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陳龍刑事訴訟法

陳龍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1-12 04:50:34

A. 有哪些文化名人曾在新會

新會歷史名人

陳獻章,字公甫,號石齋。明宣德三年10月21日(1428年11月26日)出生於廣東新會縣都會鄉。童年時舉家遷於江門白沙鄉,學者以鄉名尊稱白沙先生。卒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終年73歲。
白沙於正統十二年,二十歲應鄉試,考取第九名舉人,其後屢次赴京會試皆未第。成化十九年(1483年)時已56歲,始以薦舉官授「翰林院檢討」,旋以奉母終養告歸,返白沙鄉居碧玉樓讀書講學,此後終身不仕。白沙雖然一生不作官,而卻以理學而聞名於世,成為明代一個傑出的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和詩人。其學說則稱「白沙學說」或稱「江門學派」。

白沙的講學宗旨,不尚聲華,惟務實際,與當時形式時尚,沉溺於利祿功名的傳統官學派辦學作風,背道而馳,沖破正統派的學術權威,解放傳統制度的束縛,為學者開辟了新的道路。

白沙學術思想,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積極作用,確立了嶺南文化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的地位。他的學說被譽為「獨開門戶,超然不凡」,「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因此他也被人們尊稱為「大儒」、「聖人」,辭世後被追認為「文恭公」,成為中國古代廣東唯一從祀孔廟的學者。故有「嶺南一人」之譽。

白沙先生是當代詩人,他的詩格調清高,雅淡瀟灑,有陶淵明、邵康節的風格。張詡謂「其詩也則功專而入神品,有古人不到者。」他常好以詩論道,詩句之中,多涵哲理,故有「白沙詩語如禪語」之譽。詩句平易近人,不事雕飾而直舒胸臆,又多涵哲理之作,是明詩中最具特色而高致的。

除理學、詩、文之外,白沙更擅作書,其書法植骨於歐陽詢,又參以米蘇之勢,自成一體。早歲作書,皆用毛筆,惟最擅草書,其傳世著名的「大頭蝦談」書法立軸,其一就是用毛筆書成;晚年喜用茅筆作書,茅筆是白沙創制,以茅心束縛而成,稱曰「茅龍」,現在崖門之慈元廟碑,就是白沙晚年用茅龍所書。白沙書法的出現,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使明代書法為之改觀。這是白沙於書法造詣上的一個貢獻。

高 儼

高儼(1616-1689)明末清初廣東畫苑裡畫山水畫的大師。字望公。廣東新會人,高儼品行高尚,博學多才,工詩,能書,擅畫,時人稱為「三絕」,與當時嶺南文壇畫苑的陳子壯、王邦畿、陳恭尹、張穆等交朋友。順治六年(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平定廣東,駐廣州城,聞高儼聲望,屢派人邀請他出任官職,均被拒絕。高儼精繪山水花卉,但他的作品不輕易給人,特別是不願給官僚市儈。晚年,藝術造詣更精,能在月光下作畫,比日間畫的更好。因他姓高,人稱「高士」。代表作有清初畫的《秋寺晚鍾圖》立軸,筆鋒蒼勁,功力深厚,是他生平傑作。還有《新會十二景冊》,重現岡州如詩如畫的山河景色。《秋林觀瀑圖》被畫家譽為「筆墨甲於嶺南」。高儼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逝世,終年73歲。著有《獨善堂集》。

陳 享

陳享(1805-1875)「蔡李佛拳」創始人。字典英,號達庭。廣東新會崖西京梅村拱北里人。7歲隨族叔陳遠護(少林寺俗家弟子)學佛家拳。道光三年(1823年)先在李友山處學藝四年,後拜羅浮山蔡福禪師為師。道光十四年(1834年),陳享別師下山,返回故鄉,其後用兩年時間,苦心鑽研所學拳術,集蔡福、李友山和陳遠護三家拳法,創造一套獨具一格,擁有初、中、高級共49套拳路的拳術,稱為「蔡李佛拳」。咸豐三年,太平軍起義後,陳為避清廷徵募鄉勇,攜眷投奔他鄉,先後在江門、南海、順德、中山、東莞等地設館授徒,以弘揚所創「蔡李佛拳」之技。各地弟子學有所成而顯名於世者,有陳顯承、陳龍典、陳大指、龍子才、阮駭、張炎等數十人。陳享曾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處當過幕友。1856年9月辭別返鄉。後清廷搜捕太平軍余黨,陳逃往香港轉赴南洋各地教授「鐵箭拳」,稱為蔡李佛長拳,贏得很高聲譽。同治三年(1864年),陳抵舊金山,被華僑陳氏聯宗會聘任為國技教師,收徒遍及全市。同治七年(1868年),陳享離美返鄉居住。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十日病逝,終年70歲。

