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行政法與18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內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容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行政法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㈡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論述題
1、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必須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回、法規、規章的規答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2、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
3、保障當事人程序權利原則,在行政處罰決定過程中的陳述權、申辯權、被告知權和其他程序權;
4、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的申請復議權、提起訴訟權和請求國家賠償權等救濟權。這些程序權利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處罰當事人對國家的公權利,是對國家的請求,需要以國家機關的義務行為來滿足,它對監督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具有重要意義。尊重當事人的程序權是行政處罰有效的法定條件之一。
㈢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2019年出新規定了嗎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
本法自1989年頒布後經歷過兩次修正: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至於「行政法」,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從嚴格意義上講,似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這一具體名稱的法律文件。從廣泛意義上說,行政法又涵蓋了眾多的法律、法規,所以也就不好說2019年是否出了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