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上責令改正屬於什麼
① 責令整改通知書是不是行政處罰
《責令整改通知書》是具體的行政行為,當事人可以據此申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不是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1)行政法上責令改正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行為原則上自告知之時起發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規定時自規定之時起生效。受領之時生效和即時生效的規則,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這是各國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他依法可以實施行政處罰權的組織,對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規章,尚不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制裁行為。
參考資料:行政行為-網路
② 行政法定義違章建築的問題
違章建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內鎮規劃建容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
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建造的房屋。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有一種觀點認為,所謂違章建築,是指未經主管部門的許可而擅自動工興建的各種建築物和構築物。然而這種觀點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盡科學,其並沒有指明「違章建築」中所謂「違章」的本質,只是一個籠統表面的定義,容易在指導實務中出現差錯。
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③ 什麼是責令改正或責令限期改正
http://www.jcrb.com/zyw/n31/ca458633.htm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有關行政處罰的規定,大多設有"責令改正內或限期改正"的規定。
所謂容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既可以單獨適用,亦可以和行政處罰合並適用。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這一規定實際上是為行政處罰機關設置了一種作為義務,即針對違法行為,不能僅實施行政處罰了事,而應當責令改正違法行為。
④ 行政法規中的責令限期拆除是行政處罰還是行政命令
不屬於行政處罰,屬於行政命令。
1、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關於「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規定,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與行政處罰是不同的行政行為。
2、行政命令是行政主體依法要求相對人進行一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意思表示。行政命令具有強制力,它包括兩類:一類是要求相對人進行一定作為的命令,如命令納稅、命令外國人出境。
另一類是要求相對人履行一定的不作為的命令,稱作為禁(止)令,如因修建馬路禁止通行,禁止攜帶危險品的旅客上車等。
(4)行政法上責令改正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從性質上分析,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的對違反行政管理程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取懲罰性制裁措施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懲罰性。
這種懲罰性,是通過給違法相對人的合法的權利或權益造成損害來達到懲罰的目的。換句話說,就是對違法者施以額外的義務以示懲戒,這種額外義務的增加,不是督促其履行應當履行的義務,也不是等同於原來的義務,而是一種新的義務。
而限期拆除則是指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了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行為,而作出的要求違法行為人履行法定義務、停止違法行為、消除不良後果或恢復原狀的具有強制性的決定。這種強制性決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違法行為、恢復法律秩序,具有行政管理的屬性。
實施限期拆除本身並沒有對違法者課以新的義務,雖然能夠給相對人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但是這種損失卻並沒有損害相對人的合法利益,因而它不具有懲罰性。
就像闖紅燈,交警罰款5元是行政處罰,但是如果交警只是命令退回標志線,則是行政命令而不屬於行政處罰。所以,從法律性質上分析,限期拆除也不屬於行政處罰。
⑤ 責令改正與責令停止生產使用的區別
責令改正一般是指國家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了預防或制止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危險狀態以及不利後果,而作出的要求違法行為人履行法定義務、停止違法行為、消除不良後果或恢復原狀的具有強制性的決定。 對責令改正行為法律屬性的分析,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認為,現有的法律規范規定的責令改正行為主要有三種性質,分述如下: (一)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責令改正行為的法律屬性:應為行政處罰的附帶結果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除了要對相對人的違法行為進行制裁外,更重要的還要糾正違法行為並消除其消極後果。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對相對人進行處罰並不能直接消除違法後果(如罰款),這時就需要藉助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但是,這種責令改正是為了在行政處罰中更好地實現行政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措施,因此其從屬於行政處罰,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行政處罰。 (二)《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前半段規定的責令停止施工:應為行政強制措施 《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前半段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和施工單位,市或區、縣規劃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其停止施工。」這里規定的責令停止施工的行政行為性質上應該屬於一種行政強制措施。這是因為:首先,這是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更大的損失而採取的一種臨時性措施,而不是一種終了性的決定。