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三年內不得從事此行業

勞動法三年內不得從事此行業

發布時間: 2022-02-13 11:46:50

㈠ 《勞動合同法》有規定辭職兩年內不可以在做相同的工作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了「競業限制」,才能要求勞動者兩年內不能從版事相同工作。約定競權業限制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競業限制經濟補償。

㈡ 公司要求我離職後兩年內不得從事和它有競爭性的行業,合理嗎

很合理,兩年是技術過度期,如果有職員跳槽,兩年大多數技術都不是秘密了,公司有自己的顧慮,如果你自己也開公司,肯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的!

㈢ 如果入職時跟公司沒有簽勞動合同,但離職時公司要求簽保密協議,並且要求三年內不得從事相關行業工作

根本不用理他們。如果要簽訂保密協議,用人單位就要向你支付保密費用。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從第二個月起支付你雙倍工資,補交社保,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還應支付經濟補償(法律規定詳見《勞動合同法》第82、38、46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6、27條)。關鍵一點就是證據,需要你和用人單位有勞動關系的證據。至於工作了多少時間,可以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在仲裁或訴訟時由用人單位出具,因為每個人到一個地方工作都應該填寫入職表。這樣也就證明了你的工作時間,發工資你也要簽字,工資發放表也應由用人單位出具,這就證明了你每月的收入狀況。

「舉證責任倒置」在勞動法領域廣泛存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6、3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3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2條均有這方面的規定。工資支付憑證、社保記錄、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考勤記錄等均可要求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如果你想全面維護你的合法權益,建議你看一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你才能知道用人單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權益,會使你一生受益。

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注意收集證據。如果將來仲裁或訴訟,這很重要。

解除勞動合同時的工資支付時間詳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經濟補償金支付時間詳見《勞動合同法》第50條。如果不按時支付,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10條規定加付補償金。

如果你認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書名號《》中所涉及的內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網上搜索這些內容都能找到全文的。

㈣ 企業的保密協議中寫到離職兩年內不得從事相關工作合法么

這是競業限制,只要在這兩年內,用人單位按約定按月支付經濟補償,不違法,如果用人單位不支付,也不違法,勞動者就可以不用遵守該約定了。法律規定詳見《勞動合同法》第23、24條規定,如果不夠明確,還可以搜索一下「解讀勞動合同法第N條」,你就理解了。

下面是正確解除勞動合同的全套辦法,包括用人單位應該給你什麼,可能會發生損害你權益的事及處理辦法,全部都有。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後,如果用人單位通知你提前走人,一定要用人單位給你正式書面通知(加蓋印章),否則用人單位到時說你擅自提前走人,你就說不清楚了。

解除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法》第37條和第38條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你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單位申請,並由用人單位批准。解除勞動合同是你的決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單位,並證明你書面通知到了,那麼你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就不會出現由你承擔《勞動合同法》第90條規定的賠償責任。如果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38條所述的情形之一,你不僅無需提前30天,還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要求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侵犯你的合法權益,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經濟補償的。只要沒有《勞動合同法》第25條的內容,約定由勞動者承擔的違約金都是不合法的。

遞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後,批不批無所謂,關鍵是要有人簽收,做為依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否則不良單位會說你是自動離職,沒有交過辭職報告,你就有口難辯了。你提前30天(試用期提前3天,下同)提交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如果沒人簽收,你就到郵局寄特快專遞,並在「內件品名」欄中填寫「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或通知)」,保留好底單做為證據,外加勞動合同就夠了,如果用人單位不在工作的最後一天支付你的工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5條的規定,要求支付工資及相關經濟補償。

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通知內容最好明確以下內容:
1、本人因…………(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該原因最好寫明,便於以後舉證。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侵犯你的權益,則可以寫個人原因),決定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最遲工作到某年某月某日;
2、請公司書面通知(該通知必須有公司印章,否則無效)本人於某年某月某日與某人交接工作,如未接到有效的書面通知,本人將視為公司無需本人交接,由此給公司造成的不便或損失,本人不承擔責任;
3、請於工作交接之日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之規定與本人結清工資和《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其他相關費用,並向本人出具《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該證明的內容應符合《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4條的規定,否則本人保留申請仲裁或訴訟的權利。如公司無需本人交接,則於某年某月某日(最後一個工作日)某時(下班時間)前完成以上事宜。

