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民事訴訟法證據
『壹』 最高人民法院院關於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
1、200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偽造證據通過訴訟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的內容是:「該問題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中已經明確。該答復在起草過程中已徵求了我室意見。你院(人民法院)在審理此後發生的有關案件時可參酌適用該《答復》的規定。
2、而其中提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內容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
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你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決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能否構成詐騙罪的請示》(魯檢發研字[2001]第11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 犯罪 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貳』 最高院出台的關於復印件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的法律解釋是什麼
具體參閱山東高院的案件解析:
復印件能否作為定案的證據使用
【案情】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期間,原告張某為被告棗庄某機械鑄造有限公司運送鎳土及成品鎳鐵,被告累計拖欠其運費款57萬余元未付。原告以其持有由被告出具的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拖欠的上述運費款。
【分岐】
對於能否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因原告所提供的證據材料為復印件,沒有原件可以佐證,其真實性無法確認,被告對此不予以認可,該證據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應採信。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提供的證據材料雖然為復印件,但該復印件上有被告的工作人員負責經營業務的經理及會計的簽字確認,被告的工作人員在復印件上簽字認可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公司對欠運費款的確認,且記賬詳單憑證原件存放在被告處,被告無故不提供,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在民事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就有責任和義務提供證明其權利主張的證據,即「誰主張,誰舉證」,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般舉證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10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這一規定表明,當事人提供證據必須優先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形,允許當事人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法院才能確認該證據的證明力。
在民事審判實踐中,有的案件證據確鑿充分,有的案件證據存在瑕疵或者比較少,在此種情形下,需要法官遵循職業道德,根據證據規定第64條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欠其運費款事實存在的主要依據就是由被告出具的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要想認定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這種債權債務關系,就必須解決原告舉證的「記賬詳單憑證」的證據效力問題。
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加以歸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會計憑證,它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被告的會計及負責經營業務的經理在原告提交的記賬詳單憑證上的簽名認可屬實,其行為在法律上應視為公司自身的行為,被告工作人員在該記賬憑證復印件上簽字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公司對欠原告運費款的確認。
原告主張被告欠其運費款事實成立,並提交了記賬詳單憑證作為證據,同時對其未能提交記賬詳單憑證原件作出了符合情理的解釋,此時,原告的舉證責任已經結束。被告若想反駁原告的主張,就必須提供其不欠原告運費款或者已支付運費款的證據。但是,被告只是對原告提交的證據記賬憑證復印件提出不予認可的抗辯,也未能提供其已支付運費款的證據,被告有條件提供卻未提供記賬詳單憑證原件與原告提交的證據復印件相核對,顯然其抗辯的理由缺乏合理性,不足以對抗原告所提出的事實和主張,故被告應當承擔舉證不能乃至敗訴的法律後果。因此,對原告提供的證據記賬詳單憑證復印件應當予以採信,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叄』 民事訴訟法證據標準是什麼樣的
【為您推薦】沽源縣律師
增城市律師
武昌律師
豐潤區律師
黃石律師
松山湖律師
尚義縣律師
證據不管是在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官對一個案件最後的判定也都是依靠證據進行的,沒有證據對一個案件是不能進行判定的。所以在我國對於證據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從證據的形態還是取證的方式,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那麼民事訴訟法證據標準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
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想要一個案件勝利,那麼最根本的就是要提供充足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訴求是合理的。如果拿不出證據來那麼訴求就有可能得不到滿足,本文對民事訴訟法證據標准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確實在案件的取證的時候不管是當事人還是公檢法都是非常的小心的,同時還會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
延伸閱讀:
最高院民事證據規則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醫療事故證據怎麼收集
『肆』 《最高院關於民訴證據的若干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時效是三年,根據<侵權責任法>第66條的規定,污染者應當在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況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伍』 對《民訴法》第179條中(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在「新的證據」方面的規定
新的證據是指原審中沒有出現的證據或原審中當事人不能或無法知曉存在的證據。
『陸』 《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是否還有效
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正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並沒有廢止,也就是說該規定依然是有效的,只不過《規定》的內容與《民事訴訟法》沖突的,以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為准。
『柒』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有關規定有哪些
誰主張誰舉證來。質證時間應該由法源官根據案情和具體情況來定。由雙方協商並經法院認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於30日,但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少於30日,前述舉證時限屆滿後,基於特定事實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證據或反證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簡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於30日,當事人協商不超過15日。從收到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次日計算。
『捌』 最高法院的《民訴意見》和《證據規則》誰的法律效力高
同屬於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適用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玖』 關於最高院民訴法證據規定35條
關於增加、變更訴訟請求以及提出反訴時的舉證期限問題。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內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反訴,或者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後,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當事人對舉證期限有約定的,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拾』 法客帝國 最高院判例 未經他人同意的錄音證據應如何採信
首先,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六條規定, 對以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專反法律禁屬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就是有效的。
其次,根據規定,錄音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但是司法機關應該對該證據進行核實。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