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律師
A. 哺乳期可以辭退嗎
對於正處於哺乳期的女職工而言,此時正是脆弱的時候,而要是單位因此將其辭退的話,無疑會給其身心、生活造成重大影響。那麼法律規定,哺乳期女職工能否被辭退,辭退可以要求補償嗎?
網友咨詢:產假沒有休完,還在哺乳期的時候被公司辭退了,可以要求補償嗎?辭退有法律依據嗎?
廣東金本色律師事務所陳麗霞律師解答: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但是,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相關規定,勞動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單位有權依法解除與懷孕女職工的勞動關系:
(一)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二)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三)或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而且,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但如果並非上述情形,用人單位辭退哺乳期女職工,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額外經濟補償金等。
女職工在哺乳期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但可以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將哺乳期內的女職工辭退,此時辭退並不需要支付賠償金。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過失性辭退)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陳麗霞律師解析: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女方產假期滿後,用人單位應當在工作日內安排不少於1小時的哺乳時間,這個叫做哺乳假,其視作工作時間。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九條 對哺乳未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用人單位應當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哺乳期被辭退屬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求補償未簽訂勞動合同時候的2倍工資款,同時,可以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賠償金。經濟賠償金是經濟補償金的2倍。另外屬於事實勞動關系期間,如果有相關證據(如工作牌、工作證、工資卡、工作服、押金條等)證明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支付雙倍工資,產假期間工資標准按基本工資算。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勞動仲裁,向單位要求雙倍工資,同時要求補繳社會保險。
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如員工在哺乳期內被強行解除勞動合同,每滿一年可獲得兩個月工資的經濟賠償金,其他經濟補償及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應按相關法律規定執行。
陳麗霞,執業律師,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成功辦理多起民商事案件,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專業領域:經濟糾紛,勞動工傷,債權債務,海事海商,企業、個人法律顧問。
B. 臨海杜禮賓判幾年
C. 交社保後,看病怎樣報銷如果一直不用,醫保卡里的錢有用嗎
D. 陳麗霞的工作履歷
1973.10-1975.1,上山下鄉到豐順縣農科所;
1975.1-1976.9,梅州地區工業學校學習中專畢業;
1976.9-1981.7,豐順縣氮肥廠技術資料員、繪圖員;
1981.7-1983.4,豐順縣第三次人口普查辦資料員;
1983.4-1985.1,豐順縣湯坑區公所計育專干;
1985.1-1998.6,豐順縣司法局律師事務所律師、副主任、主任、副局長
(其間:1992.09-1995.07在廣東省廣播電視大學法律專業學習大專畢業);
1998.6-2003.6,豐順縣政府副縣長
(其間:1999.09-2002.07在廣東省社科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研究生畢業);
2003.6-2008.10,政協梅州市委員會副主席;
2008.10-2010,1,政協梅州市委員會副主席,梅州市教育局局長;
2010.1月-今,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省八、九、十屆人大代表,政協廣東省十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