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勞動法
① 請問今天才聽說退休年齡要延長3年是否是真的
當然不是真的,這只是某個專家學者的建議而已,以前還有延長5年的傳聞呢。央視的新聞聯播已經澄清了,我國要審慎對待退休年齡調整問題,目前還只是出於吹風階段。就算要延長,也不會一步到位,估計會學習國外的經驗,每隔幾年延長1年。
至於上海搞的柔性延遲退休政策,跟延長退休年齡政策完全不同:前者強調自願,首先個人得申請延遲退休,單位同意後才能辦理延遲退休手續;而一旦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就是強制性的。
② 有懂勞動法的嗎問點事
加班是自願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③ 7月1日晚新聞聯播節目,選擇一條新聞記錄下來,記錄要做到四有:有
一、 先搭架子再寫文章
二、 消息寫作
三、通訊寫作
四、新聞評論寫作
五、要研究報紙,不要簡單模仿大消息、大通訊、大評論
六、一定要跳出本部門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實
七、不要混淆不同八、要具體事實,不要空話和套話
的新聞體裁
九、不要以為自己清楚,讀者自然就會明白
十、寫消息 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要使用「在……形成下」、「在……的領導下」、「在……基礎上」之類的套話,直接把事實講出來。如實報道了事實,你想說的這些思想應該包含其中。如果讀者感覺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給事實穿靴戴帽。
2、除了導語可以概括一下所報道的事實外,消息主體不應該再使用概括性的語言,要報道具體的事實,禁絕空話。如果你感到這樣就沒有東西可寫了,這個報道便不該動筆,應該去采訪。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稱。這說明你還沒有跳出本部門的圈子,這樣的稿子大多囿於狹小的環境,採用率很低。
4、不要在報道基層幹部的活動時使用「親自」、「親臨」、「英明」的詞彙,也不要「以赤心贏得上級的贊譽」之類的話,不要將「副*長」省略為「*長」。這種上司的奴化心態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
5、不要出現「大家說」、「他們說」,這在自然狀態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定要具體,誰、對誰、說了什麼、怎麼樣,每一點都要交代清楚。
十一、寫通訊注意的幾個問題
6、標題不要過於籠統,大得無邊。一旦這樣確定下來,你必須一切從頭講起,不得不面面具到,難於把握材料。
十一、寫通訊注意的幾個問題
6、標題不要過於籠統,大得無邊。一旦這樣確定下來,你必須一切從頭講起,不得不面面具到,難於把握材料。
7、不要這樣寫:「提起***,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翹起大拇指說,他真是個好**」。甚或中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多,這大多是作者從別人那裡學來的套話。類似的套話還有不少,例如「他一心撲在**上」、「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我不圖……,只圖……」等等。還有一些格式上的套路一段感謝的場面之後,然後是:「事情是這樣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你還沒有真正直近生活。
8、不要這樣寫:「他兜里揣著病假單,堅持上班……」。這是不真實的作者編的套話。既然帶病堅持工作,何必要把病假單帶在身上呢?如今講究產品質量,如果人家知道是帶病工作的產品,還會買嗎?根據《勞動法》,除了危急情況,帶病堅持工作而領導沒有制止,要承擔責任的。
9、不要純自然地采訪的內容全部寫進通訊。要適當編排,提煉出積極的主題,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當滿了。
10、不能將商業廣告性質的企業領導人通訊,作為新聞投給黨報。要劃清為黨報寫稿與商業活動的界線。
十二、寫新聞評論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有是非感,但又自己講不出幾句話時,不要硬寫。多看看有關材料,學些基本的社科-人文知識。
2、不要只從「應當怎樣」思考,換個思路,甚至逆向思維,也許會豁然開朗。
3、把握政策和法律,避免只憑道德義憤評價時事。
④ 求5篇新聞觀後感《新聞聯播》《新聞1+1》《焦點訪談》《社會縱橫》《今日說法》急!!好的加分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非常關系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後果真的很嚴重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你在哪裡
