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員編制勞動法
㈠ 勞動法對機關單位的編外人員又何保障
要先了解合同法的前提,什麼是合同法,如果拋開合同,那就不是合同法了,所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勞動報酬首先看勞動合同的約定,以約定為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所以勞動合同法並不強制同工同酬,只是先看你的合同有沒有明確報酬方面的約定,如果有,那麼就不適合同工同酬。
在沒有合同,或者合同約定不確切的情況下:那麼
首先,這涉及了很多人,比如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的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包括村官、合同制人員。本次修訂的主要目的是規范勞務派遣。並且,無論是修訂前的勞動合同法,還是修訂後的勞動合同法,被派遣勞動者都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貌似95年就說要同工同酬了。而7月1日施行的是《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對《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務派遣做了相應的修改和補充。而《勞動合同法》本身並沒有修改。而非網上說的新合同法,你去查一查人社部公布的法律,壓根就沒有新合同法,只有《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另一個方面看,就正式人員來說,不同的正式人員待遇也是不同,要做到臨時、合同、正式都一致,這個太難。而修改也說要符合幾種情況,比如崗位一致,那麼什麼叫崗位一致呢,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修改既沒說也沒有規定,所以可操作性太大,各地政府都會有自己的解釋。
待遇工資提高是與你們當地的工資標准和單位的工資標准掛鉤的,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法律都不會禁止。你是否認可這個工資那是你自身的問題,法律並不幹涉。您所提到的對編外人員等的工資待遇不會因法律的修訂而有所變化,是否提高還要看用人單位的薪資制度。因為你簽訂了合同,你看過合同沒,如果合同里寫明了服從報酬的安排,你再怎麼同工同酬也沒用啊,因為合同本身是你簽的,是你認可的,認可了,就是放棄了同工同酬的權利了。
勞動法也提到要使得勞務派遣保持一定比例,不能超過正式人員的百分之幾,也就是說合同制人員數量要比正式人員少的多,而這個比例由國務院定,也不知道這是福還是貨。聽說一些地方在裁員以規避合同法。
綜合來說,這個修改應當是對那些不交保險剝削人民的企業來說沖擊大,因為合同法指向的正式工指的就是合同工(在企業合同工就是正式工),而與之相對的是勞務派遣工,說要同工同酬指的是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因為法律上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的區別在於,勞務派遣工不需要交保險,使得很多企業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以減少成本。
對於企業來說,也是有應付的辦法,比如不斷的轉換派遣人員或者修改姓名等等,這個其實操作性太強。你看,從95年就開始說同工同酬了,為什麼到現在依然做不到,就是因為情況太為復雜,各方面的漏洞太大,又有各式各樣的上位法,所以基本上特別難。
有些地方的操作是,把同酬理解為基本工資相同,你在事業單位,應該知道編制人員有薪級工資、提租補貼、崗位工資,那麼有些地方就可以理解為同酬是和崗位工資一致,因為薪級工資涉及職稱評定,有職稱才有薪級工資,那麼編外人員是沒有職稱的,這部分就沒錢了,再加上提租補貼,基本上崗位工資才3種工資總和的三分之一,三下五除二就變成了你現在的工資。所以可操作性太大,理解性可以是多種,因為同工同酬是規定同一崗位的待遇相同,那麼就能理解為崗位工資一致,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個地區,不同單位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才說基本上不會影響到事業單位、政府機關。
㈡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在編人員是否受勞動法調整
如果是公務員,就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如果是事業單內位,看是否具有公容共管理能力,如果是,就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否則,如實行企業化管理,則適用《勞動合同法》。
但是不管是國家機關還是事業單位,裡面的工勤人員,如保潔,保安等,統統適用《勞動合同法》。
㈢ 在事業單位工作十年以上,勞動法有沒有規定轉成正式編制。
在事業單位工作十年以上,勞動法沒有規定轉成正式編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1、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2、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3、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行員編制勞動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㈣ 行政單位的聘用人員能否適用勞動法同工同酬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你說的行政單位就是上述法條里的國家機關,按照此法規定,你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但是中國的法律規定有很多特色,比如法院里邊的書記員有國家機關編制和無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之分,有編制的人員工資很高,書記員月工資上千吧,沒編制的工資很低,就幾百元而已。 還有《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單純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你的條件確實滿足,但我不得不強調一點的是,你在行政單位如果是編內人員,行政單位給你滿足你所提出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如果不是編內人員,那麼就不能享受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同工同酬的待遇,這就是中國特色!
