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制監督可分
❶ 論述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是什麼
論述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答: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個部分構成。(1)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飢悔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其中基肢櫻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力性監督,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漢利性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雖和被授權的搏叢組織中的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
(3)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監督國家公務員及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❷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
❸ 簡述人民法院進行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方式。
【答案】: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制監督屬於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具體來說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制監督方式主要有兩類:
(1)行政訴訟。人民法院的主攜握要監督方式是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灶隱答訴訟。通過審查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對違法行為予以撤銷,對有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行為予以變更,或者是對違法的規章及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不予參照適用以及責令行政主體對其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隱慧的方式來實現。
(2)人民法院還可以通過司法建議的方式,建議行政機關糾正不屬於人民法院撤銷范圍的違法行政行為以及建議處分在違法行政行為中有過錯的國家公務員的方式實現行政法制監督。
❹ 行政監督部門包括哪些
國家行政監督機構有:監察系統(部、廳、局)、審計系統、檢察機關(比如反貪局)、財政部;
綜合性的是各級人大和政協以及他們下設的各個專業委員會,還有就是各級政法委執行對黨內各級機關和黨員的監督、審查等。
在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就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部的上下級機關,如國務院、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還包括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各專門職能機關,如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等。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是由行政組織內部的同體監督和行政組織外部的異體監督兩部分構成
行政監督方式如下:
(一)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與事後監督,事前監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機構進行行政決策、開展行政行為之前進行監督。事中監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機構決策與執行過程中所進行的監督。事後監督是指行政決策或者行為作出之後,相關監督主體進行的監督活動。
(二)長期監督與暫時監督,長期監督是由常設的行政監督主體對行政管理機構和人員進行的監督活動,上下級之間的日常監督和行政監察監督都是屬於長期監督。暫時監督是指為某一項特別行政事務、行政決策或者突發事件進行的監督和調查。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行政監督部門包括哪些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五條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第十六條各級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管轄本轄區內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所涉監察事項。上級監察機關可以辦理下一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必要時也可以辦理所轄各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監察機關之間對監察事項的管轄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監察機關確定。
第十七條上級監察機關可以將其所管轄的監察事項指定下級監察機關管轄,也可以將下級監察機關有管轄權的監察事項指定給其他監察機關管轄。監察機關認為所管轄的監察事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監察機關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監察機關管轄。
❺ 行政立法監督的主要方式
法律分析:我國目前立法監督的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改變或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2. 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3. 審查和批准政府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和決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
4. 對政府機關及其主要領導人提出質詢和詢問;
5. 視察和檢查政府工作;
6. 組織對特定問題的調查;
7. 罷免或撤銷有關人員職務;
8. 受理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申訴、控告、檢舉和意見。
法律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八條,該條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第六十九條規定行政法規的決定和公布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第七十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第七十一條規定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應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❻ 行政法律監督的特點是:
1.行政法制監督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2.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3.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4.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國家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❼ 行政法可以分為
法律分析:1、 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2、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