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高曉峰律師

高曉峰律師

發布時間: 2021-11-18 05:54:49

① 高曉松曾因酒駕坐牢半年,4段感情為何都沒有終成正果呢

網路上曝光了一張高曉松的最新動態,首先最醒目的一句話就是"2020雖然很難,但還是有很多小感動"這句話無形之中是不是感動了許多人。

而具體內容是高曉松為了幫助在疫情期間受影響的飯館老闆從而一頓飯花一萬元的事件,他提到當天是他一個人在上海虹橋機場附近覓食,後來找到了一個東北小館子。

進去飯店只有他一個人,於是就和老闆聊了幾句,了解到老闆是吉林人一家幾口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可是因為疫情的原因生意不景氣,如今恐怕是堅持不下去了。

浪漫的人是多情的也是傷感的,無論做什麼,直覺和情感只會給你一部分參考,理性和判斷力才是走下去的利器,不過好在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溫暖的,就好像他給餐館老闆的那一萬塊錢!

② 高曉松醉駕案為什麼辯護人會被評審員打斷

高曉松自己打斷了辯護人的辯護!

一、當時庭審時,高曉松十分平靜。

他的辯護人在庭上說,雖然法律上的懲罰還未到來,但實際上高曉松已自己懲罰了自己,實現了「自我良知的審判」。

二、辯護人還曾試圖進一步為高曉松做罪輕辯護,可被高曉松禮貌地打斷了。

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交代了醉駕始末,他稱當時找過代駕,但等了很久,代駕也沒來,一沖動就自己開車走了。高曉松坦承說,「第一,我完全認罪。第二,我相信法律公正。第三,我相信法律也會維護一個犯罪人的其他權利。我希望傳達給公眾的就是,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高曉松當庭表示,他願意接受法律的懲戒,為自己的行為懺悔,也警示更多的人不要酒駕。

三、在開庭前,律師試圖做無罪辯護,高曉松謝絕了律師的「好意」。

高曉松律師提供三份證據:1、同桌喝酒的吳波證明高曾叫代駕;2、同事朋友張亞東小珂說他喝酒平時都找別人找代駕;3、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諒解信和賠償書,希望判處時能多參考。

有了上述三份證據,律師跟高曉松商量,可以做「無罪辯護」,有這樣一個機會存在。但是高曉松謝絕了,反而勸說律師,放棄這樣的想法,他說一切事實都存在,他不想迴避什麼,即使是有這種可能,也不要這么做。

高曉松表示:我在明知自己酒醉而且明知代駕在路上的情況下,自己駕車就是對自己的生命和對他人生命及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自我膨脹的表現。我感謝司法部門和大家對我的教育,我會吸取教訓,我願意以最大的程度賠償這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我願意做任何的義工工作,我希望我的事能警示所有喝酒的朋友,對我的家人以及社會致以我最誠摯的歉意。

——高曉松確實做了錯事,但敢作敢當,知錯即改,真正的男人!

③ 高曉松為什麼被全網封

高曉松經常用自己的想法來肆意改動真實的歷史事件,而高曉松的行為也讓很多不了解實情的年輕人產生了很大的誤導,也正是因為這樣高曉松被全網封。

2011年5月9日晚,高曉松因酒後駕駛,造成四車追尾。10日下午4時15分,高曉松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拘留。有網友將醉駕者高曉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進行了改編,新版名為「酒駕的你」,以此來調侃酒駕入刑後第一個被抓的名人。這就是高曉松醉駕案。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曉松醉駕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高曉松以「危險駕駛罪」被判拘役6個月,罰款4000人民幣。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態度較好,完全認罪,他還稱「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高曉松律師提供三份證據,一是同桌喝酒的吳波證明高曾叫代駕,二是同事朋友張亞東小珂說他喝酒平時都找別人找代駕,三是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諒解信和賠償書,希望判處時能多參考。

