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做好未成年法律援助工作

做好未成年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時間: 2021-01-31 20:18:47

法律援助未成年人從什麼時間介入

您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援助,應當從審判階段開始介入。

法律回援助答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如侵權人是法定代理人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刑事訴訟法》雖然明確了律師辦理刑事辯護案件的提前介入問題,但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援助案件的提前介入並未予以規定,這就導致了在司法實踐中,由於工作協調等各方面因素,未成年人的指定辯護權僅僅局限在了審判階段,使得許多指定辯護留於形式。有些時候為了在表面上迎合法律的規定,法院往往匆忙的在開庭前一兩天給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不少指定辯護律師基於時間原因,沒有做到委託辯護中閱卷、會見被告人,僅憑起訴書和平常的辦案經驗出庭辯護,應付指定辯護工作。

② 未成年人獲得法律援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有

依據課本內容,未成年人獲得法律援助的方式和途徑主要包括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法律服務和法律幫助等.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不屬於未成年人獲得法律援助的方式和途徑;排除;故選A.

③ 未成年人可否申請法律援助

你現在若沒有工作,那麼,你如果要提起訴訟的話,須由你的父母作為監護專人來代理,而不屬能自己來提起。
如果你家屬於《法律援助條例》里規定的援助對象,則可以向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條例》網址: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xzf/200407/20040714203305.htm

④ 法律援助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幫助

您好:
未成年人是有權利申請法律援助的,在列明的可以申請的法律援助案件里,除了以法人為援助對象,其他情況都有可能性。針對未成年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由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中心聯系,再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
1、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
(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
(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
(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2、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被害人也可申請法律援助
依照我國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該負責人說,目前,市檢察院一分院已與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簽署了《聯合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檢察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確因經濟困難而無力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並連同書面告知書一並送達被害人。
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相關條件,未成年人也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是為了無法獲得委託人的人能夠正常享有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和條件,來為其指定律師為其進行辯護或是給予幫助。

⑤ 法律援助的未成年有哪些幫助

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抄權益襲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個重點,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一項重視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把未成年人作為優先提供法律援助的對象。為此,司法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專門規定了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師。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人民法院發出制定辯護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就會為其提供法律援助。除此之外,法律雖未做出明確規定,但只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幫助,而其監護人為其聘請律師的,就可以優先獲得法律援助。

⑥ 未成年方面的法律援助

你需要什麼的援助?可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之類的

⑦ 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可以在法援中心備案
也可以多去看守所回見當事人
也可以在學校附近以律所為單位設點擺攤
這樣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未成年人。

⑧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全面加強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建設。新形勢下,應著眼於提高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效能,在加強規范化建設上下功夫,按照「硬體要硬、軟體不軟」的要求,狠抓法律援助機構的規范化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工作重點,進一步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制度措施,強化運行機制,實現規范化。

二、全面提高基層法律援助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效果。主要是要加強自學和實踐鍛煉。綜合素質的形成還要靠本人平時不斷地積累和培養,因此,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學,除了努力學習政治、法律和業務知識外,還要學習了解與法律援助工作密切相關的各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要結合工作在實踐中邊干邊學,掌握工作程序和方法,使自己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

三、建立法律援助經費保障體系。在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之初,首先強調政府的責任非常重要。這是法律援助自身性質使然,也是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但同時,考慮到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動員全社會力量都來參與這項施惠於弱勢群體的新興事業,建立以政府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籌措資金的法律援助經費體系,將更加有利於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服務職能,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對於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是訴訟當事人依法享有權利、實現司法公正的切實保障;它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體制改革決策的順利實施;它完善法制,保障法律規定的社會關系的實現。

⑨ 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貧助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法律手段救助社會弱勢群體,使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國在保護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因為具有現實的法律依據和深刻的社會意義,而顯得尤為重要,它彰顯了法律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和對實質正義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當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難。關於律師辦理刑事辯護案件的提前介入問題,《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實踐中,許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於種種原因,獲得指定辯護的權利僅僅局限在審判階段。部分法院甚至在開庭前一兩天才給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導致不少指定辯護律師由於時間倉促,無法深入了解案情,只能憑起訴書和辦案經驗出庭辯護,影響了辯護效果。
2.辦案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心理上還不成熟,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甚至還存在人格缺陷,如個性相對比較孤僻,不輕易敞開心扉等,但同時他們又具有主觀惡性小、可塑性強等特點。這就要求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還要熟悉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熱心於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但是,目前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還缺少統一指導和培訓,使得有些律師僅滿足於完成辯護任務,在辦案過程中缺少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溝通,對於其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掌握不夠全面,導致表達辯護意見不夠充分,難以提出合理量刑建議,不能真正達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3.刑事法律援助後續效果不好。在接受援助過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有認罪、悔罪甚至立功表現,然而由於受援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使其對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缺乏正確的認識,加上原有生活環境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改善,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也需要假以時日,因此極易重蹈覆轍,重新犯罪。有的受援人初次犯罪,因為年齡較小,未被判處實刑或刑期較短,刑滿後,由於缺少家庭關愛或管教缺位,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快又走上了犯罪道路,再次成為被援助對象,這顯然背離了法律援助的初衷。
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
1.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全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作為刑事法律援助的特殊群體,失足未成年人理應有別於一般犯罪嫌疑人,並在刑事法律援助中得到特別保護。自偵查階段起對經濟困難或因其他原因沒有委託律師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予以法律援助,讓援助律師提前參與刑事訴訟全過程,不僅可以有效幫助未成年人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也有利於協助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保障刑事訴訟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機制,規定在偵查、起訴階段,相應的辦案機關應在第一次訊問時即告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法律援助,並記入筆錄,經查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確實無法為其聘請律師的,辦案機關應及時通知相應的援助機構,由援助機構指定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和權利保護,以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法律援助的根本目的。
2.組建專業團隊,充分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要在現有律師中挑選一批業務精通,工作細心,責任心強,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律師,作為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骨幹,並經常組織學習培訓,要求辦案律師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除了做好閱卷和會見等常規工作外,還應當以高度的責任感,深入到學校、社區等場所去調取有利於受援人的證據,全面了解受援人的個人情況和案件情況,審查其作案時的年齡,有無免除處罰或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以及是否具備適用緩刑的條件,並及時就案件及受援人情況與有關機關溝通,同時,要積極幫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檢舉立功。在法庭上,要根據案件的情節和自己所掌握的未成年被告人的個人資料,爭取讓未成年被告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充分維護其合法權益。
3.堅持保護與教育相結合,有效鞏固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效果。幫教失足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就法律援助而言,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時,除了要求承辦律師熟悉掌握相關法律,認真做好案件辦理工作外,還需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之心,在為未成年人依法辯護的同時,根據其犯罪的主客觀原因,找准感化點,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充分認識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同時,要積極鼓勵失足未成年人,使其能夠知錯改錯,從犯罪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走好今後的人生道路。從長遠來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應當作為一項社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在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機構與公安、檢察、法院合作的同時,還應加強社會聯動,動員社會各部門加入教育、挽救未成年受援人的行列,並與受援人家庭、學校建立長期聯系,形成教育、感化失足未成年人的有利環境,實現對失足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動態援助,幫助其認罪伏法,真誠悔改,減少對社會、對法制的逆反心理,達到重塑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人格,預防和遏制其重新犯罪的目的,真正實現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宗旨。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