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有關職業中介所的

勞動法中有關職業中介所的

發布時間: 2021-03-15 10:37:43

勞動法對中介有什麼規定

這可能是中介與單位的圈套,可以要求中介退錢。也可以打當地勞動部門電話。

❷ 請問勞動法有沒有規定.中介在收取他人的中介費之後.要在多長時間內安排面試或工作

中介收取介紹費,為您介紹工作的,屬於民事合同關系,並不受《勞動法》調整。回因此,中介何時答為您安排面試和工作,需要根據您與中介簽訂的合同內容確定。您可以查閱您與中介的合同內容,若對此未做約定的,您可以聯系中介簽訂補充協議。若合同中有約定而中介違約的,您可以要求中介承擔違約責任。法律條規(供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❸ 新的勞動法關於勞務派遣出台了哪些文件

【勞務派遣法律法規
一、《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審議;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摘錄第五章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五十七條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
第五十八條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條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第六十一條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六十二條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第六十三條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六十四條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六十七條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於2008年9月18日頒布實施。第535號國務院令。
第四章 勞務派遣特別規定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或者其所屬單位出資或者合夥設立的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的,屬於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的不得設立的勞務派遣單位。
第二十九條 用工單位應當履行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的義務,維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勞動者。
第三十一條 勞務派遣單位或者被派遣勞動者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執行。
出國勞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失業登記人才素質測評勞務外包非全日制用工
人事代理校園招聘人才租賃人事外包勞務輸出委託招聘網路招聘職業技能鑒定人才市場職業培訓人才測評人才派遣勞務中介人力資源外包技能鑒定職業測評社保補貼 開放分類:
人力資源,勞動法,勞務,勞動中介,勞動合同法

❹ 按勞動法怎麼處罰非法中介單位

《勞動法》沒有處罰非法中介單位的相關條例,但其他法律法規有。
未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未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從業人員也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屬非法職業介招機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規定,對該職介機構可責令其立即停止非法勞務中介活動,處以罰款,並責令其賠償求職者的經濟損失;有違法所得的,可處以不超過所得3倍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30000元;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和登記,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依法予以關閉;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職業中介機構提供虛假就業信息,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偽造、塗改、轉讓職業中介許可證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職業中介許可證。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職業中介機構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違反本法規定,職業中介機構向勞動者收取押金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❺ 中介勞動法

  • 有些打著介紹工作的中介公司,特別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和購買社保的中介公司,一定不要去內,容不然,簽訂視為的合同,是霸王條款,而且剝奪勞動者合法利益。遇到中介公司違法安排工作及侵害合法權益時,應該提起仲裁委員會裁決,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申請賠償。

❻ 有關於職業介紹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勞動部關於頒布《職業介紹規定》的通知
2005-11-0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有關部門,解放軍總後勤部生產管理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局:
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我們制定了《職業介紹規定》,現予以頒布。現將《職業介紹規定》印發你們,有關開辦盈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工商注冊登記事宜,經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可由地方勞動行政部門與工商行政部門共同制定具體辦法。

職業介紹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職業介紹行為,促進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相互選擇,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下列職業介紹機構:
(一)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二)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三)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公民個人從事職業介紹活動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是指除勞動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
第四條 職業介紹必須依法進行,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
第五條 職業介紹應與就業訓練、失業保險、生產自救等勞動就業服務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安排。
第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職業介紹工作。勞動行政部門所屬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具體負責本地區職業介紹工作。

第二章 機 構
第七條 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含鄉、鎮和街道勞動服務站、所)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可以是公益性的單位,也可以是盈利性的單位。
第八條 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固定的交流場所和設施;
(二)有必要的開辦資金;
(三)有相應的機構章程;
(四)有明確的業務范圍;
(五)有一定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縣級以上勞動部門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同級勞動行政部門審批。
鄉、鎮和街道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由當地縣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審批。
第十條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職業介紹機構,須持有關證明向當地縣級以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並經其審查合格後,領取職業介紹許可證。
凡開辦盈利性單位的職業介紹機構,須持勞動部門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部門進行注冊登記。
第十一條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更名、換址,應向原申請批準的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申報;停辦的,由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公告注銷,並收回其職業介紹許可證。
第十二條 職業介紹機構的名稱,應按勞動部有關規定確定。

第三章 職 責
第十三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對勞動者的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進行登記。
第十四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向求職者提供職業需求信息,為求職者推薦用人單位。
求職者是指到職業介紹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員、需要轉換職業的在職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及其他人員。
第十五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信息、為用人單位推薦求職者。
第十六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對勞動者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提供指導和咨詢,開展對求職者素質的測試和評價工作,幫助其了解職業狀況,掌握求職方法,指導用人單位正確選擇招聘方法和執行國家規定的招聘標准。
第十七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向職業培訓和就業訓練機構提供職業需求信息,推薦需要培訓的人員。
第十八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為特殊群體人員和長期失業者提供專門的服務。
第十九條 職業介紹機構可組織勞務交流洽談活動,還可組織勞務承包、勞務協作等活動,為求職者提供直接的就業服務。
第二十條 職業介紹機構可根據需要開展推薦臨時用工、家庭服務人員等服務。
第二十一條 職業介紹機構應建立勞動力市場信息庫,開展勞動力供求預測、預報,進行勞動力信息咨詢服務,匯集、管理和定期發布勞動力市場信息。
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應按全國統一的規范,配置計算機和開發、使用計算機軟體。
第二十二條 勞動部門開辦的綜合性職業介紹機構受勞動行政部門委託,可以開展辦理用工手續、頒發有關證件、為求職者保管檔案、發放失業保險金等服務項目。
第二十三條 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熟悉有關勞動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具備相應的知識和工作能力,經過職業介紹資格培訓,並持有職業介紹資格證書。
第二十四條 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執行職業介紹服務規范和標准,佩帶統一印製的工作證章。