同時,律師表示高曉松放棄做「無罪辯護」。「我們是有可能是對被告人做無罪辯護的,由於證據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們在會見被告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機會,但是被告人勸說我說讓我放棄這樣的想法,他說一切事實都存在,我不想迴避什麼,即使是有這種可能,也不要這么做。」

④ 高曉松辯護人辯護詞

辯護詞

審判長、審判員:

陝西克利律師事務所接受被告人葯家鑫父母的委託,並徵得被告人本人的同意,依法指派本所路剛、楊建花兩位律師繼續擔任被告人葯家鑫二審訴訟階段的辯護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律師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在一審訴訟程序中,辯護律師依法提出了被告人具有自首、初犯、偶犯、認罪、悔罪態度較好,以及其犯罪意圖是瞬間產生,沒有預謀、沒有計劃,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較小、人身危險性較小——屬於「激情犯罪」等辯護意見。一審判決未依據法律規定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以「主觀惡性極深、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罪行極其嚴重、人身危險性極大」為由,判決被告人死刑,與法相悖。

辯護人經過二審法庭調查,堅持認為一審判決的認定不能客觀、公正的反映被告人葯家鑫的犯罪動機和犯罪情節,本案被告人應當不屬於法律必須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審判決顯系「事實不清,量刑不當」。現具體發表如下辯護意見:

一、一審判決關於激情殺人概念的認定沒有法律依據。

一審判決經審查認為,激情殺人一般是指由於被害人的不當言行引起被告人的激憤而實施殺害被害人的行為。這一認定沒有法律依據。

辯護人認為激情犯罪是指由於被告人本身的心理問題等因素,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環境下,精神上受到某種刺激,從而引發的犯罪。這種刺激有可能是被害人的過錯,也有可能是基於義憤引發或者具有一時情緒失控等突發性因素。在激情犯罪中,犯罪人心理狀態急劇變化,理智和意志在短時間內會不同程度地減弱或喪失,往往出現意識模糊、狹窄等現象,即認識范圍縮小、自我控制能力減弱、甚至會做出一些沖動魯莽的行為或動作,從而產生過激行為。

就本案而言,被告人葯家鑫與被害人張妙素不相識,所謂是「往日無讎,近日無怨」,沒有任何利害關系。殺人犯意的起因僅僅是一起意外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發生大都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事前被告人是無法預知的,也是沒有準備的。故本案屬於典型的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突發性案件。根據一審法院調查的事實,被告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處於極度恐慌、害怕的心理狀態。雖然,被害人在本案中沒有過錯,但被告人受到的刺激是因突發性交通事故引起的,這應當沒有異議,仍然屬於激情犯罪的范疇。

此節,辯護人著重在於說明被告人的犯罪動機和主觀惡性兩方面的重要事實。而一審判決卻將這一學理解釋引申確立成為一個法律概念,並錯誤的列舉出了這一概念所適用的條件。這無疑加重了被告人的罪行,明顯與事實不符,與法無據。

二、雖然被告人葯家鑫的犯罪結果客觀上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但並不能以此就作出「主觀惡性極深、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罪行極其嚴重、人身危險性極大」的定性。

1、被告人年僅21周歲,至案發前一直處於校園生活之中、處於眾所周知的且更具典型的一個被教育逼迫、家長望子成龍重負之下的梓梓學子。長期以來都高負荷的生活在考試、升學、夜以繼日的鋼琴訓練、考級等等枯燥簡單的環境中,加之其性格內向,與社會接觸甚少。因為學習、就業等壓力問題,及其對未來的彷徨和憂慮,被告人心理上承受著負擔,長期處於緊張、壓抑、抑鬱的狀況,不良情緒郁結,存在明顯的心理缺陷,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弱於常人。像我們大多數孩子們一樣,他無力抗爭,更無處訴說。雖然這些情況近年來已經引起了國家和全社會乃至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可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這一切決不是他今天犯下如此嚴重罪行的理由,但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他一個人的不幸,難道不能夠引起我們的警醒,不能讓我們憐憫、同情、關心、挽救並寬恕他嗎?我們要挽救的其實是這一代人呀!