伍廷芳

伍廷芳 (1842——1922)原名伍敘,宇文爵,號秩庸,新會縣城官來橋人,生於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在馬來亞馬六甲州容都亞南出世。歲時隨父伍榮彰從新加坡歸國,居住在廣州芳村。他不喜歡章句帖括之學,而喜歡讀子書、史鑒和小說,對新文化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後來轉到一間教會學校就讀,認識了英國牧師晏惠林諗,並被推薦進入香港聖保羅書院讀書。求學時間,他不但專心攻讀英語、數學、物理等課程,而且關心社會。

1858年,伍廷芳剛滿16歲,在香港創辦了《中外新報》,開中國人自辦日報之先河。到1861年,伍廷芳以優異成績從聖保羅書院畢業後,即受聘於香港高等法院任譯員。他除了擔任高等法院和《中外新報》工作外,於1864年,又協助陳藹亭創辦《香港華字日報》。1870年,伍廷芳調任香港巡理廳首席譯員。

1874年,伍廷芳抱著救國治國的願望,自籌經費,赴倫敦林肯法律學院深造,經三年刻苦攻讀,成為第一個取得英國法律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1877年3月,伍廷芳從英國回到香港。5月18日,由香港律政司正式宣布他出任大律師。伍廷芳為維護香港同胞利益,與種族歧視勢力展開了抗爭。1878年8月,港督軒尼詩反對種族歧視,廢除笞刑的主張,博得了香港同胞的擁護,但激起英籍居民的不滿。伍廷芳、梁安等人在東華醫院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決定參加10月7日在香港大球場召開的民眾大會。10月7日,當會議通過允許實行鞭刑時,伍廷芳提出抗議,率領華人退出會場。同年11月,由東華醫院董事局發起,130名富裕華人簽名,請求英女皇留任軒尼濤當下屬港督;另又有2000多名華人簽名,請求英女皇廢除笞刑。兩封請願書都是由伍廷芳等代表交給港督的。其後獲得英女皇批准,香港取消了笞刑。伍廷芳敢於挺身而出,說法論理,為港人爭取民族平等、保護華人利益的行動,得到中外人士稱贊。港督體會,伍廷芳已成為華人領袖,利用他可以做好華人工作,穩定香港。因此,同年12月16日,委任伍廷芳為掌法太平紳士,為40名太平紳士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以後,伍廷芳陸續被委為立法局議員、港府裁判司署、保良局副主席等職務。

1882年,伍廷芳應清政府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邀請,招入其幕府,任法律顧問,協助洋務和外交事務工作,後又出任北洋洋務局委員、法律大臣、商務會辦大臣,商部、外交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要職;1896年11月至1910年,伍廷芳由二品銜候補道升為四品堂卿銜,曾兩次派駐美、日、秘國任公使。伍廷芳還協助清政府修改《大清現行刑例》,編纂民事、刑事訴訟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伍廷芳積極支持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張。他先後致函清朝攝政王載灃和慶親王奕勖,勸告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體。他在《致清慶邸書》中曰:「大江南北,相繼獨立,其志在乎掃除專制積弊,而建共和政體,時局岌岌,不可終日,致君於堯舜之揖讓於民,享共和之幸福。此文一時轟動朝野。」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委任伍廷芳為司法總長。不久,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攻擊辛亥革命,鼓吹帝制復辟的輿論。伍廷芳針對這種輿論和思潮撰寫了《民國圖治芻議》一書,全面地闡述民主共和應從國民教育、人才培養、財政稅收、礦產資源、司法獨立、民族宗教、婚姻家庭、電力利用、外交結邦、報紙新聞、印刷出版等方面加強綜合治理。伍廷芳還喜讀儒學、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種書籍,研究健身之道,著有《延壽新法》一書,後來,孫中山於1917年9月1日被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伍廷芳被任命為外交部總長。

