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武漢對麻木行政法原則

武漢對麻木行政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2-07 10:49:59

⑴ 試述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研究方法

哲學的方法復,即通過把哲學適用於製法律問題來研究,唯物辯證法是我國法學研究的總的方法論。
階級分析的方法,即從行政法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一角度入手。
價值分析法,即從人權、正義、秩序、自由等法的價值的角度分析。
規范分析的方法,即分析現行的行政法規范,推導出法的基本原則。
比較分析的方法,即在主要西方國家的行政法基本原則中做比較分析。
案例分析的方法,如可從案例中推導出信賴保護、平等對待等原則。
實證分析的方法

參考資料:《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 周佑勇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法理學》 李龍主編 人民法院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⑵ 簡述行政法與憲政的關系

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核心內容是對國家權力的實現方式及運作進行規范,行政法所關心的則是行政權的存在及行使的合法性。因此,憲法與行政法在調整對象、范圍及方法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然而,憲法與行政法關注的問題具有相似性,二者之間除了從屬關系與部分重合關系之外,還存在補充、發展關系具體而言,行政法在遵循憲法原則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憲法的范圍內有能動活動的餘地,並對憲法的發展起著實際的推動作用。行政法與憲法之間是一種互動辯證關系。
1、憲法是行政法的根基。憲法為行政法的產生、發展指引著方向,行政法的發展則落實了憲法的基本原則、傳播了憲政的基本理念。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行政法的產生是以憲法的產生及實施作為基礎和前提的,行政法對憲法有一定的依存性。
2、行政法是憲法的具體化。國家生活的復雜化加上立法機關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行政立法在當今法律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民眾不僅要求參與民主制度權利的實現,還對於自身權益,諸如勞動、接受教育、享受優質的環境等,有著更為強烈的要求,這些有賴於行政程序法、勞動法、教育法及環境保護法等的制定與實施,而這是憲法所辦不到的。行政法是將憲法所確認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權利予以具體化的主要途徑,是實現國家目的重要手段,保障公共利益與提供服務是其價值所在。
3、行政法的發展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補充、發展了憲法,其深入發展是推動憲法的修改重要的源動力。眾所周知,由於立法者主觀認識的局限性與社會生活瞬息萬變的無限性之間存在著難以消解的矛盾,立法如此,立憲亦如此。成文憲法的高度原則性、概括性及預測能力的有限性,都註定了其往往滯後於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就調整對象而言,憲法與行政法有相當部分是重合的,因而行政法在遵循憲法基本原則、精神的前提下,對憲法的發展是有很大作為的。

⑶ 行政法的紅皮書是哪個編寫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及本書(第二、三版)編寫分工
(以撰寫章節先後為序)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執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新世紀行政法發展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與行政法的功能》(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3期)、《公眾參與與行政法治》(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1—10章,負責全書的審稿、統稿。

葉必豐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應申請行政行為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為的效力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規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為確定力研究》(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現代行政行為的理念》(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6期)、《行政規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論證》(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等。
撰寫本書第11—13章。

楊建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8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學,1986年畢業於築波大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一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一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後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譯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鹽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論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寫本書第14—15章。

章劍生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較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監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判決重作具體行政行為》(載《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為說明理由》(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現代行政訴訟的成因與功能分析》(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現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等。
撰寫本書第16—17、19—22章。

於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教授,任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協議與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國行政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WTO協定國內實施讀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與立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規制——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WTO協定的國內實施問題》(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購協定的幾個問題》(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加入世貿組織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法律問題》(載《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國對反傾銷措施的司法審查》(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制定緊急狀態法的基本問題》(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寫本書第18章。

王寶明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拉丘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與行政訴訟》(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學論綱》(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讀本》(合著,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行政立法評述》(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美國行政機關與美國憲法實施的監督》(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論綱》(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公務員立法的合理取向》(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行政許可法的實施與政府的因應》(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學博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訴訟法疑難問題探討》(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國家賠償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行政訴訟制度之發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與行政法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WTO與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變更權》(載《法學研究》1988年第6期)、《國家賠償法價值論》(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釋對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先地方後中央: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種思路》(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緊急狀態與行政法治》(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4、30章。

劉恆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總幹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復議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資並購行為與政府規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為法律適用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試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權》(載《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論行政立法權》(載《法學評論》1995年第4期)、《行政訴權面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載《學術研究》1997年第1期)、《略論外資並購中國企業的法律規制途徑》(載《現代法學》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問題探析》(載《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等。
撰寫本書第25—27、29章。

湛中樂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環境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與行政訴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國家與行政法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載《中國法學》1992年第2期)、《論完善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載《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及其司法運用》(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加入WTO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2期)、《行政過程論》(載《行政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寫本書第33、37—38章。

薛剛凌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家組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國家賠償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權研究》(華文出版社1999年版)、《變遷時代的行政法思考》(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組織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34—36章。

⑷ 武漢大學憲法與行政法怎麼樣

比人大、北大稍差,比其他院校沒什麼問題。老師們實力都很強。武大的硬體設施一般學校比不了

⑸ 如果理解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O.Mayer曾說〝憲法會消逝,而行政法會長存〞,在德國威瑪共和時期,憲政發展從帝制轉為共和,然而行政法的改變確不大;Frize Werner也說過〝行政法作為具體化的憲法〞,在越尊重法治與法制的社會中,憲法一旦被改變,行政法也會相繼跟著調整改變,因此,所有的行政行為都不能違反憲法的規定,故憲法的地位往往高於行政法的地位。

