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教學仲裁案例分析
①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的案例分析
1、企業處理是正確的,因為根據《勞動法》第25條之規定,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回人單位規章制度答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王某連續曠工28天,嚴重違反了勞動紀律,企業完全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2、仲裁委員會不應接受企業變更退工理由的請求,因為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41條第2款之規定,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出變更仲裁請求的,應另案處理。據估算,在本案中,企業提出變更退工理由時,舉證期限肯定已經屆滿了。
3、本案應首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或不願調解的,應當裁決駁回申請人(王某維持勞動關系)的仲裁請求,法律依據是前述的《勞動法》第25條。
僅供參考。
② 勞動法案例分析的介紹
在結構和體例安排上,本書作者以《勞動法》的篇章結構為基礎,與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相配套,將遴選的案例分門別類,放在相應的章節中,以便於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選用及專業任課教師作為教輔書使用。有鑒於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為參加司法考試和從事法律實務打下基礎,在「本章知識點概要」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該章的知識要點,也提示了將這些知識點運用到相應案例中的基本原理。本書中的具體案例以近年來勞動仲裁和人民法院審理的真實案例為原型,按照教學需要進行加工編寫。每一個案例又包括了「案情介紹」、「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以及「學理分析及參考結論」。力圖以案說法,以法析案,案情法理,相得益彰。在內容上涵蓋了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范圍和程序、案件的管轄、訴訟主體、勞動合同無效或者解除的處理、勞動仲裁裁決的效力、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明確了困擾專業學生和廣大勞動者的常見問題,諸如對「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的理解、農民工與實習生的身份之爭、欠薪保護與工資欠條糾紛、社會保險費糾紛案件的處理、方便勞動者維權的具體措施、集體合同和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工傷賠償的途徑與方式等,針對個案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法律和學理分析,使讀者對每一個個案都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和全面透徹的法律理解。
③ 關於勞動法的案例分析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中應規定勞動內容。對於勞動內容法律沒有明確專規屬定,但是單位根據員工工作能力有權調整工作崗位,這一點毋庸質疑。因此雖然公司具有侵犯勞動者權利的嫌疑,但勞動者舉證相當困難。一般勞動仲裁首先調節,達到雙反認可的程度,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確實適應這一崗位,勞動仲裁最終很可能駁回你的仲裁請求。
④ 勞動法,具體案例分析
【案例】
a先生在深圳市羅湖區的一家汽車維修服務公司從事油漆噴塗的工作,早在2000年就入職這家公司,a先生與公司簽訂的多份勞動合同中均確認:噴塗崗位工作可能產生空氣污染等職業危害,並約定,從事噴塗崗位作業員工入職、離職必須體檢,離職不體檢者不予辦理離職手續;雙方簽訂的最後一期勞動合同的期限是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2009年11月30日,公司書面通知張先生,勞動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簽。實際上,只差2個多月的時間,a先生在公司的連續工齡就滿10年了,但是,公司既不想與張先生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也不願意支付其工齡補償,a先生要求公司做離職前的職業健康檢查,但被公司拒絕了。a先生遂委託本律師,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申請,要求公司支付違法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165000元。
深圳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裁決:公司屬於汽車維修行業,af先生在公司從事噴漆工作,具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可能,雙方在勞動合同中也確認a先生所從事的工作具有產生空氣污染職業危害的可能,並對防止相關職業病危害方面作出了約定。公司未為張先生進行離職前職業健康檢查,而終止了其與張先生之間的勞動合同,該行為違法。張先生請求公司支付違法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本院予以支持,即公司應支付張先生違法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165000元。
公司對勞動仲裁委 的裁決書不服,向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不予支付賠償金,其理由為:張先生在工作期間,公司已為其做過體檢,未發現有任何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公司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終止雙方的勞動合同關系的,而並非依據四十條和四十一條規定的解除合同的行為。經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審理,依法判決認定,公司終止與張先生之間勞動合同的行為違法,應支付張先生違法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165000元。
【律師評點】
這是本律師代理的一起真實的案件,通過這個案例,相信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勞動合同法》中違法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責任的內涵。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
第四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實際上,《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就是用人單位不得違法終止勞動合同的條款,其中明確援引了第四十二條的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六種情形,顯然,這六種情形也必然就是不得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況。第四十五條規定之所以沒有重復羅列上述六種情形,我認為是立法者從立法技術的角度考慮,援引之前亦應列明的條款,使得法律條文不會過於重復和繁瑣。
《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和《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條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接觸職業危害作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違法終止勞動合同,必然要受到嚴厲的制裁,付出嚴重的代價。
⑤ 有個勞動仲裁的案例,咨詢勞動法方面的專家
網友:你好!