同時,被告人僅於2010年7月領取駕駛執照,平時沒有時間駕車,欠缺駕駛經驗,沒有處理過交通事故,不具備處理應急事務的能力。突遇事故,在驚慌失措之中,產生各種復雜念頭,引發出惡性殺人案件。

客觀事實表明,被告人在本案中沒有預謀、沒有計劃,甚至沒有明確的結果。我們知道,任何犯罪必定要追求一個必然的結果,也必然會有一定的預謀。而本案被告人的「殺人滅口」行為,無異於飛蛾撲火,結果不言自明。這不僅僅是令人難以理解,無法容忍!同時也表明他所追求的這個結果,不僅荒唐,顯然也是沒有明確目的的。這一認識,也與辯護人以下所述被告人的犯罪情節是相符合的。

交通事故的意外發生對被告人脆弱的心理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被告人是在極度恐懼、驚慌的情況下瞬間產生了犯罪故意。被告人沒有預謀、沒有計劃,其主觀惡性與預謀犯罪、圖財害命、報復社會、危害公共安全等案件的主觀惡性具有本質區別。案件發生後,被告人主動投案自首、坦白犯罪事實,當庭認罪,都能夠說明被告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識到自己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具有明顯的悔罪表現。被告人主觀惡性沒有達到所謂「極深」的程度。

2、在一審法庭調查中,被告人對於對被害人實施的傷害行為無法做出准確的描述,對於刺了幾刀、刺在什麼部位、刺的順序等均無法說清。這些情況完全符合被告人當時的心理狀態,即被告人當時確實處於驚慌、害怕,精神失控的狀態,因此在一時糊塗情急之下實施了犯罪行為。根據法醫鑒定報告,從被害人的傷情分析推斷,被告人刺了六刀,但致命傷只有一處,且被害人並不是一刀致命,而是因失血過多導致死亡。被告人犯罪手段極為簡單,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3、本案是個體犯罪,不是團伙犯罪,其犯罪的影響、犯罪的危害並非極大。案發時間為晚上23時左右,恰逢冬天沒有日照,路燈昏暗;案發地點位於長安區大學城和西安市區之間的郊區,該環境行人稀少,並非人員聚集等公共場合。

4、被告人在案發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心智並不成熟。從被告人的成長經歷來看,案發前在學校、家庭、社會上一貫表現良好,從未受到過刑事處分,甚至沒有犯過大的錯誤,從未與人發生爭執。被告人一心撲在學習和練琴上,並曾取得各項獎勵十餘項,大學期間還取得過獎學金。案發後,被告人不但自動投案,歸案後以及在庭審中,都主動、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並明確表示願意認罪。在本案偵查過程中,被告人主動積極的配合公安機關的偵查,帶領偵查人員尋回刀具,使本案得以順利告破。通過庭審時的表現也可明顯感覺到被告人積極配合審判機關對其的審判。被告人對認罪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態度。且在羈押期間被告人無比悔恨,主動向檢察機關遞交了兩份悔過書,對受害人親屬誠懇的道歉,具有強烈的悔罪表現,而且能夠遵守監所的各項紀律,參與各項活動,爭取積極改造。被告人已不再具有人身危險性。

因此,被告人雖然實施了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了危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惡劣後果,應當受到法律的審判和懲罰,但一審判決給被告人冠以「主觀惡性極深、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罪行極其嚴重、人身危險性極大」這種帶有極端主觀色彩的言語,不僅沒有客觀的反映被告人的犯罪情節,也無法體現法律的公平、公正,失去了法律的嚴肅性。

