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對庭前會議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對庭前會議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3-14 15:38:58

『壹』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自2015年2月4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版>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五權條規定: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庭前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內容:

(一)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

(二)審查處理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申請和提出的反訴,以及第三人提出的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

(三)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調查收集證據,委託鑒定,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進行勘驗,進行證據保全;

(四)組織交換證據;

(五)歸納爭議焦點;

(六)進行調解。

(1)刑事訴訟法對庭前會議的規定擴展閱讀:

庭前會議對我國刑事訴訟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庭前會議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新《刑事訴訟法》明確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權」,庭前會議程序的設置,更是對這一規定的充分體現。

第二,庭前會議有利於實現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優先於實體公正是當前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

第三,庭前會議能有效提高訴訟效率。

第四,庭前會議能有效提升公訴質效。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法院網— 法院召集庭前會議時可以包括哪些內容?

『貳』 庭前會議不是說,可以召集當事人的嗎 那刑訴106條規定的當事人里包括被告人,為什麼不可以參加庭前

可以看下最高檢的一篇文章

網頁鏈接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規定,包括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一般理解,其中的當事人應當包括被告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第2款規定,召開庭前會議,根據案件情況,可以通知被告人參加。與此相關,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也有持與司法解釋相同的觀點,認為庭前會議,不以被告人參加為必要。筆者認為,被告人參加庭前會議是其訴訟權利,應予保障。

『叄』 刑事辯護中,庭前會議應該怎麼開

  • 庭前會議應該怎麼開?辯護律師應該怎麼做?律師在庭前會議上跟在正式庭審中的表現,應該有哪些不同?

  • 昨天,我在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參加庭前會議。這是一起正廳級幹部被控受賄案,也是江蘇省檢察院反貪局偵辦的最後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也許是格外重視的緣故,這個庭前會議召開的非常規范。

  • 自2012年刑訴法增設庭前會議程序至今,已經六年過去了。但各地法院對這項程序的理解仍存在很大差異,甚至不少法院不能駕馭庭前會議和正式庭審的區別,導致庭前會議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不少律師缺乏必要的策略和技巧,急不可耐的在庭前會議上把自己的辯護觀點悉數倒出。

  • 其實,庭前會議既非必須召開,亦非為了替代庭審。庭前會議主要是為了在一些復雜案件中,解決管轄、迴避、排非、調取證據、重新鑒定、鑒定人或證人出庭等程序性事項,歸納總結控辯雙方在證據、事實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爭議,並就庭審方式進行溝通和安排。

  • 也即,庭前會議是為庭審服務的,是為了庭審更加高效、緊湊、更具有針對性和連續性。在庭前會議上進行詳細的舉證質證或者法庭辯論都是不妥的,這些工作都應當留待庭審。

  • 對於辯護律師而言,所有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事項,最好都要在庭前會議上提出來。但對於證據的質證意見和辯護觀點,則要清楚表明自己的態度,觀點點到即可,不必詳加闡述。否則可能會失掉戰機,讓自己在庭審中陷入被動。

『肆』 刑式訴訟程序中,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的條件不包括

您好,法律只規定了包括哪些情況,不屬於這些情況的都不會召開庭前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規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二)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三)社會影響重大的;(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4條規定:
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

證據材料較多,案情疑難復雜的案件。
如:涉及多個罪名、多起事實或者多名被告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經濟犯罪案件等,庭審的事實、證據調查工作量較大,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整理事實、證據爭點。通過庭前會議有效區分存在爭議和無爭議的事實、證據,能夠確保庭審更具針對性,大幅度提高庭審效率。

社會影響重大,輿論廣泛關注的案件。
一些案件事實並不復雜,當事人爭議也不大,但案件本身由於當事人身份、案件後果等因素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此類案件通常需要制定周密的庭審預案,因此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就相關問題聽取相關當事人等的意見,確保庭審順利進行,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同時充分發揮庭審的法制宣傳教育功能。

