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特殊群體的保護
㈠ 勞動法中的特殊群體的詳解
勞動法中的特殊群體是指:勞務派遣工、「三期」女工、60歲左右的老年勞動者,內是勞容動者中的特殊群體。
對這類人群,除了適用勞動法的普通法律條款加以保護,法律還規定了不少特別條款,體現出法律對特殊人群的「特殊保護」。
㈡ 根據勞動法規定特殊保護對象包括哪些
未滿十六歲的童工,滿了十六,未滿十八的未成年,殘疾人或者聾啞人,退伍軍人,因公傷殘軍人,其他法律規定的認可保護對象。
㈢ 勞動法上的特殊群體有
勞務派遣工、「三期」女工、60歲左右的老年勞動者,是勞動者中的特殊群體。
㈣ 勞動法規定,國家對什麼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
國家禁止使用童工,因此不可能對童工規定特殊勞動保護。
㈤ 如何理解特殊群體就業保護原則
為貫徹落實《特殊群體就業保護原則》,充分發揮全社會資源優勢,切實為婦女就業提供有效服務,積極推動城鄉婦女就業,加快推進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並組織實施湖南省百萬婦女就業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緊緊圍繞湖南經濟結構的調整,以拓寬婦女就業渠道為核心,以提供優質高效公共就業服務為手段,以幫助婦女就業和穩定婦女就業為目的,加大對城鎮下崗失業婦女、農村富餘女勞動力、女大學生、殘疾婦女等就業群體扶持力度,依法維護婦女就業方面的權益,逐步建立促進婦女就業長效機制,促進我省婦女事業的發展。
二、工作目標
從2006年至2008年,全省利用三年時間幫助一百萬名婦女就業。
(一)通過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積極發揮政策促進就業效應,積極幫助城鎮下崗失業婦女實現再就業。
(二)通過城市農村統籌、內輸外轉結合、就業創業並舉、培訓維權齊抓,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村富餘女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
(三)堅持市場導向、政府調控、雙向選擇的原則,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積極推動女大學生就業。
(四)堅持集中就業與分散就業相結合的方針,採取按比例安排就業等優惠政策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保護殘疾人就業措施,積極促進殘疾婦女就業。
(五)積極採取開發就業崗位,落實相關政策,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就業服務,實行更加靈活的就業形式等措施,幫助其他婦女就業。
三、主要任務
(一)將控制婦女失業率、促進婦女就業列入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並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消除對婦女的就業歧視,保障婦女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
(二)擴大婦女就業領域,開發適合婦女特點的就業方式,努力保持女性就業增長幅度不低於男性。逐步改善就業結構,努力提高婦女在新興產業、行業中的就業比例和中、高級專業人員的女性比例。
(三)全面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加大企業吸納下崗失業婦女和鼓勵下崗失業婦女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的力度,積極為下崗失業婦女提供信息、培訓和服務,促進下崗失業婦女就業。
(四)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逐步形成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限制性政策,改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改善農村勞動力跨地區就業服務,大力開展農村富餘女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發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為農村婦女在非農產業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
(五)統籌做好女大學生、殘疾婦女等婦女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制度,推動青年見習工作的開展,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服務。積極做好殘疾人失業登記和對殘疾婦女的就業服務。協調做好其他婦女就業工作。
(六)大力實施就業援助,開發適合就業困難婦女特點的就業崗位特別是公益性就業崗位,通過優惠政策、優先安置和免費就業服務等政策措施,促進就業困難婦女實現就業。
(七)貫徹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健全完善女職工勞動保護措施,改善女職工勞動條件。逐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女職工享受社會保險的權益。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對用人單位侵犯婦女合法權益的事件依法查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婦聯組織要把實施湖南省百萬婦女就業計劃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務,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協調、大膽創新、務求實效。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研究制定與婦聯組織開展就業工作的更緊密合作框架,進一步加強與婦聯組織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情況通報制度,加強與婦聯的聯系和溝通,指導各地與婦聯組織共同做好婦女就業工作。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婦聯組織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並積極爭取當地財政部門的支持,切實做好促進百萬婦女就業工作。
(二)積極拓寬婦女就業領域,為婦女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協調有關部門和行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興辦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根本上為增加婦女就業崗位奠定堅實基礎。採取促進、扶助和鼓勵的政策措施,重點開發家政服務、綠化、清潔、社區治安等社區服務業領域,引導下崗失業婦女在社區中實現再就業。每年專項開發或購買一批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女性「4050」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員、單親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積極鼓勵和扶持婦女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在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和指導。鼓勵婦女以非全日制、臨時工、彈性工作、季節工、小時工等多形式靈活就業,通過落實社保補貼政策等措施,解決靈活就業女性人員的穩定就業問題,解除女性靈活就業者的後顧之憂。
