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法條怎麼區分款和項
A. 民事訴訟法150條第六款指哪些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總共有兩款,沒有第六款。
第一款:有下列情內形之一的,中止訴容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第二款: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你問的可能是第一款第(六)項吧: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B. 最新民事訴訟法第205條有幾款規定。是兩款還是一款
民事訴訟法第205條有兩款規定,此規定是對再審法律有效期的規定,第二款是對發現最新證據的提起再審的法律有效期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7、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8、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9、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10、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11、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12、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13、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民事訴訟法的法條怎麼區分款和項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C.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中前款與前三款如何理解
一、《民來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1、第一自款: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2、第二款: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3、第三款: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第四款: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上述條文中,關於「前款」「前三款」的含義
1、「前款」,就是指第二款,即審判人員有第二款規定之行為的,除了當事人可以申請其迴避外,審判人員還應當被追究法律責任。
3、「前三款」,就是指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即前面三款的規定,同時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3、上述條文中的(一)(二)(三),應稱之為第一款中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
D. 刑法體系中的款與項如何區分請用具體的法條說明
刑法體系中的款比項大一級,在法律條文中,一般的結構是篇、章、節、條、款、項、目。具體來講,「第XX 「是條,條里的某「意義段」是款,每款中,用中文數字加括弧表示的是「項」,項下面用阿拉伯數字加括弧表示的是「目」。
如第一款之六項: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4)民事訴訟法的法條怎麼區分款和項擴展閱讀:
刑法體系中的款與項外其他結構:
法律條文,一般的結構是篇、章、節、條、款、項、目,但是中國現在(1949以後)的法律很少有「篇」的結構,而多用「編」的結構,包括中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通則、三大訴訟法等基本法律。
例如,中國現行刑法的結構是「編」、章、節、條、款、項,整個刑法分為兩「編」即總則編和分則編。下面就《民事訴訟法》舉例,進一步說明問題。如:
第二編 審判程序......................"編"
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章"
第四節訴訟中止和終結...................."節"
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條"
"目",條與款下還有目,目也可能設於節下條上,一般來說,目是某些條與款之下設立的單位。
"節",章下是節,節是章根據需要而下設的單位,反映章內部的有機聯系。我國刑法,根據內容決定章下是否設節。
在刑法總則中,凡內容較多並且有明確的層次之分的,往往設節,否則就不設節。在刑法分則中,罪名較多的第三章與第六章下設節,其他章下均不設節。
「章」,編下是章,章是總則和分則兩編之下的單位。刑法總則和分則各自獨立設章。我國刑法總則分設五章,刑法分則分設十章。在刑法分則中,罪名往往按章排列,各章的排列有一定的順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E. 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1款第11項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F. 在法律條文中 什麼是「條」 什麼是「款」 什麼是「項」 什麼是「目」 它們如何區分
法律條文,一般的結構是篇、章、目、條、款、項,但是我國現在的法律很少有「篇」的結構,而多用「編」的結構,包括我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通則、三大訴訟法等基本法律。例如我國現行刑法的結構是「編」、章、節、條、款、項,整個刑法分為兩「編」即總則編和分則編。下再舉《民事訴訟法》一例,進一步說明問題:
第二編 審判程序......................"編"
第十二章 第一審普通程序................."章"
第四節 訴訟中止和終結...................."節"
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條"
下為第一款之六項: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第二款: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G. 什麼是《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1款第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你好,中國快律為您解答。《民事訴訟法》中所謂的「新證據」是指:其一,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其二,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H. 法律咨詢:《民事訴訟法》第124條第(五)款,適用的范圍應該怎樣理解
【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發生效力是指該判決、裁專定書、調屬解書已經生效,如何界定是否生效是看該裁定書、判決書、調解書是否已經送達雙方當事人,全部送達的視為生效,沒有(全部)送達的,不視為生效判決包括裁定、調解書,因為人民法院的裁定、調解書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註:不管開沒開庭,只要沒有送達就沒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