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舊刑事訴訟法沖突適用

新舊刑事訴訟法沖突適用

發布時間: 2021-12-10 06:06:43

① 實體法和沖突法是相對應的嗎

法學分類中,與實體法對應的是程序法。國內的沖突法可以是實體法之間的沖突(比如:刑法罪名間的沖突),也可以是程序的沖突。國際私法上的沖突主要是程序法上的沖突。
所謂實體法,是直接規定權利義務的法律,比如刑法,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
所謂程序法,是規定實現權利義務法律救濟的程序規范法律,我國的三大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也有一些單行法律法規裡面既有實體法(主要部分),也有程序法條文(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② 《刑事訴訟法》與《律師法》哪個效力高

2007年1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進行了一系列修改,修改後的新《律師法》已經於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而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的廣泛關注,就在於新《律師法》對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權利加以完善和強化,對刑事訴訟中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法庭言論豁免權作出了一系列不同於《刑事訴訟法》的突破性規定,而這些與《刑事訴訟法》明顯沖突的突破性規定究竟如何使用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尤其是在具體的辦案實踐中,律師在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時候,辦案機關到底能不能派員在場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使我們產生疑惑,無所適從。一個是新頒布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一個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頒行了近十一年之久的法律,究竟該適用那部法律呢?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新《律師法》是剛剛修訂頒行的,當兩法發生沖突時,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應當優先適用新《律師法》的有關規定,當然也有少部分人堅持認為根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仍應當適用《刑事訴訟法》。
司法實踐中,當產生法律沖突時,通常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等原則確定該如何適用。而單單就新法優於舊法這一原則而言,主要適用於同一機關就同一事項先後制定的規定不一致的情形,結合本文中提到的新《律師法》和《刑事訴訟法》有關律師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和法庭言論豁免權方面不一致的規定,筆者認為應當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優先適用《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新法優於舊法這一規則在這兩部法的沖突中根本就不能適用,原因在於《刑事訴訟法》是由全國人大制定,而新《律師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兩部法律的制定機關不同,當然就不能適用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全國人大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全國人大制定的《刑事訴訟法》效力當然高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律師法》。此外,我國《憲法》第67條第三項明確規定: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因此,筆者認為剛剛頒行的新《律師法》實際上處於非常尷尬的法律境地,只要《刑事訴訟法》不進行相關的修改,新《律師法》永遠也不能理直氣壯地「挺起腰桿」。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律師法》中的突破性規定無疑是進步的、先進的,它使法庭上的控辯雙發的法律地位更趨於平等,對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權,對公訴機關在法庭上天然形成的優勢地位的削弱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新《律師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的沖突不過是國家立法節奏輕微失調產生的影響,加快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必然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及時修改完善,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檢察機關感受到「平等武裝」後辯護方的沖擊的那一刻將不可阻擋的到來,而中國的法制進程也將邁進一大步。

③ 有關民事訴訟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兩個問題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這些特別程序案件不適用再審是因為它們都是直接解決程序問題,如果判決有錯誤,當事人可以通過普通的民事訴訟來解決就可以了。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是因為要嚴格限制再審節省訴訟資源,但同時又不是絕對禁止這類再審,否則有些錯案的不到糾正。在符合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再審,因此就有了:「但再審申請人或申訴人提出新的理由,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及本規定第七、八、九條規定條件的,以及刑事案件的原審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無罪的除外。」總的來說兩個規定不沖突,不是新舊法沖突如何適用的問題。
然後是第二個問題。如果一審法院審理一審案件,那麼此案件是一審終審案件,判決直接生效。如果判決錯誤不能上訴,但可以再審。
梁偉律師,qq:289284216

④ 婚姻法-關於房產-分割的新舊解釋的適用性問題:

我感覺樓主沒有看清楚解釋本身。「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專貸款,婚後用夫妻屬共同財產還貸」——這個說的是在領證之前就以個人財產買了房產,只是婚後共同還貸款。
而你說的情況「新解釋出來之前就領-了證,然後貸-款買了房(男方出首付)」——你這里最關鍵的是「領證(結婚證)」在先,然後才買的房——所以這種情況肯定是共同財產了(除非你倆有特別約定!)。
如果你也是在解釋出來前先買的房;然後再領取結婚證,那麼還是算個人的財產,因為這個解釋第19條: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本解釋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可是樓主的情況顯然是,在結婚證領取後才買的房,那就沒辦法算夫妻一方的了!!

