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天津新勞動法

天津新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0-12-21 02:25:12

⑴ 求:天津市勞動法管理條例及相關勞動政策

天津市勞動就業管理條例(2005年修正)

天津市勞動就業管理條例

(2000年9月14日天津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5年3月24日天津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天津市勞動就業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勞動就業,加強勞動就業管理,規范勞動就業行為,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勞動者求職就業、用人單位招工和職業介紹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用人單位是指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第三條 本市勞動就業,實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就業機制。
第四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市的勞動就業工作。
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就業的管理工作。
工商、公安、建設、農業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做好與勞動就業相關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政府促進就業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勞動就業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拓寬就業渠道,培育和完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就業。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就業信息網路建設,組織開展勞動力供需預測,發布勞動就業信息,引導勞動力合理配置。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工商登記、貸款、稅收等方面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植勞動者組織起來就業或者從事個體經營就業。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依法興辦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各類職業培訓活動,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和規范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加強對職業介紹活動的指導和監督。

第三章 勞動者求職就業
第十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求職就業和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不因性別、民族、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一條 勞動者應當根據市場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和勞動技能,增強就業能力。
第十二條 勞動者求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一) 職業介紹機構介紹;
(二) 參加職業介紹洽談會;
(三) 查詢職業介紹信息;
(四) 發布求職信息;
(五) 向用人單位自我推薦;
(六) 其他方式。
第十三條 勞動者在就業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接受相應的勞動技能培訓,取得必要的職業資格。勞動者在初次就業前,一般應當接受中等以上職業技術教育。
第十四條 勞動者就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一) 被用人單位招用;
(二) 自願組織起來從事經營活動;
(三) 從事個體經營活動;
(四) 參加社區服務機構的勞動服務;
(五) 其他合法方式。
第十五條 本市實行勞動就業登記制度。
本市城鎮勞動者就業的,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本人應當自勞動者就業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就業登記手續。
本市符合勞動就業條件、有就業要求的城鎮失業人員,應當到所在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失業登記手續。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就業、失業登記之日起二日內,給予登記。