1922年4月,廣東省省長陳炯明因勾結北洋軍閥,破壞北伐而被免去一切職務以後,由伍廷芳兼任財政總長和廣東省長。6月6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炮轟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脫險登上永豐艦,與叛軍對峙。這時,陳炯明企圖拉攏伍廷芳父子一起反對孫中山。伍廷芳嚴詞拒絕,冒著生命危險,堅持與孫中山合作。17日,他同兒子伍朝樞前往永豐艦謁見孫中山,接受孫中山的指示,迅速通知各國駐粵領事,嚴守中立,勿助叛軍。

伍廷芳由於這次事件發生,感憤成疾。是年6月23日,在廣州病逝,終年八十一歲,葬於廣州東郊一望崗。孫中山親筆輓詞「人亡國瘁」,以示哀悼。

馮平山

馮平山(1860—1931)名朝安,又名康,字昆炎,號平山。新會縣會城鎮產灣街高第里人。是香港第一代華人企業家及銀行家,也是省港著名的慈善家。

清朝末年,他曾被封為中憲大夫光祿寺署正(屬六品官職)。1924年4月23日,獲香港英國政府頒贈「太平紳士」榮銜。他一生極其關心桑梓文化教育及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在新會、廣州、香港興學、建圖書館,耗資逾百萬元,為國家培育人才、造福桑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新會景堂圖書館即為其捐資興辦。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 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

十二歲中秀,十七歲中舉人,有「神童」之稱。後拜康有為為師。二十三歲(1895)赴京會試,跟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從書》,應邀主講長沙「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動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同康有為等人發動了著名的「 變法維新運動」失敗後東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業報》,介紹西方資產家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

辛亥革命後,曾出任袁世凱司法總長。1916年又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全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運動時期,大力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晚年棄政從文,先後在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並巡迴天津、南京學府講學,以其豐富廣博的學識,培養造就了一批日後成大器的人才。同時,潛心研究中國歷史的政治思想和學術源流,卓有成效。

梁啟超一生矢意愛國,立志維新,以其「龍卧虎跳之才」,左右或影響近現代史的風雲變幻。他提倡學習資本主義,使中國變法圖強,他「大才如海」,「學通中外古今,言滿天下,名滿天下」,是我國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聲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述家和文學家。著述湛豐,主要有《飲冰室合集》。

馮鋼百

馮鋼百(1884.6.3-1984)廣東新會人。自幼好畫,14歲到廣州當童工,曾從師袁祖述學習人像寫真。18歲以寫真為生。1906年赴墨西哥進皇城國立美術學院半工半讀。1911年去美國,先後在舊金山卜忌利美術學院、芝加哥美術學院、紐約九街學生美術研究會專門研究肖像畫。1922年回國,參加創辦廣州市美術學校,任校務主任。同年與胡根天等創辦美術團體「赤社」。1938年到香港以作畫謀生。1949年回廣州定居。1956年受聘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員,後任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聯委員,美協廣東分會理事。擅長油畫。1919年創作的油畫《自畫像》參加1929年全國美術展覽會,現藏中國美術館。1961年創作的《魚》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晚年作品有《女青年像》等。