根據同條後半段的規定,在對違法建設工程對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的影響程度進行實質認定後,可以責令限期拆除或者補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繼續施工(這二者才是終局性的決定)。其次,從這種行為所要求的要件來看,只要施工行為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沒有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即可,不需要證明對城市管理或城市規劃有不利影響,因此其要件較為寬松,不需要有確定的危害性。 (三)城市規劃法第四十條、《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二)項規定的責令改正:應為行政處罰 1.本部分責令改正行為不屬於行政強制措施 (1)從行政行為目的來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於預防或制止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如前述《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前半段規定的情形,可能會對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有影響(但尚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而同條後半段則已經對其影響後果有了一個確定的判斷,違法事實已經確定,這種情況下作出的行政行為就不可能只是一種強制措施。 (2)從事實構成要件來看,上述法規條文中規定的責令改正行為均要求對行為有明確定性。如《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第六十三條第(一)、(二)項規定的責令限期拆除、限期改正,要求違法行為對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有確定的影響。 (3)從最終結果判斷,上述法規規定的責令改正都是對違法行為所進行的法律上的最終的制裁,是最終的處理決定,具有明顯的終局性,而不是臨時性的措施。 2.本部分責令改正行為屬於行政處罰 上文已經指出了該類行為的終局性的特徵,這是行政處罰的本質特徵。另外,在這類責令改正中,相對人都存在違章搭建或者是無證施工的行為,因此符合行政處罰系針對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的特徵。而從處理後果上,責令限期拆除、限期改正是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的目的,同時必然使相對人較責令其改正之前處於一種不利的地位,因此是對相對人課以的一種行政法上的不利益,也符合行政處罰的本質特徵。 有人認為,行政處罰實行處罰種類法定主義,只有法律、行政法規才能夠設定處罰種類,而目前尚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將責令改正明確規定為行政處罰。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城市規劃法第四十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拆除違章建築物等在體例上隸屬於第五章「法律責任」部分,而且與沒收違章建築物等並列規定,沒收屬於行政處罰應無疑問,因此可以認為責令限期拆除違章建築(責令改正的一種)是城市規劃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一種。 本部分所講的責令改正行為應該屬於行政處罰中的救濟罰,因為該種處罰與其他處罰相比,一方面體現了對違法者的制裁和懲罰,另一方面則在於通過處罰直接恢復被侵害了的秩序,具有對合法秩序的救濟性。 「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在性質上應當屬於行政處罰中的行為罰,也就是責令違法者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判定行政機關對違法者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屬於行政處罰,關鍵要看該行為是否能夠對違法者起到制裁作用。違法者從事某種違法行為,並從這種違法中得到利益。行政機關命令違法者停止這種違法行為,顯然會使違法者的利益受到影響,這本身就是一種制裁。比如,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違法者肯定會從這種違法行為中得到很大利益。責令其停止生產或者使用,不僅使其無法再獲得利益,而且原有的投資也可能會成為無效投資。這無疑是一種很重的制裁。因此它應當屬於一種行政處罰。
⑥ 近年來行政法有無修改修改了什麼
有修改。新《行政訴訟法》於2014年11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主要修改:
【修改1】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
⑦ 責令改正行為由哪個機關來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來強制執行
⑧ 通報批評在行政處罰的種類屬於什麼處罰
通報批評在行政處罰的種類屬於聲譽罰(也即申誡罰,申誡罰是行政機關對違法相出方的名譽、榮譽、信譽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定損害以示警誡的行政處罰。又稱為聲譽罰或精神罰。)。
另外,如果是在單位內部的通報批評是屬於行政處分而非行政處罰;對行政違法相對人的通報批評才屬於行政處罰的聲譽罰。
註: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1、人身自由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2、行為罰:主要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
3、財產罰: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
4、聲譽罰:主要形式有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通報批評等。
⑨ "責令改正"屬於行政處罰嗎為什麼相關法律依據
所謂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和糾正違法行為,以恢復原狀,維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狀態,具有事後救濟性。
因此,其屬於一種行政處罰
相關法律依據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⑩ 賠償損失在行政法中屬於什麼性質
單就賠償損失來說,它是一種民事行為,當事人之間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回,圍繞它發生的答是民事法律關系。但在「賠償損失」前面加上「責令」二字,意義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對其性質就產生了一些不同的認識。大多數人認為「責令賠償損失」是一種行政處罰,屬於行政法律責任。《廣東省檔案違法行為處罰辦法》規定檔案行政處罰包括警告、責令改正、責令賠償損失等八項內容,明確將責令賠償損失歸入行政法律責任的范疇之內。《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也很容易使人們認定為是行政處罰,《檔案法》第5章第24條規定,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損毀、丟失、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塗改、偽造國家所有的檔案的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