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2018解讀

民事訴訟法2018解讀

發布時間: 2021-12-01 04:42:54

A. 民事訴訟法:裁定不予受理與駁回起訴有什麼不同啊

一、性質不同

1、不予受理是人民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審查原告的起訴後,認為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從程序上書面裁定不予立案受理的司法行為。

2、駁回起訴是指法院對於無正當理由或缺乏法律依據的訴訟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的訴訟請求拒絕審理而予以駁回的訴訟行為。

二、適用階段不同

1、不予受理是在當事人起訴之後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的「審查」階段作出的。

2、駁回起訴是立案後審理審結前作出的,對於人民法院尚未立案的案件不適用駁回起訴。

三、訴訟當事人不同

1、不予受理發生在立案前,法院沒有受理,當事人起訴的被告沒有應訴參加訴訟,裁定書不能把起訴的被告列為訴訟當事人;

2、駁回起訴發生在立案之後的審理過程中,當事人起訴的被告已經參加了訴訟,應列被告為訴訟當事人。

B.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7條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

如果當事人來就已經提起訴訟的自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情形的,構成重復起訴。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C. 全國民事案件訴訟查詢

全國民事案件訴訟查詢,大部分已經公開,可以憑相關案件信息登錄以下網站查詢。網址如下: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ww.court.gov.cn/zgcpwsw/

民事案件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為方便審理和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根據法律關系的性質對受理案件所進行的分類。

人民法院審理、判決民事案件在實體上主要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婚姻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公司法》、《保險法》、《海商法》、《證券法》、《票據法》、《商標法》、《專利法》、《房地產管理法》等民事、商事法律規范。程序方面適用《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

(3)民事訴訟法2018解讀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質的不同:

1、性質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性質的糾紛,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性質。而刑事案件則是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犯罪,屬於階級矛盾性質。

2、適用的實體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實體法是民法通則、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刑法

3、適用的程序法不同。審理民事案件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而審理刑事案件則適用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進行審理。

D.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9條是什麼規定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條的規定是:

  1. 在訴訟中,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轉移的,不影響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和訴訟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對受讓人具有拘束力。

  2. 受讓人申請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許。受讓人申請替代當事人承擔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准許;不予准許的,可以追加其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3. 這體現了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恆定原則。

E.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7條裁判生效後再次起訴

理解:

重復起訴,總結如下:

(一)當事人相同;

(二)法律關系相同;

(三)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或者仲裁請求完全相同。

則構成重復起訴。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一)「當事人」的范圍

  1. 通常的當事人,即原告、被告;

  2. 訴訟參加人,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獨立進行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3. 訴訟擔當人,即代他人進行訴訟的人,如合同法中的代位權人、民訴法中的訴訟代表人等。

(二)「相同」的含義

  1. 當事人是否相同與當事人在兩訴中的地位無關,只要是在上述當事人的范圍內,即可以拋開訴訟地位直接進行比對。

  2. 「相同」不僅僅指當事人完全一致,也可以是後訴的當事人均包含在前訴的當事人之中,但不可以是前訴的當事人均包含在後訴的當事人之中。

    【例如】前訴為實際股東提起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原告為實際股東,被告為公司,第三人為名義股東;後訴為名義股東提起的確認委託持股協議無效糾紛,原告為名義股東,被告為實際股東。應當認為,後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

二、後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

(一)「訴訟標的」的含義

  1. 實體法說,包括舊實體法說(法律關系說)和新實體法說(法律事實說);

  2. 訴訟法說(新訴訟標的理論),包括一分肢說和二分肢說;

  3. 訴訟標的相對說。

我國當前的通說與實踐做法:舊實體法說,即當事人在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或法律關系。

(二)「相同」的含義

  1. 後訴與前訴在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完全一致;

  2. 後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屬於前訴的先決問題。

三、後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一)「相同」的含義

  1. 後訴的訴訟請求與前訴的訴訟請求完全一致,或包含於前訴訴訟請求的諸項之中;

  2. 後訴的訴訟請求蘊含在前訴的訴訟請求之中;

  3. 後訴的訴訟請求包含在前訴的先決問題之中。

(二)「否定」的含義

  1. 後訴的訴訟請求與前訴的訴訟請求或前訴所包含的某項訴訟請求完全相反;