三、一審判決對於被告人具有的法定、酌定從輕、減輕情節未予認定,未能從寬處理,適用法律不當。

1、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法律沒有對初犯、偶犯的適用范圍進行區分,也沒有對故意殺人案不適用初犯、偶犯的從輕情節有任何規定。一審判決書認為初犯、偶犯只適用於未成年犯罪明顯是錯誤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23、被告人案發後對被害人積極進行賠償,並認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為酌定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本案中被告人家屬已明確表示願意積極賠償,並已實際支付喪葬費一萬五千元。雖然原審刑事附帶民事原告人不接受賠償,但被告人及其父母已做好充分的賠償准備,籌措的賠償金三十萬元現金並連同汽車已經遠遠高於法律規定,且多次希望通過一審法院進行賠償,轉交被害人家屬。後因為被害人拒絕接受而導致調解失敗。另,被告方親屬所湊賠償金額雖然沒有達到被害方原來所要求的54萬元,但也算是傾其所有的賠償,期間也想過通過變賣僅有的一套房屋而賠償,後來由於沒有房產證而無法出售,但是對被告方親屬積極賠償的態度和行為法庭應當給以肯定。人民法院應當將此情況作為從輕、減輕的情節予以考慮。

3、被告人葯家鑫作案後具有自首情節並當庭認罪,應當對被告人予以從輕、減輕,從寬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均規定,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4、被告人認罪、悔罪,從寬處罰更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依法可以從寬處理。17、對於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人身危險性極大,或者惡意地利用自首規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應當依法從寬處罰。26、在對嚴重刑事犯罪依法從嚴懲處的同時,對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從犯等法定或酌定從寬處罰情節的,還要注意寬嚴相濟,根據犯罪的具體情況,依法應當或可以從寬的,都應當在量刑上予以充分考慮。

自首制度在中國的立法設置和司法適用中源遠流長,對於司法機關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勵犯罪分子悔過自新,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公民的合法利益等方面意義重大。自首可以減輕乃至消除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減少司法機關追訴的負擔和司法成本;促使犯罪分子悔罪向善。本案中,被告人父母在得知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後,立即陪同被告人到公安機關自首,其初衷就是相信法律會給葯家鑫一個改過自新、重新作人的機會。然而,一審判決雖然認定被告人具有自首情節,卻不予從輕、減輕,違背了法律的規定,而且判決的價值取向與我國制定自首制度的司法理念和精神背道而馳,不利於預防犯罪、減少犯罪。

因此,一審判決已明確認定被告人具有自首及其它從輕、減輕情節,卻只單方面違心地強調被告人的犯罪情節,明顯帶有強烈的主觀因素,未能對被告人從寬處罰,與法不符。

四、依據我國刑事審判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對本案應當適用「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1、《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具體來說,對於被告人判處什麼樣的刑罰,應當以犯罪的類型、社會危害性、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等作為量刑的主要依據,同時,應當充分考察被告人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是否具有犯罪未遂或中止等法定量刑情節,重點考察被告人是否系初犯、偶犯,是否具有認罪、悔罪表現,是否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以及再犯罪的可能性等酌定量刑情節,在法定刑的框架內選擇恰當的刑罰進行適用。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和我國司法實踐,辯護人認為被告人葯家鑫不具備被判處死刑的條件。《若干意見》29、對於死刑的適用提出了明確的標准,即要准確理解和嚴格執行「保留死刑,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政策。要依法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統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標准,確保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擬判處死刑的具體案件定罪或者量刑的證據必須確實、充分,得出唯一結論。對於罪行極其嚴重,但只要是依法可不立即執行的,就不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根據《若干意見》的規定,被判處死刑的是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同時《若干意見》也明確了要依法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統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標准。而我國並非對所有故意殺人案都判處死刑。

