應價值幾百萬的標的僅以二十萬的價款作了處分,嚴重損害了本村集體和全體村民利益。依法應為無效合同。為維護合法權益,現原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一百零九條、一百一十條之規定具狀貴院,請依該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之規定予以受理,依法查明本案事實,做出公正裁判。
此致
人民法院
具狀人簽名:(附後)
二00五年四月十日
⑽ 2011年武漢大學法學院考研的法律專業的必讀書目有哪些
法學院2012年法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綜合知識(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學):
李龍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周葉中主編:《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俊駒、余延滿著:《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秦前紅主編:《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版)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論》(第二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洪浩著:《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林莉紅著:《行政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修訂三版
趙鋼、占善剛、劉學在:《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版)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法理學:
李龍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張文顯著:《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
中國法律思想史及外國法制史:
張國華主編:《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6月版
楊鴻烈著:《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一版),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何勤華主編:《外國法制史》(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憲法學:
周葉中主編:《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秦前紅主編:《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行政法學: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論》(第二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法學: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馬克昌主編:《刑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李希慧主編,康均心、黃明儒副主編:《中國刑法總論》(創新思維法學教材)、《中國刑法各論》(創新思維法學教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
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四版)
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民商法學:
余延滿、馬俊駒著:《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魏振瀛主編:《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陳本寒主編:《商法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范健主編:《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
洪浩著:《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徐靜村主編的《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上下冊)
行政訴訟法學:
林莉紅著:《行政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修訂三版
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林莉紅著:《中國行政救濟理論與實務》,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
民事訴訟法學:
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趙鋼、占善剛、劉學在:《民事訴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版)
占善剛、劉顯鵬著:《證據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版
趙鋼、占善剛、劉學在主編《民事訴訟法教學指導:法規、案例與試題》,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經濟法與商法學:
漆多俊、馮果主編:《經濟法學》(第三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漆多俊著:《經濟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覃有土主編:《商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范健著:《商法》(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蔡守秋主編:《環境資源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金瑞林主編:《環境法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國際法與國際經濟法: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梁西主編:《國際組織法總論》(修訂第五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余勁松主編:《國際投資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版)
漆彤主編:《國際貿易法新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版)
韓龍主編:《國際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國際私法與國際法:
梁西主編:《國際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梁西主編:《國際組織法總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黃進主編:《國際私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肖永平著:《肖永平論沖突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肖永平著:《國際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肖永平著:《法理學視野下的沖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郭玉軍編著:《沖突法導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經濟法:
余勁松主編:《國際投資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版)
漆彤主編:《國際貿易法新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版)
韓龍主編:《國際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書目:
曾憲義主編:《中國法制史》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法律碩士是全國聯考,不指定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