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辭職投訴

勞動法辭職投訴

發布時間: 2021-12-23 14:45:22

勞動法辭職規定

法律只規定員工離職後單位應該結清一切賬務,支付員工工資不得剋扣,但沒有明確說在你離職當日就一定要給你全部結清,恰恰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案件還是默認單位發放工資的周期,所以,你想離職當日拿到工資,這個需要你們雙方協商,最遲不能超過單位發放工資的周期。

❷ 勞動法勞動者離職後可以向勞動監察局投訴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回仲裁時效期間從當答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❸ 勞動法辭職

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不勝任現職工作。如果自己不勝任現職工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改變工作崗位,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如果不是自己不能勝任現職工作,雙方也沒有協商改變合同內容,而是單方面改變合同,調整勞動者所不樂意接受的崗位,我認為這屬於《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脅迫情形。《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該條第二款規定: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單方面改變合同內容,降低工資的應該補足工資。如果不是不勝任工作的原因,繼續在原崗位考勤,是履行原來合同的表現,應該是可以的。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八條: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或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等情形,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如工作兩年,賠償4個月工資;工作兩年零三個月,應賠償5個月(因為不滿半年按半個月算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失業人員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即可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1)按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個人已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2)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3)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保險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最長可領取12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樓主所問的關鍵是,確定解除合同的原因在哪一方,這不但關繫到補償金,而且也關繫到失業保險待遇。如果是單位與樓主原先定的合同對崗位已經確定,現在改變崗位,脅迫勞動者單方面更改合同的,那麼勞動者解除合同的原因在於用人單位一方,雙倍補償金和失業保險待遇都應該有。此事關系較大,建議樓主認真查閱《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並向本地勞動局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進一步咨詢。我對有關條文的理解,僅供參考。

❹ 勞動法關於辭職是如何規定

正常辭職,一般提前一個月提交申請。

❺ 我現在離職了 我想舉報單位違反勞動法 該怎麼操作

你好,首先復是收集證據。制

注意保存招工招聘記錄、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記錄、工作證、服務證等相關憑證,以便在舉報投訴、申請仲裁時提供。

另外,建議是先跟企業進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再進行訴訟。

訴訟(舉報)途徑:

①可咨詢當地市民熱線,轉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把相關問題告知客服人員,先了解初步解決方案。

②有些地方,可以直接網上舉報,詳細可查詢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局官網,也可直接到當地(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舉報,也可直接信訪。

③相關資料,

1、投訴人本人的身份證

2、投訴人本人身份證復印件

3、被投訴單位的工商注冊信息

(每處地方可能有差異,具體可在①中咨詢相關客服人員)

最後,寫匿名信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通過勞動仲裁委員會進行訴訟,實名會更好,否則有可能會不受理。

即使實名了,勞動監察部門也有保密義務。

建議還是先與公司溝通,和平解決,如仍不行,再採取法律途徑。

❻ 勞動法 辭職

每做滿1年可以得到1個月的工資的經濟補償.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按半個月計算.標准為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這個工資包括計件或計時工資獎金 以及各種補貼 而且可以按上述標準的雙倍賠償

❼ 勞動法辭職規定

您好: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這就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而且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可。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後,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後主動離職,不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可能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後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滯留在原用人單位,會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正常的錄用手續,拿不到包括檔案在內的個人材料,也不能繳納勞動保險。當你合同中有服務期限或保護商業秘密約定,因而有違約金的約定的話,雖然你提前30天仍可以辭職,但是必須按合同違約金的規定給予賠償。勞動法中規定了辭職的方方面面,建議每一位需要辭職的人都要知悉,因為這關繫到的是你的切身利益。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後,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後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後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後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❽ 勞動法關於辭職的問題

嚴格來說,你自行提出辭職是一個很不明智的選擇。現在我想知道的是你當初提出口頭辭職時有沒有講到你辭職的原因是因為單位的違法行為,包括他沒有按規定簽訂合同和購買社保等。還有一點,單位給你結清工資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是在你工作交接完畢的當天結清。因此,我個人建議你可以依法向當地的勞動局進行投訴,也可以選擇向當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其中關於你的社保問題,因為仲裁委不予處理,建議你向當地的勞動局或者社保局投訴。

❾ 請問不按勞動法辭職不批的可以到勞動局舉報嗎

辭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辭職方法可以參照《辭職通知書(模板)》,http://user.qzone.qq.com/376784230/blog/1361099888。
如果用人單位到期不發工資,可以到工商局查詢你所在單位的工商注冊登記資料,再攜帶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到用人單位注冊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勞動監察大隊投訴。

熱點內容
法院有哪些庭 發布:2025-09-14 04:12:59 瀏覽:769
簡述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4 04:12:56 瀏覽:284
從法律效力等級的角度 發布:2025-09-14 03:58:40 瀏覽:280
地區立法機關 發布:2025-09-14 03:49:20 瀏覽:935
2002年2013年司法考試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9-14 03:39:05 瀏覽:111
法律顧問進出口公司 發布:2025-09-14 03:37:41 瀏覽:961
行政訴訟法撤銷房產證 發布:2025-09-14 03:28:25 瀏覽:906
行政主體必須是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09-14 03:28:25 瀏覽:319
禁毒禁賭條例全文 發布:2025-09-14 03:12:42 瀏覽:187
國際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9-14 02:48:01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