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行政法院判決書
1. 行政訴訟多久下判決書
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法律分析】關於行政訴訟開庭後多久出判決結果的問題,根據相關規定,對於一審的行政訴訟案件,人民法院應在立案之日起不超過半年內作出判決。然而,若存在特殊情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需要延長的,必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准。對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一名審判員獨任審理,並應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若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而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時,則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 行政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什麼區別
一、行政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什麼區別
1、行政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三個區別:
(1)用途不同。行政判決書是用於第一審程序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是駁回起訴用;
(2)包含對象不同。行政裁定書要寫明被告,原告,第三人明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以及寫明行政機關名稱和所在地址。行政裁定書要寫明原告,被告,法定代理人和委託代理人的基本信息;
(3)分類不同。行政判決書有第一審,第二審,再審的判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第七十三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的,判決被告履行給付義務。
二、行政訴訟可以強制執行嗎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行政訴訟是可以強制執行的,如果行政機關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查封、扣押的強制執行措施。
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
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