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文書送達難題
Ⅰ 行政處罰決定書有幾種送達方式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7日內專,按照民事訴訟的送達方屬式送達。
主要有: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和公告送達。
其中較常見的是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和郵寄送達。
Ⅱ 行政機關在具體行政行為中如何送達法律文書
可以參照民事訴訟過程中的送達方式。
Ⅲ 行政案件法律文書送達的期限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Ⅳ 送達法律文書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您好,法律文書的送達一共分為下列幾個方式,1直接送達、2留置送達、3委託送達、4郵寄送達、5轉交送達、6公告送達。
需要注意的是,A、調解書不可留置送達。B、裁定書、判決書、調解書不可電子送達。C、調解書、執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履行通知書及支付令不可公告送達。D、軍人、被監禁的人、被採取強制措施的人可以轉交送達。
另外,送達文件必須有送達回證。送達回證的內容包括送達訴訟文件的機關,收件人的姓名,送達訴訟文件的名稱,送達的時間、地點、方式,送達人、收件人的簽名、蓋章,簽收日期等等。
望採納。
Ⅳ 法律文書送達問題
如果你單位沒有告知法院可以向大廈保安處送達,因大廈保安處不能等同於單位的版辦公室、收發權室或值班室,不符合最高院民訴意見的相關規定,應不屬於已經合法送達,不發生送達的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法發〔1992〕22號 1992年7月14日發布 自1992年7月14日起實施)
81.
Ⅵ 法律文書送達的問題
留置送達
Ⅶ 關於行政處罰法律文書的送達問題
直接送達就不說了。
留置送達:以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文書為前提。方法,在送達回回執上寫明受送達人拒絕簽答收文書的情況,邀請2名或2名以上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如村委會居委會)簽字證明。現在的情況是,別人不願意給你證明。你們要先和法院以及上級部門溝通好,在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時,除了在送達回執寫明情況並由執法人員簽字證明的基礎上採用攝影攝像的方式來固定你們送達的情形。
郵寄送達:最好使用雙掛號的形式,就是對方和你都需要進行簽收,對方簽收的是郵件,你簽收的是回執(郵局的回執,不是文書送達回執),憑該回執證明對方簽收了文書。但有人要說了,你怎麼證明郵件內的就是文書呢?這個問題很棘手,一般可以在郵寄時對信件內容進行登記。如果不登記也沒關系,你可以在文書送達回執上寫明情況並把郵件送達回執附在上面。需要提醒你的是,千萬別拿印有行政機關名稱的信封郵寄,人家一看就不簽收了,用普通信封郵寄。
委託送達:異地送達使用,這個很簡單。
公告送達:看規定就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並不是每個行政機關都有條件這么做,法院有全國的人民法院報,行政機關要在一定范圍發行的刊物上公告費用都不得了。
Ⅷ 法律文書沒有送達,法院有什麼問題
你講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原告起訴至法院,法律文書需要送達給被告方,至於文書沒有送達具體什麼原因問下法院,無法直接送達也會有其他方式。如確實未送達,可涉及程序違法,相關法律文書可面臨撤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