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44條
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4條第一款第十款規定的請示的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對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回的解釋》第四十答四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法行〔2000〕13號2000年6月5日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2000〕93號《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行政訴訟的標的為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所羈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4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請示的回答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三)項之規 定是什麼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這就是第五十四條第三項的內容。意思是行政機關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要求它們在一定的期限內必須履行。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如何理解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這就是第五十四條第三項的內容。意思是行政機關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要求它們在一定的期限內必須履行。
❺ 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是什麼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版)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權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❻ 我想請問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四十四條的理解
行政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回答:「主要是建立了三個基本原版則,
首先是合法性原則。行權政執法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設置和實施,應該是在根據的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
二是適當性的原則。在行政執法領域,也被稱為相稱性原則的一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各方利益,應使用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現,這樣做的目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是適當的,合理的。
第三個原則相結合的教育和執行階段。該法是讓人們服從,而不是讓人們違反,因此,懲罰是不是教育的目的和引導公民遵守法律的終極目標。強制行政行為的行政負擔能力,實施的結果,限制和剝奪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這樣不僅可以不被濫用,還應該從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強調效率較低和謹慎,不能形成沒有行政強制,沒有任何力量管理的理念。
希望可以幫到你,請採納???
❼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意思分解】《行政訴訟法》的判決種類,系司法考試必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一大難點。對此,我們詳陳如下:依上述各條款之規定,第一審判決可為以下幾種情形:1、維持判決。維持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有效,從而作出否定原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指控,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維持判決之作出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1)證據確鑿;(2)適用法律、法規正確;(3)符合法定程序。2、撤銷判決。撤銷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部分或者全部違法,從而部分或全部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1)全部撤銷;(2)部分撤銷;(3)判決撤銷並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作出撤銷判決的情形有:(1)主要證據不足;(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3)違反法定程序;(4)超越職權;(5)濫用職權。適用撤銷判決時,需特別注意的特殊事項有:(1)《行訴解釋》第53條;(2)《行訴解釋》第59條;(3)《行政訴訟法》第55條及《行訴解釋》第54條第2款之例外規定;(4)《行訴解釋》第60條第1款。3、履行判決。履行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告負有法定職責無正當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責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履行判決是針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而採用的一種判決形式,主要適用於《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四)、(五)、(六)項三類情形。適用履行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有:(1)《行訴解釋》第60條第2款;(2)《行訴解釋》第58條。4、變更判決。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的判決。適用條件是:(1)變更判決只能針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對於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無權直接變更。(2)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適用變更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是《行訴解釋》第55條之規定,即人民法院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變更判決,原則上只能減輕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對行政機關未給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適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其他類型判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判決方式,見於《行訴解釋》第56條。該條共規定了四種情形可適用該種判決。6、確認判決。確認判決是指人民法院確認被訴具體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一種判決形式。
❽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一)項
此處的其他法定要件是指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
即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版
(一)權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四項缺一不可,但其中(四)項中如果是不屬於受訴法院管轄,可能發生移送管轄
❾ 行政訴訟法四十條的不可抗力,特殊情況,都指哪些
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回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❿ 行政訴訟法四十四條第六款
第四十四條 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版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權: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