B. 張昆鵬的人物事件

涉嫌殺害女歌手
2012年7月30日下午5時許,張昆鵬來到朝陽區通惠家園惠澤園小區付麗的暫住處,謊稱投送快遞敲開房門進入室內,採取持刀威脅、用繩子綁手等暴力手段,致對方機械性窒息死亡,後搶得1600元。張昆鵬作案後於當晚乘坐火車離京,當火車到達河北滄州時被警方抓獲。
據張昆鵬供述,去年7月30日,他身上沒錢了,就產生了搶劫的想法。想到以前一個叫付麗的女客戶經常網購,認為她比較闊綽,而且每次送快遞家裡只有她一個人,就將她選作目標。拿刀進屋後,付麗喊救命並要逃跑,自己就將她拖進屋捆綁住。之後,張昆鵬從付麗錢包中搶得1600元錢。看到被捆住手腳的付麗仍在喊救命,張昆鵬用被子和枕頭蒙住其頭部,用手掐死了對方。
案發後,中通快遞公司證實,張昆鵬從7月27日起就請病假,後一直沒有上班。張昆鵬的辯護律師提出,張昆鵬在預謀搶劫時並無殺人企圖,因被害人呼救而慌亂中致人死亡,且其無前科劣跡,歸案後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希望從輕處罰。
抓捕詳情
2012年7月31日晚8時,北京鐵路警方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發出的緊急協查通報,通報中稱:「7月30日北京市朝陽區發生一起兇殺案 ,29歲的江蘇籍嫌疑男子張昆鵬正乘坐當日19時43分北京站開出的T215次列車外逃,請求協助抓捕。」北京鐵路公安局立即通過指揮中心部署抓捕工作。
7月31日21時25分許,滄州火車站派出所接天津公安處指揮中心通報:在當日的T215次列車(北京至泰州)上,有一名涉嫌搶劫殺人的犯罪嫌疑人 ,要求滄州派出所組織警力上車將其抓獲並帶下車,並告知犯罪嫌疑人身上可能帶著刀子。
接報後,值班民警立即向領導匯報,常廣軍所長獲悉後立即通知就近民警到位。不到15分鍾,民警們冒著大雨從家中趕到派出所,並成立了8人抓捕小組。此時距T215次列車到達滄州站還有25分鍾。由於協查通報中只註明了犯罪嫌疑人叫張昆鵬,江蘇省淮安市人,車票是T215次列車6車廂76號硬座,並無其他具體體貌特徵,只能依靠車票信息搜尋。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防止發生意外,抓捕小組制訂了周密的抓捕方案,參戰幹警著便裝上車,防止打草驚蛇,參戰民警分成三組,並進行了具體分工,有的負責現場抓捕,有的負責布控,各小組相互配合。
22時7分,T215次列車駛進滄州站三站台。抓捕民警迅速進入車廂。在6號車廂76號座位,坐著一個身體十分健壯的青年男子。民警李炳偉沖著正低著頭的這名男子喊了一聲「張昆鵬」,男子立即下意識地抬起頭「嗯」了一聲。不容分說,民警李炳偉和陳龍迅速撲過去,牢牢地抓住了男子的雙臂,將其摁倒在座位上,隨後銬上了手銬。經進一步確認,這名男子即是張昆鵬,遂將其帶下車,整個抓捕過程僅用時3分鍾。
案件審判
庭審時,付麗的父母提出了包括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撫慰金等在內的130餘萬元賠償。法院認為,張昆鵬持刀入戶搶劫,在已控制住被害人的情況下,仍扼壓被害人頸部致人死亡。最終法院以犯搶劫罪,判處張昆鵬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但法院判決只支持了喪葬費、交通費和住宿費損失3.5萬余元。據悉,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明確了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不包含在「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范圍內。最高院出台的司法解釋也明確了「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說,新刑訴法沒有將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撫慰金納入到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范圍之內。不過,針對死亡及傷殘賠償金,當事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2013年12月10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北京市二中院將張昆鵬等一批重犯驗明正身後押赴刑場執行死刑。

C. 司法考試 刑訴陳龍的預測題好嗎

合理利用老師的預測題,能夠把握命題方向,但是不能迷信,還是要踏實復習

D. 司法考試輔導班哪個好

建議你好好對比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如果想充分利用時間復習建議,可以選擇網路輔導,尤其是帶同步字幕視頻,學習起來比較高效,不管你在那個地方,都可以聽到名師的授課。

非法律專業的,一般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看準備司考。法律本科的,一般六個月左右的時間比較合適;非法律專業的,建議十二個月左右時間,另外,備考司法考試要根據自己的自學水平制定比較科學學習計劃。每天六個小時左右的專門備考時間。

首先要劃分出基礎學習和專門學習。基礎學習目的是要打下各個部門法的理論基礎,建議採用高校的正規系列教材,有助於把握主流理論觀點,保證理論路線正確。專門學習,主要是針對司法考試,要選用有特別針對性的教材,有助於把握司考的試題類型和試題規律。

基礎學習,盡量選擇新版教材。其中,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是絕對重點,要必備,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不懂的問題,一般都可以在裡面找到,類似字典的功能。其他的部門法,如商法經濟法系列的,比較重要的是公司法,企業法,破產法。理論法學系列的次之,如立法法,法理學,憲法學,國際法等。

研習真題是很關鍵的步驟,切不可僅憑看書的感覺而忽視真題的作用,歷年的真題,體現命題規律,能夠幫助在看書是後把握重點,發現盲點,提高針對性;能夠體會命題的用意和答題的技巧,同事能夠檢驗學習的效率,提高信心,所以,千萬不能小視真題的作用。建議同樣的真題,也要做三遍左右,對在何處,錯在何處,要心知肚明,萬不可答對就再不理了,答錯之後,僅看一下正確答案就不聞不問了,不能自欺欺人。