一個18歲的男孩跟在打工的父母來到沈陽。一天,和小夥伴們去丁香湖邊玩。卻被淹死在湖中。據和他一起出去的小夥伴說,他是為了救一個人才跳進湖裡的。他們說,那個人被救上來以後就跑了,他們只顧的去救小夥伴也沒看清那個人什麼樣子。在把被救人推上岸後,那個孩子被一個大浪打進湖中,再也沒有上來。他家裡條件不好,他是父母以後的唯一依靠。他父親咨詢了民政機構,說可以申請烈士,但是需要被救的人出來做證。他們一家人尋找被救人找了好多天了,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有幾個湖邊的工人願意為孩子作證。
專家分析說,對於見義勇為者,首先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補償,被救者承擔的義務比較小。國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納稅人的一部分稅就被用來做這個。
今天的案例,很讓人氣憤。
一個3歲的小孩子跟爸爸媽媽去酒店吃飯。席間,孩子想喝飲料,媽媽出去買,想讓孩子跟著爸爸,但是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把他領了下去。後來,孩子跑到了馬路上,酒店的一個服務員將孩子救了下來,但是自己卻出車禍死亡。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說把孩子托給了吧台,後來又說託付給了這個服務員,但是都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認為服務員應該對孩子的被傷害負責。
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交通肇事司機承擔80%的民事賠償責任,小孩父母承擔20%,共計死亡賠償15萬元,但賠償者提出異議認為服務員是農村戶口,即使在城市打工2年也應按照農村的規格賠償5萬元。
老人去世之迷
一個79歲的老人,在與一個30歲的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僅10個小時後,老人去世。老人的家人說老人是被那個人打死了,而那個年輕人說是老人心臟病突發自己死的。由於發生在院內屋後,雙方都沒有目擊證人。老人死亡後公安局來了人,但是堅持不做屍檢,直接說老人是心臟病死的,讓雙方民事調解,賠了8000塊錢了事。記者問到有關如何認定是心臟病的證據,公安局一直沒有,可能根本就是沒法提供。
後來老人的家人向公安局提起抗訴,縣市兩級公安局對老人開棺驗屍,鑒定結論是老人服用毒鼠強自殺。老人的家人對此很懷疑,並且自己偷弄了幾份樣本送到附近大學檢驗,結果是不含毒鼠強成分。
經過家人的不斷努力,幾年後,老人第二次被開棺,省廳的鑒定結論是沒有毒鼠強。
記者想找到當初鑒定的兩位法醫,但是被拒絕了。後來,公安局道歉,並賠了5萬多塊錢。此事了結,老人怎麼去世的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
⑤ 看《今日說法》和《新聞聯播》挑10篇典型案例,再寫10條重要新聞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非常關系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後果真的很嚴重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你在哪裡
一個18歲的男孩跟在打工的父母來到沈陽。一天,和小夥伴們去丁香湖邊玩。卻被淹死在湖中。據和他一起出去的小夥伴說,他是為了救一個人才跳進湖裡的。他們說,那個人被救上來以後就跑了,他們只顧的去救小夥伴也沒看清那個人什麼樣子。在把被救人推上岸後,那個孩子被一個大浪打進湖中,再也沒有上來。他家裡條件不好,他是父母以後的唯一依靠。他父親咨詢了民政機構,說可以申請烈士,但是需要被救的人出來做證。他們一家人尋找被救人找了好多天了,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有幾個湖邊的工人願意為孩子作證。
專家分析說,對於見義勇為者,首先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補償,被救者承擔的義務比較小。國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納稅人的一部分稅就被用來做這個。
今天的案例,很讓人氣憤。
一個3歲的小孩子跟爸爸媽媽去酒店吃飯。席間,孩子想喝飲料,媽媽出去買,想讓孩子跟著爸爸,但是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把他領了下去。後來,孩子跑到了馬路上,酒店的一個服務員將孩子救了下來,但是自己卻出車禍死亡。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說把孩子托給了吧台,後來又說託付給了這個服務員,但是都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認為服務員應該對孩子的被傷害負責。
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交通肇事司機承擔80%的民事賠償責任,小孩父母承擔20%,共計死亡賠償15萬元,但賠償者提出異議認為服務員是農村戶口,即使在城市打工2年也應按照農村的規格賠償5萬元。
