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林律師
❶ 開發商提供不了竣工驗收備案表,現在已經逾期交房了,我想退房,現在應該怎麼做
最好能找開發商協商解決。
一般出現退房情況歸集起來主要有四種原因:
一是購房者違約;
二是賣方違約;
三是雙方都不違約,但雙方就退房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四是雙方都違約,但協商達不成一致意見。
在買賣過程中,由於違約方的不同及所處的階段不同,辦理退房的程序也不同。下面介紹一下在購房的不同階段出現退房情況時如何辦理相關的手續。
一、訂金(定金或認購金)階段 當購房者已交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還沒有簽訂正式《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情況下:如果購房者已向賣方支付了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沒有說明所交款項的性質,也沒有任何約定,這種情況購房者都可直接向賣方或其代理人要回所交款項。 如果賣方所售項目有《預/銷售許可證》或產權證,購房者與賣方有約定,所交款項為定金,且如果買賣雙方就《商品房買賣合同》達不成一致意見,最終沒有簽訂合同,所交款項予以沒收,定金一律不退。姜濤與劉桂林律師認為,這種約定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應屬強迫交易的行為,這種情況如賣方拒不退還定金,購房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訴,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對這種約定似乎是認同的。
二、已做預售登記階段 買賣雙方已到房地產主管機關做了預售登記,但房屋還未交付使用,這個階段如果一方想退房首先要與對方協商,看能否達成一致意見,如果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要以書面形式表示出來,簽訂正式退房協議。協議的內容主要應包括雙方同意解除原房屋買賣合同、違約責任由誰來承擔、如何退款、如何履行等問題。 如果買賣雙方中一方違約,且達不成一致意見,那麼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雙方協商達不成退房協議,可直接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此外,雙方還應到房地產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預售登記手續。
三、入住階段 在房屋竣工後,購房者已辦理了入住手續,交了政府部門應收的稅費之後,但房產證還沒有辦理下來之前退房的,這個階段要求退房的一般都是購房者,大多是賣方違約。這個階段除與上述第二個階段要求一致外,還涉及到物業、裝修損失、稅費、搬離時間等問題。如賣方違約,裝修損失應經過房地產評估機構評估,確定裝修損失。購房者還應與物業公司簽訂解除物業管理的合同,賣方所代收的稅費也應退還。如達不成協議,購房者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
四、房產證辦理完畢階段 房產證辦理完畢之後,房屋的所有權已完成了轉移,除非合同里有約定,否則一般情況下購房者是不能退房的。如果賣方已為購房者辦理完畢房產證,但是賣方墊資,且合同有約定如購房者拒不按約定履行付款義務,賣方是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購房者退房並承擔相應的損失。這種情況需雙方到房地產發證機關辦理房產證過戶或注銷手續。
❷ 收房時,如果不交物業費,就不給咱鑰匙,如何處理他們是否有權扣著鑰匙不給,哪個部門相關受理投訴
開發商的這種做法是否合法?是否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下面對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開發商的理由 開發商為什麼要這么做?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樣做對開發商有利,尤其是開發商與買方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開發商能取得爭議的主動權,迫使買方就範。因為目前在房屋交付過程中,產生的爭議比較多,比如房屋質量問題,承諾不兌現,小區公共配套設施及綠化沒有完成等問題,都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因為缺少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買方日後可能會以拒交物業管理費來與開發商抗衡,開發商為避免出現此類情況或預防日後的惡意欠費的買方,利用自身在交易過程中的強勢地位,制定對自己有利的交易方式。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時也不僅僅是開發商自己的原因,也有物業公司的原因,因為物業公司與開發商存在法律上和利益上的關系,所以物業公司這樣做與開發商的理由大致相同,但對買方責任的承擔者要視具體違約內容而確定。 開發商們的這種通行做法很難用合法與非法來簡單界定,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目前,通常狀況下,房屋買賣在交付過程中涉及三方當事人,即買方、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的關系。