憲法有一些基本原則,適用在行政法上,例如:

一、 民主國原則
所謂的民主國原則,最終的目的在於維護自由與保障民主,透過民主的思
想,使得國民主權及民主代議制度等憲法所強調之原則,得以落實在社會國家中,而國民主權及民主代議制度也同樣運用在行政方面,例如對行政程序法的影響以及對於地方自治的影響。在民主國家中,人民是公權力的主體,在立法權上,國民也享有政權及代議士的選擇權,在行政程序上,人民可以參與行政機關所主導之行政程序,並主張其權利,在聽證、當事人陳述、證據及信息公開等,再再顯示出國民主權及民主代議制度,因此民主國原則,充分運用在憲法及行政法上。
另外在地方自治上,此牽涉到中央與地方關系部分,中央立法權究竟可以管轄地方到何種程度,必須依據法律。因此針對行政法所探討之地方自治要求,也適用憲法之民主國原則。

二、 法治國原則
所謂的法治國原則,一般來說包括保障人權、分權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司
法獨立及國家行為之可預測性。在保障人權方面,這是法治國原則的目的;而分權原則主要是防止公權力的濫用,因此將國家公權力依其功能及水平化分為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而不同國家權力機關也必須分權;在依法行政原則上,主要是針對行政機關從事行政行為必須嚴格遵守依法行政原則,不可逾越法律的規定,也必須遵守法律保留原則,此意謂對於特定之事物,未受法律規定或授權者不得為之;在司法獨立原則上,行政機關是否遵守依法行政原則,應該交由司法機關予以認定,至於在國家行為之可預測性上,法律必須明確定之國家限制人民之措施,就行政機關來說,只要其能依法行政,那麼行政行為就有可預測性;就司法機關來說,只要能依法審判,那麼人民對於司法審判行為就有可預測性;就立法機關來說,制定法律使人民對於國家立法產生可預測性,因此,無論是在保障人權、分權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司法獨立及國家行為之可預測性等憲法原則上,運用在行政法上就是法律保留及法律優位等原則的適用。

三、 社會國原則
所謂的社會國原則,一般來說是要求國家對於社會經濟地位較低之人民利益給予維護。對弱勢者予以保護,社會國原則要求的是國家實現社會正義,並建立社會安全制度與保障制度,以建構出和諧社會,這是憲法的重要內容,運用在行政法上,就是從干涉行政走向給付行政、行政行為的多樣化以及行政裁量必須考慮到社會國原則,以追求社會的實質正義。

總而言之,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是非常密切,二者許多基本原則都是同一的,只是行政法是憲法原則的適用,行政法作為具體化的憲法,在筆者舉例之民主國原則、法治國原則及社會國原則等憲法基本原則上,就可明確看出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也觀察到這些憲法之基本原則,是具體適用在行政法上,做為一位以憲法為主要研究對象之學習者來說,除了要學習憲法等基本原則外,更要深刻觀察與了解行政法的運用情況,時時反思,這才能充分體會到憲法與行政法之密切關系。

⑹ 民法與憲法、行政法有什麼不同

民法與憲法、行政法三者意義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內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容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⑺ 武漢大學法學博士(憲法與行政法學)考試難度。

可以試下。不過建議你提前聯系導師介紹一下你的學術情況。

⑻ 憲法與行政法的聯系與區別

你好,如果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請予以採納為最佳答案!!!!!專!!!!
憲法的核心在屬於限制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所以憲法規范主要有兩部分,其一為國家權力的劃分和國家機構的設置,其二為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對於國家權力的限制,主要是對行政權力的限制,對於司法權力和立法權利而言,他們對於公民的侵害不是直接的,其危害程度也不如行政權力那麼廣泛的深入。因此限制行政權力是限制國家權力的核心。除此之外,現代國家承擔著大量的社會服務義務,而這些義務的履行也是通過行政機關達成的。
而行政法正是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行政法通過對行政權力的限制防止行政機關侵害公民利益,同樣行政法通過對行政權力的規范保證行政機關履行服務社會、管理社會的職責。
因此,憲法規范的內容(限制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法進一步具體規范的。因此有人認為行政法是憲法的具體化,或者說行政法是活的憲法。
望採納!!!!!!!!!!!!!!!!

⑼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基本原則包括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基本原

行政法定原則,行政均衡原則,行政正當原則,來自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回答。

熱點內容
法院施教疆 發布:2025-09-16 23:36:38 瀏覽:520
法院面試面試題 發布:2025-09-16 23:33:51 瀏覽:599
關於道德綁架的小故事 發布:2025-09-16 23:22:34 瀏覽:638
民法典29 發布:2025-09-16 23:17:49 瀏覽:652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1021題庫 發布:2025-09-16 23:07:34 瀏覽:938
立法投票在哪 發布:2025-09-16 23:03:11 瀏覽:127
煙草專賣行政許可撤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23:01:05 瀏覽:824
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方面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6 22:53:41 瀏覽:626
三班倒人員工作時間勞動法 發布:2025-09-16 22:49:42 瀏覽:765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