⑥ 新聞記錄如何寫
寫新聞與學校語文課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順、敘述清楚、筆調優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實,也不是為了發表。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要面對廣大讀者,考慮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負有宣傳黨的政策的任務;新聞的體裁也相對分明,寫作各有要求。下面先談談主要的三種新聞體裁,然後再就學員習作中的共性問題談幾點意見。
一、 先搭架子再寫文章
構思是一切寫作的基礎。提筆前一定要想好自己准備寫什麼,確定中心思想,通常中心思想體現在標題上。然而在來稿中,標題與內容不搭界或題大事小的情況經常可見。接著要考慮我怎樣寫,為文章搭好架子,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結尾最後使用哪項素材等等。然而在來稿中,許多文章顯然缺乏對結構的思考,走題、詳略不當、套話連篇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兩點對新聞寫作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在這個方面,問題實在太多,包括一些專職通訊員,也常忽視這些最基本的寫作要求。文字倒是通順,卻不知所雲。所以,在談具體寫作時,先要求每個人自己想好:我要寫什麼、我准備怎樣寫(包括採用各種體材)
二、 消息寫作
消息是新聞體裁中,最常見的一種,它的目的是簡潔、客觀的文字,向讀者報告新近發生的事實宣傳什麼,消息的客觀性原則不允許記者在其中發議論或作出判斷。即使想報道宣傳什麼,也必須「用事實說話」,通過選擇所報道事實來表達傾向,不能由記者在消息中發表議論。
一般的事實性新聞,採用「倒金字塔結構」的教多,即整條消息根據一件事實的方方面面內容,按重要性程度來安排敘述的層次和段落,於是就形成以下「頭重腳輕」或「虎頭蛇尾」的報道結構:
1. 導語。事實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實的關鍵點,安排在導語中向讀者報告。導語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話,作為第一語。
2. 進一步說明或解釋導語中談到的事實的材料。這些材料仍然按照問題的輕重緩急安排,可分為若干段落。
3. 必要的背景材料,也按照重要程度編排。
4. 次要的補充材料。
如果將這樣的消息從後面刪節,刪到只剩下導語,甚至只剩下一句話,它仍然可以獨立存在,並清楚地告訴讀者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顯然,導語在消息中的位置舉足輕重,一定要寫好。
導語主要有四種類型:事實性導語:概括性導語;描寫性導語;延緩性導語。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採用那一種。關鍵把握兩點:理解所報道事實的關鍵之點;及時找到最能夠打動讀者,引導他們繼續看下去的動詞或短語。
導語一般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內容:1,簡要告之讀者具體、明確的事實;2,事實發生的時間;3,新聞來源;4,發生的地點。
其他常見的消息結構,還有積累興趣結構、時間順序結構、提要結構等等。
三、通訊寫作
不拘一格地具體而詳盡地報道事實,便形成另一主要的新聞體裁——通訊。通訊的共同特徵,是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的方式綜合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不論報道的是事件還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終圍繞「人」做文章,通過人的活動和思想展事實,因而一般地帶有情感色彩,這正是通訊的魅力所在。通訊協作比消息靈活,允許記者表達傾向(當然,某些通訊也可採用客觀報道的方式),但寫好了不容易,因為需要更扎實的文字表達功底。
通訊要求非常明確主題,提煉好通訊的主題,通常通訊成功的關鍵。這需要深入分析事實的特點,了解發生的背景和時代精神。這方面可窺見作者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
通訊的結構類型靈活多樣,常見的有以下三種;1,「一條龍」式,即時間上的縱向結構。2,「破西瓜」式,即空間上的橫向結構。3,「剝竹筍」,即從簡單、表達化向縱深發展,最後達到高潮,點破主題。詳略得當、前後呼應,是通訊寫作中需要經常考慮的問題。
四、新聞評論寫作
新聞評論是由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演化來的一種新聞體裁,它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方法,專門就時事作出分析,表明大眾媒介對它的立場和意見;有時,某些事實通過評論透露出來,不再專門發消息。