對事實證據存在較大爭議的案件。
此類案件召開庭前會議,一方面可以聽取控辯雙方對事實證據的意見,整理案件爭議焦點,另一方面控辯雙方經過庭前會議初次交鋒,互相明了對方觀點,也能在庭前會議後為庭審辯論做好充分准備,實現控辯雙方平等、有效對抗,有利於提高庭審質量。

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案件。
《庭前會議規程》列舉了對案件管轄提出異議,申請有關人員迴避等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情形。如果控辯雙方對上述事項存在較大爭議並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可召開庭前會議,在庭前妥善解決爭議,避免庭審被迫中斷。

『伍』 庭前會議的適用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3條規定:
「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可以召開庭前會議:(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的;(二)證據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三)社會影響重大的;(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84條規定:
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

『陸』 《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就庭前會議程序做出了怎樣的制度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召開庭前會議,審判人員可以就下列問題向控辯雙方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一)是否對案件管轄有異議;
(二)是否申請有關人員迴避;
(三)是否申請調取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但未隨案移送的證明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
(四)是否提供新的證據;
(五)是否對出庭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有異議;
(六)是否申請排除非法證據;
(七)是否申請不公開審理;
(八)與審判相關的其他問題。
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證據材料有無異議,對有異議的證據,應當在庭審時重點調查;無異議的,庭審時舉證、質證可以簡化。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可以調解。
庭前會議情況應當製作筆錄。

『柒』 庭前會議的法律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2年3月14日通過,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2款規定: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由此構建了中國特色的庭前會議程序雛形。

『捌』 刑事訴訟庭前會議到法庭審判要幾天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 1 、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 2 、對於直接受理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3 、對於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偵查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並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 、對於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於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和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5 、對於監獄、看守所等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6 、對於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7 、對於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 二 ) 人民檢察院職能部門主要職責  人民檢察院按照法律規定和業務分工設置內部機構,分別承辦偵查、偵查監督、審查起訴等業務。 1 、控告申訴部門、舉報中心 承辦受理、接待報案、控告和舉報,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撤銷案件及其他處理決定的申訴;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受理人民檢察院負有賠償義務的刑事賠償案件等工作。 2 、反貪污賄賂部門  承辦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 3 、瀆職侵權檢察部門  承辦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證、破壞選舉等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 4 、偵查監督部門  承辦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逮捕,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延長,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的及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等工作。 5 、公訴部門  承辦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移送起訴或不起訴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或不起訴,出席法庭支持公訴,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督,對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等工作。 6 、監所檢察部門  承辦對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和監管活動進行監督,直接立案偵查虐待被監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員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和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案,對監外執行的罪犯和勞教人員又犯罪案件審查批捕、起訴等工作。 7 、民事行政檢察部門  承辦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 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訴等工作。 8 、檢察技術部門  承辦對有關案件的現場進行勘驗,收集、固定和提取與案件有關的痕跡物證並進行科學鑒定,對有關業務部門辦理案件中的涉及技術性問題的證據進行審查或鑒定等工作。 9 、政治、紀檢部門  承辦受理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檢察人員利用職權進行違法辦案、越權辦案、刑訊逼供、吃請受賄等違法違紀行為的舉報和控告,並進行查處等工作。

熱點內容
白條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1 03:58:14 瀏覽:371
新婚姻法通姦罪 發布:2025-09-21 03:55:37 瀏覽:10
守望道德作 發布:2025-09-21 03:51:53 瀏覽:234
經濟法限制行為能力人 發布:2025-09-21 03:43:34 瀏覽:37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92條 發布:2025-09-21 03:41:08 瀏覽:206
道德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1 03:35:56 瀏覽:459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的義務 發布:2025-09-21 03:35:12 瀏覽:623
東城司法部 發布:2025-09-21 03:25:13 瀏覽:794
道德綁架老闆 發布:2025-09-21 03:22:55 瀏覽:279
行政法的簡答題 發布:2025-09-21 02:58:34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