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參考文獻

訴訟法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12 21:51:03

Ⅰ 求法學論文一篇

在消費者維權意識增長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妥善處理消費者的維權行為?懲罰性賠償離我們還有多遠?

名詞解釋:

懲罰性賠償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定,通過法院判處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過實際損失的金額的一種損害賠償。

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因邊開車邊喝熱咖啡燙了腿,卻成功告贏了麥當勞,獲得百萬賠償。這個故事,中國人都很熟悉。

那個告贏麥當勞的老太太叫史特拉,美國有個以她命名的獎,每年頒給最成功也最荒誕的訴訟案的原告律師和陪審團。得獎中最有名的案子是奧克拉荷馬的馬弗·格瑞辛斯基先生。

該天才買了一輛嶄新的9米長的旅行車(有床,有廁,有廚房的motor home)。在回家的高速路上,他把自動駕駛定在120公里的時速,就離開駕駛座到後面煮咖啡去了,最後出了大車禍。幸好,該位老兄還活著,並且狀告該車製造廠而得到175萬美元賠償,外加新車一輛,理由是車子的說明書上沒有說:不可以離開駕駛座到後面去煮咖啡。

案子過後,該製造廠真的把這一條加在說明書上了。

上帝已經死了

在著名的「麥當勞咖啡燙傷案」中,老太太史特拉遭受的實際損失只有2萬美元。陪審團卻判決被告償付高達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依照美國法律,只要被告存在欺詐的、故意的、惡意的、後果嚴重的違法行為,即可適用懲罰性賠償法規,賠償金額可以遠高於受害者的實際經濟損失或精神損害。

199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早就知道油箱設計有問題,但為了利潤而不及時修改,造成了6人嚴重燒傷。法庭判決通用汽車公司支付補償性賠償1億美元,懲罰性賠償48億美元。這種懲罰性賠償針對大企業,保護弱勢群體,旨在對侵權者主觀上的惡意和不道德進行嚴懲,以求殺一儆百。

在17至18世紀的美國,懲罰性損害賠償主要適用於誹謗、誘奸、惡意攻擊等使受害人遭受名譽損失及精神痛苦的案件。進入20世紀後,大公司和大企業蓬勃興起,各種瑕疵商品導致的消費者損害案件也頻繁發生。大公司財大氣粗,對於消費者的補償性賠償,很難遏制其為追逐贏利,而制售不合格甚至危險商品的冒險。於是,懲罰性賠償逐漸適用於產品責任領域,賠償金額也不斷提高。

國內的消費者就沒這么幸運了。

「齊二假葯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之後,中國消費者的無奈無不凸顯在蒼白的法條間,公眾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又一次熱切關注,喚起了人們對十年前一個匪夷所思的筆記本糾紛案的記憶。

1997年8月,王洪購買了恆升筆記本電腦一台,因電腦質量問題與廠商產生糾紛,多次交涉未果,王洪自覺上當,在網上發了一篇《請看我買恆升上大當的過程》。此文一出,跟帖無數。恆升認為王洪侵犯了公司的名譽權,遂發起訴訟。2000年12月19日,北京一中院作出終審判決,被告向恆升公司賠款9萬元。2001年3月12日,被告因無力支付賠款,而因「拒不執行判決」被拘留。最後還是免費幫王洪代理案件的律師從多位同情者處籌得9萬元交給法院,這個倒霉的消費者才在「消費者保護日」的前兩天重見天日。

這一判決,在十年前中國互聯網方興未艾之時,引起巨大轟動。新興的網民將判決視為對網路言論自由的最大挑戰。終審判決當日,恆升的網站被黑客貼出醒目的黑底白字「贏了官司,輸了世界」,王洪被拘當日,又一位網民借用了尼採的名言——「上帝已經死了」。

判決作出後一年,恆升就在消費者的視線中消失了。贏了官司的恆升,市場卻給了它最嚴厲的懲罰。

舶來的懲罰性賠償

十年過去,對於中國很多普通百姓而言,懲罰性賠償仍然是個陌生無力的詞彙,人們對於賠償更為通俗的理解是賠多賠少的問題。

我國法律中一直未明確懲罰性賠償制度,直到1993年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才正式建立了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該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一規定借鑒了英美法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法律中惟一的一條懲罰性條款。

而關於欺詐行為的認定,人們看法不一。

目前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996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因此,欺詐行為既包括經營者積極編造虛假情況或歪曲事實,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也包括有意隱匿真實情況,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卻不告知。

但在是否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上,有法學專家認為:「懲罰性賠償是英美國家的典型做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觀念不相符,我國不必效尤。」