第四章 管 理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在同級勞動行政部門領導下,組織實施本地區職業介紹工作,應履行以下職責:
(一)執行有關勞動就業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實施職業介紹工作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
(三)制定職業介紹服務規范和標准;
(四)辦理職業介紹許可證手續;
(五)匯總本地區勞動力供求信息,建立預測、預報制度;
(六)培訓職業介紹工作人員,頒發職業介紹資格證書;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還應負責對鄉鎮勞動服務站、所的指導、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條 職業介紹許可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按照勞動部規定的統一格式印製。
職業介紹許可證由當地勞動就業服務機構頒發,並實行年檢制度。
第二十七條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必須在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核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工作;
(二)服務對象必須是本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或求職者;
(三)定期向當地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報告其工作情況,按規定填報統計報表,並接受監督檢查;
(四)其工作人員應按規定接受業務培訓,並達到相應的資格。
第二十八條 職業介紹機構及用人單位發布、刊播、張貼招工、招聘廣告,須經當地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核准後,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九條 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所需經費應由地方財政撥款,或實行地方財政差額撥款補助。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所需經費自行解決。
第三十條 職業介紹可收取中介服務費。中介服務費由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方交納。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會同當地財政、物價部門確定。
非勞動部門和公民個人開辦的盈利性職業介紹機構應按有關規定繳納稅費。
第三十一條 職業介紹機構為特殊群體人員和長期失業者提供無償服務所需費用,可從就業經費和失業保險基金中給予補貼。

第五章 罰 則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條,未領取職業介紹許可證而開辦職業介紹機構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業,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處以相當於其非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七條,從事職業介紹活動超越規定業務范圍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並沒收其非法所得。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八條,未經勞動就業服務機構核准,隨意發布、刊播、張貼招工、招聘廣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並提請工商行政部門對其進行處罰。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第三十條,超過規定標准多收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可處以相當於其非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罰款,並吊銷其職業介紹許可證。
第三十六條 對在職業介紹活動中有欺詐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以相當於其非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求職者造成損害的,還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七條 對在職業介紹活動中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或者求職者與職業介紹機構發生爭議,可以提請勞動行政部門裁決。對裁決不服的,依照行政復議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涉及境外就業和境外人員入境就業的職業介紹必須經過特許,具體辦法從有關規定。
第四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辦法。
第四十一條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年一月六日發布的《職業介紹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1995年11月9日

❼ 勞動法規定職業中介機構在從事職業介紹活動中不得的哪些違法行為

不能有勞動合同法明文規定的違法行為:第五十七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第六十一條 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六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❽ 勞動法從中介所里找工作,中介所,發工資扣手續費合法嗎

如果這個中介是屬於正規的商家,是在工商注冊過的,那麼他收中介費。就是有依據的就是可以收取的。 因為這屬於他們服務費的一部分,人給你提供了房源,收你一定的服務費,這是說得過去的,而且人家屬於正規商家。是繳納稅收的,所以說這個無可厚非。
另外的一種就是黑中介,黑中介實際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它屬於一種民間性質的行為,事實上他也一般也不涉及什麼法律的問題。就是從民間來看,別人幫你找的房子,你出一定的費用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你不可能人家白白的給你看那人幹嘛,搞中間的是不是他為你提供了服務,畢竟是。
所以說你說的這個情況下,如果說對方中介費用過高,你當然可以考慮去報警什麼的,如果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我覺得你應該支付人,畢竟人家也是勞動所得嘛,即使是黑中介,人家也是要付出勞動的。只要中介費不是太離譜,能接受就可以。

❾ 職業中介,勞務派遣的小時工也按照國家勞動法嗎

這是肯定,任何單位都不能違背國家立法規定的,否則可以去勞動局起訴他們並索賠

熱點內容
出納人員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20 23:42:02 瀏覽:225
唐福珍事件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20 23:34:39 瀏覽:595
古代插針刑法 發布:2025-09-20 23:28:43 瀏覽:671
耶林刑法 發布:2025-09-20 23:18:24 瀏覽:559
一期臨床實驗檢測法規 發布:2025-09-20 22:49:58 瀏覽:207
勞動法工作服使用和更換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22:48:58 瀏覽:996
校園法律知識題 發布:2025-09-20 22:30:54 瀏覽:488
張超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20 22:29:42 瀏覽:668
咨詢刑事律師怎麼收費 發布:2025-09-20 22:20:27 瀏覽:313
民法典與法律 發布:2025-09-20 22:14:28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