⑤ 新舊刑事訴訟法

應當適用新的刑事訴訟法。
程序法與實體法不同,法律溯及力只在實體法上存在,程序法上不存在這個問題。

⑥ 刑事訴訟法,問題

無罪推定,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因此,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應該說這一原則對於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訴訟地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其作為一條重要的法治原則規定於憲法中,如《美國聯邦憲法》第5條、《加拿大憲法》第11條以及《俄羅斯聯邦憲法》第2 章第40條等。

無罪推定原則,是以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為目的的,而與之相適應的審判方式也必然是強調控辯平等的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主要是體現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注意訴訟程序的正當,相對加重國家對當事人合法權利的保護。無罪推定原本是西方資本主義興盛時期的產物。在無罪推定原則演變過程中,西方國家個體利益高於整體利益的歷史文化傳統對其產生重要影響,他們認為,被告人是個體利益的代表,檢察官是整體利益的代表,被告人往往處於劣勢和不利的地位,刑事訴訟中必須特別強調保護被告人權益。否則,就不能保持這兩種利益沖突中的平衡,就難以實現司法公正。無罪推定在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這一兩難選擇了對個體利益的保護,這便意味著它必須要付出一個不愉快的代價-----不能更有效地減少犯罪,國家也必然要用更大的投入來維護社會安全和法律秩序。

我國是一個發展經歷不同於別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對待西方通行的無罪推定原則,既不全盤否定,也不盲目接收。在1997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我國不採用無罪推定或有罪推定原則,而採取「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1997年10月1日實施的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類似於無罪推定原則的表述:「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該原則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這一憲法原則。在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有罪前,既不認為被告人是罪犯,也不認為被告人沒有犯罪嫌疑,而是實事求是,進行調查,客觀地收集有罪、無罪、罪輕、罪重的,根據事實來確定。因此,我國的刑事審判中並沒有完全照搬或抄襲西方國家的無罪推定原則,而只是一種批判地吸收,體現了它的一些基本精神。

⑦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與第三項沖突嗎

不沖突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對該條第(一)項的適用范圍有明確規定,第(一)項和第(三)項是不沖突的。

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最高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不動產已登記的,以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不動產未登記的,以不動產實際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

(7)新舊刑事訴訟法沖突適用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二十九條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書面協議,包括書面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或者訴訟前以書面形式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

第三十條根據管轄協議,起訴時能夠確定管轄法院的,從其約定;不能確定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管轄。

管轄協議約定兩個以上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一條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與消費者訂立管轄協議,未採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消費者主張管轄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管轄協議約定由一方當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協議簽訂後當事人住所地變更的,由簽訂管轄協議時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合同轉讓的,合同的管轄協議對合同受讓人有效,但轉讓時受讓人不知道有管轄協議,或者轉讓協議另有約定且原合同相對人同意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因同居或者在解除婚姻、收養關系後發生財產爭議,約定管轄的,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確定管轄。

熱點內容
是檔案法治的靈魂和核心 發布:2025-09-16 12:51:40 瀏覽:787
一個億律師費 發布:2025-09-16 12:29:19 瀏覽:910
有法律效力的房屋搬離通知書 發布:2025-09-16 12:29:17 瀏覽:294
勞動法關於父母生病陪護假 發布:2025-09-16 12:24:56 瀏覽:459
江西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6 12:21:58 瀏覽:761
法律道德缺失 發布:2025-09-16 12:18:54 瀏覽:549
規章制度日期落在哪 發布:2025-09-16 12:08:04 瀏覽:603
大學生會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1:38:15 瀏覽:460
2018年會計中級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9-16 11:35:54 瀏覽:166
市場准入立法調研報告 發布:2025-09-16 11:31:54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