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申請書

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申請書

發布時間: 2020-12-28 07:59:58

⑴ 民事案件追加第三人有沒有期限

有期限。第三人需要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具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1)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申請書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中第三人的確定和追加:

1、追加第三人的申請應當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齊全。申請人應當向法院遞交追加第三人的書面申請,申請中應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況、說明追加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

2、在合理的期限內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請。法律對追加第三人的具體申請期限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應當在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3、被追加的第三人應符合如下條件:

(1)被追加的第三人與原被告正在進行的民事訴訟的法律關系在主體、權利義務和法律事實上要有牽連。

(2)被追加的第三人是造成原被告之間糾紛形成的主要過錯方,不追加其參加訴訟就不能分清當事人之間責任的大小;

(3)被追加的第三人不參加訴訟,案件事實難以查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⑵ 法院有權駁回被告追加第三人的申請嗎

法院有權駁回你的追加申請。法院應當對你的申請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2)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申請書擴展閱讀:

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被告基於減輕自己的責任等原因而向法院申請追加被告的情形,由於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對追加當事人的規定較為原則,導致法律界認識不一,有的認為可以追加,有的認為不可以,而各個法院對此問題的處理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在同一法院內部都無法達成共識。

筆者對此持肯定的觀點,認為民事訴訟中被告應當可以申請追加被告。

對此持否定觀點的人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理由: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法實施意見》」)第57條對此進行了細化,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

但該規定是授權性規范,並沒有直接授予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的權利,因此被告申請追加被告沒有法律依據。

二是沒有合適的理論依據。不告不理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法院只能在原告起訴的范圍內進行審理。

原告和被告的訴訟地位不同,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不同,原告有權決定起訴對象,而被告處於消極被動地位,訴訟目的是反駁原告的訴訟請求,如果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則代替原告行使了訴權,侵犯了原告的處分權。

三是沒有實踐可操作性。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原告沒有將被告要求追加的人納入起訴范圍均是有原因的,比如存在親屬關系等,如果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那麼法院進行審查後同意追加,往往原告堅持不同意追加,並申請對被追加的被告撤訴,否則不配合審理工作。

這時法院的審理工作即陷入被動,如何劃分責任、如何作出裁判都將面臨難題。

⑶ 被告申請法院追加第三人(無獨三),法院以「應在答辯期間提出」當庭駁回,是否合法

合法。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3)民事訴訟法追加第三人申請書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我們提出以下意見,供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執行。

一、管 轄

9、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0、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1、非軍人對軍人提出的離婚訴訟,如果軍人一方為非文職軍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2、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3、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4、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5、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16、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7、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18、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19、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托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調整范圍不包括 發布:2025-10-12 05:09:43 瀏覽:487
涉外經濟法自考考點 發布:2025-10-12 04:51:25 瀏覽:175
臨淇法院 發布:2025-10-12 04:37:53 瀏覽:698
法學源於 發布:2025-10-12 04:34:00 瀏覽:264
2017年初級職稱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10-12 04:01:09 瀏覽:195
寧夏法治報在線閱讀 發布:2025-10-12 03:59:34 瀏覽:887
許昌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10-12 03:51:58 瀏覽:516
黨法治社會 發布:2025-10-12 03:39:18 瀏覽:365
三道德中 發布:2025-10-12 03:18:53 瀏覽:130
上海勞動法員工異地調動咨詢 發布:2025-10-12 03:16:43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