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權責統一行政法

權責統一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2-05-17 03:44:18

A.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資料擴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不同的定義體現了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認識的逐步深化,也體現了其所依據的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四種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義,即對行政法制定、實施等全部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中,其「指導」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藉以建立和展開的基礎。

B. 行政法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一是合法行政原則;二是合理行政原則;三是程序正當原則;四是高效便民原則;五是誠實守信原則;六是權責一致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合理行政原則是指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程序正當原則包括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迴避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行政效率原則、便利當事人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包括行政信息真實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和行政允諾應予兌現原則。權責統一原則包括行政效能原則和責任行政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C.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律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
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統一
這里將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以上僅供參考,望採納

D.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統一。這里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1.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第一,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第二,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2.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合理行政原則包括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為滿足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在作出決定前准確理解和正確確定法律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多數情況下,法律會對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確規定,但有時法律規定的目的可能比較含混,這些情況下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立法背景、法律的整體精神、條文間的關系、規定含義等因素作出綜合判斷。第二,適當性。是指行政機關所選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應當為法律所必需,結果與措施和手段之間存在著正當性。為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擬採取的措施對達到結果是否有利和必要。第三,損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機關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即行政機關能用輕微的方式實現行政目的,行政機關就不能選擇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
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E. 論行政法的權責統一

論行政法的權責統一?

綜觀我國行政法治中權責對等的失衡,不難發現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立法專上的原因,即在屬行政法制度中沒有相應的權責對等制度,甚至以法確定了行政公職中的權責不對等關系。二是執法上的原因,即行政主體和行政公職人員在法律執行中忽視了權與責的正當關系,無限制地擴大了權力的內涵,而縮小了責任的內涵。基於上述兩個原因,為了解決我國行政法治中的權責統一關系問題,必須構建權責對等的法律制度,因此,要想行政法的權責統一,權責對等構成就是當務之急。

F.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G.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

H. 請問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包不包括「合法行政原則 、 合理行政原則、誠信原則、高效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包括「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誠信原則、高效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8)權責統一行政法擴展閱讀:

相比於其他的部門法而言,行政法是最具時代精神的部門法,因為它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是行政法的現實起點,也是行政法理論的基本起點,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研究是明確行政法性質與功能的關鍵。

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往往帶來的是政府的社會角色及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所進行的改革,即便不是行政管理範式的變化,而只是在一種現實的行政管理範式內所進行的局部改變,也可能帶來政府的社會角色和政府與公民關系方面的改變。

I. 什麼是行政法的責權統一

一、權責統一 服務型政府 老百姓的知情權

服務型政府應該實行政務公開制度。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在這個社會生活深刻變革、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時代,只有政務公開透明才能進一步實現政府與民心、民意、民情的聯動,保障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現代公共管理,政府有必要激發公民的參與意願,與此相適應,公民參與必須有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保障。政務公開了,人民才能知道那些是政府該乾的,那些是不該乾的;才能知道政府的權力用得對不對、好不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重大事情應該讓人民知道。通過公開,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減少政府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公職人員貪污腐敗的可能性。可以預見,與不斷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相適應,各級政府將掌控更多的公共資源和財力,各種項目的轉移支付也將增多,如果各個環節上監督不力,違法亂紀和以權謀私就可能增長。因此,公共財政的透明、公開,便於監督,顯得尤其重要。

提高公開透明度,努力建設「陽光政府」
服務型政府必須具備公開性,公開、透明是服務型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本質要求,公開政務、公開政情是服務型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保障。

措施:要明確建設「陽光政府」的目標、原則和重點。以實現「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為總體目標,全面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透明,實現陽光管理、陽光執法、陽光服務、陽光運作,最大限度地實現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管理更透明、執法更公正、服務更高效、幹部更廉潔、群眾更滿意、社會更和諧。要突出重點,健全政策訴求表達機制,把社會普遍關心、關乎公眾利益、涉及公平正義的決策權、人事權、財政權、審批權、辦證權、監督權、資源配置權等方面的具體事項作為重點內容,逐步擴大公開范圍。公開的事項、內容及形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約束。主動公開為主,申請公開為輔。告知、通報或向社會公開的信息,應當全面真實,不能避實就虛,弄虛作假。所有公開的內容應當及時,公開的形式應當便於群眾查詢和收集。將公開工作的質量、效果等情況,建立在接受民主評議、公眾評價和社會監督的基礎上
1、要增強決策民主化和透明度。規范決策程序,推進和完善民主決策、公開決策機制,增強決策民主化和透明度。
2、要形成監督公共權力的有效機制。
3、要增強對政府公共服務的社會監督。
4、要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增加政府透明度。使政府的機構設置、管理項目、服務領域、行政流程、辦事過程、工作狀態趨於「可視化」,使合理的制度安排更平穩、更可靠、更有效地運行,將人為的不公正、不公平、不廉潔現象降低到最低程度,為政府行為規范化提供科學、客觀和有效的制約機制。

熱點內容
借名購房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7 05:37:32 瀏覽:839
法治視頻下載 發布:2024-05-07 05:32:18 瀏覽:827
法學考研群 發布:2024-05-07 01:40:45 瀏覽:918
勞動法暫扣工資 發布:2024-05-07 00:51:44 瀏覽:979
廣告公司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07 00:03:14 瀏覽:477
長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4-05-06 23:00:23 瀏覽:536
香港安全立法出台 發布:2024-05-06 21:38:40 瀏覽:328
銀行法律顧問律師簡介 發布:2024-05-06 21:33:09 瀏覽:862
2013經濟法游文麗 發布:2024-05-06 21:32:57 瀏覽:347
四川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院 發布:2024-05-06 19:59:00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