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三十條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三十條

發布時間: 2022-01-06 17:22:51

❶ 民事訴訟法第36條

你要的可能是下面的這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回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答的意見
36、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如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❷ 最高法關於民事訴訟法解釋第388條

第三百八十八條 保管人根據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的要求,應當同意其檢查倉儲物回或者提取樣品。
【釋答義】本條是關於倉單持有人有權檢查倉儲物或者提取樣品的規定。
存貨人將貨物存置於倉庫,存貨人為了了解倉庫堆藏及保管的安全程度與保管行為,保管人因存貨人的請求,應允許其進入倉庫檢查倉儲物或者提取樣品。
由於倉單是物權證券,存貨人可以轉讓倉單項下倉儲物的所有權,也可以對倉單項下的倉儲物設定擔保物權,即出質。倉單經背書並經保管人簽字或者蓋章而轉讓或出質的,倉單受讓人或質權人即成為倉單持有人。無論是轉讓倉單還是出質倉單,倉單持有人與存貨人一樣,都有檢查倉儲物或者提取樣品的權利。

❸ 民事訴訟第36條是什麼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十六條【移送管轄】

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解釋】本條是關於移送管轄的規定。

移送管轄,是指沒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接受原告起訴後,發現原告起訴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查明這個案件應當由哪個法院管轄,主動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設立移送管轄制度是為了適應各種復雜的實際情況,解決管轄中有爭議的問題,從而避免案件因管轄不明等原因而拖延審理,以致影響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本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1)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沒有管轄權。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推脫責任而將案件移送到其他人民法院;(2)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該民事案件。對於尚未受理的民事案件不存在移送的問題;(3)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有管轄權。

移送管轄有兩種:一是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它屬於地域管轄的范圍。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繼承案件後,發現該被繼承人生前雖居住在重慶市某區,但他的住所和主要遺產在北京市某區,依照繼承遺產訴訟管轄的規定,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北京市某區。二是上下級人民法院間的移送,它屬於級別管轄方面的移送。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民事案件後,發現該案件在重慶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依照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本管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其原因和目的與同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基本相同。

實踐中,三種情況需要注意:一是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對於這類案件,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將案件移送給另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二是案件受理後,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發生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受訴人民法院更不得將案件移送到當事人變更後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三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行政區域發生變更。出現這種情況的,受理案件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根據本條的規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被移送的案件。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不得再自行移送包括既不能把移送來的案件再退回原移送的法院,也不能再移送給其他法院,只能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這樣規定的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原告多跑路,方便當事人訴訟;二是避免案件由於互相推諉,拖延訴訟時間,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異議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就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審判。這樣可以避免無管轄權的法院為了某種利益審判案件,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當事人對管轄權的異議,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屆滿前提出。如果在審理中提出,應當視為當事人已接受受理該案件的法院的管轄,否則將會影響對案件的及時審判。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解釋

本條是對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被告應當配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在人民法院傳票傳喚之後,按時出庭,以便人民法院及時查明案情,正確適用法律,公正裁判。

被告確有不能按時到庭的事由,應當及早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正當,確實不能到庭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並將延期審理的情況及時通知原告。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不正當,可以決定不延期審理,並將不延期審理的決定通知被告。被告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後,應當按時出庭。如果被告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被告雖然到庭,但在審理過程中,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對於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拘傳的強制措施。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勞動報酬案件和離婚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兩次傳票傳喚,指人民法院送達傳票,並由受送達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無正當理由,一般指沒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使被告無法到庭的特殊情況。

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都是關於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的法律後果的規定。本次修改後的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十一)項規定的「末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再審情形與這兩條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缺席判決是一種對缺席當事人的權益保護非常不利的處理方式,為了正確判決,確保司法公正,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其適用規定了必須經傳票傳喚的前提條件。

對於各級人民法院而言,在具體適用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時要特別注意遵守法定程序,慎重適用缺席審判,否則就可能導致案件進人再審程序,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司法資源消耗。現在人民法院在訴訟准備階段向當事人提供的《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第十三條中明確提示,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按自動撤回起訴處理;被告反訴的,人民法院將對反訴的內容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缺席判決。對於當事人而言,也要明確訴訟中也會因自己的不當行為帶來不必要的訴訟風險,尊重法庭,遵守規則。

❺ 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334條怎樣理解

您好,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三百三十四條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雖回有瑕疵,但裁判結果答正確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裁定中糾正瑕疵後,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予以維持。

【釋義】當事人上訴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或適用法律有瑕疵,但是這種瑕疵並未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二審法院可以在判決、裁定中糾正瑕疵後,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項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條是什麼內容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專一百三屬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❼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373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七十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申請人對擔保財產提出保全申請的,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保全的規定辦理。

❽ 民事訴訟法第三百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民事來訴訟法只有284條,民事源訴訟法解釋有300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同時廢止。
最高法院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條 對第三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請求,人民法院經審理,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請求成立且確認其民事權利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成立的,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二)請求成立,但確認其全部或部分民事權利的主張不成立,或者未提出確認其民事權利請求的,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三)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對前款規定裁判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
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未改變或者未撤銷的部分繼續有效。

❾ 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384條

第三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申請再審,應當在調解書專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屬個月內提出。
本條規定的是關於調解書的再審期限,即當事人如果對已經達成的調解書不滿意,如果想要變更其條款和效果,必須在生效後六個月以內,如果超過六個月,法院不予受理。

❿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中訴訟費有什麼規定

受理費標准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非財產案件標准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本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規定的幅度內制定具體交納標准

熱點內容
2013年經濟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1 05:15:33 瀏覽:571
民法紅線 發布:2025-09-11 05:04:28 瀏覽:340
離婚法律顧問免費咨詢 發布:2025-09-11 05:04:26 瀏覽:8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9-11 04:55:51 瀏覽:615
民事訴訟法保障什麼 發布:2025-09-11 04:45:57 瀏覽:485
2017司法考試政策 發布:2025-09-11 04:43:33 瀏覽:115
小企業負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1 04:39:47 瀏覽:794
建築工程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9-11 04:20:00 瀏覽:693
l連帶責任的法律條文 發布:2025-09-11 04:04:12 瀏覽:938
有關道德的謎語 發布:2025-09-11 04:03:35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