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中的申訴

行政訴訟法中的申訴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41:06

㈠ 行政訴訟一審二審不服之後,還可以採取什麼方法和渠道申訴

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對法院終審裁判認為有錯誤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但你要內有足夠的新證據來容支持你的申訴。
相關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㈡ 行政案件判決後,法律規定到檢察院申訴的法律時效是多少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內律效力的判決、裁容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決定是否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六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㈢ 申訴與復議

申訴 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
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復議 是行政系統內部的行政救濟措施,內部監督的一種,只限於行政系
統內部。而申訴不是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是一種廣義的制度,
范圍更廣!

如何協調申訴程序與現有的復議程序和訴訟程序的關系。尤其是由於行政復議法與行政訴訟法對於某些時限的規定非常嚴格,國務院的行政法規不得突破或修改,因此給信息委員會的申訴機制設計帶來許多困難。我們認為,在充分認識信息委員會申訴機制重要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以三種模式處理它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關系。需要預先說明的是,申訴決定在所有模式下均是一種不具法律執行力的咨詢性決定,並且給定了所有的申訴程序均能在一個月內完成的前提。
第一、三種救濟渠道並列,當事人選擇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當事人只要不服政府機關執行本條例的決定,可以選擇三種救濟模式中的任何一種。這種模式下,有三種可能的結果:A、如果當事人首先選擇復議,則因為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不服復議的起訴期間只有15日(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實質上使得當事人不可能在訴訟之前再尋求申訴途徑。也就是說,當事人選擇復議,意味著自動放棄申訴機制。B、如果當事人首先選擇申訴,根據行政復議法第9條與行政訴訟法第39條規定的時限,申訴程序完成後當事人仍然有足夠的時間尋求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當然,當事人也可以放棄申請復議的權利,在申訴程序之後直接提起行政訴訟。C、當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訴訟。這種處理模式的好處是申訴程序與現行法律規定沒有實質性的沖突,容易設計,並且,模式的選擇是當事人自由意志的結果。主要缺陷是在第二種結果下,如果經過申訴以後再申請復議,從理論上說有些不合理,是從准司法程序回到行政程序,會過於繁瑣。對於這種結果,作為行政法規,本條例也不能限制當事人的復議申請權。另一個缺陷是在第三種結果下,設立申訴程序的初衷無法實現,爭議未窮盡救濟渠道便涌到法院,使法院承受過大的壓力。
第二、復議、申訴程序前置,當事人從中選擇。這種模式下,當事人不服政府機關執行本條例的決定,必須首先選擇復議或申訴程序,然後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這種模式可以避免出現第一種模式下的第三種結果,減輕法院的負擔。並且,隨著申訴機製作用的發揮,會逐步替代行政復議機制,使申訴機制越來越具有獨立裁判所的雛形。當然,這種也仍然無法解決第一種模式下第二種結果所帶來的困難。這種模式的設計在法律上也不存在任何障礙。
第三、復議前置,申訴由當事人選擇。這種模式之下,實現了從行政到准司法再到司法的層次遞進,申訴是行政復議之後,行政訴訟之前的一個選擇性、咨詢性的救濟程序。對政府機關的決定有異議首先必須起出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信息委員會提出申訴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向信息委員會提出申訴的,信息委員會的意見是咨詢性的意見。如果對信息委員會提出的建議,申請人不滿意或者政府機關不執行的,則申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這種模式的最大好處在於實現了救濟渠道的正向推進,但最大的障礙在於行政訴訟法第38條規定的不服復議提起訴訟的15天期間。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復議之後選擇申訴,必然造成起訴期間的耽誤,失去提起訴訟的權利。要解決這個法律障礙,除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第38條之外,另一條途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將申訴程序作為行政訴訟法第40條所規定的"其他特殊情況"予以明確,保證當事人經過申訴以後仍然享有提起訴訟的權利。

㈣ 行政再審申訴狀是什麼

現實困惑

讓我們接著上一節「行政上訴狀」中的案例進行闡述。某醫院提起上訴後,二審法院經審理維持了一審判決,某醫院仍不服,准備提起申訴。那麼,某醫院應如何書寫行政再審申訴狀呢?