正因為如此,懲罰性賠償制度引入中國舉步維艱。

罰金與隔靴搔癢

回望中國,期待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法律審判的呼聲,早已高過對其道德審判。

但當消費者認為消法中規定的賠償金額不足以彌補自己的損失,而希望獲得更多的賠償時,不得不選擇漫長而高成本的訴訟維權之路,正因為如此,許多消費者放棄了維權,部分企業也繼續鋌而走險。

然而,最近有一個消息足夠讓消費者振奮。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中,已經引入了對質量缺陷食品進行「十倍價款賠償」的法條。相對於消法中的兩倍返還,這顯然又進了一步。

也有人提出,在即將制定的民法典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才更有利於這一制度的實施。

值得期待的是,我國學者目前已起草了兩個版本的《民法典·侵權行為法編草案建議稿》,其中都引入了懲罰性賠償。版本一規定:故意侵害他人生命、身體、人身自由、健康或具有感情意義財產的,法院得在賠償損害之外判決加害人支付不超過賠償金3倍的懲罰性賠償金。版本二規定:因生產者、銷售者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請求生產者、銷售者給予雙倍價金的賠償。

然而,這樣的規定在適用條件和懲罰額度上與英美法系中的懲罰性賠償力度相比,仍如同隔靴搔癢。

為什麼近年來,假冒偽劣食品和有毒食品案例層出不窮,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賠償機制上的震懾力不足。消費者和受害人的維權成本很高,司法實踐中一般只判決賠償實際損失,不考慮受害者耗費的時間、精力等成本。由於缺乏懲罰性賠償,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很低,補償性賠償的標准遠遠不足以抵禦其為逐利而制售不安全食品,有問題的產品的貪婪。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才能保護守法企業的公平競爭。也只有對訴訟的恐懼才能令製造商們重視產品質量,更不會為小利而冒大險

Ⅱ 依法治國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依法行政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年版。
2、羅豪才、湛中樂:《行政法回學》,北京大學出答版社2012年版。
3、孟鴻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張步洪:《中國行政法學前沿問題報告》,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李貴顯、陳福信、張德信:《公共行政概論》,北京新魏出版社2002年版。
7、《社會主義法制理論讀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2014年版,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9、《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4年10月。

Ⅲ 論文小額訴訟程序的法律價值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訴訟」一詞,在外國有多種詞語表達方式,如拉丁文的processus,英文的process、procere、proceedings、suit、lawsuit,德文的prozess等,其最初的含義是發展和向前推進的意思,用在法律上,也就是指一個案件的發展過程。又特指法院主持下按照法定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
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的形式解決糾紛。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爭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二審終審制,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如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Ⅳ 法學民訴論文

寫論文的時候 應該時刻關注論文的重心;
寫論文的時候,有時會覺得是不是版這個也要權加進去,那個也要放進去,覺得什麼東西都有必要介紹一下,我們論文的重點一定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前面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研究工作做鋪墊,點到即可,不需要全面展開介紹,如果覺得需要介紹的話,可以通過標注參考文獻的方式,千萬不要放錯重心。

Ⅳ 急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論文參考文獻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三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的警種之一。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務是通過行使職權,預防、制止和懲治妨礙審判活動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審判秩序,保障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近年來,由於審判任務日益繁重,司法警察現有警力已不能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探索改革現行的司法警察管理體制,充實警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行法警管理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新法警「進口」不暢,老法警「出口」不通。

從目前的政策看,已暫停從社會和機關內部招考法警。從法警工作特點看,35歲以後,一般就難以適應法警工作(法警領導幹部和少量骨幹除外),需要轉崗。但由於審判崗位要求高,後勤崗位有限,且要精簡,故難以安排。一般情況下,干法警工作干至年老,干至退休。

(二)年齡偏大,隊伍老化的狀況日趨嚴重。

從年齡結構看,一些法院法警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上,年齡偏大,難以適應法警工作對抗性、靈活性和機動性較強的工作特點,影響戰鬥力和工作效率。

(三)職數滿待遇差,缺乏激勵機制。

法警的職級晉升與行政幹部一樣,按法院總人數確定比例。絕大多數法院科級非領導職數已基本占滿,部分法院甚至超職數,難以晉升。許多40歲左右的法警還是科員級,與審判人員相比,缺乏激勵機制,待遇較差,影響隊伍的積極性。

(四)警力不足,難以適應審判工作需要。

按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按法院總人數的12%配備法警,法警押解人犯按2:1押解。事實上一些法院法警的人數沒有達到此要求,難以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

二、司法法警實行聘任制是解決警力不足的主要辦法

(一)關於聘任制的依據和原則

法警實行聘任制改革的依據是最高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中關於「探索改革司法警察任用制度,試行部分司法警察聘用制,理順司法警察的進出渠道」的要求。實施此項改革,應當遵循的原則是:

1、擇優原則

要通過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改革措施,選擇優秀人員充實法警隊伍。

2、「進出口」暢通原則

法警隊伍必須年輕化、專業化,保持進出口暢通,充滿生機和活力。

3、專業法警與聘任法警相結合原則

從法警工作的特殊性、穩定性、專業性的角度出發,應保留法警隊伍中的領導幹部和主要骨幹力量,不能全員聘任。

(二)關於聘任製法警的基本來源

根據司法警察工作性質和特點的要求,為保證聘任人員具有較高質量,從應屆高等院校畢業生、軍隊和武警退役軍人中聘用。同等條件下,公安、政法院校的畢業生及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優先聘用。

(三)關於聘任法警工作應參照的主要內容

1、基本條件: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2)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品行端正,沒有受過黨、政紀處分,志願從事法警工作;

(3)年齡在25周歲以下;

(4)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

(5)身體健康,五官端正,男性身高在1.70米以上,女性身高1.60米,雙眼裸視為1.0以上,無殘疾。

2、主要職責:

(1)警衛法庭,維護審判秩序;

(2)值庭時負責傳帶證人、鑒定人,傳遞證據材料;

(3)送達法律文書;

(4)執行傳喚、拘傳、拘留;

(5)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和罪犯;

(6)參與訴訟保全和生效裁判的強制執行活動;

(7)其他相關工作任務。

3、任職要求:

(1)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忠於職守,履行職責,公正廉潔,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

(2)努力學習政治、業務知識,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

(3)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現代科學手段,拓展知識面,加強個人修養;

(4)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備良好的工作作風,一切行動聽指揮,機智靈活,勇敢果斷;

(5)認真遵守法院的各項紀律和規章制度,嚴格保守審判工作秘密;

(6)堅持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隱瞞或歪曲事實真相,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7)儀表端莊,禮貌待人,維護法院形象;

(8)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因私外出不得著法警制服。

4、聘任

聘任制司法警察聘任期為三年,年齡達到35歲一般不再續聘。

聘用程序是:

(1)各法院根據審判活動開展情況、發展趨勢提出當年需求額。數量不超過各法院法警編制總數的70%;

(2)市高院對擬聘用人員統一進行考試和心理測試;

(3)由聘用法院進行面試、政審、體能測試和體檢,符合條件者,擇優聘用為法警。

(4)市高級法院組織各法院與與被聘用人員簽訂勞務合同。

(5)聘用司法警察必須經高級法院司法警察總隊,依照《人民法院訓練大綱》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

5、解聘

除聘任合同期滿解聘外,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即時解聘。

(1)不能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按照工作要求履行職責,沒有正當理由未完成任務的;

(2)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難以勝任本職工作的;

(3)工作責任心不強,在工作中出現嚴重失誤的;

(4)沒有上進心,不努力學習政治、業務和科學文化知識,工作沒有主動性,消極怠工,不服從管理的;

(5)執行任務時不聽從指揮,頂撞領導,冒險蠻干使工作造成被動的;

(6)鬧無原則糾紛,打架、罵人情節嚴重的;

(7)工作時間和執行任務中酗酒的;

(8)有其他不適合法警工作和違法違紀行為的。

有下列行為解聘後,視情節追究責任:

(1)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

(2)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

(3)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

(4)工作中毆打他人或唆使他人打人;

(5)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

三、對聘用法警的管理及要求

(一)法院對聘任制司法警察有工作上的指揮權、使用權和管理權並實施考核;

(二)由高級法院根據各法院需要情況將聘用法警編入各法院法警隊,執行法警任務,履行法警職責。但聘用人員不得擔任法警隊的領導職務;

(三)聘用制司法警察參加法院黨、團組織活動;

(四)聘用製法警的警服由高級法院按規定配發,執行公務時必須著裝。

(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的有關規定,對聘用司法警察評定警銜。

(六)聘用製法警的工資福待遇,按照國家公務員的職級序列和警銜補貼的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按照有關規定,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包括養老、醫療、失業。

(七)聘用製法警因公致殘或犧牲的,人民法院參照有關規定辦理評殘和撫恤。

熱點內容
學生輟學家長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1 15:54:32 瀏覽:214
法官的有誰 發布:2025-09-21 15:49:11 瀏覽:754
法治考評工作 發布:2025-09-21 15:28:45 瀏覽:177
唐山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21 15:28:38 瀏覽:59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 發布:2025-09-21 15:27:49 瀏覽:287
廢除原鐵道部規章 發布:2025-09-21 15:26:08 瀏覽:148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 發布:2025-09-21 15:11:50 瀏覽:243
離婚案件中送貨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1 15:10:20 瀏覽:876
對立法新 發布:2025-09-21 14:56:03 瀏覽:388
司法行政中國夢 發布:2025-09-21 14:54:29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