「寬嚴相濟」司法理念以人本主義作為主導思想,充分重視民主和人權,現階段刑罰的作用已從懲罰、報復轉變為教育、感化。因此,「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既保護了被害人的利益,也保障了被告人的權益,通過平衡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和諧。本案中被告人葯家鑫具有多項從輕、減輕情節,且被告人無論在「主觀惡性」、「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後果嚴重」、「人身危險性」等方面均不符合被判處死刑的條件,未達到必須判處死刑的標准,一審判決將被告人判處死刑,顯系量刑畸重,沒有體現「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辯護人認為對被告人葯家鑫從寬處罰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更能夠體現「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更能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五、本案訴訟程序一直受到法律外相關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導致對被告人葯家鑫的審判處於極不公正的狀況,已經影響到了案件的公正審理。

本案原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其出奇的行為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無疑也成為了新聞的熱點。人們關於道德方面的考量顯然大於法律的裁判。為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而將被害人手刃,置其於死,聽來的確令人難以置信!以人之常情,使人難以釋懷!

但是,「人性、理性、平等、正義、自由和秩序,正義是法的重要價值之一,但對法治的追求如果偏離了法治理性,法治正義也就難以實現」。同時,現代社會已經不是一個「同態復仇」的社會,強調的恰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現在的法律也不是一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法律,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乃是法律正義的基本訴求。無疑,任何一個被告只有經過符合法律的審判方可確定其有罪、無罪或罪輕罪重,再施以刑罰。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本案經過媒體的大量報道後,突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庭審前後,個別人出於某種目的,利用媒體、網路大肆歪曲事實,人為的將一個普通的家庭、大學生描繪成所謂的「富二代」、「官二代」、「軍二代」,更將本案形容成所謂的「富人與窮人的戰爭」。從一審開始就在網路上散布所謂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貪污腐敗,影射主辦法官有意偏袒本案;將法院公開開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高校師生參加旁聽,進行法制教育的活動醜化為法院為從輕處理葯家鑫而有意安排的秀場。將西安市中級法院陷入如果不判葯家鑫死刑本案就肯定存在黑幕的境地。此後更是直指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是袒護葯案的罪魁禍首,指名道姓指責法院主要領導。在一審宣判後,又將矛頭針對西安市公安局長安分局的辦案幹警,認為案件中還存在所謂的補充偵查,並在網路上發出《葯家鑫案的尋人啟示》,企圖將本案復雜化、妖魔化,將嚴肅的審判活動庸俗化。把審判活動引向不正確的軌道。

二審上訴期間,又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提出所謂的揭露省法院袒護葯家鑫等等觀點,甚至提出「我們認可中院的結論,網民也是認可的,就看陝西高院的態度,我在等待中」。個別人的種種言論和行為,使省高院尚未開庭,就被蠱惑而不明真相的群眾無端指責、懷疑,明顯是在對二審法院施加壓力。試想,如果省高院對葯家鑫一案做出任何不符合其個人心意的判決,必將被抹黑,必然遭受肆意污衊。在其極力唆使下,自案發至今,長達半年仍拒不安葬被害人,目的就是慫恿被害人的家人以被害人的屍體要挾法院,以達到干擾法庭公正審理的目的。

應當說,這種現象是極不正常的,辯護人此前鮮有所見。但不能不注意這一奇怪的狀況。前述民事賠償問題,被害人的父親一直都有諒解的意願,但憚於其干涉,民事調解無法實現。事實上其控制了被害人的親屬。司法程序受到了嚴重干擾。

綜上,辯護人對於張妙女土的不幸表示同情和惋惜;對其親屬表示撫慰和理解;對其父母表現出來的極大的仁慈與善良表示敬重。在此,也代表被告人與其父母向被害人的親屬再次表示誠懇的悔恨和謙意。

被告人葯家鑫的犯罪無疑是讓人痛心的,給被害人及其親屬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時也摧垮了自己的家庭、毀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畢竟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的犯罪行為有著深刻的原因,失於一時糊塗。案情有自首,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

就前述情節和相關法律規定,辯護人認為,應當予以從輕處罰。對被告人的量刑,不僅要彰顯出國家法律的正義,同時體現出國家法律寬嚴相濟,教育、感化等原則。使本案的判決結果符合當前司法理念的進程;符合當前國家對死刑「少殺、慎殺」的政策要求;使本案的判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我們依然希望能全力對被害人親屬進行賠償,希望法庭排除干擾,嚴肅執法。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本案作出公正的判決。