評論有社論、編輯部文章、本報評論員、署名評論員、短評(或小評論)、編者按、編後等八種。以下同的形式表明媒介不同層次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立場。
新聞評論必須是就時事發表意見,與一般的評論文章有區別,要求時效性。
評論寫作的重點是:1,立論;2,論據(事實、數字,權威人士的意見、歷史論據等等);3,論證,邏輯上包括一般的三段論法、歸納論證、反證、喻證等等,形式上包括正論、設論、駁論等等。4,結論。
五、要研究報紙,不要簡單模仿大消息、大通訊、大評論
從收到的習作看,很多學員寫稿時沒有考慮是在為誰寫稿,消息有肩題、主題、副題,上來就是全國的形式如何,落實下來不過是本部門某位領導講了幾句永遠正確的話,或者本支部制定幾條改進工作的措施、通過了一項很具體的決議。通訊的標題大得很,「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伊始便是「井塔巍巍,一輪紅日……」。發表的言論,或是人人能夠想出來的大道理,或者明顯地在一教訓人。一般情況下,來自基層的新聞報道,不宜簡單模仿大報紙頭版消息的架勢、較典型的通訊結構,以及社論、編輯部文章的語調(現在這類評論也很注意平易近人了)。
還有一種模仿,就是看到報紙上刊登了什麼內容,本部門也有,就跟著馬上寫,這是很傻的做法。
問題在於沒有研究報紙,想想報紙上那些版面、哪些內容適合我來寫。人民日報有各個專版,一般來說,經濟、文教、社會、法治、讀者來信等專版,都有適合我們的學院投稿的欄目,可以反映基層的生活。這些欄目的文章開口很小,事實新鮮,對於面上的工作有啟示意義。例如最近朱總理親自抓糧食政策的問題,一位在糧站工作的山東學院研究了報紙,沒有跟著寫已經發表過的內容,而是認真地琢磨總理視察是的講話精神,寫了本地糧站辦「糧食銀行」的消息。事情在糧站是日常工作,但對面上工作言,則對貫徹中央的糧食政策有示範意義,這就對上口了。
六、一定要跳出本部門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實
許多事情在本部門是大事,但是放到全國全省就算不了什麼了。新聞是面對整個社會的,寫稿之前,一定要將你選擇的事實用全局的眼光來衡量一下,大體考慮以下五方面:1,該事實在全國或全省的意義怎樣;2,該事實與最近黨和政府需要宣傳的政策是否有關;3,該事實對於正確引導某一普遍性質的問題是否有啟示意義;4,該事實是否具有特色,可以通過報道引起共眾的注意;5,該事實是否具有趣味性或人情味,報道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第一點發生的機遇不多;第五點較好把握。較困難的是把握第二、三、四點。這需要提高政策水平,養成分析報道形式的習慣。如果陷在本部門的圈子裡,會把什麼都看得很重要,結果大部分報道會白寫的。
七、不要混淆不同的新聞體裁
即使是從事專業報道工作的同志,來稿不分體裁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常見的情況有:1,通訊標題,但報道的基本結構是消息。2,消息開頭,主體像通訊,最後又演變為評論,三合一。3,消息標題,基本結構是通訊。這幾種新聞體裁的語言特點很不同,消息語言要求客觀性、通訊語言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評論語言很嚴肅的。即使報道的事實含有一定的新聞價值,體裁合一,就很難在原稿的基礎上修改,除非重新寫(但時效又過了)。
根據事實本身的情況,確定採用何種新聞體裁,寫前心中必須有數。這也是稿件能否被採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八、要具體事實,不要空話和套話
來稿中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具體事實的報道很不充分(顯然缺乏細致的采訪),於是空話或套話代替了報道本身。例如這樣的報道:「某領導部門把**工作納入重要議程,他們研究市場,找出差距,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他們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指標,科學地組織生產,強化現場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等等,這些話不是出現在概括性的導語中,而是作為消息或通訊的主體,最後「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而結束。什麼解決的問題,怎麼組織的生產,這正是需要用具體事實來說明的,但是什麼也沒有,只有這些空話。這些空話講多了,形成了套路,就變成了套話,可以搬來搬去,就是沒有價值。所報道的「他們」到底做了什麼事情,讀者仍然不知道。
九、不要以為自己清楚,讀者自然就會明白
也許是對本部門的工作非常熟悉的緣故,許多學員自己很了解的東西,誤以為讀者也很清楚的,由於產生一種心理錯覺,便在稿件中出現了相當多的外人看不懂的生造名詞,例如「三不放過」、「省檢」、「三條線」等等,甚至報道寫到結尾,也沒交代事情的緣由。寫做時總想著,若是讀者看了會不會不懂?謹記:對於讀者,任何解釋都不會是多餘的。不厭其煩的解釋,這應成為記者工作的職業本能。
