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和地方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下面的方式進行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❷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行政法規、規章、制度的區別
1、范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專大,包含了屬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❸ 行政法規的規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誰更高
應該說國家與地方的行政法規規范性文件誰的效力高,那當然是國家。
❹ 什麼是行政法規,什麼是地方性法規
行政法抄規專指由國務院根襲據憲法和法律授予的立法許可權,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一系列關於國家運行的各個方面的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各級地方政府根據法律以及行政法規的授權,根據地方的特殊情況制定的關於該地方適用的具體的實施性法規。
❺ 怎樣區分一個文件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還是行政規章
根據《立法法》比較,這是法律規定的。
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內人民代表大會容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❻ 什麼是行政法規,什麼是地方性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抄院為領導和管襲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❼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哪個的更具有權威
行政法規在全國適用,地方性法規僅在該地區適用。二者有沖突時,一般行政法規占上風。
❽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有何區別
行政法規具體可分為國務院部委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由國務院各大部委制定,後者由各地方政府制定;而地方性法規是各地方人大制定的,人大是權力機關、立法機關,效力要高於地方政府規章。當地方性法規和部委規章發生沖突時,一般要報請全國人大裁決,國務院備案,由全國人大決定修改規章還是法規。
❾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區別分別有哪個機構制定
區別:
效力角度看: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制定主體:
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
行政法規-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省及/較大的市/自治區/直轄市政府
❿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怎麼解決
當地方性法規復與行政法規沖制突時,先報務院(制室)若務院認定應適用性規則適用性規,若務院認定應適用行政規則能自行決定應報全委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