第四章 用人單位招工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自主決定招工的時間、數量、方式和條件。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在勞動崗位空缺需要招工時,應當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者求職信息。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招工時,應當向求職者和職業介紹機構提供營業執照和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實介紹勞動崗位、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情況。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向社會發布的招工信息,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 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 招工的崗位、數量和條件;
(三) 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四) 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
(五) 需要發布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應當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並且在招工後三十日內,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招工備案和勞動者就業登記。
第二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台灣同胞或者香港、澳門地區居民的,應當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辦理就業許可。用人單位招用外省市勞動者或者華僑的,應當到市或者區、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招用外國人的,應當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辦理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經許可後,方可辦理相關就業手續。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以實習名義招用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的在校學生。但是,學校按照教學要求組織的實習除外。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不得向被招用的求職者收取集資款、保證金、抵押物等財物,不得扣押求職者的身份證件。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可以委託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確認的具有管理檔案資格的職業介紹機構保存檔案,代辦勞動管理和社會保險相關事宜。
國家另有規定和本市地方性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章 職業介紹
第二十六條 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開辦職業介紹機構。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必需的固定場所、設施和資金;
(二)有符合規定的名稱、業務范圍、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有熟悉勞動法律、法規具有職業介紹資格的工作人員;(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七條 開辦職業介紹機構實行許可制度。
單位和個人開辦職業介紹機構,應當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審批決定。符合條件的,頒發職業介紹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說明理由。
未經許可,不得開辦職業介紹機構從事職業介紹活動。
禁止偽造、塗改、買賣、出租職業介紹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職業介紹機構變更或者停業的,應當到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或者停業手續。
第二十九條 職業介紹機構可以開展以下業務:
(一) 收集和發布勞動力供需信息;
(二) 提供勞動法律咨詢
(三) 向求職者介紹用人單位;
(四) 向用人單位介紹求職者;
(五) 組織勞動就業洽談;
(六) 其他合法業務。
第三十條 職業介紹機構從事職業指導、為勞動者保管檔案和代辦社會保險等業務,應當經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一條 本市鼓勵職業介紹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性職業介紹活動,為失業人員免費提供服務。
職業介紹機構實行有償服務的,應當按照規定收費,公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
第三十二條 職業介紹機構不得從事以下活動:
(一) 提供虛假的職業介紹信息;
(二) 超越業務范圍經營;
(三) 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沒有合法證件的求職者介紹職業;
(四) 為不具備合法資格的用人單位介紹求職者;
(五) 以暴力、欺詐、脅迫等手段介紹職業;
(六) 與用人單位惡意串通損害求職者合法權益;
(七) 其他非法職業介紹活動。
第三十三條 職業介紹機構在營業場所外的公共場所舉辦面向全市的大型職業介紹招聘會,應當事先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並將安全保衛方案報經市公安部門同意。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或者求職者與職業介紹機構之間發生職業介紹爭議的,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提供虛假證明材料或者情況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給求職者或者職業介紹機構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不辦理招工備案和勞動者就業登記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每招用一人處以二百元罰款。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未經許可招用台灣同胞或者香港、澳門地區居民的,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按照每招用一人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未辦理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的,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按照每招用一人處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以實習名義招用在校學生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按照每招用一人處以五百元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向被招用的求職者收取集資款、保證金、抵押物等財物或者扣押求職者身份證件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財物或者證件,並處以所收財物價值五倍罰款。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款規定,未經許可開辦職業介紹機構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的,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四款規定,偽造、塗改、買賣、出租職業介紹許可證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並可吊銷職業介紹許可證。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第(一)項規定,提供虛假職業介紹信息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並向求職者雙倍返還收取的費用。
(二)違反第(二)項規定,超越業務范圍經營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第(三)項規定,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年人或者沒有合法證件的求職者介紹職業的,沒收違法所得,並按照每介紹一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四)違反第(四)項規定,為不具備合法資格的用人單位介紹求職者的,沒收違法所得,並按照每介紹一人處以一千元罰款。
(五)違反第(五)項規定,以暴力、欺詐、脅迫等手段介紹職業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職業介紹許可證;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違反第(六)項規定,與用人單位惡意串通損害求職者合法權益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分別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並向求職者雙倍返還收取的費用。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職業介紹機構未經許可舉辦大型職業介紹招聘會的,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不報送安全保衛方案或者不採取相應安全措施,經公安部門通知不改正的,由公安部門依照治安管理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符合登記或者審核條件,不予登記、審核或者拖延登記、審核的;
(二)對當事人的調解申請不受理的;
(三)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不制止或者不查處的;
(四)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財物、宴請或者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五)違法進行管理檢查的;
(六) 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中實行勞動合同制的人員的勞動就業,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殘疾人、退出現役軍人以及年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的勞動就業,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00年11月1日起施行。

⑵ 天津勞動法咨詢電話

【1】去打天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電話:這是全國統一電話。

【2】有工作人員會接受你的關於《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咨詢的。

⑶ 天津勞動法

易法通解答:抄
根據《勞動法》第39條、《勞動部關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69條、《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第5條規定,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勞動法規定的標准工作時間制度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中央直屬企業、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須經國務院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地方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審批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因此,你所說的上班時間應該是法律上的綜合工時制,如果你的公司是地方性的企業應根據工商登記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的規定,向相應的部門申請批准、備案。

⑷ 天津 新勞動法 乙方的工作職責部分怎麼填寫

1、寫上具體的復部門就行了。比如制人力資源部,行政部等。
2、工作內容(詳見崗位說明書),公司指定好各崗位的崗位說明書,然後讓老闆簽字,並全公司公布並培訓讓員工簽字確認。
3、乙方工作地點(天津,後者是公司總部和分部所有的城市都寫在上面就行了)
4、乙方工作職責。也是看崗位說明書就行了

⑸ 新勞動法規定的產檢假具體是幾天

新勞動法規抄定的產檢假計算方法是:

懷孕第1—6個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於妊娠確認以及健康培訓等;懷孕第6—7個月,每個月可享受1天假期;懷孕第8個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懷孕9個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預產假中。

(5)天津新勞動法擴展閱讀:

《新勞動法》規定:懷孕第1—6個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於妊娠確認,申請生育指標,以及生產培訓等。懷孕第6和第7個月,每個月可享受1天假期。懷孕第8個月,可享受2天假期。懷孕9個月以上,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預產假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

