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人員是否享受勞動法保護
Ⅰ 勞動法適用於哪些人員
我國勞動法對人的適用范圍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企業,是指依法注冊取得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的企業組織,是從事產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不分所有制形式及經濟形態,也不分組織形式,包括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台企業、混合型企業、股份制企業、有限責任企業、聯營企業、鄉鎮企業等,都是勞動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依法取得個體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一般僱工在7人以下,從事工商業經營。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形成勞動關系,適用我國勞動法。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關系,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是指從事國家管理或行使國家權力,以國家預算作為獨立活動經費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包括:國家和地方權力機關、國家和地方行政機關、國家和地方審判機關和法律監督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國家軍事機關等。在國家機關工作的工勤人員(即屬於工人編制的人員)與國家機關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研、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與其工勤人員、編制外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社會團體,是指由若干社會成員為了共同目的而自願組成的各種社會組織。例如:社會經濟團體,學術研究團體,文藝、體育工作團體等。社會團體與其工勤人員、編制外人員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適用勞動法。 上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法有關規定執行。
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適用勞動法的主要有:
(1)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法。
(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特別規定,適用勞動法。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指的是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基本人事關系的社會服務組織。對這類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以聘用合同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適用勞動法。如果沒有規定的,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務院早在2002年7月3日批准國家人事部發布《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要求在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因此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人事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3)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不適用勞動法。
(4)現役軍人、軍隊的文職人員不適用勞動法。
(5)家庭僱傭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等不適用勞動法。
另外,義務性勞動關系、慈善性勞動關系、家務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Ⅱ 直銷有沒有法律依據
1、國務院制定出台《直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正確引導和規范我國直銷業發展的需要。直銷是眾多現代經銷模式中的一種,這種經銷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但是,由於這種經銷模式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性,直銷人員也具有分散性的特點,所以,極容易引發一些不規范,甚至是違法行為的發生,進而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直銷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加之直銷這種經銷方式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公眾對直銷的認識也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差,區別合法直銷和非法傳銷的能力相對薄弱。因此,制定一部能夠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既符合我國國情,而又內外一致的直銷法規,對直銷業正確引導、趨利避害、穩步開放、規范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履行入世承諾的需要。根據入世承諾,我國應當在2004年底取消對外資在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領域設立商業存在方面的限制,並制定與WTO規則和中國入世承諾相符合的關於無固定地點銷售的法規。這里所稱的「無固定地點銷售」,其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直銷。作為國際社會間一個負責任的成員,中國政府一向十分注重履行自己的對外承諾。制定條例正是我們履行上述承諾的一個重要舉措。
2、條例對直銷員制度作了的規定:
直銷就是通過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進行推銷,因此,包括直銷員的招募、培訓和直銷行為規范等內容的直銷員制度,是直銷法律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條例對直銷員制度作了以下幾方面的規定:
一是,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可以招募直銷員,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招募直銷員。
二是,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招募未滿18周歲的人員、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全日制在校學生、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現役軍人、直銷企業的正式員工、境外人員及法律以及法規規定不得從事兼職的人員為直銷員。
三是,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招募直銷員應當與其簽訂推銷合同。未與直銷企業或者其分支機構簽訂推銷合同的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從事直銷活動。
四是,直銷企業應當對擬招募的直銷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考試。經考試合格的人員,由直銷企業頒發直銷員證後,方可從事直銷活動。
五是,直銷員在直銷過程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並應當嚴格遵守出示直銷員證、尊重消費者意願等直銷行為規范。
Ⅲ 業務外包人員是否享受勞動法的保護
簽外包合同,是業務外包,不受勞動法保護,由合同法、民法、經濟法管轄。
但是,企業不能把應簽勞動合同的改為外包合同簽與個人,而違反勞動合同法。
Ⅳ 法律規定什麼人不能做直銷
1、因為法律規《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版銷員本人直接向最終消費權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實際上禁止了團隊計酬),並對提取報酬作了嚴格的限期。
2、因為國家在頒布《直銷管理條例》的同時還頒布了《禁止傳銷條例》,其目的就是在開放並規范直銷的同時,一如既往地嚴厲打擊傳銷。
3、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直銷管理條例》里有明確規定:
在第十五條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招募下列人員為直銷員:
1.未滿18周歲的人員;
2.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
3.全日制在校學生;
4.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和現役軍人;
5.直銷企業的正式員工;
6.境外人員;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從事兼職的人員;
第七項主要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公務員、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法官、檢察官等。
Ⅳ 服務行業受勞動法保護嗎
服務行業一樣也受到勞動相關法律保護的.
