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於

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於

發布時間: 2022-03-01 17:20:18

⑴ 教育行政法規的規定發布機關是

教育行政法規的規定發布機關是國務院。
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版程序條權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⑵ 教育法的效力是如何劃分的

教育法效力是指教育法的有效范圍。包括對人、地、時的效力。(1)人的效力,包括對自然人和法人。中國教育法對人的效力實行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即:中國公民在境內,適用中國教育法;中國公民在境外,原則上適用中國教育法,但也適用所在國的教育法,有沖突時由兩國協商解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侵犯中國國家和公民教育權益時,適用中國教育法。[1]
(2)地的效力即教育法在什麼地域發生效力。是從法律生效的地域角度觀察對人的效力。凡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教育規范性法律文件,一般在全國有效;地方制定的教育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本行政區內有效;在特定區域有效,有的法律不但在國內有效,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超出國境。(3)時的效力即教育法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和溯及力。教育法的生效時間,一般在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也有的規定在法律文件到達各地之日起生效。教育法效力終止時間有幾種情況:教育法本身自行規定有效時間,到時限屆滿又無延期規定者自行失效;新法施行,相應舊法失效;頒布特別決議或通過法典編纂、法律清理將某些教育法廢除。教育法的時間效力涉及其溯及既往的效力,各國的通例是一般只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實和關系,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實和關系

⑶ 行政法規的效力包括哪幾個方面

法律分析:(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後,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後,行政主體依法有權採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十一條 行政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務院解釋:(一)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行政法規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行政法規依據的。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擬訂行政法規解釋草案,報國務院同意後,由國務院公布或者由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行政法規的解釋與行政法規具有同等效力。

⑷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
具體如下:
1、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2、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四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⑸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這句話是對的。
行政法規是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而地方性法規只是在一定行政區域內有效。為了實現中央對地方的統一領導,建立統一的市場經濟,保證國家法制的統一,也需要確立行政法規的權威。
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通過制定頒布行政法規,貫徹實施法律,執行國家權力機關的決議、決定。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履行執行職責的重要形式。規定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是我國政治制度、國家結構和歷史傳統等因素決定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⑹ 在我國的教育法體系中,法的效力層次最低的是法!a教育行政法規

d教育行政規章

⑺ 法律和行政法規哪個效力高

法律分析: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比,法律的效力等級要高於行政法規。在設立行政法規時,不得和法律規定相抵觸。在公民存在違法行為時,應當嚴格依據法律規定來進行處罰和處理的,而行政法規的追究范圍一般是對行政違法情況進行認定,也是基於法律的有關情況而制訂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⑻ 教育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必須符合()的形式和要求

法定抄的形式和要求。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教育行政行為是教育行政機關從事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則。教育行政行為要受法律的制約,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判定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於何種行為,直接關繫到應遵循何種規則,因為教育行政行為有其特有的法律規則。

(8)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於擴展閱讀

《教育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一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不按照預算核撥教育經費的,由同級人民政府限期核撥;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教育經費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經費,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教育行政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必須具備哪四個因素呢

1、主體合法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2、內容合法

A、行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有充分的事實根據。

B、行為有明確的依據,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C、行為必須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

4、職權合法

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必須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職權,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實施。行政機關的職權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不得自我授權,更不得越權行為。行政機關的立法權不僅要受到授權、職許可權制,而且要受到法律保留、法律優先原則的限制。同時,行政主體不得濫用職權。

(9)教育行政法規效力於擴展閱讀

教育行政行為的意義

1、對於教育行政相對方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含有約束其行動、需要遵守與執行的意義,教育行政相對一方就要接受教育行政行為為其設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約束,滿足實現該教育行政行為所要求的狀態,這是教育行政行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結果。

2、對於上級行政機關而言,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就可以在教育行政復議中對其進行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審查,對該教育行政機關進行合法性監督,同時,對教育行政相對方受侵犯的權益給予補救。

3、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一個出自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如果是教育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就可以在行政訴訟中對其進行審查。法院在立案受理時首先要確定爭議的對象是否是教育行政行為,只有教育行政行為才能進入教育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才能成為人民法院審查的對象。

4、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教育行政行為是教育行政機關從事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須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則。教育行政行為要受法律的制約,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判定教育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於何種行為,直接關繫到應遵循何種規則,因為教育行政行為有其特有的法律規則。

⑽ 想問一下 教育政府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的制定主體分別是誰以及效力排序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優先順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單行內條例)=部門容規章
帶「法」字的屬於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憲法》是例外。
從名稱上來看,你列舉的這些,效力優先順序全部在法律之下。
行政法規:教育政府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
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教育單行條例,制定主體人大及其常委會
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規章。
對於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這三個是平級關系,誰也不能比誰高一頭。

熱點內容
背法律知識的竅門 發布:2025-08-17 00:25:03 瀏覽:402
2016年能出台新的拆遷條例嗎 發布:2025-08-17 00:25:00 瀏覽:120
魔法學院之黑夜王女 發布:2025-08-17 00:12:54 瀏覽:786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經濟法 發布:2025-08-17 00:02:53 瀏覽:845
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 發布:2025-08-17 00:00:55 瀏覽:549
安徽高級人民法院是 發布:2025-08-16 23:37:57 瀏覽:269
勞動法關於員工離職工資結算的規定 發布:2025-08-16 23:34:56 瀏覽:80
依法治國的客體及其對象 發布:2025-08-16 23:29:51 瀏覽:92
輸變電分包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6 23:23:51 瀏覽:98
深圳市2017年勞動法年假 發布:2025-08-16 23:12:22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