⑹ 關於天津的勞動法問題

小時工資 按與基本工資除以22天 再除以8小時計算 加班按150% 六日加班按200% 計算
每小時回10元顯然是步伐答和法律規定的 持勞動關系證明 工資卡 考聘表等能證明勞動事實存在的證明或提供證人 去你單位所在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肯定會得到補償的 我就是天津的

⑺ 新勞動法天津市最低工資標准

860是指正常上班五天每天8小時的工資,如果有加班應該另外有加班費。但是也有合法扣除部分,比如社保,或者你們有沒有什麼伙食費宿舍費等等。這些都是不算在最低工資里的,你要看扣除前的那個數,不能看最後手上的數。而且試用期之說是轉正以後工資的80%,但同樣是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定500一個月肯定是違法了。就看你是不是不想干這份工了。

⑻ 天津新勞動法產檢假規定是什麼

新的勞動合同法裡面沒有具體的關於產檢假的規定,但根據天津市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辦法的相關規定,懷孕的女職工按醫務部門的要求,領取《天津市孕產婦保健手冊》,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的,其所在單位應將檢查時間計為勞動時間(含路途及候診時間)。所以按照醫囑,每月需要產檢的,單位是應該給假的,但基本是每月一天! 但是有關於產假的相關規定如下: 天津市女職工產假 為90天,其中產前休假15天:分娩時遇有難產,實行剖腹產手術、產前術、臀位助娩術等手術的,增加產假15天,子癇、產後出血(多於500毫升)的,由醫務部門開具證明,享受難產待遇: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流產的(含人工流產),其所在單位應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按下列規定給予產假:三個月以下的,產假15天;三個月以上(含三個月)至四個月的,產假30天;四個月以上(含四個月)至七個月的,產假四十二天;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的,按正常產假處理。女職工產假期滿恢復工作時,應允許有兩周時間逐漸恢復遠勞動定額, 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的女職工產假期滿後,因嬰兒身體較弱或單位沒有托幼設施、上班路程較遠,撫育嬰兒確有困難的,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請哺乳假6個月。哺乳假期間,工資按本人標准工資的80%發給,不影響晉級、調整工資,並計算工齡。

⑼ 請問天津勞動法律師!!

違約金簡介:
所謂違約金是指當事人預先約定,一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債務時,應按照一定的計算標准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違約金可以理解為對債的一種擔保,也是對違約行為的一種經濟制裁,設立違約金是為了保證債的履行。當事人訂立的各類合同一般均有違約金的約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中也多有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規定,有的約定一個固定的數額,有的則按剩餘工作年限工資數計算。那麼,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金還是否有效呢,這要分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
勞動合同法對違約金的規定:

【勞動者不承擔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25條明確規定,除了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兩種特殊情形外(下面有介紹),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這樣的規定,對於人才的合理流動,以及促進用人單位自身完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真正實現人力資本的價值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如果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也是無效的,勞動者無須支付。
【可以約定用人單位擔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25條規定的只是「不得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並沒有限制用人單位違約應承擔的違約金,也就是說,雙方可以協商一致後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應承擔的違約金。不過從就業的形勢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用人單位的主導地位而言,很難說約定上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可以約定勞動者擔違約金的情形】
可以約定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一種是有競業限制要求的。
如果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用人單位可以和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當然,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期限內須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天津勞動工傷律師 http://www.lawtime.cn/tianjin/lawyer/p1ll110108

熱點內容
山西司法廳電話 發布:2025-05-12 08:07:15 瀏覽:855
陸良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2 08:01:14 瀏覽:261
唐山市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5-12 07:53:52 瀏覽:799
上海法官培訓基地 發布:2025-05-12 07:49:39 瀏覽:146
民事訴訟法司法再審程序 發布:2025-05-12 07:48:47 瀏覽:709
省道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2 07:48:11 瀏覽:14
重慶勞動法病假扣工資標准 發布:2025-05-12 07:44:35 瀏覽:207
什麼是社會調查法特徵 發布:2025-05-12 07:43:08 瀏覽:478
銀行支付憑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2 07:41:30 瀏覽:860
論述勞動法的屬性 發布:2025-05-12 07:37:30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