以上辯護意見請納。

辯護人:陝西克利律師事務所 路剛 楊建花 律師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⑤ 僅談論法律,高曉松告韓寒這事會不會勝訴還是敗訴

高曉松不可能告贏
就此事,北京嘉佑律師事務所的梁固本律師認為:這根本不能構成侵權,即使告了也不會贏。
梁律師說:「歌曲一旦公開發表,別人就有傳唱、引用的權利,甚至都不用通知作者,只要付給合適的費用就行。另外,即使在小說中全文引用了一首歌的歌詞,也不可能構成小說的主題,因為一本小說不會僅僅把一首歌作為中心,圍繞它來寫。所以這根本就不能構成侵權。」

⑥ 最近韓寒和白燁,陸川,高曉松等人的糾紛是怎樣的始末

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昨天在新浪博客上發表聲明,稱韓寒在其小說《三重門》里未經授權引用了《青春無悔》的歌詞,涉嫌侵犯其著作權。他已委託律師向韓寒發去了律師函。高曉松稱此舉緣於韓寒和他的粉絲對陸川瘋狂漫罵,陸川是自己的哥兒們。對此,韓寒也立即予以回應,稱高曉鬆起訴有理,並以一貫的幽默
高曉松

為哥兒們陸川義不容辭

高曉松在博客里寫到,自己之所以要起訴韓寒,「就是看你(指韓寒)罵人看不過去了,找你的茬———不過這個茬有點大———你在《三重門》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無悔》,未獲我同意。現在我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訴你:我不同意!請依法把你與此有關的各種單行本、選集、文集從書架上拿下來,把我寫的文字全部刪掉,再放上去賣。」

高曉松在字里行間明顯表現出對韓寒某些言行的不滿。「我不要錢,也不需要你的道歉聲明。你的文章寫得太好,名聲太大,罵人都能捧紅人(你自己說的),我怕你一篇道歉文捧紅了我,讓我不安。」他說自己沒權力和資格教育韓寒什麼,也不關心什麼「文壇之爭」。「但你和你的追隨者們瘋狂罵了我哥兒們陸川和他的父親陸天明,你的追隨者們更是連別人的親娘祖奶奶也一並捎上了……我義不容辭,一定要來捅捅這個馬蜂窩,大不了陪哥兒們父子一起挨罵唄。」

3月23日,記者與高曉松取得聯系,他說自己想說的話都放在博客里了。他已委託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李達律師向韓寒發去了律師函,聲明只能在獲得高曉松許可或在有關侵權作品除去《青春無悔》的內容後才能繼續銷售,並要求韓寒盡快與該律師聯系。

韓 寒

對手占理自己服從判決

其實韓寒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表達過對高曉松、老狼等人的贊賞,沒想到自己曾經的偶像會來找自己「算賬」。

針對高曉松的舉動,韓寒昨天迅速在自己的博客里做出回應。「白燁是學術造假和私圈文壇,陸天明、陸川是不明事理瞎跳出來,都不佔理。終於這次對手占理了,我在17歲寫《三重門》時確實沒有得到高曉松的同意,引用了他的一段歌詞……這事兒聽從法院判決,我會在新版里將這段刪除,好在對書的質量沒有影響。」

韓寒還以一貫的幽默感建議,高曉松應該聯合陸川、白燁、羅大佑等群訴他。「我在反駁陸川的時候,引用了大段陸川的原文,建議陸川同時起訴我未得到他同意就引用。哥兒們嘛,步調要一致。我在反駁白燁的時候也引用了白燁的話……我在《一座城池》的結尾引用了羅大佑的一段《明天會更好》的歌詞,建議羅大佑也起訴我。」