  2. 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否定前訴所蘊含的訴訟請求;

    【例如】給付支付可以吸收確認之訴,前訴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承擔合同解除後的違約責任,後訴被告起訴要求確認合同未解除。應當認為,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3. 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否定前訴所認定的先決問題;

    【例如】前訴在繼承糾紛中需確認了婚姻關系成立,後訴要求確認婚姻關系不成立。應當認為,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

  4. 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否定前訴所認定的基本事實。

    【例如】前訴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承擔合同解除後的違約責任,法院生效判決認定被告不構成違約。後訴原告又起訴要求確認合同解除。最高人民法院經審委會討論後認為:前訴已認定被告不構成違約,原告又以該事實理由起訴要求確認合同解除,構成重復起訴,應予駁回。(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抗字第61號民事裁定書)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前訴裁判結果」的理解,可以包括「前訴可能作出的裁判結果」、「前訴未生效判決作出的裁判結果」和「前訴已生效判決作出的裁判結果」。筆者認為,對於前兩種情形,僅要求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否定「前訴可能作出的裁判結果」;對於後兩種情形,至少要求後訴的訴訟請求實質否定「前訴未生效判決作出的裁判結果」,否則可能構成「中止審理」的情形。

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版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權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這是截止2018年,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6)民事訴訟法2018解讀擴展閱讀:

修訂依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12年08月31日發布,2013年01月0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

2、將第一百七十九條改為第二百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3、刪去第一款第七項。

4、將第二款作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G.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9條是什麼規定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49條的規定是:

  1. 在訴訟中,爭議的民事權利義務轉移的,不影響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和訴訟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對受讓人具有拘束力。

  2. 受讓人申請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許。受讓人申請替代當事人承擔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准許;不予准許的,可以追加其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3. 這體現了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恆定原則。

H.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六)項規定是什麼意思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回人撤銷申答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這條是對執行終結的規定,第六項其實是兜底條款,上面五項是對應該裁定終結執行情況的列舉,由於是列舉,就不可能窮盡所有情況,如果出現某些情況,法院認為應該終結執行,就可以依據第六項來裁定終結執行。

I.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4條是怎麼規定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

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此條規定了再審的審查期限。

(9)民事訴訟法2018解讀擴展閱讀: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釋 三類再審申請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為依法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規范人民法院行政申請再審案件立案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關於行政申請再審案件立案程序的規定》。該司法解釋共15條,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司法解釋規定,申請再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1、再審申請被駁回後再次提出申請的;

2、對再審判決、裁定提出申請的;

3、在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決定後又提出申請的。前兩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針對再審申請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司法解釋明確,材料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出具《訴訟材料收取清單》,註明收到材料日期,並加蓋專用收件章。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材料退回,並一次性全面告知其在指定的合理期限內予以補正;

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補正且仍堅持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其再審申請。此外,再審申請人提出的再審申請不符合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當場告知。

司法解釋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及時立案,並應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之日起5日內向再審申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同時向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發送應訴通知書、再審申請書副本及送達地址確認書。

因通訊地址不詳等原因,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再審申請書副本等材料未送達當事人的,不影響案件的審查。

司法解釋明確,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6個月內提出。申請再審期間為人民法院向當事人送達裁判文書之日起至再審申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之日止。申請再審期間為不變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熱點內容
道德經與女人 發布:2025-09-18 01:16:12 瀏覽:857
送達作出之日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8 01:15:57 瀏覽:723
民法216條 發布:2025-09-18 01:15:12 瀏覽:979
銀行司法金融 發布:2025-09-18 01:07:56 瀏覽:716
兩性道德發展的差異 發布:2025-09-18 01:07:55 瀏覽:928
法律碩士自主劃線嗎 發布:2025-09-18 01:01:29 瀏覽:2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0:55:28 瀏覽:357
我國勞動法生效的時間是 發布:2025-09-18 00:48:19 瀏覽:214
法院執行一般多久 發布:2025-09-18 00:30:45 瀏覽:550
重慶爛尾樓處條例 發布:2025-09-18 00:29:57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