通常情況下,開發商一般不直接以自己公司的名義來直接參與以後小區的物業管理,而是成立一個物業管理公司來管理物業,實力比較強的開發商有時也會向社會公開招標,招聘物業管理公司。無論是開發商出資組建並申請注冊的物業公司還是公開向社會招標選聘的物業公司,他們與開發商之間都是獨立的法人,各自承擔獨立的民事責任,相互之間並非單位與內部職能部門的關系。但在房屋交付的過程中,開發商一般都與物業公司之間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約定,即開發商委託物業公司來辦理房屋交接手續。在房屋交付過程中,實際上與買方辦理交接手續的是開發商委託的物業管理公司,物業公司代理行為的結果由開發商來承受,即視為開發商與買方辦理房屋交接手續。在辦理房屋交接手續時,物業公司一般都要求買方先簽訂前期物業管理合同,交物業管理費,交納相關的稅費及其它費用,然後才能去驗收,驗收完畢後給鑰匙,如不交物業費,不簽訂前期物業管理合同,那麼物業公司就拒絕與買方一同去驗收,拒絕交鑰匙。物業公司的這種行為可能是開發商的授權行為,即開發商允許物業公司這么操作,尤其是開發商在自己組建物業公司並管理小區的情況下,開發商的這種授權行為比較普遍。物業公司的這種行為也可能是物業公司為避免日後欠費的困擾,自行決定的附加條件,並沒有得到開發商的授權。無論哪種情況,這種交鑰匙前必須先交物業管理費的做法都涉及到三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即買方與開發商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買方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物業管理關系或稱委託管理關系和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目前房屋交付過程中的通行做法實際上是混淆了這三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嚴格來講,房屋交付是買方與開發商之間在履行房屋買賣合同,與日後買方和物業公司之間的委託管理法律關系無關。房屋交付應該按照買方與開發商之間事先在房屋買賣合同中的約定,只要符合雙方事先的約定,那麼開發商就應該將房屋交給買方,而不應附加任何條件。如果超過了合同約定的最後交付期限,開發商仍然將附加條件單方面強加於買方,那麼按合同的約定,開發商應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 ,除非買方接受開發商的附加條件。在存在合法的委託關系的情況下,物業公司的行為後果由開發商承擔,除非物業公司越權代理,事後開發商又沒有追認的情況下,開發商才能免責。如果開發商在工商注冊登記時在經營范圍中有物業管理的內容,開發商以自己的名義管理物業,且事先買方與開發商之間在房屋買賣合同中有約定,即房屋交付的前提條件之一必須是買方交了物業費才能給鑰匙,那麼這種事先約定應該是合法有效的,雙方應按事先的約定履行合同,開發商不承擔違約責任。 提醒最後提醒住房消費者一定要分清在住房消費過程中房屋買賣關系與物業委託管理關系,出現不同的問題由不同的責任人承擔違約責任,不能因為開發商與物業公司之間存在著委託關系,就將開發商的行為與物業公司的行為混在一起。除房屋交付時存在這個問題之外,在房屋維修方面也存在這種類似的情況,希望消費者辨清責任的承擔者,避免開發商與物業公司之間的互相推諉,讓應該承擔責任者無法推託,以便住房消費者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欄目主持:馮衛平本期供稿:力行律師事務所劉桂林曹岩
❸ 我想退房怎麼辦
但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可能導致退房的情況出現。出現退房情況歸集起來主要有四種原因:一是購房者違約;二是賣方違約;三是雙方都不違約,但雙方就退房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四是雙方都違約,但協商達不成一致意見。在買賣過程中,由於違約方的不同及所處的階段不同,辦理退房的程序也不同。下面介紹一下在購房的不同階段出現退房情況時如何辦理相關的手續。 一、訂金(定金或認購金)階段 當購房者已交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還沒有簽訂正式《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情況下:如果購房者已向賣方支付了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沒有說明所交款項的性質,也沒有任何約定,這種情況購房者都可直接向賣方或其代理人要回所交款項。 如果賣方所售項目有《預/銷售許可證》或產權證,購房者與賣方有約定,所交款項為定金,且如果買賣雙方就《商品房買賣合同》達不成一致意見,最終沒有簽訂合同,所交款項予以沒收,定金一律不退。姜濤與劉桂林律師認為,這種約定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應屬強迫交易的行為,這種情況如賣方拒不退還定金,購房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訴,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對這種約定似乎是認同的。 二、已做預售登記階段 買賣雙方已到房地產主管機關做了預售登記,但房屋還未交付使用,這個階段如果一方想退房首先要與對方協商,看能否達成一致意見,如果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要以書面形式表示出來,簽訂正式退房協議。協議的內容主要應包括雙方同意解除原房屋買賣合同、違約責任由誰來承擔、如何退款、如何履行等問題。 