但他在「韓白之爭」的立場依然沒有改變。「說句正經話,以我為戒,引用的時候不光要標明出處,哪怕是出於欣賞和替人傳播,最好能得到本人同意。我也服從法院的一切判決。但由於你(指高曉松)的哥兒們不佔理,所以該批評的還是批評。你占理,我表揚你。」

背 景

日前,評論家白燁在博客上發表了舊作《80後的現狀與未來》,稱「80後」作者和他們的作品進入了市場,尚未進入文壇,「80後」寫作從整體上說只能算是「票友」寫作。對此,韓寒在博客上做了回應,並轉載了《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關於白燁曾參與製造「百萬美元購版權」謊言、評價實際並不存在的「作家蔡小飛」等新聞報道,矛頭直指白燁的職業操守問題。他的眾多粉絲則跑到白燁的博客上發表攻擊性的言論,隨後白燁關閉了自己的博客。

白燁不接受采訪以後,作家陸天明對「韓白之爭」發表了看法,韓寒予以回應。隨後,陸天明的兒子、導演陸川站出來批評韓寒。韓寒再度予以回應。在此過程中,韓寒數量眾多的粉絲維護其偶像,對一系列爭議表現出比韓寒更為鮮明犀利的態度。

3月23日,高曉松稱要起訴韓寒侵犯其著作權,起因是韓寒和他的追隨者們罵了陸川。

你可以去新浪他們的博客看看:http://blog.sina.com.cn/main/

⑦ 高曉松為什麼坐牢

2011年5月9日晚,高曉松因酒後駕駛,造成四車追尾。10日下午4時15分,高曉松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拘留。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曉松醉駕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高曉松以「危險駕駛罪」被判拘役6個月,罰款4000人民幣。2011年11月8日因醉駕被判六個月拘役的高曉松從北京東城區看守所獲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7)高曉峰律師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規定,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⑧ 高曉松酒駕為什麼判半年 高曉松酒駕車禍事件全程回顧

高曉松醉駕案
2011年5月9日晚,高曉松因酒後駕駛,造成四車追尾。10日下午4時15分,高曉松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拘留。有網友將醉駕者高曉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進行了改編,新版名為「酒駕的你」,以此來調侃酒駕入刑後第一個被抓的名人。這就是高曉松醉駕案。
高曉松醉駕案的辯護律師,在事後將工作過程做出介紹:雖然從律師的角度看,簽署血樣傳遞過程中因存在程序瑕疵,律師認為可提出證據採用方面的辯護,但高曉松本人放棄了訴訟,判決結果也是「頂格量刑」。偵查起訴乃至審判,完全是按照「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進行的。[1]
案件審理 聽語音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曉松醉駕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高曉松以「危險駕駛罪」被判拘役6個月,罰款4000人民幣。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態度較好,完全認罪,他還稱「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三份證據 聽語音
高曉松律師提供三份證據,一,同桌喝酒的吳波證明高曾叫代駕,二,同事朋友張亞東小珂說他喝酒平時都找別人找代駕,三,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諒解信和賠償書,希望判處時能多參考。同時,律師表示高曉松放棄做「無罪辯護」。「我們是有可能是對被告人做無罪辯護的,由於證據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們在會見被告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機會,但是被告人勸說我說讓我放棄這樣的想法,他說一切事實都存在,我不想迴避什麼,即使是有這種可能,也不要這么做。」
醉駕始末 聽語音
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交代了醉駕始末,他稱當時找過代駕,但等了很久,代駕也沒來,一沖動就自己開車走了。高曉松坦承說,「第一,我完全認罪。第二,我相信法律公正。第三,我相信法律也會維護一個犯罪人的其他權利。我希望傳達給公眾的就是,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⑨ 高曉松怎麼坐牢了

2011年5月9日晚10時50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在東城區駕車與前車追尾,造成四車連撞,4人輕傷。警方的血檢結果顯示,高曉松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43.04mg/100ml。因涉嫌酒後駕車,高曉松已被警方帶走。(按目前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作為飲酒和醉酒的分屆線計算,已達醉駕標准三倍。)

