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異地用工

勞動法異地用工

發布時間: 2021-12-10 02:53:56

A. 勞動法 異地上班不同意怎麼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訂立合同時沒抄有約定異地上班,後來用人單位要求異地上班,可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的規定,以用人單位未按約定提供勞動條件為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

B. 公司在異地用工有哪些合法的方式

可以有勞務派遣,設立分公司等方式。
勞務派遣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把勞動者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C. 勞動法異地職工用人單位是否安排住宿

勞動法對勞動者食宿都沒有規定。純屬用人單位的內部事務。

D. 勞動法中關於用人單位用工有幾種方式

勞動且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等勞動報酬的形式。目前用工形式一般有三種:

1、勞動合同關系。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2、承攬合同關系。

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了承攬合同,以及相關章節又分別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 、居間合同。

3、僱傭關系。

僱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定。「即受僱人於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4)勞動法異地用工擴展閱讀:

勞動用工的誤區

誤區一

規章制度出台後即能約束員工。

企業都知道,可以制定規章制度來規范企業經營和約束員工的行為,於是幾乎每個企業都根據自身的需要出台了大大小小或繁或簡的規章制度。

許多企業認為當然可以,因為制定規章制度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是用工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但正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法律賦予企業此項權利的同時,為了防止此項權利的濫用導致員工合法權益受損而設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主要包括三項:

①規章制度的內容要合法,即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

②規章制度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即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必須要經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至少是職工代表同意;

③規章制度要向員工公示,即規章制度出台後要公開告知員工。法律同時規定,以上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條件,則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的裁判依據。而實踐中此類有問題的規章制度比比皆是,這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誤區二:

試用期內不簽訂勞動合同或只需簽試用期合同,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

企業可以對新進員工設定試用期,許多企業為了使自己占據主動,防止被「套牢」,往往同試用期內的員工不簽訂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只簽訂一紙「試用期合同」,實際上這種作法適得其反。

現行法律規定,企業同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勞動關系的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仍受法律保護,而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企業要終止必須提前30天通知員工並應依法補償;法律還規定,只簽訂試用期合同的,試用期不成立,該「試用期」即為勞動合同期限。

顯然,試用期內不簽勞動合同或只簽試用期合同,企業本來是想防止被「套牢」,實際上恰好被「套牢」,因此,此種做法不可取。正確作法應是同新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包含試用期的內容。

此外,許多企業認為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尚未最終確定,所以企業不需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其實不然。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雖未最終確定,但確已形成,因此法律明確規定企業應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

誤區三:

員工辭職需單位批准。

或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和員工仍然認為員工辭職要寫辭職申請,要得到單位批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行法律規定得很明確,員工辭職只需提前30天通知企業即可,沒有其他條件。

誤區四:

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是企業的權利和「砝碼」。

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勞動關系結束後,員工要求企業辦理退工手續,而企業則以不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為手段或談判的砝碼,要求員工支付違約金或退還培訓費等。

由於企業不辦理退工手續造成員工無法再行就業,員工要求企業賠償工資損失,最終員工要求賠償損失的請求獲得了法律的支持。

員工勝訴的原因主要在於現行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在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後7日內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是無條件的,同時法律規定,如不及時辦理造成員工損失的,企業應當賠償。

而企業的敗訴則在於企業錯把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一法定義務當成了自己的權利和有利於已的談判砝碼。這一誤區非常普遍,特別應引起企業的重視。

E. 勞動法是怎麼規定用工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F. 2018勞動法如何規定異地支援

工傷事故申報工傷這方面

G. 勞動法對異地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規定

你這問題太模糊了。

首先,勞動法沒有專門提到這個問題。如果你想知道回的是法律適用答問題,那麼是否用人單位所在地與員工所在地不一致?比方說:公司注冊在深圳,員工是上海人,工作地點也主要在上海,現在深圳公司將與上海員工直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在我上面舉的例子中,勞動合同可以約定適用深圳(用人單位所在地)地方性勞動法規,但是勞動標准性的東西,比如最低工資、休息休假等應當適用上海(勞動關系實際履行地)的規定。當然,如果實際履行地的標准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標准,也可以約定適用用人單位所在地標准。比如,目前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是960元,深圳是1000元,則在最低工資問題上約定適用深圳地方規定是合法的;否則不會得到仲裁或法官的支持。

H. 勞動法有規定外地的公司必須在員工工作地購買社保嗎

I. 勞動法,用工問題

1、A、B、C公司終止合同賠償各是兩年的,還得看是具體那年簽訂的
2、已經在所在公司辦理退休,沒有補償了

熱點內容
是檔案法治的靈魂和核心 發布:2025-09-16 12:51:40 瀏覽:787
一個億律師費 發布:2025-09-16 12:29:19 瀏覽:910
有法律效力的房屋搬離通知書 發布:2025-09-16 12:29:17 瀏覽:294
勞動法關於父母生病陪護假 發布:2025-09-16 12:24:56 瀏覽:459
江西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6 12:21:58 瀏覽:761
法律道德缺失 發布:2025-09-16 12:18:54 瀏覽:549
規章制度日期落在哪 發布:2025-09-16 12:08:04 瀏覽:603
大學生會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1:38:15 瀏覽:460
2018年會計中級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9-16 11:35:54 瀏覽:166
市場准入立法調研報告 發布:2025-09-16 11:31:54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