如果買賣雙方中一方違約,且達不成一致意見,那麼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雙方協商達不成退房協議,可直接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此外,雙方還應到房地產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預售登記手續。 三、入住階段 在房屋竣工後,購房者已辦理了入住手續,交了政府部門應收的稅費之後,但房產證還沒有辦理下來之前退房的,這個階段要求退房的一般都是購房者,大多是賣方違約。這個階段除與上述第二個階段要求一致外,還涉及到物業、裝修損失、稅費、搬離時間等問題。如賣方違約,裝修損失應經過房地產評估機構評估,確定裝修損失。購房者還應與物業公司簽訂解除物業管理的合同,賣方所代收的稅費也應退還。如達不成協議,購房者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 四、房產證辦理完畢階段 房產證辦理完畢之後,房屋的所有權已完成了轉移,除非合同里有約定,否則一般情況下購房者是不能退房的。如果賣方已為購房者辦理完畢房產證,但是賣方墊資,且合同有約定如購房者拒不按約定履行付款義務,賣方是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購房者退房並承擔相應的損失。這種情況需雙方到房地產發證機關辦理房產證過戶或注銷手續。
❹ 出於個人原因提出辭職能得到補償嗎
一,當事人提出辭職申請主動辭職的,不會有除工資外的任何補償。
二,辭版職權即辭去職務:
1,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勞動關系的行為;
2,辭職一般有三種情形:
(1),依法立即解除勞動關系,如用人單位對職工有暴力或威脅行為強迫其勞動、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資等,職工可以隨時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
(2),根據職工自己的選擇,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3),向用人單位提出申請,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❺ 交了訂金之後怎麼退房啊
當購房者抄已交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還沒有簽訂正式《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情況下:如果購房者已向賣方支付了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沒有說明所交款項的性質,也沒有任何約定,這種情況購房者都可直接向賣方或其代理人要回所交款項。
如果賣方所售項目有《預/銷售許可證》或產權證,購房者與賣方有約定,所交款項為定金,且如果買賣雙方就《商品房買賣合同》達不成一致意見,最終沒有簽訂合同,所交款項予以沒收,定金一律不退。姜濤與劉桂林律師認為這種約定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應屬強迫交易的行為,這種情況如賣方拒不退還定金,購房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訴,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對這種約定似乎是認同的。
❻ 已經交定金了,怎麼退房
1、通過中介買房來,交了自定金後要求退房屬於你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2、違約退房,你的定金是不能退回的。《擔保法》第八十九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3、因為是你違約的責任,中介費也應該支付。《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條,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第四百二十七條,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4、如果是非常特殊的情況,也可以跟對方和中介說明,經協商不追究違約責任同意退款更好。
❼ 全額買房開發商問題拿不到房產證 要求退房步驟是怎樣的
1、延遲交房。此現象比較嚴重,延遲交房是指到了開發商與購房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交房日後,卻遲遲得不到開發商的入住通知。一般約定的延遲交付房屋可以退房的期限是30天到90天不等,如果超過這個期限開發商還不能交房,購房人就可以要求開發商退房,並要求雙倍返還訂金或支付房款利息。
2、開發商缺少有效證件與批文,導致合同無效。根據規定,開發商必須證件齊全才能蓋樓、賣房。如果開發商證件不全,就屬於違法操作,與買房人簽署的合同屬於無效合同。由於是無效合同,購房人應當騰空房屋,開發商應當返還購房人交納的房款。
3、開發商沒經購房人同意變更設計。在購房人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中,一般都約定開發商在變更設計之前,必須經過購房人同意。否則,開發商構成違約,購房人有權退房。發生開發商未經購房人同意而擅自變更房屋戶型、朝向、面積等有關設計的情況,購房人可以依據合同約定要求開發商退房。
4、拿不到產權證。由於開發商的原因,買房人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無法得到產權證,如約定此條件可退房,買房人就可以要求退房。另外,由於前幾年一些房地產運作不規范,一些開發商拖欠政府土地出讓金等問題時有發生,導致購買這些樓盤的購房人入住多年後無法拿到房屋產權證,購房人也可以要求退房。
