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被告追加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被告追加當事人

發布時間: 2021-03-14 12:12:48

㈠ 民事訴訟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內。"被告容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㈡ 民事訴訟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從我國相關法來律規定以及司法實源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㈢ 民事訴訟中作為被告能否申請追加新的被告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內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容。"被告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㈣ 民事訴訟的被告能否申請變更或追加當事人

在民事審判的實踐中,經常發生原告起訴的被告不是對訴訟請求承擔責任的人,而被告要求法院變更、追加當事人的問題(比如說民工追討工資案件,原告應起訴公司,卻錯將工頭作為被告,被告答辯要求法院追加公司或變更公司為被告)。對此問題實踐中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不同意被告變更、追加當事人,以當事人不適格,簡單的以裁定駁回或判決駁回結案,讓原告另行起訴;第二種意見是同意被告變更、追加當事人,便利當事人訴訟;第三種意見是通過審判人員行使釋明權,讓原告同意變更、追加被告,繼續訴訟。
第一種意見認為: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九十條的規定:「起訴或者應訴的人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參加訴訟,更換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已經廢除,不能適用。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更換當事人,所以不能同意被告變更、追加當事人。其具體理由是:
一、當事人的更換有悖於「無訴即無審判」的訴訟原理。
二、同意更換當事人是對原告的偏袒,容易造成原告的濫訴。
三、更換當事人不利法院公正審判。同意被告變更、追加當事人,違背民事訴訟法「無訴即無審判」的訴訟原理,有違法官居中裁判的司法理念,職權主義色彩太濃,。
第二種意見認為:法院應該同意更換當事人,其理由是在民事訴訟中,法院並不是完全不作任何調查,只管坐堂問案的「中立者」。在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下,法官對當事人是否適格,在對方當事人提出抗辯時,法官有權變更當事人。法律上的依據有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三種意見認為:第一種意見不同意被告在答辯中申請更換當事人,僅以當事人不適格為由,裁定駁回或判決駁回,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的「兩便原則」,不利於民事訴訟制度作用的發揮,增加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給當事人訴訟帶來不便,與司法為民的方針背道而馳。第二種意見雖有合理之處,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遇到難題,筆者在辦理一起雇員損害賠償糾紛再審案時,原審原告以法院追加被告未經其同意為由提起再審,原審依據被告某單位的申請追加實際車主為被告,實體處理沒有問題,可實際車主沒有履行能力,原審原告堅持要求再審改判,法院再審改判:駁回其訴訟請求,原審原告還沒有意見,原來原審原告准備以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起訴另一方的車主。法院依職權變更當事人本身也於法無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沒有處理好當事人意志的關系,強調法院審查,忽視原告的意志,造成實踐的尷尬。探尋刪除《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九十條的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培訓班編寫的《民事訴訟法講座》,當時最高法院的民一庭庭長唐得華解釋是「因為實踐證明,更換當事人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更換與否,應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不應由法院依職權更換,這才符合民事訴訟的基本特徵。」所以贊成或反對變更當事人都不正確,應當在當事人提出變更或追加申請後,由審判人員向原告行使釋明權,徵求原告是否同意變更、追加被告,原告同意的,變更、追加被告後,繼續訴訟。原告不同意的,則裁定駁回起訴。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法律上的依據是《法官行為規范》第四十六條(三)項規定:「追加、變更當事人的,寫明追加、變更當事人的時間、理由等情況。」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
結論:民事訴訟的被告可以申請變更、追加當事人,但是應徵求原告的意見,原告同意的,變更、追加被告後,繼續訴訟;原告不同意的,則裁定駁回起訴。

㈤ 民事訴訟中被追加的被告有什麼權力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專請追加被屬告。"被告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㈥ 實務探討:民事訴訟中,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嗎

在民事訴訟中來,原告源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告。"被告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㈦ 民事訴訟,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嗎

可以,抄民事訴訟,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或者申請追加第三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七條規定:「必須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

拓展資料:

依法被追加的當事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對已經參與訴訟的當事人訴爭的標的具有獨立的請求權;

對已進行的本訴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

對已參與訴訟的當事人的訴訟標的既不享有獨立的請求權,也不與本訴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而僅僅與案件處理的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本院依法追加你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是什麼意思

共同進行訴訟的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通知其參加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8)民事訴訟法被告追加當事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相關要求:

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2、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㈨ 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㈩ 追加被告的申請,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版作為追加當事權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報名2016 發布:2025-09-21 06:23:44 瀏覽:84
合同法誠實信用論述題 發布:2025-09-21 06:20:13 瀏覽:491
百仟律師函 發布:2025-09-21 06:18:37 瀏覽:70
立法的英語 發布:2025-09-21 05:59:28 瀏覽:513
賀州司法所 發布:2025-09-21 05:39:23 瀏覽:835
上海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方向 發布:2025-09-21 05:38:09 瀏覽:290
徐州節水條例 發布:2025-09-21 05:38:03 瀏覽:364
今年的婚姻法 發布:2025-09-21 05:35:49 瀏覽:962
道德經4章 發布:2025-09-21 05:35:06 瀏覽:421
美國法官結案陳詞 發布:2025-09-21 05:23:00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