律師答疑

行政再審申訴狀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一種法律文書。行政再審申訴狀一般包括的內容為:(1)首部:標題寫「行政再審申訴狀」。申訴人基本情況:申訴人是公民的,應當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等。如果申訴人是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的,應寫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別、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其與申訴人的關系。申訴人是法人、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其名稱、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電話。(2)案由:寫明申訴人對哪個法院的什麼裁判提出申訴。(3)請求事項:提出請求法院撤銷、變更原審裁判,進行再審,以糾正原審裁判不當。(4)申訴事實和理由:寫明客觀事實、列出證據、針對原判認定事實的錯誤情形提出申辯。緊扣原審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的錯誤,進行辯駁論證和糾正。(5)尾部及附項:致送人民法院名稱;申請人簽名,申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加蓋單位公章,並由其法定代表人簽名;註明申請日期;附項附上相關證據及材料。

本案中,某醫院在書寫行政申訴狀時,可以參考如下格式:

行政申訴狀

申訴人:××醫院,住所地×縣×街××號。法定代表人:徐某,職務:院長。電話:×××××××

申訴人因某工商局行政處罰糾紛一案,不服×市中級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號的判決,依法提出申訴。

請求事項:

1.撤銷原審判決,依法重新審理;2.撤銷某工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

事實與理由:

××年××月××日,被申訴人以申訴人在城市晚報所作醫療廣告系虛假宣傳,損害消費者的權益為由,認定申訴人所作的廣告內容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關於「廣告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申訴人作出「罰款10000元」的處罰。同時,被申訴人認為申訴人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發布該醫療廣告,違反了《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根據《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對申訴人作出罰款10000元的處罰。申訴人認為被申訴人的做法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

但某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申訴人的行政處罰決定並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罰」,對被申訴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未予以撤銷。申訴人認為一審判決在判斷此事上存在嚴重錯誤,向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經審理,某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申訴人不服,特提出申訴,請求重新審理,依法改判,撤銷被申訴人的行政處罰決定。

此致

××省高級人民法院

申訴人:××醫院

法定代表人:徐某

××年××月××日

附:原審判決書一份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法理薈萃

行政再審申訴狀不受時間限制,接受申訴狀的機關是原審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人不服原審法院的裁判,其申訴理由必須針對原判認定的事實和結論,將自己不服判的論點明確寫出。還應在擺出不服原判的論點後,充分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說理、反駁及論證。此外,論點與論據要一致,原因和結果、前提和結論要吻合。

㈤ 行政訴訟,不服二審裁定如何依據法律條文去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九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你可以在二審判決後再次上訴,
行政訴訟二審判決申請再審,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再審條件的,可以由本級法院進行再審,也可以指令下級法院進行再審。這里被指令的下級法院包括作出二審判決的人民法院。

㈥ 對行政訴訟終審判決不服,怎樣進行申訴與抗訴該先申訴還是要先抗訴若是先抗訴後是否還可以申

1、如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如人民法院駁回申請再審,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節審判監督程序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九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㈦ 行政訴訟法申訴要符合哪些情形

參照: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源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
第九條對終審行政裁判的申訴,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再審:
(一)依法應當受理而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
(二)有新的證據可能改變原裁判的;
(三)主要證據不充分或不具有證明力的;
(四)原裁判的主要事實依據被依法變更或撤銷的;
(五)引用法律條文錯誤或者適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
(六)違反法律關於溯及力規定的;
(七)行政賠償調解協議違反自願原則,內容違反法律或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八)審判程序不合法,影響案件公正裁判的;
(九)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索賄受賄、徇私舞弊並導致枉法裁判的。

㈧ 行政訴訟與行政申訴的區別是什麼

申訴是部門內部人員對內部行政行為的救濟,比如,對單位的處分不服的可以申訴。訴訟是對行政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就是民告官
1班26號

㈨ 行政訴訟中的再審,當事人向誰提出申訴的申請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㈩ 關於行政訴訟上訴後的申述疑問

當事人自己的申訴申請並不必然導致行政訴訟再審的產生,申請遞交之後需要經過法院的批准決定,如認為確有必要可以開始再審。《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最高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七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後,經審查,符合再審條件的,應當立案並及時通知各方當事人;不符合再審條件的,予以駁回。
對於申訴的遞交法院問題要看你原來案件的審判法院級別,以及你是對一審判決不服還是二審判決不服提起的再審申請。如果是對生效的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再申請再審,對於再審的結果不服仍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其程序與普通的二審程序相似。如果本身向中院提起的再審申請已經是針對生效的二審判決的話,再審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出。
不知道這樣說你明白了沒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經濟法限制行為能力人 發布:2025-09-21 03:43:34 瀏覽:37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92條 發布:2025-09-21 03:41:08 瀏覽:206
道德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1 03:35:56 瀏覽:459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的義務 發布:2025-09-21 03:35:12 瀏覽:623
東城司法部 發布:2025-09-21 03:25:13 瀏覽:794
道德綁架老闆 發布:2025-09-21 03:22:55 瀏覽:279
行政法的簡答題 發布:2025-09-21 02:58:34 瀏覽:439
公司法思維導圖 發布:2025-09-21 02:58:02 瀏覽:445
秀嶼法院院長 發布:2025-09-21 02:52:22 瀏覽:431
萊州刑事律師 發布:2025-09-21 02:49:12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