E. 廣東歷代書法名人有哪些

新會歷史名人

陳獻章,字公甫,號石齋。明宣德三年10月21日(1428年11月26日)出生於廣東新會縣都會鄉。童年時舉家遷於江門白沙鄉,學者以鄉名尊稱白沙先生。卒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終年73歲。
白沙於正統十二年,二十歲應鄉試,考取第九名舉人,其後屢次赴京會試皆未第。成化十九年(1483年)時已56歲,始以薦舉官授「翰林院檢討」,旋以奉母終養告歸,返白沙鄉居碧玉樓讀書講學,此後終身不仕。白沙雖然一生不作官,而卻以理學而聞名於世,成為明代一個傑出的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和詩人。其學說則稱「白沙學說」或稱「江門學派」。

白沙的講學宗旨,不尚聲華,惟務實際,與當時形式時尚,沉溺於利祿功名的傳統官學派辦學作風,背道而馳,沖破正統派的學術權威,解放傳統制度的束縛,為學者開辟了新的道路。

白沙學術思想,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積極作用,確立了嶺南文化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的地位。他的學說被譽為「獨開門戶,超然不凡」,「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因此他也被人們尊稱為「大儒」、「聖人」,辭世後被追認為「文恭公」,成為中國古代廣東唯一從祀孔廟的學者。故有「嶺南一人」之譽。

白沙先生是當代詩人,他的詩格調清高,雅淡瀟灑,有陶淵明、邵康節的風格。張詡謂「其詩也則功專而入神品,有古人不到者。」他常好以詩論道,詩句之中,多涵哲理,故有「白沙詩語如禪語」之譽。詩句平易近人,不事雕飾而直舒胸臆,又多涵哲理之作,是明詩中最具特色而高致的。

除理學、詩、文之外,白沙更擅作書,其書法植骨於歐陽詢,又參以米蘇之勢,自成一體。早歲作書,皆用毛筆,惟最擅草書,其傳世著名的「大頭蝦談」書法立軸,其一就是用毛筆書成;晚年喜用茅筆作書,茅筆是白沙創制,以茅心束縛而成,稱曰「茅龍」,現在崖門之慈元廟碑,就是白沙晚年用茅龍所書。白沙書法的出現,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使明代書法為之改觀。這是白沙於書法造詣上的一個貢獻。

高 儼

高儼(1616-1689)明末清初廣東畫苑裡畫山水畫的大師。字望公。廣東新會人,高儼品行高尚,博學多才,工詩,能書,擅畫,時人稱為「三絕」,與當時嶺南文壇畫苑的陳子壯、王邦畿、陳恭尹、張穆等交朋友。順治六年(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平定廣東,駐廣州城,聞高儼聲望,屢派人邀請他出任官職,均被拒絕。高儼精繪山水花卉,但他的作品不輕易給人,特別是不願給官僚市儈。晚年,藝術造詣更精,能在月光下作畫,比日間畫的更好。因他姓高,人稱「高士」。代表作有清初畫的《秋寺晚鍾圖》立軸,筆鋒蒼勁,功力深厚,是他生平傑作。還有《新會十二景冊》,重現岡州如詩如畫的山河景色。《秋林觀瀑圖》被畫家譽為「筆墨甲於嶺南」。高儼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逝世,終年73歲。著有《獨善堂集》。

陳 享

陳享(1805-1875)「蔡李佛拳」創始人。字典英,號達庭。廣東新會崖西京梅村拱北里人。7歲隨族叔陳遠護(少林寺俗家弟子)學佛家拳。道光三年(1823年)先在李友山處學藝四年,後拜羅浮山蔡福禪師為師。道光十四年(1834年),陳享別師下山,返回故鄉,其後用兩年時間,苦心鑽研所學拳術,集蔡福、李友山和陳遠護三家拳法,創造一套獨具一格,擁有初、中、高級共49套拳路的拳術,稱為「蔡李佛拳」。咸豐三年,太平軍起義後,陳為避清廷徵募鄉勇,攜眷投奔他鄉,先後在江門、南海、順德、中山、東莞等地設館授徒,以弘揚所創「蔡李佛拳」之技。各地弟子學有所成而顯名於世者,有陳顯承、陳龍典、陳大指、龍子才、阮駭、張炎等數十人。陳享曾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處當過幕友。1856年9月辭別返鄉。後清廷搜捕太平軍余黨,陳逃往香港轉赴南洋各地教授「鐵箭拳」,稱為蔡李佛長拳,贏得很高聲譽。同治三年(1864年),陳抵舊金山,被華僑陳氏聯宗會聘任為國技教師,收徒遍及全市。同治七年(1868年),陳享離美返鄉居住。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十日病逝,終年70歲。

