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視同繳費年限
A. 認定視同繳費年限應該是哪個部門
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由單位初步認定之後報到社會保險機構,拿出審核意見,最後由勞動主管部門批准。
B. 1980年至1990年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工作。之後辭職,這段時間算視同繳費年限嗎
養老金交納大概是從92,93年開始的,勞動法是1995年實施的,如果你沒繳納養老金,就無法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工齡。
C. 視同繳費年限由誰來認定
您好?首先祝您在外平安順利!你想知道視同繳費是誰來決定的對吧?養老金在繳納過程中一般經常會出現視同繳費這一概念,真正的視同繳費的決定權是勞動法和勞動局關於養老金征繳年限認定的通知,也不是哪一個部門那一個地區無說的算,這是全國勞動部門共同遵守的規定!
D. 新的《勞動法》中工作年限如何計算
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計算。在計算退職金、退休金時,按周年計算後剩餘的月數,超過六個月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和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年計算。工作人員在試用期間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工作年限。
如果是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的之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也就是一年四個月都算入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如果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合同並獲得經濟賠償的,重新計算工作年限。兩個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看是否是由於個人的原因。
一年又四個月、一年又六個月、兩年都屬於滿一年不滿十年的,年休假5天。
工作人員受過開除處分或刑事處分的,應當從重新參加工作之日起計算工作年限;但情節較輕,並且經過任免機關批準的,其受處分以前工作的時間,也可以合並計算工作年限。
(4)勞動法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九條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連續工作滿10年的起始時間,應當自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計算,包括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單位已經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新用人單位在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計算支付經濟補償的工作年限時,不再計算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
E. 視同繳費年限不夠,是否能一次性補齊十五年
您好!只要符合提前退休的政策,不管在什麼企業,都可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一、2014年退休政策正常退休的條件有哪些男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以上的。 2014年退休政策國有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後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認定? 國有企業(含縣以上大集體企業、下同)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後,其以前按國家規定可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在按下列補費後可視同繳費年限:其中,對1986年10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現為國有企業勞動合同制身份的人員,必須從1986年10月1日起按勞動合同制工人繳費比例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含利息,國家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原固定職工及復轉退伍軍人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另有規定者,可從其規定,下同);對1986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必須從參加工作時按規定的比例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此前勞動合同制工人已按過去有關文件規定作過一次性處理的,不再重新處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招用的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後,其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可比照辦理。二、小集體企業職工及臨時工達到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應如何處理新勞險(2000)46號文件規定,城鎮小集體企業職工的退休條件應以繳費年限為主。職工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及其以上的,應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原則上應根據其繳費長短,按自治區有關規定作一次性處理。但對1989年底以前參加工作,實際繳費年限滿10年以上(不含補繳年限),可允許其按本人退休當年的繳費基數和比例(企業和個人繳費比例之和)補足15年(但不得超過15年)繳費後,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單位和個人不願補繳的,應作一次性處理,並解除保險關系。國有企業在《勞動法》實施前,(1995年1月1日前)招用的臨時工,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及以上的,辦理正常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原則應根據繳費年限長短,按自治區有關規定,做一次性處理。但對其中繳費年限滿10年以上,連續工齡滿15年以上的,可允許其按本人退休當年的繳費基數和比例補足15年(但不得超過15年),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單位和個人不願補繳的,應做一次性處理,並解除養老保險關系。
F. 被「除名」人員的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計算
凡是開除、判刑、自動離職的人員,其所有視同工齡清零。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內實際繳費年限之容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6)勞動法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職工個人必須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若是非足額繳納,欠繳年限暫時不能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待職工補齊欠繳本金和利息後方能計算。
根據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G. 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認定
視同繳費年限認定條件有三條:必須參加了養老保險;必須是原國有縣以上集體所有制單位的原幹部和固定職工;原工作時間必須符合國家計算連續工齡的政策規定。
新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統籌單位的人員,必須參加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原在其他社會保險機構歷年繳納的養老保險基金必須轉入機關社保公司,並按規定繼續繳費,其前後繳費年限可一並計。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7)勞動法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H. 95年離開原單位是否視同繳費年限
原某企業職工,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停薪留職外出做生意。停薪留職期滿,單位多次通知其回單位上班,她一律採取不理睬的態度,在單位幹部職工中造成了極壞影響。五年多後,單位依據該職工未具備任何請假手續離開企業曠工長達五年之久的事實,為嚴肅企業勞動紀律,維護企業生產的正常秩序,根據《勞動法》第三章二十五條二款、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三章十八條和企業《廠紀廠規》第四章二十四條規定,經職代會研究決定,對該職工給予除名處理。 該職工被除名後,繼續以個體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至達到個體參保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時,到社保局申請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審批手續,被告之被除名前未參保繳費期間的連續工齡不能作為視同繳費年限。社保局的同志告訴他,根據《勞動保障部辦公廳對「關於除名職工重新參加工作後工齡計算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5]104號)和《四川省勞動廳轉發〈勞動保障部辦公廳對「關於除名職工重新參加工作後工齡計算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的通知》(川勞險[1995]38號)規定:「應以各地實行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作為除名職工計算連續工齡的起始時間。」將兩個文件結合起來執行,即除名職工計算連續工齡的起始時間為當地實行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被除名職工在此期間繳納了養老保險費的,應當計算為繳費年限;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不能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被除名職工在當地實行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之前的連續工齡不能視同繳費年限。
I. 企業單位主動辭職人員視同繳費年限能算嗎
能算。視同繳費年限是勞動法實行以前勞動者的工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