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扣崗位津貼違反哪條勞動法
⑴ 扣津貼違反勞動法嗎
津貼屬於工資,扣津貼就屬於扣工資,屬於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回動監察大隊投訴答、舉報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四條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十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⑵ 服裝行業中員工在上班途中被撞,無法上班,公司扣補貼算違反勞動法嗎∴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為什麼被撞?員工是否負主要責任?是否可以認定工傷?補貼是什麼性質的補貼?出勤補貼還是崗位補貼?.......
如果認定為工傷,工傷期間,享受原崗位待遇,是不可以扣崗位補貼的,但是與出勤相關的補貼是可以扣的。
⑶ 勞動法有規定扣工資連崗位津貼一起扣嗎
你好!
勞動法規定是不得隨意剋扣工資的。績效和崗位津貼為固定福利是可以一起計算的。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⑷ 企業剋扣員工工資違反哪些法律
為維護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規范用人單位的工資支付行為。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1、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2、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3、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第六條也作出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之一的,應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
1、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2、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3、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4、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按有關規定執行。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三條也規定:用人單位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支付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國家對用人單位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行為的行政處罰規定已相當明確,但用人單位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事情還是屢有發生。面對各種形式的侵權行為,勞動者該怎樣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九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也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即:勞動爭議的申訴時限為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所謂「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對於超過申訴時限的仲裁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不予受理,對由於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超過申請仲裁時效的情況可以除外,但是當事人必須能提供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申請仲裁時效的證明。現實中就有許多人在發現被侵權時,往往由於出於單位壓力或自身的顧慮等種種原因未有及時申訴,等到再想申訴時,卻已超過申訴期限,形成有冤無處申結果。
因此,在當你、我、他發現本人合法權益被侵害時,一定要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再造成有理無處訴的結果。
⑸ 任意剋扣工人獎金違反勞動法第幾條
任意剋扣工人獎金違反了勞動法第五十條,應按勞動法第九十一條處罰。
根據《勞動法》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獎金屬工資范圍)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5)剋扣崗位津貼違反哪條勞動法擴展閱讀:
任意剋扣工人工資獎金現象的對策:
1、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小立法」,就剋扣工人工資獎金這種行為制定一個懲處的標准和辦法。可以根據剋扣數額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作為處理輕重的主要依據。要實行「雙向處理」。
不僅要處理基層違規的管理人員,更要重懲那些吃拿卡要者。吃了的要吐出,拿了的要退回,經濟上重罰,處分上從重,犯了罪的要堅決移送相關部門處理。
2、採取預防性的經濟措施。一是建立區隊管理人員保證金制度。企業按月從區隊管理人員的工資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為之開設的保證金帳戶,同時企業從經營收入中撥出一定數額的款項存入其保證金帳戶。
3、採取懲罰性的經濟措施。凡有剋扣行為,堅決予以經濟制裁,使其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凡是把剋扣的工資用於貪污私分、吃喝送禮、侵佔揮霍的要徹底追繳,按剋扣工資數額的一定比例進行罰款,使其經濟上占不了便宜;還要讓違紀者承擔全部查處費用。
⑹ 公司減員工職務津貼,崗位補貼違反勞動法嗎
減低工資須協商一致 單方面不行 但員工都是弱勢 維權不太好辦的
⑺ 哪些扣工資情況會違反最新勞動法,可以直接索要補償
有的公司還在秉承一些老舊的管理手段來讓員工乖乖聽話,比如扣工資,但你知道嗎,扣員工工資不是不可以,但要在勞動法規定的范圍內。勞動法規定:稅收、社保和法院判決的代扣項目如撫養費,公司是可以從員工的工資裡面扣除的;另外,員工直接造成公司的經濟損失或者違反了公司依法制訂的規章制度,公司也可以直接從員工工資里扣除。但是,如果公司因這些項事由扣員工工資,是不合法的。也就是說員工出現下列事項,公司不能剋扣員工工資,若發生,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將公司訴上法庭。
那怎麼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呢?一方面是考慮員工的離職原因,另一方面是考慮「未提前一個月通知「這件事對工作的影響。如果員工不是主觀原因,而且對工作影響可控,應該允許員工離職;如果員工是主觀原因,比如跳槽,而且確對工作有較大影響,公司可要求員工延長「擬離職日期」至滿足提前一個月,但不管怎樣都不能以此為由剋扣員工工資。
⑻ 公司強制性剋扣員工工資問題
這是不合法的,勞動法是本著協商一致的原則,就是無論在合同中做什麼變更,需徵得雙方即你的同意,如果是它單方面更改的,在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中這一條可視為無效條款,即可按你之前的底薪340,包食宿來給予。
為了自己的合法權利,建議你多看看一《勞動合同法》
⑼ 請問拖欠工資具體違反了勞動法的哪條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⑽ 勞動法剋扣津貼怎辦
拖欠工資,不發工資、剋扣工資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內。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容察大隊投訴。
由於公司未能按時發放勞動報酬,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並要求經濟補償。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行政部門進行舉報,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勞動監察大隊協調不成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