伍廷芳

伍廷芳 (1842——1922)原名伍敘,宇文爵,號秩庸,新會縣城官來橋人,生於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在馬來亞馬六甲州容都亞南出世。歲時隨父伍榮彰從新加坡歸國,居住在廣州芳村。他不喜歡章句帖括之學,而喜歡讀子書、史鑒和小說,對新文化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他後來轉到一間教會學校就讀,認識了英國牧師晏惠林諗,並被推薦進入香港聖保羅書院讀書。求學時間,他不但專心攻讀英語、數學、物理等課程,而且關心社會。

1858年,伍廷芳剛滿16歲,在香港創辦了《中外新報》,開中國人自辦日報之先河。到1861年,伍廷芳以優異成績從聖保羅書院畢業後,即受聘於香港高等法院任譯員。他除了擔任高等法院和《中外新報》工作外,於1864年,又協助陳藹亭創辦《香港華字日報》。1870年,伍廷芳調任香港巡理廳首席譯員。

1874年,伍廷芳抱著救國治國的願望,自籌經費,赴倫敦林肯法律學院深造,經三年刻苦攻讀,成為第一個取得英國法律學博士學位的中國人。

1877年3月,伍廷芳從英國回到香港。5月18日,由香港律政司正式宣布他出任大律師。伍廷芳為維護香港同胞利益,與種族歧視勢力展開了抗爭。1878年8月,港督軒尼詩反對種族歧視,廢除笞刑的主張,博得了香港同胞的擁護,但激起英籍居民的不滿。伍廷芳、梁安等人在東華醫院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決定參加10月7日在香港大球場召開的民眾大會。10月7日,當會議通過允許實行鞭刑時,伍廷芳提出抗議,率領華人退出會場。同年11月,由東華醫院董事局發起,130名富裕華人簽名,請求英女皇留任軒尼濤當下屬港督;另又有2000多名華人簽名,請求英女皇廢除笞刑。兩封請願書都是由伍廷芳等代表交給港督的。其後獲得英女皇批准,香港取消了笞刑。伍廷芳敢於挺身而出,說法論理,為港人爭取民族平等、保護華人利益的行動,得到中外人士稱贊。港督體會,伍廷芳已成為華人領袖,利用他可以做好華人工作,穩定香港。因此,同年12月16日,委任伍廷芳為掌法太平紳士,為40名太平紳士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以後,伍廷芳陸續被委為立法局議員、港府裁判司署、保良局副主席等職務。

1882年,伍廷芳應清政府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邀請,招入其幕府,任法律顧問,協助洋務和外交事務工作,後又出任北洋洋務局委員、法律大臣、商務會辦大臣,商部、外交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要職;1896年11月至1910年,伍廷芳由二品銜候補道升為四品堂卿銜,曾兩次派駐美、日、秘國任公使。伍廷芳還協助清政府修改《大清現行刑例》,編纂民事、刑事訴訟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伍廷芳積極支持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張。他先後致函清朝攝政王載灃和慶親王奕勖,勸告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體。他在《致清慶邸書》中曰:「大江南北,相繼獨立,其志在乎掃除專制積弊,而建共和政體,時局岌岌,不可終日,致君於堯舜之揖讓於民,享共和之幸福。此文一時轟動朝野。」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委任伍廷芳為司法總長。不久,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攻擊辛亥革命,鼓吹帝制復辟的輿論。伍廷芳針對這種輿論和思潮撰寫了《民國圖治芻議》一書,全面地闡述民主共和應從國民教育、人才培養、財政稅收、礦產資源、司法獨立、民族宗教、婚姻家庭、電力利用、外交結邦、報紙新聞、印刷出版等方面加強綜合治理。伍廷芳還喜讀儒學、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種書籍,研究健身之道,著有《延壽新法》一書,後來,孫中山於1917年9月1日被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伍廷芳被任命為外交部總長。

1922年4月,廣東省省長陳炯明因勾結北洋軍閥,破壞北伐而被免去一切職務以後,由伍廷芳兼任財政總長和廣東省長。6月6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炮轟觀音山總統府。孫中山脫險登上永豐艦,與叛軍對峙。這時,陳炯明企圖拉攏伍廷芳父子一起反對孫中山。伍廷芳嚴詞拒絕,冒著生命危險,堅持與孫中山合作。17日,他同兒子伍朝樞前往永豐艦謁見孫中山,接受孫中山的指示,迅速通知各國駐粵領事,嚴守中立,勿助叛軍。