十、寫消息 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要使用「在……形成下」、「在……的領導下」、「在……基礎上」之類的套話,直接把事實講出來。如實報道了事實,你想說的這些思想應該包含其中。如果讀者感覺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給事實穿靴戴帽。
2、除了導語可以概括一下所報道的事實外,消息主體不應該再使用概括性的語言,要報道具體的事實,禁絕空話。如果你感到這樣就沒有東西可寫了,這個報道便不該動筆,應該去采訪。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稱。這說明你還沒有跳出本部門的圈子,這樣的稿子大多囿於狹小的環境,採用率很低。
4、不要在報道基層幹部的活動時使用「親自」、「親臨」、「英明」的詞彙,也不要「以赤心贏得上級的贊譽」之類的話,不要將「副*長」省略為「*長」。這種上司的奴化心態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
5、不要出現「大家說」、「他們說」,這在自然狀態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定要具體,誰、對誰、說了什麼、怎麼樣,每一點都要交代清楚。
十一、寫通訊注意的幾個問題
6、標題不要過於籠統,大得無邊。一旦這樣確定下來,你必須一切從頭講起,不得不面面具到,難於把握材料。
7、不要這樣寫:「提起***,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翹起大拇指說,他真是個好**」。甚或中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多,這大多是作者從別人那裡學來的套話。類似的套話還有不少,例如「他一心撲在**上」、「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我不圖……,只圖……」等等。還有一些格式上的套路一段感謝的場面之後,然後是:「事情是這樣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你還沒有真正直近生活。
8、不要這樣寫:「他兜里揣著病假單,堅持上班……」。這是不真實的作者編的套話。既然帶病堅持工作,何必要把病假單帶在身上呢?如今講究產品質量,如果人家知道是帶病工作的產品,還會買嗎?根據《勞動法》,除了危急情況,帶病堅持工作而領導沒有制止,要承擔責任的。
9、不要純自然地采訪的內容全部寫進通訊。要適當編排,提煉出積極的主題,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當滿了。
10、不能將商業廣告性質的企業領導人通訊,作為新聞投給黨報。要劃清為黨報寫稿與商業活動的界線。
十二、寫新聞評論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有是非感,但又自己講不出幾句話時,不要硬寫。多看看有關材料,學些基本的社科-人文知識。
2、不要只從「應當怎樣」思考,換個思路,甚至逆向思維,也許會豁然開朗。
3、把握政策和法律,避免只憑道德義憤評價時事。
⑦ 我們在良鄉中路富水良家園小區幹活,農民工資老是拖欠勞動局管不了起訴又怕今年拿不到錢,老闆和公經理老
直接去法院起訴,這是可以在年前拿到的,因為今年是勞動法實施二十周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己多次播報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⑧ 新聞聯播為何會新增主播在新聞聯播任職有何要求
雖然說老資格的新聞主播是非常具有才華,但是仍然需要招新,因為老資格的新聞主播他們的年齡已經達到了退休時候,所以說必須要為新聞主播納入新的力量。
1、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任何的在職人員,到了一定的歲數就應當退休。作為新聞聯播的主播,他們雖然說有著非常高的主持能力,但是他們的年歲已經到達了應當退休的年紀,所以說央視才會繼續的納新。這樣不僅是給新人的一次機會,而且也能夠為新聞聯播納入新的力量。
綜上所述,主持人的納新主要是因為老資格的主持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而主持人選拔的標准主要是考慮五官,普通話水平,以及臨場發揮能力。
⑨ 公司每個月一天休息都沒有,是不是公司犯了勞動法
公司每個月一天休息都沒有,是否違反了勞動法,需要看其是否經過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如果沒有批准,那就是違法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如下:
1、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2、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9)新聞聯播勞動法擴展閱讀
1、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