交管部門表示,根據高曉松的酒精檢測結果,其已經構成醉駕行為,將面臨1-6個月的拘役處罰,同時會被處以吊銷駕照的行政處罰。交通民警已經向他下達了交通違法行政處罰通知書,如果3天內高曉松對吊銷駕照的處罰不提出聽證申請,3天後交管部門將對其進行吊銷駕照,且5年內不得重新獲得駕照的處罰。

5月10日下午4時左右,高曉松離開北京東城區交通支隊,被警車移送東城區公安分局看守所,高曉松以「涉嫌危險駕駛罪」被正式批捕。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曉松酒駕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審理。

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律師提交了三份對高曉松有益的證據,

一、同時喝酒的朋友吳波證明高曉松曾叫代駕。

二、朋友張亞東等人說他喝酒平時都找別人代駕開車。

三、出示了受害人的求情諒解信和賠償書,希望判處時能多多參考。

但是高曉松本人表示說一切事實都存在,我不想迴避什麼。態度較好,完全認罪,還稱「酒令智昏以我為戒」。最終,高曉松以「危險駕駛罪」被判拘役6個月,罰款4000人民幣。

(9)高曉峰律師擴展閱讀:

高曉松酒駕被捕後,稱自己會接受教訓,「願意以最大的程度賠償這次事故造成的損失」,他說:「我沒有任何想為自己辯護的,我有的全部都是懺悔。我以前一直以為喝酒能給人自由,最後因為喝酒失去了自由,我在明知自己酒醉而且明知代駕在路上的情況下,自己駕車就是對自己的生命和對他人生命及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自我膨脹的表現。

我感謝司法部門和大家對我的教育,我會吸取教訓,我願意以最大的程度賠償這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我願意做任何的義工工作,我希望我的事能警示所有喝酒的朋友,對我的家人以及社會致以我最誠摯的歉意。」

⑩ 高曉松事件是怎麼回事

高曉松事件指的是高曉松醉駕案。

2011年5月9日晚,高曉松因酒後駕駛,造成四車追尾。10日下午4時15分,高曉松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拘留。有網友將醉駕者高曉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進行了改編,新版名為「酒駕的你」,以此來調侃酒駕入刑後第一個被抓的名人。這就是高曉松醉駕案。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曉松醉駕案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開庭審理。最終,高曉松以「危險駕駛罪」被判拘役6個月,罰款4000人民幣。在庭審過程中,高曉松態度較好,完全認罪,他還稱「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三份證據:

高曉松律師提供三份證據,一是同桌喝酒的吳波證明高曾叫代駕,二是同事朋友張亞東小珂說他喝酒平時都找別人找代駕,三是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諒解信和賠償書,希望判處時能多參考。

同時,律師表示高曉松放棄做「無罪辯護」。「我們是有可能是對被告人做無罪辯護的,由於證據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們在會見被告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機會,但是被告人勸說我說讓我放棄這樣的想法,他說一切事實都存在,我不想迴避什麼,即使是有這種可能,也不要這么做。」

熱點內容
優秀的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5-25 14:54:14 瀏覽:221
法院執行法官最怕什麼 發布:2025-05-25 14:52:37 瀏覽:848
訴訟時效中止中級經濟法 發布:2025-05-25 14:43:03 瀏覽:836
勞動法工齡休假 發布:2025-05-25 14:22:45 瀏覽:618
唐山中級法院招聘 發布:2025-05-25 14:16:53 瀏覽:144
司法與人情 發布:2025-05-25 14:09:19 瀏覽:604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體會 發布:2025-05-25 13:52:05 瀏覽:217
合同法解釋無權處分 發布:2025-05-25 13:37:47 瀏覽:131
廣西大學法律碩士英語復試真題 發布:2025-05-25 13:37:46 瀏覽:818
南財經濟法試卷答案 發布:2025-05-25 13:37:44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