伍廷芳由於這次事件發生,感憤成疾。是年6月23日,在廣州病逝,終年八十一歲,葬於廣州東郊一望崗。孫中山親筆輓詞「人亡國瘁」,以示哀悼。

馮平山

馮平山(1860—1931)名朝安,又名康,字昆炎,號平山。新會縣會城鎮產灣街高第里人。是香港第一代華人企業家及銀行家,也是省港著名的慈善家。

清朝末年,他曾被封為中憲大夫光祿寺署正(屬六品官職)。1924年4月23日,獲香港英國政府頒贈「太平紳士」榮銜。他一生極其關心桑梓文化教育及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在新會、廣州、香港興學、建圖書館,耗資逾百萬元,為國家培育人才、造福桑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新會景堂圖書館即為其捐資興辦。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 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

十二歲中秀,十七歲中舉人,有「神童」之稱。後拜康有為為師。二十三歲(1895)赴京會試,跟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從書》,應邀主講長沙「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動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同康有為等人發動了著名的「 變法維新運動」失敗後東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業報》,介紹西方資產家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

辛亥革命後,曾出任袁世凱司法總長。1916年又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全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運動時期,大力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晚年棄政從文,先後在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並巡迴天津、南京學府講學,以其豐富廣博的學識,培養造就了一批日後成大器的人才。同時,潛心研究中國歷史的政治思想和學術源流,卓有成效。

梁啟超一生矢意愛國,立志維新,以其「龍卧虎跳之才」,左右或影響近現代史的風雲變幻。他提倡學習資本主義,使中國變法圖強,他「大才如海」,「學通中外古今,言滿天下,名滿天下」,是我國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聲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述家和文學家。著述湛豐,主要有《飲冰室合集》。

馮鋼百

馮鋼百(1884.6.3-1984)廣東新會人。自幼好畫,14歲到廣州當童工,曾從師袁祖述學習人像寫真。18歲以寫真為生。1906年赴墨西哥進皇城國立美術學院半工半讀。1911年去美國,先後在舊金山卜忌利美術學院、芝加哥美術學院、紐約九街學生美術研究會專門研究肖像畫。1922年回國,參加創辦廣州市美術學校,任校務主任。同年與胡根天等創辦美術團體「赤社」。1938年到香港以作畫謀生。1949年回廣州定居。1956年受聘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員,後任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聯委員,美協廣東分會理事。擅長油畫。1919年創作的油畫《自畫像》參加1929年全國美術展覽會,現藏中國美術館。1961年創作的《魚》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晚年作品有《女青年像》等。

做下AD。美國德臻www-dz09-com -換成.就是一個自助建站的網站

F. 東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東北大學的老師們個個都是很厲害的,因為我是國貿專業的,所以我就給樓主安利一些必蹭的國貿專業課

1,劉文龍老師。強烈安利劉文龍老師的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這個課,我真心地想對各位說,想學實務的請蹭爆它!我們專業的大寶貝——劉文龍老師,他是從商人轉型成為老師的,做生意失敗過也成功過,那經驗賊多,跟他學做生意那絕對沒錯了。每次他的課,座無虛席,很多別的專業的人也會來蹭課,那火爆的場面大家可自行腦補。

樓主要是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小窗我哦。

G. 求關於改革我國偵查制度思考的論文

為適應我國刑事審前程序改革的客觀需求以及切實提高刑事案件的追訴效率,應當構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刑事偵查體制。同「偵審一體化」制度運作上的失敗與困境以及「偵檢一體化」制度設計上的缺憾與不足相比較,「審訴一體化」模式因其具備必要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而應當成為一種新的可選方案。

