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的五點變化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的五點變化

發布時間: 2022-01-18 07:11:26

『壹』 《行政訴訟法》在哪些方面進行了修改意義何在

2017年全國人大作出修改,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專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屬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增加該條款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堅強對監管機關的法律追究力度,有利於社會發展,極大適應了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貳』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要修改

第一:明確法院必須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律立案,有利於解決行政立案難問題。


《新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上述增加的內容是《舊法》中不從規定的,它明確了法院必須依法立案的法定職責。


第二、 登記立案制度及上級法院直接立案審理制度的確立,是解決立案難問題的重大舉措
《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起訴狀立案登記制。五十二條規定,法院接受起訴材料後應該依法進行登記並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受理。

那麼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在《新法》五十四條還規定了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叄』 新行政訴訟法宗旨的變化從哪體現出來

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行政訴訟法修正案獲得通過。這是行政訴訟法實施24年來的第一次修改。借用一下筆者敬仰的、參與此次修改的資深行政審判法官李廣宇的描述:「這24年來的共同關注,的確不得不在今天心動。一部法律的修改,會牽動真正熱愛她的人的心,而行訴法的修改,於我而言,就好像看著心愛的人去整容,不知道出來的模樣會怎樣,期待、忐忑、激動、擔憂,甚至告訴自己,我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即使毀容,我依然可以接受,因為我深愛她。感謝每一個為這部法律修改付出心血的人,感謝每一個和我一樣曾經或者正在為中國的行政審判付出心血的人。24年是一個人整個的青春年華,有多少人手捧著這部法律慢慢變老;24年又如白駒過隙,行政訴訟還年輕得一如待放的花蕾。路正長,夜未央……」

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話題,已爭論了十餘年,期間最高法院行政審判庭也組織過若干次調研。在社會各界的修改建議中,有推倒重來的「大改」
,有大刀闊斧的「中改」,也有修修補補的「小改」,期間經過了一些大起大落。我最擔心的是「小改」,「小改」還不如不改。修改問題真正提到議事日程,要從2013年12月算起,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歷經了三次審議和兩次公開徵求意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恰逢其時,藉助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東風,將《決定》法治理念的精髓貫穿於始終。江必新大法官說,這是一次「大改」,零票反對,高票通過。

新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講的是立法宗旨或者說是立法目的,說起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這是整部法律的靈魂和精髓。我們先看一下新舊行政訴訟法有關條文及修正草案意見的前後變化。

現行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一)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二)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新行政訴訟法最終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對比立法目的修改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立法機關對於行政訴訟法立法宗旨的修正是非常重視和審慎的,使我們清楚了立法機關對於有關立法目的思路調整的過程,可以歸納為最終方案的一修改、一增加和一刪除。

首先,第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將「正確」二字修正為「公正」。什麼是「正確」的要求,這基本屬於政治概念的范疇,更多地體現了語言的政策導向;而「公正」則是法律用語,司法公正是讓民眾相信法律權威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正如《決定》所指出的:「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所以,「正確」的不一定是「公正」的,「公正」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其次,增加了「化解行政爭議」的表述。這一點是草案二稿新增加的,吸收了社會大眾的意見。有人可能認為,行政訴訟本身就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還用多此一舉嗎?不要忘記,長期以來,許多地方的行政裁判流於形式,大多在程序問題上空轉,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行政爭議。馬懷德就認為,解決爭議才是人民法院的根本任務。行政訴訟的功能只能通過解決行政爭議來實現,也只有徹底解決了行政爭議,行政訴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所以,這一要求在新法的種種制度設計上,在修正案具體條款中無不得到了充分體現。不過,這一要求可不只是立法目的而已,它也對法院和法官的審判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不能實現官民和諧。

最後,刪除了「維護」二字。為什麼要用「維護」二字,可能有當時的立法考慮。我們的行政機關法治意識還不太強,自覺接受司法監督的意識還比較欠缺,還不習慣於司法監督;司法審查有雙重功能,對於行政機關來說更容易接受一些,立法時更容易通過等等。那麼到底應該是「維護」呢,還是「監督」呢?原來領導講話中,一度用的是「維護與監督並重」,但我們很難左右逢源。站在行政機關的角度,一直強調的是大局觀念,要把「維護」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當前行政機關敗訴率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由十多年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驟降到如今的不到百分之十。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具有公定力,就推定為合法有效的,我們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主要目的還應當是監督行政權的行使。所以,這次修法刪除了「維護」二字,可以說是「正本清源」。

『肆』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65條

第六十五條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內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容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伍』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 "民告官"有哪些新變化

此次2014年大修行政訴訟法後主要變化如下: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十大亮點

◆ 擴大受案范圍

增加可提起訴訟的情形:對徵收、徵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等。

◆ 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院立案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應當登記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 起訴期限延長到六個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涉及不動產的可延長至二十年。

◆ 增加調解制度

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

◆ 完善審判監督

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案件的受理、審理、執行等問題要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行政訴訟合同的監督,檢察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 行政首長應當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 可跨區域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 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執行的行政機關直接責任人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陸』 新行政訴訟法修改有那些新內容

如果是錯的話,理由只有一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就行政賠償部分發回重審。當事人在第二審期間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柒』 2014年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有那些最大變化列舉出5個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捌』 2014年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大變化

第33條 證據包括抄: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34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映成趣,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35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36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作出了芹菜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玖』 哪些案例體現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的變化

新的行政訴訟法還沒有實施,哪裡有案例啊?

『拾』 《最新修改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
刑事訴訟草案才出來
行政訴訟目前沒有修改的議案提出
請耐心等待

熱點內容
單位口頭停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4 13:56:41 瀏覽:9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買賣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5-09-04 13:56:01 瀏覽:854
加權表決制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9-04 13:52:24 瀏覽:592
科創條例 發布:2025-09-04 13:35:31 瀏覽:798
2019徐金桂行政法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5-09-04 13:35:29 瀏覽:172
碾盤張法官 發布:2025-09-04 13:21:38 瀏覽: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之規定 發布:2025-09-04 13:20:32 瀏覽:795
馬雲打假經濟法分析 發布:2025-09-04 13:16:44 瀏覽:759
怎麼形容律師 發布:2025-09-04 13:15:59 瀏覽:170
司法公開匯報 發布:2025-09-04 13:14:59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