你們單位存在的問題一個是工作時間過長,二是收取押金也是違法行為.
1994年3月4日勞動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勞動管理、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通知》,即勞部發[1994]118號文件明確指出:「企業不得向職工收取貨幣、實物等作為入廠押金,也不得扣留或者抵押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暫住證和其他證明個人身份的證件。對擅自扣留、抵押居民身份證等證件和收取抵押金的,公安部門、勞動監察機構應責令企業立即退還職工本人」;再有,勞辦發[1994]256號文件,對「關於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能否參照執行勞部發[1994]118號文件中有關規定的請示」的復函同樣指出:「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也不得向職工收取貨幣、實物等作為入廠押金或風險金,對擅自收取抵押金的,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企業立即退還給本人」;另外,1995年7月3日勞辦發[1995]150號文件,即「關於用人單位要求在職職工繳納抵押性錢款或股金的做法應否制止的請示」的復函再次重申了118號文及256號文的精神,並進一步指出:「對於用人單位向職工收取的勞動合同保證金、勞動保護物品及生產工具使用(承包)抵押金等行為也應予以制止。」
你可以提出辭職要求的,而且不用承擔違約責任.
你目前可以去勞動局下設的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
Ⅵ 60以上人員是否受勞動法保護
關鍵是看你們之間簽訂的合同是勞動合同還是勞務合同,調整這兩個關系的法律不回同。以目前描述來看答應該是存在勞動關系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所以該員工提出四個月工資賠償是不合理的。
Ⅶ 協保人員享受勞動法保護嗎
1、中介公司如果不是具備勞動派遣資格的公司,就不適用《勞動法》,而是適用於《合同法》,不能按《勞動法》申請仲裁,但可以民事訴訟。
2、如果中介公司具備勞務派遺資格,則適用於《勞動法》,被派遣單位無權解除與你父親的勞動關系(因為你父親與被派遣單位無勞動關系,你父親的勞動關系在你父親與中介公司),但有權利退回給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再行派遣。
3、具體情況你沒有描述很清楚,我很難給你一個絕對正確的判斷,而且不知道協議的內容,所以建議你給我留言。
Ⅷ 直銷公司的直銷員受勞動法保護嗎就是說:可不可以要去單位給交社保
一般上了級別,都會給你交的,並且交的還很多,這個交不交都無所謂
主要是自己能不能做好、
Ⅸ 法律規定什麼人不能做直銷
1、因為法律規《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版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最權終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實際上禁止了團隊計酬),並對提取報酬作了嚴格的限期。
2、因為國家在頒布《直銷管理條例》的同時還頒布了《禁止傳銷條例》,其目的就是在開放並規范直銷的同時,一如既往地嚴厲打擊傳銷。
3、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直銷管理條例》里有明確規定:
在第十五條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招募下列人員為直銷員:
1.未滿18周歲的人員;
2.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
3.全日制在校學生;
4.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和現役軍人;
5.直銷企業的正式員工;
6.境外人員;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從事兼職的人員;
第七項主要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公務員、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法官、檢察官等。
Ⅹ 退休再就業人員是否可以享受勞動法的保護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在就業的用工關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國《勞專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屬未將退休再就業人員納入保護范圍。所以在遇到糾紛時,用人單位和退休再就業人員都不能依據法律主張權益和承擔任務。那麼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退休打工族,他們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退休再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合同,而且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在裡面把你的權利、義務給約定好,你在這勞務協議中必須界定,一, 你的報酬,第二,你的醫療,第三,你的工資待遇或者保險待遇,這個必須約定清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再就業人員本身超過60周歲,就不能稱為一個勞動者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的理解, 這樣到最後有了糾紛也都屬於民事上的糾紛,可以訴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