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做錯產品公司要求賠償的法律規定
Ⅰ 企業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犯錯造成公司損失,企業有權要求員工賠償嗎
雖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是也存在勞動關系。如果員工的過錯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可以要求員工賠償,具體比例要看具體情況了。
Ⅱ 員工做錯產品老闆可不可以要他賠錢,如果他們說我是故意的呢
1、一般而言,員工第一次從事相關工作,因不熟悉或輕微過失導致不良產品,用人單位可以根據雙方約定的標准進行考核驗收,可在本人當月工資20%幅度內作相應的考核扣款,但是並無權利要求員工全額賠償。導致不良產品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可能是設備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問題、可能是企業沒有培訓,並不必然全是員工的責任。
2、「誰主張誰舉證」是一般規則,用人單位說你故意,那麼應由用人單位舉出證據。
建議與用人單位換位思考一下,雙方早日達成諒解為宜。
Ⅲ 員工做錯產品,賠償金要一萬,合理嗎
你好,你在描述中提到「沒有工作人員指導」,這項很重要。企業有義務給員工進行各種崗前培訓,如果沒有做的話。你一毛錢都不用賠,那是企業過失造成的。不是你的問題。
Ⅳ 一次工作失誤導致產品加工錯誤,公司要求原價賠償產品價值
給我告!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定書面合同。但是你第一個月的工資不能雙倍,只能第一個月以後的雙倍。
另外,扣工資是有法律限制的。每月扣除金額不能超過勞動者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你要是敢告,它還得給你貼那2倍工資
Ⅳ 員工出錯的時候,公司要求員工全額賠償合理嗎
當用人單位接手你成為員工,就意味著需要承擔一定的就業風險。這個錯誤需要區別對待。視情況,勞動法應該有相關規定。如果是故意造成損失,需要100%全額賠償給用人單位。比如你因為主觀情緒故意破壞用人單位的產品和設備,是需要賠償的;如果有重大過失,需要賠償用人單位部分損失;或者明顯可以避免的錯誤,比如因為違規操作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酒後工作造成的損失,需要你承擔相應的損失;如果勞動者在一般過失或正常工作中沒有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經濟損失,無論大小,都不應由勞動者承擔。比如讓沒有保管義務的業務員承擔庫存後的貨物損失。僱主不能將商業風險轉嫁給工人。
證明損失的存在,一般指直接損失,如貨物損壞、客戶索賠,但間接損失不需要賠償,如預期利潤。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勞動合同必須規定,違章作業造成的損失由員工賠償。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必須讓員工知曉和理解,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等強制性規定。損害與員工違法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員工是否有主觀過錯,公司應當通過舉證證明,並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但由於勞動關系的個人依賴性,公司作為勞動成果的主要享有者,也要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一般情況下,員工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才承擔賠償責任。
Ⅵ 關於員工賠償公司損失的法律問題到底該怎麼賠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Ⅶ 員工出錯導致公司損失,老闆有沒有權利要求賠償嗎
你好,我從事工廠人力資源工作十餘年,對於員工故意出錯導致公司損失的,公司肯定有權要求賠償的,別說是員工故意的,即便是員工無意造成的損失,一樣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涉及到重大損失,那麼「故意」和「無意」的性質就有很大的區別了,如果存在故意行為,可能還要承擔額外的法律責任。
當然,到底是故意還是無意給公司造成損失,是不是員工原因造成的,給公司造成了具體多少的損失,員工究竟承擔多少責任,員工該怎麼賠償公司,等等一列問題,也並不是公司說怎麼樣就是怎麼樣,而且要有證據和符合相關的規定。
這個時候公司仍然不能直接從你工資當中扣除損失,而是先要和你協商,經過同意後才能從工資當中代扣,且不能全部扣完,而是要根據月工資總額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月扣除。
如果發生損失後,員工自離了怎麼辦?那麼公司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起訴員工來要求員工賠償。
總而言之,我們工作時還是要認證,即便和公司發生勞動爭議了,也不要故意給公司造成損失,畢竟這個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幫到您!
Ⅷ 員工犯錯導致公司損失是否要作賠償
需要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員工做錯產品公司要求賠償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員工賠償的相關要求規定:
1、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承擔,包括因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和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2、當事人在約定賠償合同中預定一個損失賠償數額或者約定賠償損失的計算方法,在一方當事人違約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時,則按約定進行賠償。