5、無法得到貸款。在簽訂合同時,除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外,都有對商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約定。如果是公積金貸款,需要開發商出具相關資料,交由公積金歸集部門審核。如果開發商提供的資料顯示出不具備公積金貸款條件,購房人因此而不能取得公積金貸款,購房人就可以要求退房。同樣,如果因開發商的原因購房人無法辦理商業按揭貸款的,也可以依照合同規定退房。
6、實測房屋面積與暫測面積的誤差超過3%。新版合同規定,套內建築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退房。
7、房屋質量不合格。房屋質量不合格是房屋的「硬傷」,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較少發生。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開發商難以拿到《竣工備案表》,無法交房。或者是房屋交付使用後,房屋主體結構質量經核驗確屬不合格。
8、商品房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質量經檢測不合格的,買受人有權退房。新版合同規定,買受人退房的,出賣人應當退還全部已付款,並付給利息,給買受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賣人承擔賠償責任。因此而發生的檢測費用由出賣人承擔。
9、房屋質量導致嚴重影響使用。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購房人要求退房並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的,法院也會支持。一般認定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主要是房屋入住後由於前期施工原因導致房內空氣質量差影響室內居住人的健康、房內雜訊影響居住等。
10、開發商把房子抵押。如果開發商在出售房屋之前就把所售房屋抵押,或賣給購房人後,又把房子抵押給他人,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沒有告知購房人房產已經被抵押的情況下賣房,合同無效,購房人可以要求退房。
退房有哪些程序?
在買賣過程中,由於違約方的不同及所處的階段不同,辦理退房的程序也不同。下面介紹一下在購房的不同階段出現退房情況時如何辦理相關的手續。
(一)訂金(定金或認購金)階段
當購房者已交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還沒有簽訂正式《商品房預售合同》的情況下:如果購房者已向賣方支付了訂金(定金或認購金),但沒有說明所交款項的性質,也沒有任何約定,這種情況購房者都可直接向賣方或其代理人要回所交款項。
如果賣方所售項目有《預/銷售許可證》或產權證,購房者與賣方有約定,所交款項為定金,且如果買賣雙方就《商品房買賣合同》達不成一致意見,最終沒有簽訂合同,所交款項予以沒收,定金一律不退。姜濤與劉桂林律師認為,這種約定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應屬強迫交易的行為,這種情況如賣方拒不退還定金,購房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訴,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對這種約定似乎是認同的。
(二)已做預售登記階段
買賣雙方已到房地產主管機關做了預售登記,但房屋還未交付使用,這個階段如果一方想退房首先要與對方協商,看能否達成一致意見,如果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要以書面形式表示出來,簽訂正式退房協議。協議的內容主要應包括雙方同意解除原房屋買賣合同、違約責任由誰來承擔、如何退款、如何履行等問題。
如果買賣雙方中一方違約,且達不成一致意見,那麼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如果雙方協商達不成退房協議,可直接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此外,雙方還應到房地產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預售登記手續。
(三)入住階段
在房屋竣工後,購房者已辦理了入住手續,交了政府部門應收的稅費之後,但房產證還沒有辦理下來之前退房的,這個階段要求退房的一般都是購房者,大多是賣方違約。這個階段除與上述第二個階段要求一致外,還涉及到物業、裝修損失、稅費、搬離時間等問題。如賣方違約,裝修損失應經過房地產評估機構評估,確定裝修損失。購房者還應與物業公司簽訂解除物業管理的合同,賣方所代收的稅費也應退還。如達不成協議,購房者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申請仲裁。
(四)房產證辦理完畢階段
房產證辦理完畢之後,房屋的所有權已完成了轉移,除非合同里有約定,否則一般情況下購房者是不能退房的。如果賣方已為購房者辦理完畢房產證,但是賣方墊資,且合同有約定如購房者拒不按約定履行付款義務,賣方是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購房者退房並承擔相應的損失。這種情況需雙方到房地產發證機關辦理房產證過戶或注銷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