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總法律顧問於樂民
發布時間: 2021-11-28 06:54:57
❶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是什麼意思
原意是,叔向向晏子請教:「什麼樣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寬厚的?」晏子回答他說:「沒有比愛護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沒有比讓百姓快樂更寬厚的作法.」
叔向是個政治家,問的是治國的一些道理,這句話在類似這樣的環境中才有這樣的解釋.
❷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中「樂」字讀音
樂
❸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思想沒有比關愛老百姓更高尚的,行為沒有比讓老百姓快樂更厚道的。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原文: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對曰:「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
譯文:叔向問晏子說:「什麼樣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寬厚的?」晏子回答說:「思想沒有比關愛老百姓更高尚的,行為沒有比讓老百姓快樂更厚道的。」
(3)中化集團總法律顧問於樂民擴展閱讀
《晏子春秋》分內篇、外篇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主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為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各篇之間的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系,個別的還有互相矛盾之處。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內篇6卷(諫上下、問上下、雜上下)不完全真實,外篇2卷,計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組成。全書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嬰和眾多陪襯者的形象。這些故事雖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數是有一定根據的,可與《左傳》、《國語》、《呂氏春秋》、《論語》等書相互印證,作為反映春秋後期齊國社會歷史風貌的史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