1、該公司法人代表已經通知張某3月10日到公司拿離開證明,並且承偌不算張某曠工,現在公司以曠工為理由辭退張某,理由不充分!也沒有說服力!故不合理。
2、不過既然公司法人已經通知張某離開該單位,張某也不需要強留在該公司工作,公司要找個理由辭退張某很容易,沒有必要與之糾纏。所以你勸勸張某東方不亮西方亮!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希望我的答復對你有幫助!
⑥ 勞動法案例分析
我只看了第一個案例,已經眼花了。
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內度,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一方容,以上所提及的犯錯事項,用人單位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例如公司的規章制度規定了何種錯誤行為須接受警告處分或辭退處理;或者警告達到多少次就可以辭退的條例;而且規章制度必須曾經告示過,最好有員工的確認簽名。警告處理通常有書面的警告通知書,還有員工的簽名確認。否則仲裁委員會可能不會確認該證據。
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這個你可以看合同法解除合同那章)。
關鍵還是用人單位的規則制度是否完善,如果不完善的話,仲裁委員會一旦不採信,就會認為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支付金額為兩倍的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
對了,代通知金是不用給的,這個可以參考《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裡面有條支付了賠償金就不用給補償金的。
⑦ 有關《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爭議調解仲裁法》 的一個案例分析 希望高手詳細的寫出答案 要是好的話 再
案例為
李某於2008年8月6日,被公司聘用,簽訂了2年的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經3個月試用合格,轉為正式工。
2009年4月,李某結婚。同年5月,李某懷孕,10月10日,公司以孕婦不能正常從事工作為由,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同。
答案:公司在婦女員工孕期解除勞動合同,違反勞動合同法。即2009年10月10日起,為雙方發生勞動爭議計算起始日。
11月1日,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李某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不予受理。是符合法律程序(《勞動合爭議調解仲裁法》)要求的。
發生勞動爭議時,應首先向勞動仲裁機關申請勞動仲裁,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的,法院不予受理。
李某生完孩子後,於2011年4月8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再次要求確定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行為無效,仲裁委員會查明事實後,裁決駁回仲裁請求。
答案:2011年4月8日,李某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被駁回申請,勞動仲裁委的裁定是符合《勞動合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要求的;即:自2009年10月10日勞動爭議發生時,至2011年4月8日申請仲裁時的時間已經過了 1 年多,因此,過了仲裁時效,因此,勞動仲裁委按法律程序要求,對申請人的的申請予以駁回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⑧ 勞動法 案例分析
我是上海市勞動局的工作人員,回答你的問題:
1、一般女職工在三期內「孕期,產期,哺乳期」內是,單位不能予她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但是自後張女士流產了,同樣流產也有產假,同樣不能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流產要分是人工流產還是自動流產,人工流產只能享受病假和公假,沒有產假待遇。
2、張女士的要求部分是有法律依據的,A: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正確。 B:病假工資也沒問題,有法律依據。 C、產假工資,一般如果勞動者繳納過生育保險的,產假待遇由社保支付,單位不承擔產假工資和醫葯費。 D:要求經濟補償金,就不能恢復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按照其工作年限計算。
3、因為此案是2008年1月1日之前,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只能用《勞動法》解釋。那麼仲裁會更具實際情況,如果恢復勞動關系,那麼單位只要補全病假工資即可,如果結束勞動關系,那麼就看仲裁是如何認定的,一種是認為單位醫療期滿已不能勝任工作,辭退員工,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計5個月。同時按照地方政策支付醫療就業補助金。一種是以為此病影響工作,只判5個月經濟補償金。我認為仲裁採取第一種可能性比較大。
PS:因為專業,所以信賴!
⑨ 勞動仲裁,勞動法相關案例
兄弟:
1、半年未簽勞動合同,可以去勞動局申請對該公司雙倍的工資處罰;(勞動法規定入職單位一個月內應當簽訂勞動合同);
2、如果貴單位的所謂培訓,未與你們簽署培訓協議,那就根本不存在扣一個月工資的理由,即使簽訂了類似的協議,公司也需要證明對於員工的培訓上有明確的開銷;
3、辭職報告打上去,一個月後即可離職,公司應當在你離職後一周內一次性結算清楚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