改革現行刑事偵查制度的幾點思考

作者: 吳俊、武彬、陳龍 信息來源:湖北省社科院政法所《法治時代》編輯部

近幾年的刑事檢察實踐中我們發現,隨著我國刑事審判制度向控辯式轉變,現有的刑事偵查制度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的新要求,雖然現有的審問式偵查模式具有很強的事實查明力和控制犯罪的能力。據統計我國現行重大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在90%左右(殺人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更超過90%)。而實行彈劾式偵查模式的西方國家(如美國)重大刑事案件的破案率最高不過50-70%,同時美國刑案發生數絕對值也10倍於我國,導致中、美這種刑案破案率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偵查制度的不同,因為英美法系國家片面強調維護人(犯罪嫌疑人)的權益,而不惜損害司法工作效益,我國則強調國家、社會和個人利益的統一。盡管我國現有刑偵模式從主導方面是好的,然而這種模式要適應控辯式審判,還需在司法實踐中和立法中有所改進,歸納起來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刑偵手段不節制。這是糾問式刑偵模式的通病,主要表現為:任意使用強制措施,習慣進程是先抓人——後取供——再取證;重大偵查手段(如搜查、扣押)使用較隨便。

2、刑偵手段不合法。主要有:超期羈押,某些案件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不能適時完結;同時刑訊逼供在司法實踐中遠未徹底消除;搜查手段的濫用和范圍的不當擴大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3、刑偵監督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控制范圍和方式十分有限。我國檢察機關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雖然其對刑偵有監督和約束職能,但其主要是通過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二種途徑,這並不能全面介入偵查過程中,所以控制效能很低。司法實踐亦說明,如非情節特別惡劣,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傷、死亡,刑偵違法案件一般很難查處,即使查處也多以紀律處分的形式了結。

刑事偵查制度中的這些弊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相悖,也與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要求相背離,因而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1.加強刑偵監督機制,防止刑偵機關及其人員濫用職權。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進刑事督查制度改革,必須加強刑偵的監控機制建設,擴大偵查控制的范圍。即對直接關繫到公民人身自由和其他權利的重大強行偵查手段如搜查、扣押、電子監控等的使用都應由檢察機關審查批准,一般偵查機關不得自行決定(但法定的緊急、特別情況除外),「確有必要」標准應設定為:(1)偵查手段的目的性明確,即出於收集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主觀動機;(2)偵查手段能產生效果,即採取手段後,必然很有可能發現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3)偵查手段與處置案件的重要性相稱,即使用的手段應是達到訴訟目的的最低手段。應當遵循最低化原則,同時嚴格偵查手段的適用程序,一般以事前報批,特別是事後報批。偵查人員還應當在檢察許可的范圍內使用手段,檢察機關派人直接臨場監督或參與偵查機關的活動(如日本)。

2.加強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保護。我國現有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盲目直接採用彈劾式偵查模式,加強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是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嚴格執行無罪推定原則,這也是積極履行我國加入的《世界人權宣言》規定的義務要求。因此偵查機關採用強行偵查手段應當慎重,對受羈押者應給予人道主義待遇,嚴禁使用刑訊逼供等非法刑偵手段。

3.加強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權利保障。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律師最早可在偵查階段第一次強制措施採用後即介入刑事訴訟程序。但現實中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尚不充分。賦予律師充分的調查取證權不僅對查明案件事實,分清是非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且律師參與有助於偵查機關嚴格依法辦事。同時,保障律師依法從事各項法律服務活動,也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強化刑偵人員遴選機制,提高刑偵人員素質,促進依法辦案。長期以來,我國公安機關中刑偵人員有相當部分來自轉業軍人或一些職工的子弟,沒有經過公安院校系統專業知識學習,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同時,刑偵人員中技偵人員比例又少之又少,專家型人才更少。以至於一些人員在實際辦案中養成只按「長官意志」辦事的習慣,缺乏依法辦案的理論基礎和實際獨立辦案的業務技能。為此,必須加強刑偵人員隊伍建設,要建立嚴格的選拔考核機制、後續培訓教育以及不斷更新等有效途徑提高刑偵人員的整體素質,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司法改革的要求,從而促進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

文章出處: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本網發布時間:[Time]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人年齡規定 發布:2025-09-06 13:42:24 瀏覽:943
經濟法的發展要素 發布:2025-09-06 13:34:04 瀏覽:284
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匯報 發布:2025-09-06 13:32:44 瀏覽:377
雙遼法院網 發布:2025-09-06 13:32:36 瀏覽:787
新修訂的准則條例 發布:2025-09-06 13:31:46 瀏覽:31
哪些主體不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9-06 13:30:12 瀏覽:724
商法學筆記總結 發布:2025-09-06 13:30:07 瀏覽:391
南京虐童事件法官 發布:2025-09-06 13:30:01 瀏覽:212
河南凌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06 13:13:50 瀏覽:871
依法治國在農村 發布:2025-09-06 12:51:15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