(三)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市場就業競爭能力。依託各級各類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以及社會辦學機構,開展各類婦女技能培訓。努力建立市場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來實現培訓機構、專業設置、就業等方面的調節,開展下崗失業婦女、女大學生、農村富餘女勞動力等在職培訓、轉崗培訓和再就業培訓,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婦女適應職業變化的就業能力。繼續鼓勵和支持婦聯組織開展以女性為主體的創業培訓、技能培訓總體規劃,對符合條件的婦聯培訓機構,要認定為定點培訓基地;對培訓合格的學員,要按規定給予培訓經費補貼;對培訓合格後有職業技能鑒定要求的,要優先提供職業技能鑒定服務。湘西等貧困地區開展的技能扶貧培訓項目和「陽光」培訓工程,應保證不低於40%的女性參加。
(四)強化對婦女的公共就業服務,切實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引導和鼓勵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設專門窗口,免費為婦女就業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檔案託管、社保關系接續等「一條龍」服務。大力推進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化建設,有條件的勞動保障部門就業服務信息網要與婦聯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聯網,實現信息共享。進一步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街道社區、鄉鎮勞動保障機構建設,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繼續以就業困難婦女為重點,把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就業援助活動制度化,幫助其實現再就業。
(五)積極做好農民進城就業的培訓、服務、維權等工作,引導農村富餘女勞動力轉移就業。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的要求,拓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新途徑,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組織和培訓工作,為進城求職的農村婦女提供免費就業「一站式」服務,促進農村富餘女勞動力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婦女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進一步打擊非法職業中介組織和侵權行為,維護農村婦女進城務工的合法權益。
(六)開展以婦女為扶助對象的就業促進項目,加快婦女就業步伐。建立以女性為扶助重點的就業促進項目,並給予必要的信息、資金、服務支持和幫助。結合婦聯組織開展的「巾幗建功」活動,及時給予信息和業務指導,並提供相應的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服務,由就業補助資金予以補貼。對以集中安置下崗失業婦女為主興辦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定,同級稅務部門批准,可享受有關稅收減免政策。確需資金扶持的,經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核准,可予以適當的貸款扶持。
(七)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婦女能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加快完善實施與靈活就業相適應的勞動關系、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險等政策,為靈活就業婦女提供就業和服務。鞏固失業保險制度,規范企業經濟性裁員,確保失業婦女按時足額領到失業保險金。完善醫療保險制度,著力解決國有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的參保資金來源問題,爭取將更多的女職工納入醫療保險范圍。全面推行女職工生育保險制度,使女職工的生育補償等與其所在單位脫離,逐步實現生育負擔社會化。
(八)加強執法監督,消除對婦女的就業歧視,保障婦女的就業權益。認真貫徹《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中有關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利和男女同工同酬的規定,通過加強執法監察,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監督各類用人單位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並堅決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女性。結合常規性勞動監察,每年進行一次專項檢查,糾正用人單位在用工,特別是涉及女工方面的違法行為。對強迫女職工從事禁忌勞動范圍的勞動、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女職工勞動報酬、剋扣和無故拖欠女職工工資、不與女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以及不為女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等行為,要依法處理和及時糾正,切實保護婦女就業的合法權益。
㈥ 勞動法特殊人群有哪些
主要是未成年工和女職工
㈦ 《勞動法》對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有哪些規定
第五十復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制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㈧ 為什麼說勞動法是保護弱勢群體的
《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㈨ 勞動法上的特殊群體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務派遣工、「三期」女工、60歲左右的老年勞動者,是勞動者中的特殊群體。對這類人群,除了適用勞動法的普通法律條款加以保護,法律還規定了不少特別條款,體現出法律對特殊人群的「特殊保護」。 除前述三類人群,實習學生是近年來出現的又一「弱勢」群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八條 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㈩ 勞動法規定,國家對什麼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勞動法》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