㈤ 事業單位編制內的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事業單位員工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要看具體情況:
1、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回的組織,如證券監督管答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其錄用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法。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本條的規定。
(5)行員編制勞動法擴展閱讀:
1、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勞動合同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幾類不適用的人有:
(1)公務員、執行公務員制度的勞動者;
(2)現役軍人;
(3)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
(4)家庭保姆。
㈥ 銀行是事業單位適用於勞動法
目前的銀行有企業,例如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私營及企業為股份主體的專均為企業。同時也有部分銀屬行為事業單位編制及派遣員工同時作為企業員工的,例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我們能接觸到得窗口職員大部分為派遣制員工。無論哪類銀行,均適用於勞動法及2008年1月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兩則法規在總則中均規定了其適用范圍為「各企事業單位」
㈦ 勞動法關於派遣員工的新規定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三條 用工單位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使用被派遣勞動者。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決定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輔助性崗位,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並在用工單位內公示。
第四條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前款所稱用工總量是指用工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人數與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人數之和。
計算勞務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單位是指依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
第三章 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協議的訂立和履行
第五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
第六條 勞務派遣單位可以依法與被派遣勞動者約定試用期。勞務派遣單位與同一被派遣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第七條 勞務派遣協議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派遣的工作崗位名稱和崗位性質;
(二)工作地點;
(三)派遣人員數量和派遣期限;
(四)按照同工同酬原則確定的勞動報酬數額和支付方式;
(五)社會保險費的數額和支付方式;
(六)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事項;
(七)被派遣勞動者工傷、生育或者患病期間的相關待遇;
(八)勞動安全衛生以及培訓事項;
(九)經濟補償等費用;
(十)勞務派遣協議期限;
(十一)勞務派遣服務費的支付方式和標准;
(十二)違反勞務派遣協議的責任;
(十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納入勞務派遣協議的其他事項。
第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告知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應遵守的規章制度以及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
(二)建立培訓制度,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上崗知識、安全教育培訓;
(三)按照國家規定和勞務派遣協議約定,依法支付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相關待遇;
(四)按照國家規定和勞務派遣協議約定,依法為被派遣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並辦理社會保險相關手續;
(五)督促用工單位依法為被派遣勞動者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安全衛生條件;
(六)依法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
(七)協助處理被派遣勞動者與用工單位的糾紛;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向被派遣勞動者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不得歧視被派遣勞動者。
第十條 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申請工傷認定,用工單位應當協助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工作。勞務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可以與用工單位約定補償辦法。
被派遣勞動者在申請進行職業病診斷、鑒定時,用工單位應當負責處理職業病診斷、鑒定事宜,並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提供被派遣勞動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條 勞務派遣單位行政許可有效期未延續或者《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被撤銷、吊銷的,已經與被派遣勞動者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履行至期限屆滿。雙方經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單位可以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
(一)用工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一條規定情形的;
(二)用工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決定提前解散或者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經營的;
(三)勞務派遣協議期滿終止的。
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後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的,在派遣期限屆滿前,用工單位不得依據本規定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派遣期限屆滿的,應當延續至相應情形消失時方可退回。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務派遣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被派遣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勞務派遣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及時告知用工單位。
第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因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被用工單位退回,勞務派遣單位重新派遣時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被派遣勞動者不同意的,勞務派遣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因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被用工單位退回,勞務派遣單位重新派遣時降低勞動合同約定條件,被派遣勞動者不同意的,勞務派遣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但被派遣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除外。
第十六條 勞務派遣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決定提前解散或者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經營的,勞動合同終止。用工單位應當與勞務派遣單位協商妥善安置被派遣勞動者。
第十七條 勞務派遣單位因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或者本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法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7)行員編制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務派遣又稱人力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雇員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勞動力給付的事實發生於派遣勞工與要派企業(實際用工單位)之間,要派企業向勞務派遣機構支付服務費,勞務派遣機構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起源於20世紀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後傳至法國、德國、日本等國。90年代在我國國有企業勞動制度改革中,出現了為安置下崗職工而產生的勞務派遣,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年薪通常為2-3萬。
派遣工一般從事的多為低技術含量工作,如保潔員、保安員、營業員等工作,勞動者一旦年老體弱,勞動能力下降,派遣單位就會在勞動合同到期後拒絕與其續簽。
㈧ 行政附屬編制人員管理適用勞動法么
行政附屬編制人員管理不適用勞動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專動屬法》第二條規定,《勞動法》的適用范圍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行政附屬編制人員不適用《勞動法》。但部分附屬編制人員,適用《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㈨ 事業單位正式編制員工《勞動合同法》是否適用
事業單位正式編制員工適用本法,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如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其錄用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法。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本條的規定。
3、事業單位如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條的規定執行;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簽訂聘用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即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另有規定的,就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沒有特別規定的,也要按照本法執行。
(9)行員編制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事業單位聘用制,即事業單位與職工通過簽訂聘用合同,確定雙方的聘用關系,明確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其基本特徵是科學設崗、平等競爭、全員聘用、嚴格考核、合同管理。
《勞動合同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