注意保留好用人單位要求你向某人交接的書面通知、交接清單,這些都是權益受侵害時你依法辦理了交接的重要證據。如果用人單位不出具向某人交接的通知,可以視為無需交接。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系)時的工資支付時間詳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9條,經濟補償金支付時間詳見《勞動合同法》第50條。如果不按時支付,可以按《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10條或《勞動合同法》第85條規定辦。不同的是前者可以直接主張,後者需要勞動部門責令後仍不支付才能主張。

看我以上回答,要把書名號《》中所涉及的內容找到後,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

我的網路空間有以上提到的法律規定,你可以去查閱。

㈤ 離職時簽署了竟業協議,3年內不讓去行業競爭公司,我去了上游公司,沒有競爭,但是公司說競爭的。勞動法

雙方簽訂過競業禁止協議,是否需要履行,是看單位是否支付了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如果用人單位不約定競業禁止經濟補償金或不實際支付該經濟補償金的,競業禁止約定條款對勞動者無效。

另外雙方約定的三年也是無效的。《勞動合同法》第24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㈥ 離開公司後兩年內不允許從事同行業工作,否則要交違約金,合法嗎

可以規定限制競業條款,但是單位規定的違約金過高

㈦ 離開原單位五年之內不得從事同行業,有此規定嗎

沒有這樣的規定

但是如果在勞動合同當中對此有約定,而且單位支付了一定補償金的時候,就可以約束你了,如果你違反了,單位可以要求賠償的。

年限的長短完全是協議確定的,時間長給你的補償金就會越多,還是公平的。

㈧ 若公司要求將離職的員工在三年內不能去同行業公司上班,需要支付一定費用,請問這有相關法律規定嗎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競業限制最長二年的。同時用人單位要支付競業限制的補償金的。
二、法律依據參考:
1、北京:《北京市高院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第3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但未就補償費的給付或具體給付標准進行約定,不應據此認定競業限制條款無效,雙方可以通過協商予以補救,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的,可按照雙方勞動關系終止前最後一個年度勞動者工資的20%—60%支付補償費。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支付補償費的,競業限制條款對勞動者不具有約束力。
《中關村科技園條例》第四十四條:知悉或者可能知悉商業秘密的員工應當履行競業限制合同的約定,在離開企業一定期限內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原企業有競爭的業務。企業應當依照競業限制合同的約定,向負有競業限制義務的原員工按年度支付一定的補償費,補償數額不得少於該員工在企業最後一年年收入的二分之一。
2.上海:實踐中一般按照在職期間工資的20%-50%來確定。上海高院關於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三、當事人對競業限制條款約定不清的處理勞動合同當事人僅約定勞動者應當履行競業限制義務,但未約定是否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或者雖約定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但未明確約定具體支付標準的,基於當事人就競業限制有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認為競業限制條款對雙方仍有約束力。補償金數額不明的,雙方可以繼續就補償金的標准進行協商;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此前正常工資的20-50%支付。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的,限制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㈨ 准備去公司辭職,但公司說要兩年內不得從事同意行業,還要我賠償公司損失,新勞動法有這樣的規定嗎

如果你和企業簽定競業限制的話則不能到同行業,但是企業要在兩年內支付你一定的補償金,如果你未和企業簽定競業限制那就不用管他了,全中國任何企業你都可以去

㈩ 勞動者辭職後應遵守的勞動法有規定辭職後兩年內不得從事該行業的,這合不合理

勞動者辭職後也應該准守勞動法,這是對的,但是如果沒有公司簽訂禁止競業的協議,可以不用准守2年內不得從事該行業工作的規定。

熱點內容
布希法院 發布:2025-08-21 08:50:45 瀏覽:763
勞動法對高溫補貼的規定 發布:2025-08-21 08:49:51 瀏覽:164
2018年新勞動法什麼時候實施的 發布:2025-08-21 08:48:57 瀏覽:861
行政法律行為特徵從屬性單方性 發布:2025-08-21 08:43:53 瀏覽:989
法院執行保險公司 發布:2025-08-21 08:36:35 瀏覽:855
行政法選擇題試題庫 發布:2025-08-21 08:32:44 瀏覽:847
小學教師法律知識培訓方案 發布:2025-08-21 08:32:10 瀏覽:282
社會與法逃走的新娘 發布:2025-08-21 08:31:02 瀏覽:351
女律師和法官 發布:2025-08-21 08:10:19 瀏覽:292
婚姻法關於夫妻忠誠的規定 發布:2025-08-21 08:03:27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